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2014/8/18    熱度:2704    下載DOC文檔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論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還是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都稱得上是物質現代化。有時我們會感受到現在的生活,就像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說一樣,人有天眼通(打開電視或上網,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新聞);天耳通(打開收音機,就能知天下事);神足通(乘坐飛機,就能暢游世界)。但是人們的精神境界,並沒有隨著豐富的物質生活而提高,反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疏遠,互相猜疑;有的人為了利益甚至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如何能夠提升精神層面的財富?我想最缺欠的應該是慈悲和智慧。

     什麼是慈悲?

     慈悲是指常常善於關懷別人,替別人著想,並能體諒和包容別人。看見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覺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樣親切,佛陀在《梵網經》裡說:“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姐妹”。老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此可以知道,凡是聖人都有一顆深愛人間的大慈悲心;不但聖人有慈悲心,我們凡夫也一樣,本具著心懷大眾的慈悲心。比如2008年中國有雪災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大家感同身受發起大愛心,各自為災區募款捐獻。不過這種凡夫的慈悲心是有局限的,在某時、某地可能有愛心,但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自私自利和嗔恨嫉妒中度過,何以見得?

     舉例來說,我們乘坐地鐵和公車往往只顧自己,很少去關心鄰座的人;朋友與朋友之間好像除了有事才相見,平常很少聚會開懷暢談人生道理。我們有時容不了別人的優點,設法排擠和孤立他人;對一些看不慣的人還忍不住要發脾氣。正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心胸狹窄,因而造成了自私、自大、目空一切,而帶來許多困惑和煩惱。

     大家如果細心想想,我們每一個人的煩惱,一般都是因為心量不夠大,因此痛苦便接二連三而來。佛陀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口氣,天下太平”。有慈悲心的人處處都能為人著想,做事問心無愧,遵守職業道德,相信善惡的因果報應。

     如何做到慈悲?

     根據佛陀在佛經中的開示,我們凡夫俗子想修慈悲並不難。只要在心念上轉變一下,將身、口、意三業,轉化成十種善行,就可以做到慈悲的境界了。

     在身業方面,要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俗家人除了夫妻之外,不得有其他的男女關系);在口業方面,要遵守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绮語;在意業方面,要遵守不貪、不嗔、不癡。如果每個人都能行持以上十種善行,天下定能太平,家庭一定和睦,人心也自然淨化了。

     什麼叫智慧?

     智慧是指善於明察秋毫,並能通情達理。在復雜的環境中,找到正確的定點,明白到世間萬物就像《金剛經》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就像《心經》裡,佛在介紹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時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得到解脫自在的境界,都是因為他能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是空無自性,並能在空的境界中悟到真空妙有的道理,而發起大慈悲心去廣度一切受苦的眾生。

     智慧從哪裡來?

     世間上沒有一個固定的相叫“智慧”。若想得到人生的智慧,就要在一切人、事、物中去體悟其中的奧妙,在奧妙中掌握其中的規律,這樣才能主動去運轉各種人、事、物之間的關系,否則我們的心每天都會被千變萬化的人、事、物牽著鼻子走而困惑終身。

     根據佛陀給我們的啟示,人的智慧來自三個方面:

     文字般若(智慧)。我們博覽群書,精通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識,便可以在知識裡悟出人生的道理。佛陀認為萬法不離其宗(道理),不管是文學、哲學、歷史、藝術或宗教,其思想內容都有一定的人生經驗,我們在這些人生經驗中便可以得到啟發而生長智慧,讀書可以啟發人的智慧,淨化心靈。

     觀照般若(智慧)。我們除了在文字上得到人生智慧之外,還可以用心去體悟身邊周遭事物規律性的變化,獲得宇宙人生的智慧。比如說,當我們身處加拿大東部,親身體驗到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變化,便能明白大自然無常的道理;當人生活到七、八十歲時,便會覺悟到人生如夢,數十年轉眼便消逝;又當覺察到身邊的朋友,或自己的親信為了利害關系背叛自己時,頓時覺悟到人心莫測,我們如果能夠在瞬間萬變的夢幻人生裡積極進取,不消極,樂於關懷他人,奉獻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智慧。

     實相般若(智慧)。我們如果做好了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的工夫,實相般若自然現前,那麼究竟什麼叫實相般若呢?

     實相般若的意思是我們無論面對什麼環境,都能當下明白其原由,並且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它,解決它,最後接受它。一個人如果有實相般若,便能超然於物外,身心自在,當下解脫;能夠做到如蓮花入污泥而不染,在眾人皆醉時,獨自覺醒,每天雖然雜務纏身,都保持著一顆清淨安祥的心。

     結語

     智慧又叫覺悟,就像在黑暗中找到電源的開關,眼前一片光明,知道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路應該怎麼走,一目了然。世間萬事萬物因為有了智慧而身心格外自在、潇灑。也因為智慧增長而多養一份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後,便會意外地發現,人人都有優點,如果我們能夠珍惜每個人的緣份,就能夠享受到家庭、社會和諧之美。同時也會發現到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這種美的領悟只有自己知道,如佛經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