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祖仁波切:皈依的基礎-三種信心
皈依,是進入一切正法之門,而皈依的基礎,就是信心。這種信心包括對正法所產生的清淨信、欲樂信以及勝解信三種。 佛教徒常說:「我願意接受上師的保護,願意接受佛陀的保護,願意接受佛法的保護,願意接受僧眾的保護。」;或是說:「我願意皈依自性本體大壇城,願意皈依清淨的氣、脈、明點。」等等,假設心中根本不明白或不相信皈依的對境,怎會有真正的皈依呢?又如何能得到三寶的保護呢? 就像我們遇到危險急難時,會趕緊找警察來救助,假如我們根本就不相信警察的能力,不聽從他們的安排和引導,當然就得不到幫助。所以,在接受皈依之前,發出對上師和三寶虔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清淨信 清淨信是三種信心中,第一個產生出來的。什麼是清淨信呢?比如一個原本沒有什麼信仰的人,當他走進一座雄偉莊嚴的大殿,或來到某一個法會場所,看到了慈眉善目的佛菩薩像、清淨肅穆的佛塔,或聽聞到僧眾念誦佛經的梵音時,感受到佛陀的偉大,以及佛法廣闊深厚的力量時,會覺得非常歡喜,甚至高興到毛發聳立,想要流眼淚,因而由衷生起一種信心。別人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也說不出所以然。 這種由清淨心引發的信心,就是清淨信。就好像很多人一想到觀世音菩薩,馬上被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所感動;一想到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時,也會為他偉大的願力而落淚一樣。這種虔誠的信心,就是一種清淨信。 清淨信中所產生的歡喜心,就像一個小孩,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母親,當他一見到媽媽時,心中自然流露出無可言喻的歡喜一樣。我們對佛菩薩的喜悅,也是從心中自然發出來的。 產生歡喜心,也是具有佛緣的一種象征。《禅定王經》中說,親近佛門時,有毛發聳立、掉眼淚等等現象,表示這個人心中,已有成佛的種子。 我們平時應當用清淨感恩的心,常常憶念佛菩薩,時時思惟上師和三寶無邊的慈悲和深廣的恩德,祈求他們的加持力,庇佑我們以及一切眾生。 但是,有些人所生起的清淨信,只是短暫的,一時的;當他離開佛堂或寺廟之後,世俗的事情一攤開在眼前時,馬上就會忘記這些法喜。真正的清淨信必須要慢慢培養。 二.欲樂信 第二種信心是欲樂信。欲樂信是什麼呢?當我們進入佛門,產生了清淨信之後,經由很多法師、道友和金剛師兄弟,講解因果業報的關系,和六道輪回的痛苦等等道理,我們聽聞以後,因為知道六道中惡趣的痛苦,會生起避免墮入三惡道之心;因為明白善趣的好處時,會生起想要精進修行,獲得福報的念頭。 也就是說,因為明了作惡的惡果而生起斷除惡行之心;因為知道善法的福報和功德而生起行持善法之心。這種樂善去惡之心,就是欲樂信。有了欲樂信的人,對因果業報,深信不疑,樂善好施,遇到任何外緣,就知道如何捨取,知道如何約束自己。 雖然生起欲樂信,是很難能可貴的,但因為欲樂信的心中,想要得到的,大多是人天美妙的福報,這是一種為了追求世間的幸福快樂而修行的心態,所以這也是一種短暫性的覺受。 欲樂信在遇到挫折痛苦的時候,就很容易退失。所以說,雖然生起清淨信和欲樂信,十分難得,但還不夠究竟。 如果我們時時憶念佛菩薩偉大的恩德,多想一想諸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智慧與善巧,這樣就可以保有心中歡喜的清淨信,維持行善去惡的欲樂心;如果我們能將這兩種信心,長時間地存留在自己的心上,追隨佛菩薩和大成就者們的行誼,就不容易退轉了。 三.勝解信 清淨信和欲樂信是學佛修行中不可或缺的,我們將已發出的清淨信與欲樂信,在心相續中無間斷地思維醞釀,慢慢增長,不讓虔誠心在短暫間消失;在探究體悟佛法義理的同時,深信三寶的功德和加持,無論自己身處於痛苦或快樂中,是貧窮還是富有,身體是健康還是生病,甚至是生還是死,永遠將三寶當作是自己唯一依賴和希望的皈依處。 這種深植心中,對三寶永久堅定不移,不因任何無常變化而改變的信心,就是勝解信。 比方,有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很虔誠地去祈求菩薩,但是,結果不但沒有如願,甚至還受到很大的挫折,因此而懷疑三寶,認為佛菩薩沒有保佑他,對三寶的信心產生了動搖而退轉,轉而信仰其它的外道等等,這種受到現實外境影響,而動搖對三寶原來的虔誠心,就不是勝解信。 充滿勝解信的人,深信三寶,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給三寶,所作的一切善行,目的不是為了得到現世的快樂,而是為了自己,乃至眾生,能出離輪回,究竟解脫,為利益眾生,希望成就佛陀的果位。 因此,不管在任何時候,發生任何事情,絕不會因為外在任何因素,產生絲毫負面的影響,左右自己對上師和三寶的信心。 在三種信心中,勝解信是最虔誠、最殊勝的。因為勝解信是在根本上明白佛法義理,體悟本性之後而生起的堅固信仰。誰能發出永遠不退轉的虔誠心,必定會得到三寶的加持。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