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 勸發菩提心文(第2集)


 2014/9/2    熱度:4727    下載DOC文檔    

  請看講義第二頁第二段,這是本文的正宗分,講發心的十種因緣。我們來看第一段: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今言因緣。略有十種。何等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忏悔業障故。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為令正法得久住故。】

  前面我們上一堂課講的是菩提心的八種差別相,知道這八種差別相,對於省察自己有沒有發菩提心就很有幫助。了解怎麼發心,才能夠發起來。怎麼發心?每個人根性不同、因緣不一樣,所以省庵大師在這裡給我們講了十種因緣。他講『此菩提心,諸善中王』,王是指最的意思,最善的就是發菩提心,世出世間一切善法莫過於發起大菩提心。所以《無量壽經》上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這求正覺就是發菩提心,你堅勇、勇猛精進發起菩提心,真修真干,這是諸善中王。每個人發心的因緣不一樣,這十種因緣任何一種都能幫助我們發起菩提心,只要發起來了就一樣。所以,不一定說我十種因緣都具足才可以發,不是,你任何一種,發了就一樣,一即十,十即一,你發了,你有一種因緣發起來,其實回頭一看,你十種因緣都具足。

  前面五種都是念恩,『念佛重恩』、『念父母恩』、『念師長恩』、『念施主恩』。施主,就是對出家人特別講的,所以我現在出家了,講這個菩提心感受不一樣。以前這篇文我講過好像是三遍,那是在家的時候,現在出了家體會就不一樣,因為省庵大師當年在世的時候是跟很多出家同修講的。在家人其實也有施主,其實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施主,都對我們有恩。我們吃飯,你看農民種地種糧食,穿的衣服要有裁縫做,這都是對我們施予的恩惠。『念眾生恩』,就是所有一切有情無情對我們都有恩德,恩德最重的前面這三種,佛恩、父母恩、師長恩,我們要常思報答。第六種是『念生死苦』,這是什麼?知道三界裡頭生死苦難,你才肯發心。『尊重已靈』,是知道自己本來是佛,為什麼現在甘願當凡夫?這要自重自愛,發起菩提心。還有『忏悔業障』,還有『求生淨土』,蕅益大師講,一心求生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我們在座淨宗同修多半是因此而發菩提心。所以最簡單的發心就是發心求生淨土,還有為正法久住,這是護持正法。我們一條一條來學習。剛才是略標,略略標識出來。下面是別釋,分別來解釋,第一就是:

  雲何念佛重恩。謂我釋迦如來。最初發心。為我等故。行菩薩道。經無量劫。備受諸苦。】

  我佛如來對我們很慈悲,他為什麼要修無量苦行,行菩薩道?目的是為了我們這些愚癡顛倒的眾生,他不是只是為自利。他為我們示現一條解脫之道,所以做種種的示現,目的都是讓我們覺悟。無量劫來我們都受到佛的加持、護佑,底下說:

  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方便教化。而我愚癡。不知信受。我墮地獄。佛復悲痛。欲代我苦。而我業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種善根。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

  這是一小節。佛對我們慈悲,可是我們自己愚癡不知道,還拼命造業,甚至還毀謗佛,這我們前生乃至今世都可能造過。佛『哀憐』我們,哀是悲哀,憐是可憐,憐憫我們,用種種方便教化我們。所以佛對我們的教化不是這一世,生生世世,他沒有捨離過我們。而我們自己愚癡,不知道信受,不信佛語,更加不會接受佛的教誨,結果造作極重惡業墮了地獄。無量劫來,六道裡頭地獄待的時間是最長的,這可不是假話。為什麼這麼講?你看我們眾生,娑婆眾生,煩惱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所以煩惱心所比善心所多一倍都不止;換句話說,你造惡的機會可能性,比你修善的可能性多一倍都不止,那麼你在惡道的可能性肯定比在善道的可能性多一半都不止,按照幾率來講,就是這麼來分析,惡道裡頭地獄時間最長。所以佛看到我們墮地獄非常悲痛,佛看我們真的像自己親生骨肉一樣,如母憶子,母親都愛孩子,佛對我們眾生的愛比母親愛孩子更甚。『欲代我苦』,恨不能這個刀山、劍樹加到自己的身上,減輕我們在地獄的苦難,可是我們業太重了,連佛都幫不上忙。經上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跟眾生的力量是平等的,就是看我們這個心,這個心像佛,我們就能成佛;這個心要是像眾生,就是愚癡、顛倒、造業,那佛也沒辦法救,不能救拔我們。

  我們在惡道裡面業報受盡了,出離惡道,在人道受生,人道是最好修行的,比天道都好修行。天道是享福,不知道要修行,他只是消他的福報;在惡道消他的罪報,都是消業,在上天消善業,在下惡道消惡業;人道善惡都有,而且自己能夠修行,所以人身就非常可貴,不僅是在受報,而且可以修來世。所以佛這個時候趁著這個方便、這個機會,因為人身難得,而且人壽命也很短暫,就在短短幾十年當中,『令種善根』,讓我們趕緊種善根,用種種善巧方便,讓我們聞佛法,讓我們能夠修行。可能我們每一生每一世就聽到一句佛號,或者見到一個佛像,種了善根,然後又沉淪。就這樣『世世生生』,一世一世,每一世種那麼一點善根,累積累積到最後,到我們今天,才能夠善根好像要成熟的樣子,這一生想要求生淨土,要永脫輪回了,這是佛慈恩救護。『隨逐於我,心無暫捨』,從來沒有捨離過我們。這種重恩,我們沒成佛都想像不出來。

  佛初出世。我尚沉淪。今得人身。佛已滅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預出家。何障而不見金身。何幸而躬逢捨利。】

  這是省庵大師的感歎,當然也是道出我們的心聲。佛當年出世三千多年前,我們現在是屬於末法,三千年後。當時佛在世,我們不知在哪一道沉淪,沒有見到佛,所以沒成就;今天得到人身,佛已經滅度三千年了,屬於末法時代,這是我們罪業所感。『何罪而生末法』,這是感歎,要是沒有罪業、沒有業障,你早就見佛了。但是雖然生在末法,我們還算是有福報的一類,能學佛、能出家。像我這是福報今年終於現前,出家了,這一出家可不是小因緣,這是大因緣,也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但出家最關鍵的不是身出家,是心出家。出家,大家別錯會了,剃了個光頭,穿上這個壞色袈裟,就叫出家嗎?如果心還系縛在俗世煩惱當中,那沒出家,所以關鍵是心出家。如果在家人,雖然他沒有現出家相,但是他心已出家了,他對這個身心世界都能放下了,這個人佛菩薩承認他是真出家了,這種人就大善根、大福德,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

  『何障而不見金身』,金身是講佛身,我們現在見不到佛身,只能見見佛像,這是我們有障礙,本來佛身是無處不現身,可是我們現在就是見不到。跟大家說句老實話,阿彌陀佛沒有離開我們,天天就在我們眼前,就是我們看不到。這是障礙,佛那邊沒障礙,我們自己有障礙,什麼時候把障礙去除了,你就見到。這障礙是什麼?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障住了,見不到佛。我們怎麼才見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要見佛,怎麼個見法?憶佛念佛就肯定能夠見佛。見佛有什麼好處?見佛就能成佛。所以菩薩修行最殊勝的行願就是常不離佛,「常隨佛學」,普賢行願,正是因為常隨佛學,能夠迅速得證菩提。

  省庵大師當年在阿育王寺禮拜捨利,佛的真身捨利,『何幸而躬逢捨利』。佛真身我們見不到,見捨利也差不多,它代表著佛身,所以很多人去禮拜捨利。那你是不是真見到捨利了?如果你認為見到捨利,就是見那個小堅固子就叫見捨利,那錯了,執相了。你看過去世尊在忉利天說法,忉利天講那一座《地藏經》,人間已經過了三個月,等佛回來的時候,大眾都一直等待著佛,三個月沒見佛,都好想念佛,於是大家都爭先恐後去見佛。有一位比丘尼她已經證得了神通變化,她就變成轉輪聖王,大家一看,轉輪聖王,大家都得讓,就讓她先去見佛。結果被佛呵斥,你怎麼用這種伎倆?你不是真正首先見到我的,首先見我的是須菩提尊者。大家找須菩提在哪,沒找著。原來須菩提在深山裡頭禅修,因為須菩提尊者已經解得空性,所以世尊就說,須菩提才是見如來真身之人。《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要是以為見到這個身就是見佛,錯了,真正見佛是能夠體悟如來真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方法,這才是見真佛,見法身佛。底下說:

  如是思惟。向使不種善根。何以得聞佛法。不聞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難喻。自非發廣大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縱使粉身碎骨。豈能酬答。是為發菩提心第一因緣也。】

  我們要這樣去思惟,我們過去肯定是生生世世學佛的,如果不是生生世世種過這樣的善根,今生你不可能聞佛法,你不可能相信,不可能依教奉行,尤其是淨土法門。《無量壽經》上講得特別清楚,就是「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這個事就是求生西方,你能夠相信淨土,你願意求生西方,你是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供養如來,你肯定聞法,所以受佛的深恩大德也是無量無邊,我們如果不能夠認真依教奉行,這就深負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難喻』,丘山,這出自於《莊子.則陽》,「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丘山是比喻重、大、多的意思,這是沒辦法形容這麼大的恩德。

  我們怎麼去報恩,是不是我們拼命拿著七寶去供養佛就叫報恩?不是。世尊也講,假令你用恆河沙這麼多七寶布施,你不如受持經上的一句一偈。所以我們要報恩,就要真正力行佛法。而修行要務,立願居先,首先得『發廣大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我們不僅要能夠自度,還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以此來報佛恩。『縱使粉身碎骨』,這個佛恩都報不盡,佛恩超過父母恩,父母對我們的恩德一生一世而已,佛恩是生生世世、無量劫永不改變的恩德。所以你不是真正入境界,你沒辦法發起報恩的心。華嚴圓教裡面講,二地菩薩主修科目知恩報恩,到二地菩薩才知道佛的恩德之浩大,才會勇猛精進的行報恩之行。所以我們現在接受佛法教誨,應該自度度他,建立佛法、弘揚佛法,這是第一殊勝的功德。為報佛恩,就發起大菩提心來,這是第一種因緣。

  建立佛法現在很方便,為什麼?有高科技。師父老人家前段時間讓我思考一下,能不能建立一個大乘空中教室?利用遠程教學來弘揚佛法,這就是「建立佛法,救度眾生」。我出家那天,師父來參加我的觀禮,他在觀禮會上給我講了幾句話,我永生難忘。他說,我們出家人使命就是要把佛法回歸到佛陀教育上,要把佛陀教育復興起來。我也以師父這樣的一個期許做為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師父講過,希望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就是現在我們講大學,辦專宗的教育。譬如說一個大學裡頭分成不同的宗,每個宗一個學院,有淨宗學院、有禅宗學院、有華嚴學院、有法華學院,每一個學院都希望培養出真正的弘法人才,把整個佛教復興起來。當然這是任重而道遠,首先我們自己德行要成就,才可能做起這樣的一個聖賢事業。

  同時更重要的要恢復僧團,法賴僧傳,這我們大家都知道。師父老人家盼了六十年,盼著能夠見到一個六和僧團出現,他說他還沒見到。一個僧團就是四個人以上,真正依「六和敬」修學的,這就是僧團。而唯有這樣的僧團才能夠建立佛法,才能夠弘傳佛法。這個僧團,當然出家人是最好,也不一定限於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樣,四人以上,依六和敬修學。我們這六和淨宗學會,名字就是用六和,咱們可得名符其實,要認真努力,希望從我自身做起,成為六和僧團一分子。沒有別的,就是把自己一切意見放下,不要有自私自利,放下自我,這自然見和同解,六和就很容易做到。和為貴,要做任何弘法利生的事業,都是首先團體要和敬,這樣是報佛恩。下面第二個:

  雲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懷胎乳哺。推干去濕。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紹繼門風。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濫稱釋子。忝號沙門。甘旨不供。祭埽不給。生不能養其口體。死不能導其神靈。於世間則為大損。於出世又無實益。兩途既失。重罪難逃。】

  這段我今天看起來特別有感觸,過去我在世界各地講孝道,推廣孝道,那時還沒有出家,也能體會一點《詩經》上講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劬,就是過分的勞苦,父母養育我們那真是含辛茹苦。所以古人講「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沒養過兒女,就真的沒體會做父母的艱辛。這裡舉幾個例子來講,『十月三年,懷胎乳哺』,這十月懷胎,母親遭受的辛苦可真不容易!有老師曾經叫小孩做過實驗,讓小孩衣服裡放幾個雞蛋,只一天,讓他護著,結果全班的小孩幾乎是全軍覆沒,每個蛋全都打碎了。然後老師就提醒大家,你護著自己懷裡這個蛋一天都護不好,你就想想母親懷著你懷十個月那種恩德,就憑這種細心照顧的這樣的恩德,我們都一生報答不盡。出生之後,三年乳哺,這也是母親,我們三歲之前都離不開父母懷抱。『推干去濕』,嬰兒常常尿床,把床鋪都尿濕了,父母晚上睡覺,看到這床鋪濕了,立刻把孩子放到干的地方,自己就睡在濕的地方。『咽苦吐甘』,吃的是苦菜苦水,而母親用自己的奶來養育孩子,慢慢的讓這個孩子長大成人。

  當然,父母對孩子都有期望,『指望紹繼門風』,希望能夠長大成人,能夠成家立業,能夠把家業傳下去,能夠光耀門楣。紹就是繼承,紹繼就是繼承家業家風。『供承祭祀』,父母年老了,需要兒女供養,承歡膝下,祖宗需要祭祀,我們講要有香火。可是我等現在出家了,『濫稱釋子』,釋迦牟尼佛,我們跟他同姓。這是晉朝的時候道安大師開創的,我們出家了,不跟父親姓了,跟釋迦牟尼佛姓,我們都稱釋子,法王坐下的子孫。可是現在我們的德行能不能夠給世間人做好榜樣?『沙門』是指修行人,翻譯成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才叫沙門。出家沙門,人天師表,我們能不能夠擔當得起這樣的稱號?濫就是沒資格,沒資格稱為釋子。『忝』是辱,忝辱,辱沒佛門,自己沒德行。

  『甘旨不供,祭埽不給』,對父母,我們生身父母沒辦法親自來供養,出了家,沒工作了。我以前是在大學裡當教授,還能有工資,還贍養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現在沒這個能力了。自從我把教授工作辭掉,五年來沒有私人財產,銀行帳號早就關掉了,基本上一無所有,拿什麼去供養父母?祭祀就更談不上了,你出家是方外之人,祭祀祖先這個事咱們就不做了,咱們要幫助一切眾生,平等的。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父母,不能只顧一家父母,不能只超度一家祖先,所有祖先我們都要超度。那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德行?如果沒有這樣的修行,就是這裡講的『生不能養其口體』,父母在世,我們不能夠養活,供養父母的口體,養父母之身我們做不到,出家了,不在父母身邊;死又『不能導其神靈』,父母死後,我們也沒有能力超拔父母,令他能夠往生到善道,往生西方。這就是於世間則為大損害,這不孝,連在家一個普通人都比不上。普通人還能夠孝敬父母,養父母之身,咱們出家了,沒有修行,這連世間普通人都趕不上。『於出世又無實益』,自己拿不到往生把握,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你也幫助不了眾生,沒有實益。不要說眾生,自己父母都幫助不了。世間、出世間『兩途既失』,這兩方面都沒做好,那就是『重罪難逃』。所以,為什麼古德有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如果這一生我們道業沒有成就,我們最起碼往生西方沒有把握、做不到,那下輩子就得下地獄。為什麼?就是大不孝,就這大不孝的一個罪名足以讓我們下地獄。所以出家這條路非常不好走,它是什麼?不是上極樂世界成佛去,就得下地獄,沒有中間的。

  我剛出家那天晚上,回到師父精捨,師父給我語重心長的說,出家這碗飯不好吃。因為,如果你是做乞丐你向人討飯,人家布施給你,對你是一無所求,你還沒欠別人多少;假如出了家,人家給你的供養,你看給你供養都跪著給你供養,對你畢恭畢敬,希望什麼?希望來種福田。那我們是不是福田僧?假如我們自己不持戒,不真正修行,不能做福田。不能做福田,這好了,「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披毛戴角還,都是在地獄業報受盡了以後才出來戴角還,所以這碗飯可不好吃。我聽完師父講完這一番話,心裡砰砰跳,說師父,你怎麼現在才跟我說?但是也是義無反顧了,為什麼?確實知道背後就是地獄猛火,前面就是七寶蓮池,反正咱們這一生就得豁出去了。你想想,這一生要不往生西方,反正你來世墮地獄也好,或者是未來墮地獄,反正總是要墮地獄。不要說出家人,在家人也逃不過,六道輪回裡面肯定地獄是老家。所以我們只能是什麼?一切都不能想了,就一條心、一個方向求生淨土。不生淨土,那只有下地獄,重罪難逃。所以底下說:

  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眾生。則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濟。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盡可超升。是為發菩提心第二因緣也。】

  從眼前父母到生生世世父母,我們都要救度。唯有自己『常行佛道』,發大菩提心,認真修行,希望趕緊往生西方,乘願再來,普度眾生。這些眾生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我們不忍心讓這些父母在六道裡面受苦,所以自己要發起真誠的孝心,要努力修行。我在二十四歲那年曾經發過九條孝願,第九願(最後一條)就是為了父母,這一生要往西方,往生西方之後,才能夠對生生世世一切父母供養教化,讓這些生生世世父母同生西方,你才叫盡孝。這是發菩提心的第二個因緣。第三個:

  雲何念師長恩。父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

  師長對我們的恩德跟父母沒兩樣,父母『生育我身』,身命來自於父母,慧命來自於師長。世間的師長教我們禮義、知識,這已經是很大恩德;出世間的師長讓我們學習佛法,這一生有可能了生脫死,這個恩德是無量無邊。在世間的禮義很重要,如果『不知禮義』,就跟畜生、異類沒什麼差別,讀書要知禮。佛法幫助我們離俗,脫離六道。特別是我們出家,現在是專學佛法,我們專依淨空老法師,跟一位老師學,師父老人家幫助我們認識淨土法門,這個恩德是無量無邊!我們要報答,唯有這一生老實、聽話、真干,才是報師長恩。下面說:

  今我等粗知禮義。略解佛法。袈裟被體。戒品沾身。此之重恩。從師長得。若求小果。僅能自利。今為大乘。普願利人。則世出世間二種師長。俱蒙利益。是為發菩提心第三因緣也。】

  我們現在長大成人,有知識、有文化,懂一點禮義,也略解一點佛法,現在出家了,『袈裟被體』,剛剛受了戒,『戒品沾身』,這都形容我們只是形式上受了戒,實際上沒有受。但是這一生聞佛法,得以出家、得以受戒,這些師長的恩德都是無量無邊的。古德講,這一生給你剃度的恩師,都是曾經是七世的父母才有這個緣,剃度師已經這麼大恩德。那傳法師,師父老人家是我們的傳法師,傳授我們的佛法,那個恩德更是無量無邊的!這種重恩,從師長那裡得到,那我們如果只『求小果』,只能自利,不能報恩。一定是發大乘心,『普願利人』,這樣對世間、出世間兩種師長都能夠報恩。這是發菩提心的第三個因緣。第四個:

  雲何念施主恩。謂我等今者日用所資。並非己有。三時粥飯。四季衣裳。疾病所須。身口所費。此皆出自他力。將為我用。】

  我們現在出家,對這條體會特別深。出家了,不用干世間事,不用工作,四事供養都是施主捐出來的。我們吃飯,睡覺用房間(臥室),現在不能像佛當年在世的時候那樣樹下一宿,我們身體不行,只能是住一個小房間,有個床鋪,我們的衣服都是施主供養,不是自己原來就有的。現在也沒錢,也不能自己花錢買。吳會長剛才很慈悲,大家的供養讓我都收下。我是不能收的,為什麼?這是我給自己立下的規矩,師父老人家的家風,到哪裡供養都歸常住。我們接受四事供養已經是感恩戴德,自己不用工作,就白吃、白喝、白住,你還收供養,說不過去。況且我們現在也用不上錢,大家對我的照顧都非常好。我在香港跟師父住的是同一個地方,吃飯都是跟著師父吃,大家都供養得很好,衣服、鞋帽都不缺。『三時粥飯』,一天吃兩頓飯,我平常也是晚上不吃。『四季衣裳』,還有疾病所需的藥物,所謂衣、食、臥具、醫藥,這都是四事供養。『身口所費』,你所消耗的全部是出自於他力,給自己用。

  彼則竭力躬耕。尚難糊口。我則安坐受食。猶不稱心。彼則紡織不已。猶自艱難。我則安服有余。寧知愛惜。彼則荜門蓬戶。擾攘終身。我則廣宇閒庭。優悠卒歲。】

  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講講,如果我們不是真修行,怎麼能對得起施主?施主他們這分供養也來之不易,他要去工作,古時候耕種,『竭力躬耕』,可能他還難以糊口。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他拿出一部分來供養僧寶,人家是虔誠,但是我們豈能夠安受?『我則安坐受食』,天天吃得這麼安逸,還覺得不稱心的話,那怎麼能對得起良心?所以,我們學佛必須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在道場裡修學的同修也是這樣,你看我們這六和淨宗學會,這麼好的一個道場,裝修得這麼莊嚴,大家在這裡念佛,安心辦道,這是施主大家的供養,如果我們不好好的修,這也是對不起施主。

  這裡又舉出『紡織』,過去是織布、縫衣服,他們自己都『猶自艱難』,我們得到一件衣服,『安服』還『有余』。所以我講起來都慚愧,本來我想這出家,我就三衣就好,衣服不能多。結果大家送得很多,我都不敢開包,只好堆在那個櫃子裡,想送人還不好送,因為在家人他不穿你的衣服。所以安服有余,你要愛惜,惜福報。這次我來這邊跟大家分享佛法,才特別穿了一件新的衣服在裡頭,平常就是那兩套,不敢換多,就怕以後披毛戴角都還不起。『彼則荜門蓬戶』,荜就是荊條竹子編成的籬笆,籬笆門,蓬戶是草房,就是那些施主可能他住的都很簡陋。『擾攘終身』,一天到晚的忙碌,為了生活。『我則廣宇閒庭』,好像像個修行人,閒雲野鶴一樣,在大的道場裡頭,在那裡吟吟詩、喝喝茶,『優悠卒歲』,你想想怎麼對得起施主?卒歲,卒就是打發時間,不是真修行。下面講:

  以彼勞而供我逸。於心安乎。將他利而潤己身。於理順乎。自非悲智雙運。福慧二嚴。檀信沾恩。眾生受賜。則粒米寸絲。酬償有分。惡報難逃。是為發菩提心第四因緣也。】

  這都是大師對我們的警策。施主勞苦,人家虔誠來供養,我們安逸,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也沒有工作的壓力,這心安嗎?如果不認真修行,你拿什麼回報施主?『將他利而潤己身』,人家的這個利養,人捨不得用,吃的、穿的省下來來供養我們,滋潤我們的身,我們如果安然受享,這於理於情說不過去。不順理就不順良心,天理、良心都不順,你就想想,這能有好報嗎?所以,要『悲智雙運』,發慈悲心,救度眾生,修智慧,『福慧二嚴』,修福修慧,要讓福慧都圓滿,成佛才能圓滿,你才能夠讓『檀信沾恩』。檀信就是施主,人家的供養才真正種了福田,我們用自己的真正修行才能回報施主的恩德,讓他們也得福報。最起碼的我們要持好戒律,要放下師父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出家人最起碼要做到這樣,才可能做世間人的福田。當然,如果你真正修行成就,有道行了,施主就得到更大的利益。

  我就聽說有一位出家人病得很嚴重,結果有天眼的人看,是他的冤親債主不肯放過他。為什麼?因為這些冤親債主本來是希望藉他的力能夠修行成就,結果他沒好好修,錯過了修行的機緣。到最後這些冤親債主惱了,本來想藉他的力藉不上,現在要懲罰他,所以他病得很淒涼。每個人都有冤親債主,這些眾生看到我們真修行,他們歡喜,他們護持,為什麼?他們希望藉我們的力。像我跟我母親也講,我母親也墮過一次胎,殺過一個孩子,這個墮胎的嬰靈肯定是圍繞著母親。你要真正修行,他就沾光,他就檀信沾恩,『眾生受賜』,你能賜福給他;你要不肯修行,那他就惱羞成怒,他反而來報復你。這道理都是一樣。所以,『粒米寸絲,酬償有分』,我們真得真修行,否則將來有得還。一粒米就大如須彌山,那我想,一寸絲就大過海洋,那酬償就有得你償,償不完的。『惡報難逃』,怕墮惡道、怕受惡報,那就得發起菩提心真干。這就是第四種因緣。下面第五種:

  雲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

  這是實話,眾生跟我們無量劫來,『曠劫』是無量劫來,跟我們生生世世都有關系,『互為父母』、兒女、夫妻、兄弟、眷屬,彼此都有恩德。這一世雖然『隔世昏迷』,就是沒有宿命通,不知道跟眾生到底是什麼關系,不能認得出來。可是你想想這個道理,這個不難明白,怎麼能夠不去發心報效眾生的這些恩德,報父母、生生世世父母之恩?下面說:

  今之披毛帶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蝡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

  看看眼前這些畜生,披毛的、戴角的,貓、狗是披毛的,牛戴角的,這些你怎麼知道過去生中自己不是他的兒女?你要把它吃掉了,不就等於吃自己的慈親嗎?今之蜎飛蠕動,這小昆蟲、小螞蟻,你怎麼就能肯定它不是你的父母?說不定它就是你的父母,某一生某一世的父母。『每見幼離父母』,我們常常見到孤兒,父母跟他從小就失散,後來遇到了,也可能認不出來了。『長而容貌都忘』,長大了,父母的容貌都不記得了,何況宿世的親緣,前生那更加不記得了。『今則張王難記』,過去生中我們是姓張的還是姓王的,肯定記不起來,你是誰家的兒女你都不知道。

  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

  這是講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父母,很多可能都在地獄裡面、惡道裡面受苦,在地獄裡面『號呼』,我們聽不聽得到?在餓鬼之中受這些饑餓的果報,餓鬼肚子很大很大,脖子像針那麼細,所以吃東西下不去,剛把食品放到嘴裡就被燒成火炭,甚至百千劫連飲食、粥水那個名號都聽不到,更別說享用,這苦痛誰知道?『饑虛』,饑寒交迫這些眾生,他們的苦向誰去傾訴?我們現在真的是麻木,生生世世父母,都不知道他們現在受什麼苦,『不見不聞』。『彼』,彼是他們,卻『求拯求濟』,他們在地獄裡面,他們在餓鬼道,知道跟我們的關系,所以他們在哀求我們救濟他們,超拔他們出離苦海,可是我們自己卻麻木不仁。

  很多同修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候夢到一些自己不認識的人,或者是很小的時候知道他已經遇難了的人,這些人出現在他夢中,有的很痛苦,甚至父母過世了,他回來報夢,這些都是來求我們救拔。怎麼去救拔他們?必須自己真修行,就像《地藏經》裡面婆羅門女一樣。婆羅門女是怎麼把她母親從地獄超拔到天上去的?你看她做兩椿事。第一椿,變賣家產,廣求香華及諸供具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如來塔寺是佛陀教育的機構),這是護持佛陀教育,這是財供養。然後感得世尊給她示現,叫她回家念佛。於是她回家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當時是地藏王菩薩前身,那時阿彌陀佛還沒出現,當時的佛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就念這個佛號,念得一心不亂。念多久?一天一夜,她就有能力把她的母親以及跟她母親在一起的眷屬,在地獄當中的眷屬,全部都超拔到忉利天。所以自己要真正修行。

  修行不外乎就是放下、念佛。她把所有家產都布施出去,這是表什麼?表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然後念佛,成就了。然後,她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又更發起廣大菩提心,這就是地藏菩薩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就是廣大菩提心。為什麼?因為地藏菩薩知道這些地獄裡面的眾生全是自己父母,所以有一個眾生不能離苦得樂,我這個願就不能息、不能停。這椿事情,『非經不能陳此事』,只有佛經它這個事情才能陳述清楚,世間的善書都沒辦法把這個事說得明白。『非佛不能道此言』,只有佛才能把這個話給我們講明白。那些邪見之人怎麼知道這種道理?所以他這菩提心是沒辦法發出來的。

  是故菩薩觀於蝼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是為發菩提心第五因緣也。】

  菩薩看到地上的螞蟻、小蟲,都知道那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以要常常想著利益他們,要報他們的恩,對一切眾生都禮敬、都愛護,這才是發起菩提心第五個因緣。我現在反省,過去對這些蝼蟻都不夠尊重,學了佛不能殺生,看見螞蟻爬到身上,心裡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呼」就把它吹下去了,完全沒把它當人看,它就不是人,就沒把它當人看。你想想,如果你爬到一個巨人的手上,那巨人一口氣把你吹到地上,你什麼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來才明白,禮敬諸佛,人家就是過去佛、未來諸佛,你怎麼能這樣粗魯的對待別人?所以以後就改了,螞蟻爬到手上,給它念三皈依,給它念阿彌陀佛,把它放到地上,讓它自己爬下去,這才是對它禮敬,學菩薩。下面我們看第六條:

  雲何念生死苦。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常在生死。未得解脫。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獄。畜生。餓鬼。黑門朝出而暮還。鐵窟暫離而又入。登刀山也。則舉體無完膚。攀劍樹也。則方寸皆割裂。熱鐵不除饑。吞之則肝腸盡爛。洋銅難療渴。飲之則骨肉都糜。利鋸解之。則斷而復續。巧風吹之。則死已還生。猛火城中。忍聽叫嗥之慘。煎熬盤裡。但聞苦痛之聲。冰凍始凝。則狀似青蓮蕊結。血肉既裂。則身如紅藕華開。】

  我們看到這裡,這是講到生死輪回的苦痛。『我與眾生』,每個人都一樣,『從曠劫來』,無量劫來常在生死輪回,沒有得到解脫過。這輪回六道,『人間天上』固然是好的,『此界他方』都有出沒。因為一個世界都有成住壞空,地球現在是四十六億年,是中年,再過個五十億年左右,地球也就消毀了,我們也就不能住地球了,換別的星球。整個娑婆世界叫三千大千世界,都有毀壞的一日,毀壞的一日,我們就得換其他的世界。所以此界他方,無量劫來,我們都曾經出沒過,投生過。『升沉片刻』,我們看這個人間天上的往來就是片刻之間,與無量劫這麼長時間相比。即使天上最高的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八萬大劫又怎麼樣?相比無量劫,也就是片刻,更不要說人身了。所以『俄焉而天』,俄焉是忽然,就很暫短的時間,一會兒上了天,一會兒變成人,人天的時間是最少的,『俄焉而地獄、畜生、餓鬼』,這三惡道的時間是最長的。

  底下是特別講出地獄道,因為地獄時間是最長的,那是我們的老家,現在看看老家是什麼樣。『黑門朝出而暮還』,黑門是地獄門,地獄的時間很長,出來時間很短。過去師父講有一個地獄,不知是什麼地獄,它是地獄一天相當於人間二千七百年。這二千七百年,人間是很長,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是堪稱世界歷史之最了,在那個地獄也就不到兩天,你看是不是朝出而暮還?地藏王菩薩好辛苦把我們度出地獄,沒一會兒又回來了。『鐵窟暫離而又入』,鐵窟也是比喻地獄,那個火海、油鍋,剛把你送出地獄,地藏菩薩把你救出來,地獄這火還沒熄,又回來了。這是什麼?出去人間就造惡業,造了惡業馬上又得到地獄受報。在地獄可不是好玩的,你看『登刀山也』,刀山是什麼?『舉體無完膚』,上了刀山,身體寸寸被割裂。『攀劍樹』,《諸經佛說地獄集要》裡面就講了很多地獄的情形,地獄的眾生業力緣故,譬如說他看到山上有美女在招喚他,他使勁攀,攀的是劍樹,一使勁那個劍就在身上磨,當然就割得體無完膚。『方寸』,比喻一方寸,那很小,『皆割裂』,業力使然。『熱鐵』,這是鐵丸地獄,這個地獄裡面羅剎讓這些地獄眾生吃熱鐵丸。餓了,餓了吃什麼?吃燒得通紅的鐵丸子,一吞下去,『肝腸盡爛』,全都燒火燒爛了。洋銅地獄裡頭,洋銅是銅燒了變成銅汁,眾生很渴,渴了喝洋銅汁,『飲之則骨肉都糜』。你想想,他銅汁喝進去,那骨肉肯定全部都燒盡了。

  『利鋸解之』,這是另外一種地獄,專門是分解身體,身體斷了又相續。『巧風吹之,則死已還生』,地獄裡面這種巧風是什麼?就是我們受刑死過去了,死了沒那麼便宜,這陰風一吹,他又活過來,活過來繼續再受罪報。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一夜之間萬死萬生,就沒讓你停。『猛火城中』,就是猛火地獄,在裡面燒,燒烤,你就聽到裡頭的叫嗥慘烈。『煎熬盤裡』,這鐵床燒通紅的,燒熱地獄。就像我們世間人不學佛的,把那個魚活生生的,這以前我看到我父親都干過這事,買的活魚,還活著的,就「嚓」在油鍋裡煎。那你想想,我們到了地獄就是這個樣子,就是鐵鍋裡,平底鍋,一下去,那個苦痛之聲你就可想而知。所以我們現在這樣對待眾生,將來都受同樣的報應。『冰凍始凝』,這是講八寒地獄。『狀似青蓮蕊結』,這是全身被凍得青一塊、紫一塊,還不止,這皮肉都綻開了。『血肉既裂』,綻開之後,血在裡頭,裂開之後,因為凍,就凍得紅紅的,像紅藕蓮花裡頭的蕊。這底下說:

  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年。頻煩獄卒疲勞。誰信閻翁教誡。受時知苦。雖悔恨以何追。脫已還忘。其作業也如故。】

  所以地獄眾生在裡頭死死生生。《俱捨論》上講,在等活地獄,一晝夜相當於四天王天的壽命。四天王天一天等於人間五十年,你按一年三百六十天算,他壽命五百歲,那就是九百萬年,等活地獄一天等於人間九百萬年。所以你就想想,那裡頭你是死死生生多少回。『一朝苦痛』,地獄裡這個苦痛,人間已經過了百年,瞬間就是過百年,一晝夜是九百萬年。結果地獄業受滿了出去,這人間過百年,也就是彈指間,在地獄裡又回來了,所以『頻煩獄卒疲勞』,勞累人家地獄的獄卒,剛放出去,又抓回來。『誰信閻翁』,閻翁是閻羅王,他教誡眾人不要再造惡了,我們這地獄都滿了,別再進來了。眾生就不聽,還拼命造,受的時候才知道苦,那時候悔恨已經來不及了。業受滿了,結果脫離地獄又忘了。咱們就是干這些事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作業還如故。底下舉幾個例子:

  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爾。噉其親而未識。凡類皆然。當年恩愛。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

  這裡大師講了好幾個故事,也不能太詳細說,略略提一提。『鞭驢出血』,是講在南京金耕縣有一個養驢的人家,這個婦人生了一個兒子,剛滿三歲,母親就去世了。孩子長大之後,那頭驢,養的驢,天天鞭打它讓它干活。結果有一天,這兒子讓這個驢背著糧食回家,這驢在家裡已經十六年,老了,行走就很緩慢,這兒子很不高興,使勁的鞭打它,鞭得皮開肉綻,出血了,驢就看著這個兒子哭泣不已。結果晚上就來托夢,告訴這個兒子說,我就是你母親,你為什麼這樣來鞭打我?我就是因為生前欠了你父親四兩銀子,所以這一生要變成驢來還債,你就別打我了。第二天,這兒子從夢中驚醒,才知道原來這驢就是自己親生母親。所以『誰知吾母之悲』,誰知道?

  『牽豕就屠』,豕是豬,這也是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屠夫,養了一頭大豬,這豬很肥。到了宰殺的時候,他就牽去屠宰場宰殺,怎麼牽牽不動,那豬很大,很有力量,於是他叫了好幾個工人一起來牽,牽不動。結果文殊菩薩為了度他,就示現一個普通人來跟這個屠夫講,說你這麼多的人,花這麼多錢都牽動不了這一頭豬,讓我來試試,我保證讓這個豬能夠動。屠夫說好,你試試看。結果他一試就靈,這屠夫看了這一幕,立刻放下屠刀,痛哭流涕,從此不再殺豬了。原來是什麼?文殊菩薩變的這個普通人,他根本沒去牽這個豬,他只是叫這個屠夫父親的名字,叫它某某某,你過來、你過來,那個豬就過來了。這屠夫才知道,原來這豬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父親,所以放下屠刀。

  『食其子而不知』,這是講文王,周文王,孔子最佩服的大聖人。有一天,他還是西伯侯的時候,因為他很有德行、很有威望,深得民心。當時天子是商纣王,商纣王就把文王(就是當時西伯侯)抓來,把他囚禁起來。有個臣子就向纣王建議說,文王看他是不是聖人,如果是聖人你就不能留他,將來他會得天下;如果他不是聖人,你就可以放了他。怎麼來檢驗是聖人?你把他的兒子抓來殺了,把他的肉煮成湯,肉湯,給文王吃,看他能不能吃出是自己兒子的肉?結果纣王聽到這個建議不錯,纣王很殘暴,真的把文王的兒子伯邑考抓來殺了,把他的肉煮給文王吃。結果文王還吃得津津有味,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成為肉羹。這是什麼?世間的聖人他也沒有辦法了解三世因果,他沒有這種能力看到。那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吃的這個盤中肉不是自己過去生中的兒女?

  『噉其親而未識,凡類皆然』,都是講這類的,吃了自己的父母兒女,可能不知道。這是講到唐朝有個韋慶植這個人,他的女兒長得非常貌美,結果不幸就芳齡早逝,墮入了畜生道,成為了羊,還是來到他家裡。韋慶植有一天宴請賓客,命廚房宰一頭羊給大家一起吃,就選中了一條青毛羊。結果在宴客的前一天晚上,這頭青毛羊托夢給韋慶植的夫人,說我就是你們的女兒,現在投生為羊,請您救救我,不要殺我。這母親夢到這個非常逼真的夢,於是第二天就去廚房,果然看到一條青毛羊,於是就吩咐廚師不能殺這羊。結果韋慶植大宴賓客,發現這個羊肉怎麼遲遲端不上來?就去廚房去看,發現廚子他不肯殺,說夫人吩咐的。韋慶植就來火了,我大宴賓客,怎麼說不能殺羊?來,把它牽到我們那個酒席裡,當眾殺。結果把這羊牽到這酒席當中,當眾殺。這些賓客看了當時都面面相觑,因為他們後來就說,他們看到的不是一頭羊,是一個穿著青色衣服的妙齡少女,被吊在那兒宰殺,怎麼能宰少女?把這話說給韋慶植聽,這韋慶植就嚇了一跳,結果這時候她夫人趕來,痛哭流涕,來晚了,已經把自己的女兒給殺掉了。

  這裡講的『當年恩愛,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也是講一個故事。說有個富人家夫婦兩個人生了一個兒子,不久這丈夫去世了,這兒子就很聰明伶俐,母親非常疼愛,後來母親也去世了。這兒子長大了,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兒,結果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個有錢人的女兒是誰?後來才知道。因為後來這一家,就是這個兒子娶了自己的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然後有一天晚上,夫婦兩人就殺了一只雞,在家裡吃雞肉。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有個僧人進來,忽然進來了,那都是菩薩示現的,跟他講,說你怎麼可以殺害你的父親,奸YIN你的母親,還養一個冤家在家裡?這夫婦兩人聽了不知道什麼意思,就來火了:「你這僧人哪來的,怎麼突然闖進我們家門,還跟我們講這個話?」那僧人說:「你要不信,我把天眼借給你,你來看看。」就用神通,把天眼借給他看,他真看到了。原來這盤中的雞,雞肉,正是他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早死了;他娶的這個妻子,實際上是他母親又投胎來的,比他小,是他的母親,現在做了他的妻子;他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前世一個冤家,他來報仇來的。這就是這裡講的,「當年恩愛,今作怨家」,父親成為了盤中餐;「昔日寇仇,今成骨肉」,冤家成為兒子。『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你要有宿命通,『可羞可恥』,用天眼來看,『可笑可憐』。所以天人都能看到,人間就是搞這些因果報應,這真可笑、真可憐,我們還不自知。

  糞穢叢中。十月包藏難過。膿血道裡。一時倒下可憐。少也何知。東西莫辨。長而有識。貪欲便生。須臾而老病相尋。迅速而無常又至。風火交煎。神識於中潰亂。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無一毛而不被針鑽。有一竅而皆從刀割。龜之將烹。其脫殼也猶易。神之欲謝。其去體也倍難。】

  這一段是講人生老病死苦,這個意思都很明了,我就不用太詳細說了。這是懷胎裡頭胎獄之苦;一朝分娩,出生不淨,從母親陰道裡出來,受夾山地獄之苦,『一時倒下可憐』,從出生開始就是苦的開始。從小不知道不懂事,東西不辨,長大了又生起了各種欲望,結果結婚生子,生老病死,無窮無盡。特別是死的時候,『風火交煎』,四大分離,這肉體開始壞爛,神識在裡頭慢慢出離,那時候非常痛苦。這精血已經干竭了,皮肉因為要死,臨終的時候從外面干枯,本來是很滋潤的身體,現在已經變得骨瘦如柴,非常憔悴,而且每個毛孔都像針鑽一樣、刺一樣痛,七竅分離的時候好像刀割一樣。這裡是比喻,生龜脫殼,生龜脫殼是很苦,但還算比較容易;神識要離開身體,那時候痛苦就加倍。

  心無常主。類商賈而處處奔馳。身無定形。似房屋而頻頻遷徙。大千塵點。難窮往返之身。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向使不聞佛語。此事誰見誰聞。未睹佛經。此理焉知焉覺。】

  這是比喻人死了以後神識不能自主,到處隨著業力受身,就像商人沒辦法自己做主宰,到處去做生意,沒有一定的處所,沒有休息。身也沒有『定形』,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一會兒作人,一會兒做動物,一會兒做餓鬼,一會兒到地獄,所以就像搬遷一樣,我們的肉體就像我們的房屋,神識住在裡頭,住一段時間又搬遷了。『大千塵點』,就是無量劫來,像大千世界微塵這麼多數量的身,『難窮往返之身』,我們捨身受身輪回當中,身體數量比那大千世界塵點數還要多;『四海波濤』也計不了『別離之淚』,這都是講到我們生生死死那種苦痛。我們的『積骨』,每一生每一世,如果把這骨頭堆在一起比高山還要高。這是釋迦牟尼佛他說的,說自己過去生中做白狗的那個骨頭,把它堆起來,那都比須彌山還高。就做白狗,就做狗,還就是一種狗白狗,這個數量,那個骨頭堆起來比須彌山還高,那個屍體真是多於大地了。這些道理如果不是佛跟我們講,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如果不看佛經,我們怎麼可能明白這些道理?

  其或依前貪戀。仍舊癡迷。只恐萬劫千生。一錯百錯。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道路冥冥。別離長久。三途惡報。還自受之。痛不可言。誰當相代。興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欲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曠劫殊勳。在此一舉。是為發菩提心第六因緣也。】

  這是講,如果我們還要像以前那樣貪戀這世間,不能夠放下身心世界求往生、求出離,還仍舊癡迷不悟,恐怕萬劫千生要輪回,今天這一錯就是百錯,就是永無出離之日。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這個時光、時機『易往而難追』。像彭際清居士講,我們現在得到淨土法門,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今天遇到了,千萬不能把機會錯過。『道路冥冥』,冥冥是沒有光明。眷屬之間最難放下是親情,可是不放下,將來要別離,一別離就是永別。所以唯有求生西方,你才能將來跟眷屬永遠在一起,你才能夠幫助他們。否則『三途惡報』還得自己去受,這痛不可言,誰都代不了。所以『興言及此』,就是說到這裡,『能不寒心』嗎?還不放下嗎?

  所以,『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宜是應該,要從現在起斷生死流,『出愛欲海』,要放下一切情執,放下身心世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自他兼濟』,既是自度,也能度他,跟你有緣的人,你都可以幫助他們同生西方,『彼岸同登』。一往生,乘願再來,你就不是凡人,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那是普度眾生。『曠劫殊勳』,曠劫是無量劫,到這一生就有可能建立偉大的功勳。殊是特別的,勳是功勳,什麼功勳?成佛的功勳。『在此一舉』,就在今天,我們要發起大菩提心,要了生死、要出三界、要成佛道。這是發菩提心第六個因緣。下面的「尊重己靈」這是第七,第八是「忏悔業障」,第九是「求生淨土」,最重要的就是求生淨土。說來說去,什麼是發菩提心?你即使聽不明白也沒關系,你只要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你已經發菩提心了。這是蕅益大師說的,這段也是非常重要。第十是「令正法久住」,想要護持正法,必須自己要有真修行,你真發菩提心,真作菩薩了,你才可令正法久住。這是總共十種因緣。

  最後這個部分是流通分,主要是大師勸勉我們。我們知道了菩提心的八種差別相,知道了發菩提心的十種因緣,今天有這樣一個勝緣,我們就應當發起菩提心。發了以後最重要的是不能退,所以這個文中講到,唯願大眾,憐我苦志,這是第六頁第四行,我們讀一讀:

  唯願大眾。愍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

  這是勸勉我們要發這個心。

  未發者今發。已發者增長。已增長者今令相續。】

  所以,如果我們還沒發菩提心,對照這個經文才知道到底有沒有發,要是沒發,現在要發;如果已經發了,要增長,念念不退;增長者,你今天聽了「勸發菩提心文」,你更增長你的菩提心,要念念相續。怎麼相續?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每一句阿彌陀佛裡頭含攝圓滿菩提心,「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你這句佛號就是保任菩提心。這一生我們念念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一切都放下,那麼就恭喜你,你這一生一定作佛去。這是最後,我們把最後一段倒數第四行那裡念一念,這也是我們這次這一會,也算是我藉省庵大師的話來寄語給大家的: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

  大家如果真能夠不丟棄我這一番苦心的言語。

  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

  我們在此地結蓮社念佛,效法省庵大師,效法慧遠大師,結社念佛,我們都是菩提眷屬,將來同生西方。

  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

  這是成佛以後的相好。我們成佛道的時候,怎麼知道那個因不正是從今日始?

  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

  所以未來我們成佛道,回思今日今時,我們在六和淨宗學會一起來學習「勸發菩提心文」,在今天就是種未來成佛的因。

  願與大眾共勉之。】

  我們大家一起共勉,不要辜負省庵大師這篇文的苦心,不要辜負我們師父老人家多年的教誨,更重要的,也不要辜負自己的靈性,這一生決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法師、會長及各位同修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勸發菩提心文  定弘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1/12/11  台灣高雄六和淨宗學會  檔名:57-074-0002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