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生的菩薩,孩子們的母親!


 2009/12/16    熱度:3465    下載DOC文檔    



張莉,一個身材嬌小的福建女子,初見她,難以相信西藏攀德達傑職業技術福利學校是她一手投資操辦起來的,就像人們無法想象,辦學兩年來她全靠自己賺錢撫養教育著這所學校現有的98個藏族孩子。這個永遠相信童話的女孩子,用自己柔嫩的雙手在西藏創造著一個真實的童話。

公主生活和攀德達傑的緣起

童話的女主人公張莉看起來二十多歲,不施粉黛,一身休閒衫牛仔褲,俨然一個純真時尚的大學生,但她早自1993年起就自己開店做生意,在廈門和杭州開辦了兩家地產策劃管理公司,成了飛往全國各地做策劃項目的女強人,靠自己的勤奮勞動過上了公主般富裕的生活。但是不知為什麼,那時候的她,內心總是沒有充實的幸福感。

與西藏的緣起是2000年。那一年,身著DIESEL牛仔褲、背著PRADA皮包的張莉第一次來到西藏,就喜歡上了這裡,為西藏的文化藝術所深深吸引。她也驚訝地發現,她近兩千元一條的褲子能讓西藏的貧苦孩子過上有學上、有飯吃的快樂生活。突然,她明白了內心深處那個揮之不去的缺口該如何填補。

她開始行動起來。最初,她給藏族孩子文具和一些助學金,但很快發現那些錢有些被孩子拿去打游戲,有些干脆被家長拿走了,根本解決不了孩子上學的問題。張莉想,不如辦一所學校,教貧苦的藏族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和西藏傳統工藝。

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和幾十萬元的投入,2005年4月,西藏攀德達傑職業技術福利學校成立了。在藏語裡,“攀德”是指福利,“達傑”是宏揚的意思,用張莉的話講,她開辦這所學校,就是希望貧困的藏族孩子在學到本領的同時有能力幫助別人,把西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攀德達傑學校在拉薩市扎基西路市工商聯小區裡,目前的98個孩子都是張莉和校長扎多從西藏各地鄉下甚至廣及四川、甘肅和青海的藏區親自招來的,招生范圍分為孤兒、家庭貧困無法上學和輕度殘疾的藏族孩子,年齡在11~21歲之間。有一回張莉去拉薩鄉下招生,看到了給一家富裕藏族人家做保姆的13歲的康卓次吉,張莉猶豫了一下,原本打算放棄這個孩子,把有限的機會留給更困難的孩子,但是想到康卓瘦弱得也就七、八歲的模樣,張莉還是不忍地回頭問了一句孩子的工資情況,原來孩子做保姆根本沒有工錢。經過孩子父親的同意,張莉把孩子帶回了攀德達傑。如今,在卡墊班學習的康卓長高了,她會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說:“我沒到這個學校,我當保姆過生活。我到學校有新生活,我不會的都會了。”

故事大王和一整個快樂世界

攀德達傑學校分為唐卡班、編織班、刺繡班、金屬打造班和金屬雕刻班。張莉聘請了最好的藏族傳統工藝老師給孩子們上專業課,還聘請了藏語、漢語和英語老師教授文化課。能免費學到文化知識和生存技能,攀德達傑為這些孤苦的孩子帶來了新的希望。

張莉是孩子們的故事大王,童話故事、傳統道德故事、佛學故事乃至自己的生活經驗無不與孩子們交流分享。她給孩子們買書和一些適合孩子們的音像制品,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寬廣的外部世界。她一有空就和孩子們圍坐在電視機旁看伊朗的《小鞋子》和宮琦俊的動畫片。她說,“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是一整個快樂的小世界。”

樂觀的張莉難得掉眼淚,但有一次卻被孩子們氣得眼淚翻湧。那一天,孩子們在學校所在的小區裡踢足球,不小心球掉到某戶人家的院子裡,這戶人家的女主人就是不把球還給孩子們,孩子們苦苦哀求說:求求您了,我們都是孤兒,求求您把球還給我們吧!張莉聽到非常生氣,嚴厲地告誡孩子們:你們和其他孩子都是一樣的,孤兒不是你們交換任何事物的條件,要懂得適度地驕傲,人不能活得沒有尊嚴!

學校還經常召開全體會議,每個孩子的加入和離開,張莉都要和孩子們交流,學校運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她也和孩子們講,整個學校成了一個講民主、共患難的大家庭。張莉還經常提出話題讓孩子們一起來討論。有一期的話題是“什麼是懂事?”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大討論的結論是:開始懂得為別人著想就是“懂事”了。

張莉教育孩子們要勤儉節約,要求學校的老師和孩子的碗裡都不能有一粒剩飯,要尊重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米飯和菜都是可以隨時添加,沒有限制,但她告訴孩子們盛飯不要盛太滿,吃不飽不舒服,吃撐了也不舒服,做人和吃飯一樣不貪心才能健康。

張莉教育孩子們懂得感恩,哪怕是只給過他們一個蘋果的人。每年西藏的薩嘎達瓦節前張莉都要提前請校長去銀行換毛毛錢,到節日那天發給孩子們讓他們去布施。張莉鼓勵孩子要多關心周圍的人,注意他人的需求,所以當孩子們在外發現有人缺衣少食的都會回來跟張莉說,張莉會給他們需要的,讓孩子自己送去。張莉笑著說,雖然我們用錢也很緊張,但這讓孩子們也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算是我們的行為藝術吧。

純樸的孩子們不善言辭,對張莉和老師們無以為謝就經常自發地組織演出,為老師們表演自己編排的藏族歌舞或小品等。一提到孩子們的表演,張莉的眼睛裡就流露出興奮的閃光。

張莉說,懂得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就是時尚,我的孩子們很酷很時尚。

經濟的窘迫和付出的充實

攀德達傑學校的教室和宿捨都是租的,六個院落一個月總共需要9000多元的租金,最近還要漲價。加上房租,正常開銷還包括食品、藥品、學習用品和工藝材料等,每月需要六萬多元,全年總開支80多萬元,全靠張莉做項目賺錢支付。學校的運轉中,小困難每天出現,張莉就得兵來將擋。孩子偶爾的發燒、感冒、肚子疼牽動著張莉的心,跑醫院、照看生病的孩子、付醫療費。聽說找西藏軍區買糧食能便宜一些,張莉就去和部隊談。冬天來了,孩子們又需要厚衣服了,張莉就發動自己的朋友給孩子捐助舊衣服。模造班的學生學習必須用到黃銅、紅銅,有時張莉甚至還買銀給孩子們練手。前一個廚師買的土豆貴了,張莉就要去沖賽康集市去跟小攤販討價還價。

學校開辦初期,遇到經濟困難,張莉還有一些積蓄,現在常常碰著學校經費短缺了,她就不得不暫別她充滿歡聲笑語的童話世界,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水泥森林間奔波,靠接策劃案、做項目賺錢,維持著學校的正常運轉。出去賺錢的日子每年要幾個月,但是這幾個月,只身在外的張莉體會著更深刻的感動。平常一開口就害羞地捂住臉的孩子那時候也要給她打電話問她有沒有感冒,每次她一回來,孩子們就把她圍在中間,她走到哪圍到哪,孩子們也不大說話,就看著她笑。

雖然經濟上常常捉襟見肘,不少朋友向張莉提出出錢單獨認養孩子,她婉言謝絕了,她不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會到愛的分別和不平衡。還有些到西藏旅游的國際友人了解到張莉的辦學情況後,希望給孩子們提供一些資金上的援助,常來看望孩子、和孩子合影什麼的,張莉也婉言謝絕了。她希望孩子們能在正常和平靜的狀態下學習長大,不想讓孩子們覺得和其他人有任何的不同。張莉也從來不主動聯系媒體來幫忙,她的話很樸實:“我不愛張揚不愛折騰事兒,我辦學的目的很單純,我在做就好了。”

還有一次,國外某基金會找到她,想要為學校提供全部的資金援助。張莉了解到這家基金會或許會與某些暴力組織有牽連後,嚴正地拒絕了。她說,“我的學校是培養幫助人的孩子,不是傷害人的孩子。”

三十多歲了,張莉還沒有成家,她說,個人問題現在解決起來似乎不太靠譜,我沒有太多精力照顧對方的家人,是對人家的父母不尊重,而且成立家庭就是為了讓人感覺幸福,但我現在已經從孩子們身上感受到幸福了。

張莉說:“幸福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她為這個簡單的句子做出了最充實的诠釋。

無分別的愛和滿腹的心願

開辦攀德達傑學校,張莉覺得不是離開家鄉闖蕩一份個人的夢想,也沒覺得所幫助的是藏族孩子。“我沒有民族的概念,我只有生命的概念。”張莉如是說。

張莉崇拜甘地、特蕾莎修女、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團隊。她說,他們那種沒有民族分別的愛讓她流淚。開辦這所西藏傳統藝術學校,也是希望孩子們知道藝術是超越一切狹隘思想的,是眾多智慧匯集在一起的,沒有時間和國家的概念,是使人內心充滿平和、溫暖而美好的東西。同樣,愛雖然是溫柔的,卻非常有力,並且讓人勇敢堅強!她希望世界和平,向往世界大同。張莉相信,沒有分別的愛可以做到這一切。

除了這所學校,張莉還有別的心願。目前她正准備申請開辦西藏傳統文化藝術館,她希望她的孩子們制作出高尖端的藝術品,希望西藏的民族藝術走向世界。

張莉內心還有很多等她去實現的童話: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她要給攀德達傑的孩子們蓋一座寬敞的新學校,預備建校的三十畝土地是准備好了,圖紙和效果圖也都設計好了;如果可以的話蓋一座敬老院,讓學校的孩子們幫助無依無靠的老人安度晚年;再蓋上一座藏族老百姓的佛學院,讓大家不僅信其然還要信其所以然。

張莉沒有環游世界這樣的私人心願,她說,“現在去哪裡都容易了,但是去做什麼呢,我還是想去非洲之類的有難民的地方,我的這些孩子們憑什麼老是弱勢群體,我要帶上他們再去幫助其他人。”

老了之後身邊會有一堆孩子來報恩,這個美麗的童話場景,張莉卻從沒設想過。張莉所想象的老年生活是在一個新概念的老人院裡度過,“這個老人院一定要有秋千、跷跷板和圖書館。說不定還是我來蓋,我來管理。”幻想著老年生活的張莉滿臉調皮。

“自私點的話,”張莉說,“我還要寫一本童話書,一本給大人看的童話書。”
不知這本童話書裡,有沒有張莉自己,和她的98個藏族孩子。

冬天到了,請問各位大德,師兄有沒有四到十歲孩子的舊衣服和鞋子,因為小朋友衣服少,捐的人少,所以這個歲數的孩子缺衣服。

地址:西藏拉薩市扎基西路工商聯小區內西藏攀德達傑職業技術福利學校

郵編:850000

校長:多吉13518977011



為使愛心更溫暖,請確保衣物整潔,不缺少鈕扣拉鏈,鞋子配件齊全。

台灣學佛網首頁种植福田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