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詳解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2014/9/9    熱度:5414    下載DOC文檔    

雖然佛教的物種起源說不是一個具體的修法,而只是一些理論上的知識,但這個知識卻與修行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十分重要;另外,除了少數一心念佛的老人之外,很多佛教徒也極其關注這個問題。鑒於這兩個原因,所以有必要講一講。

一、輪回的起源

(一)、總說

首先提出問題,佛教對於生命的開始、物種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釋的呢?換言之,眾生、輪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樣誕生的呢?

基督教以及現代科學等宗教與學科,都對宇宙的產生表明過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觀點,所以很多人也想瞭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另外,如果能將這個問題瞭解得比較透徹,就能成為修行的動力,無論對修習密法,還是顯宗的空性和如來藏都會有一定的幫助。所以,今天就以生命的開始或者誕生,即佛教的「物種起源說」為話題來進行講述。

對於這個問題,顯宗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他們認為︰輪回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如同十二緣起中所講的一樣,在十二緣起的最後是老死,老死結束之後,又是無明,就這樣周而復始、輪轉不息。

對於這個問題,密宗卻有著非常具體而確切的解答,但今天我們不講密宗的實際觀點,而只向大家介紹一些不顯不密、亦顯亦密的中立觀點,以便使大家能對此有一些淺顯的瞭解。在將加行修得比較好了以後,就要進入正行的修法,在進入正行修法之前,如果能掌握這些理論,修行就會更有把握,並會成為激勵下一步修行的動力。

基督教等外道認為︰世界是由上帝等造物主創造的;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雨水的聚集匯成了海洋,在海洋當中形成了有機物,有機物又形成低等生物,就這樣逐漸地從海洋動物、兩棲動物演變成爬行動物,從而進入陸地,最後慢慢進化成人類。

關於這些觀點,大家應該比我更精通,所以這裡也不必廣講。

(二)、建立佛教的觀點

佛教認為︰輪回的起源用一句話就可以准確地加以概括,那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為什麼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輪回中經歷過無數次生死,除了佛陀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統計出我們轉生輪回的次數。正因為輪回的漫長遙遠,所以說是「遠在天邊」;

又因為每個眾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個念頭的產生與消失之際,都經歷了輪回的開始與結尾,所以,又可以說輪回的開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們講最遠的輪回開始。在凡夫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與六道眾生尚未產生之前,既不是輪回,也不是涅盤;既沒有佛,也沒有眾生。這種狀態,與地球沒有誕生之前,天體物理學家稱之為「真空」的狀態,以及佛教《俱捨論》等論典中所講的成住壞空中「空」的階段雖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這些狀態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質。

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在真空當中蓄積著能量,在能量擠壓之後,就產生了原子核等微小粒子,眾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見的物體,繼而產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萬事萬物。

佛教認為︰在這個沒有佛、沒有眾生、沒有輪回、沒有解脫、沒有山河大地、沒有任何星球、沒有時間概念、沒有東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非常寧靜的空間中,只存在著如來藏的光明。

如來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經超越了凡夫感官思惟的范圍,無論說如來藏的光明是有還是沒有,都同樣不能如實地表述如來藏的本體。但以我們的語言來描繪如來藏,就只能說它是光明,因為它一塵不染、清明純淨,不存在任何污垢、煩惱與執著。因此,我們可以說,生命的起源是如來藏,物種的起源也是如來藏。

與外道所講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大相徑庭的是,眾生的第一個念頭,產生於如來藏光明的境界。

為什麼從光明清淨的境界中,會產生具有執著的不清淨念頭呢?因為,雖然本基的如來藏是清淨無垢的,但由於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產生過輪回,也沒有經歷過修行,所以具有某種非物質的、產生執著的可能性或者能力。這種可能性,佛教稱之為習氣或者種子。因為這種習氣的存在,所以在如來藏中隨時都可能產生第一個念頭。

這就像水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是靜止不動的,但在微風的吹拂下,就會泛起層層漣漪;吉他、琵琶的琴弦,在經過輕微的撥動之後,就會發出聲響一樣。

在第一個念頭產生之後,就會產生各種幻覺,如同中陰身所看到的一樣,一旦這些幻覺產生,眾生就立即將這些幻覺分成了「他」、「我」、「內」、「外」,「我在裡面,幻相在外面」的執著。此時還沒有形成外面的物質,只是一種內在的感覺。隨著執著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就逐漸形成了外面的山川草木等等幻象。這就是最遠的輪回起源。

這種說法有沒有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呢?有。這個證據,就是「近在眼前」的輪回開始。

除了因車禍、暴病等而突然死亡的情況之外,每個人的死亡,都會經歷一系列的程序。當然,不具備人身的天人等眾生,則不會經歷這些過程,因為人體具有獨特的氣脈明點,依靠與其相應的意識,就可以感受到其他五道眾生所不能感受到的特有程序,在這些程序結束之後,所有的人都會昏厥,這才是死亡的最邊緣。

現在經常會有一些所謂從死亡邊緣回來的人,津津樂道地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死亡」歷險記。但這些經歷只是早期的一些感受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死亡,更不是中陰的現象。

昏厥的時間也因人而異,有的是幾分鐘,有的是幾小時,有的是一兩天,在從昏厥中蘇醒過來之後,就會進入輪回尚未開始之時的,既非輪回、也非涅盤的境界。

雖然說是「進入」,但這只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方便而已,實際上根本沒有進入不進入,由誰進入,進到那裡等等的概念。以前所有的意識,以及在意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有概念、觀點、感受都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如來藏。這裡的如來藏,與輪回尚未產生之前的境界完全是一回事。

雖然每個人都會進入這個光明境界,但沒有修習過密宗的人對此就不會有什麼感覺。對於他們而言,這種境界只是在一分鐘、一秒鐘,甚至一秒鐘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一瞬間就飛逝而過。

但修行人在進入這個狀態之後,就可以利用這個狀態進行修行。西藏很多上師,特別是修習大圓滿的上師,常常在死亡之後的七天或者三七二十一天之內,即使在嚴寒的冬天,身體也不會凍僵,因為他們還處於這種狀態之中。按照經書的說法,這種狀態還不能稱之為死亡,因為它與生前打坐時的狀態是完全相同的。在這種狀態中,有些人的肉體就縮小了,這些情況在藏地比比皆是,你們肯定也聽說過很多,對於懂得藏密的人而言,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博主注:我上師的上師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在2005年圓寂後肉體縮小到只有30公分長,參見希熱多吉博文《老上師圓寂後,心髒數日存體溫》)

為什麼他們的肉體在死亡之前不縮小,而在死亡之後卻會縮小呢?因為在這個空間當中,生前的所有雜念已經消失殆盡,沒有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識,也沒有意識,甚至連阿賴耶識都不存在,沒有執著、沒有煩惱,只剩下純淨無垢的境界。所以,死後修行的能力,可以遠遠超過生前打坐的能力。

無垢光尊者說過︰無論這個空間有一小時、兩小時,還是一天,此時的境界與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佛的境界、輪回尚未誕生之前的境界,以及死亡之後從昏厥中蘇醒過來的境界三者是完全一體的。因為佛陀經過修行,已經徹底地斷除了煩惱,對於佛而言,煩惱永遠也不會再生。雖然凡夫也能在片刻當中處於這種境界,但因為沒有修行,就不能阻止煩惱的產生,而只能讓這種境界停頓一會兒,其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輪回,並產生新的中陰身。中陰身的第一剎那,就是在這個境界中產生的。由此可見,這也是一種輪回的開始。這種輪回的開始,與生命誕生初期輪回之始的境界、過程是毫無差別的。

這些說法有沒有證據呢?有。所謂證據,就是有些修行人在把握住這個機會之後,就可以處於這個狀態中永遠不出來,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屬於上等破瓦的法身破瓦。當然,對於沒有任何證悟、沒有這方面概念的人而言,這就談不上是什麼證據。因為這些證據只是修行中的感受、直覺,不是來源於外界,而是存在於內心,不是眼睛往外看,一門心思往外尋求所能找到的。所以,他們就無法理解這些說法。

怎樣就可以在內心找到證據呢?這就要看西藏的修行人是如何修行的。

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當中,經過了千錘百煉,修行境界也日臻圓滿,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之際,他們深知︰雖然在其他時候也存在解脫的空間,但只有在死亡之時,這種空間才是最明顯的。在這種境界來臨之際,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於這種境界中獲得成就。因此,他們一直在迫切地等待著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死亡對於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願接受的可怕災難,反倒是個稀有難得的突破口。

雖然每個凡夫也必然會回到這種光明境界,但卻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就一晃而過。雖然上一世的輪回已經結束,但下一世的輪回卻會接踵而至。產生中陰身之後,就會去投胎,並再次經歷生老病死,最後又回到光明當中,就這樣循環往復、無窮無盡。每五六十、七八十年就要經歷一次這樣的輪回開始。

更近的輪回開始,就是每個晝夜的二十四小時所經歷的輪回始末。在白天的一切活動都結束之後,就會進入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當中,又有可能經歷類似於前面所講的空間──粗大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已經消失,但細微的阿賴耶識卻沒有中斷。之後,這個空間會隨著夢境的出現而結束。當然,如果整夜都處於夢境當中,那麼這種位於深度睡眠之中的狀態就不會出現。這也是一種輪回的開始,這種輪回的開始,我們幾乎每個晚上都會經歷,所以說它是「近在眼前」。

你們也許聽說過,有的修行人可以晝夜連續不斷地處於光明境界當中,對於這些人而言,打不打坐、睡不睡覺已經無所謂了。這種修法就稱為「睡眠光明」。

離我們最近的輪回開始,就是一個念頭的產生。每個人在每一剎那都會產生千奇百怪的念頭,這些念頭從產生到消失的過程也許是一秒、兩秒,乃至百分之幾秒、千分之幾秒,雖然時間極其短暫,但其間也經歷了一次輪回的始末。

比如說,我們心中產生了一個比較強烈的瞋恨心,無論這個瞋恨心持續多長時間,當它最終在沒有任何去處的情況下結束時,假如又產生了一個忌妒心,則在瞋恨心的結束與忌妒心的誕生之間,也存在著一個光明空間。修行人白天所修的光明,就是這種每個念頭之間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光明。

但這個空間對我們來說卻沒有任何用處,因為我們沒有這方面的鍛煉,缺乏修行的經驗,所以抓不住這個機會,在尚未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這個空間已經轉瞬即逝,我們又會被新的念頭所控制,就像忌妒心的產生,這也就是一個最短暫的輪回開始。

由此可見,最遠的輪回開始,位於輪回誕生之際;其次的輪回開始,位於眾生每次死亡之後;再其次的輪回開始,位於眾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後;最近的輪回開始,則位於剎那剎那的念頭之初。這些輪回的開始,既不可能用任何儀器來測量,也不可能用世間邏輯來推理,只有透過修行人自己的內證才能找到。一旦能找到這種開始,也就找到了輪回誕生的初始。

如果想瞭解更詳細的解釋,就只有在密宗的經續當中去尋找。在這些經續中,將輪回的起源剖析得非常透徹,因為密乘修行人要想把握各種契機,就必須瞭解這些程序。但我們今天卻只講了以上這些略高於顯宗,又稍遜於密宗的觀點。

(三)、講述他人的觀點

所謂「上帝造人」,以及「有機分子產生生命,大腦產生意識」的所謂輪回開始,以及物種起源的說法,只不過是一種猜測而已。到目前為止,既沒有任何人可以直接地感受到這一切,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用某種儀器來證實這一切。

科學是無法駁倒上帝造人之說的。雖然有人認為這種說法不科學,但大名鼎鼎的美國物理學家費曼曾說過︰「事實上科學並不能否定神的存在,而相信科學又同時相信神並不會構成沖突。我同意科學無法否定神的存在,這點我絕對同意。我也同意,相信科學與同時相信神並沒有沖突。我認識很多相信神的科學家。」由此可見,即使觸及到現代尖端科學的人,也無法推翻神的存在,因為這兩種思惟的境界是互不相關的。但迄今為止,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證明神的存在、造物主的存在,更無法證明造物主創造世界的說法,這種猜測只會越來越站不住腳。

我們大家都知道,以前西方也存在著人類有靈魂與沒有靈魂的兩種觀點。後來笛卡兒創立了二元論,人們就人雲亦雲地認為︰人是肉體與靈魂的結合體。但這種學說在西方並沒有成為主流思想。

後來又誕生了神經科學,他們認為︰因為在大腦的某些部分受到破壞之後,就會對意識產生影響,所以意識應當是從大腦中產生的。很多人在聽到這些宣傳之後,都信以為真,繼而使這種思想成為一種主流,其他思想又開始逐漸淡化。時至今日,很多人又對這種說法產生了懷疑。因為這種說法雖然可以解釋某些方面的問題,但同時又出現了很多其根本不能解釋的腦外記憶等生命奇跡。

關於世界與人生的種種解釋就這樣不斷地推陳出新,卻始終沒有一種學說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如果這些證據是直觀的感受,從世俗谛的角度而言則不可能被駁倒。佛所講的理論就是不但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邏輯的推理。當然,這種邏輯不是普通的邏輯,而是佛教所特有的、極其深奧的邏輯。

二、依佛言教,斬斷輪回

我們在瞭解到這一切之後,就會恍然大悟︰輪回開始、如來藏、光明、佛的境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間,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經歷。它時時刻刻與我們同在,只是因為無明的阻礙,才將我們與解脫隔斷,並使我們產生了煩惱執著。解脫與輪回之間雖然看似有天地之遙,但如果能夠證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透過修行,都可以從凡夫俗子的境界到達光明涅盤的境界。

如果有了這樣的體悟,我們就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從此以後,就不會再因為解脫的渺茫而失望退卻了。

佛陀將各種屢試不爽的方法告訴給世人,每個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點去鍛煉,依照佛陀的方法來控制無明,輪回就會露出原有的本來面目。如果能斷除大部分的煩惱,就可以顯露出大部分的空間,這就是密宗與禅宗所說的「開悟」或者「明心見性」。用這種方法來尋找輪回的開始,應該說是非常容易的。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尋找輪回的開頭是沒有用的。因為,從勝義谛的角度而言,每個人的經歷都如同一場夢,如果在夢中去尋找夢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獲的,因為夢境中的東西本來就不存在,所以也談不上什麼起源。什麼時候開始做夢,也就是所謂夢境的起源。

同樣,在原本空性、猶如夢境的輪回中去尋找所謂的起源,也只能碰一鼻子的灰。當從夢境般的輪回中驚醒過來以後,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起源,一切都是一種幻覺而已。什麼時候產生幻覺,也就是輪回的開始;什麼時候幻覺消失,也就是輪回的結束。

外面的物質世界,就是內心的一種反映。當然,我們並不是在宣揚唯心主義。我曾很肯定地說過,佛教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既不是物理學,也不是心理學;但佛教中既有唯物主義的部分,也有唯心主義的部分,還有科學的一部分觀點。那麼,佛教究竟是什麼呢?佛教就是佛學。為什麼叫佛學呢?因為︰一、它講述了佛的觀點和要求;二、透過這種方法可以成佛,所以稱之為佛學。

佛學或者佛教的物種起源說,就是這樣的。在通達了這些理論之後,我們該怎樣加以運用呢?如何利用這個理論來獲得解脫呢?修光明、修大圓滿或者其他的藏密都可以,只是大圓滿修起來比較容易而已。

如果在今生當中沒有證悟、沒有鍛煉、沒有修行,卻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著中陰身的來臨,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為,在每天晚上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我們都會進入這種境界,但卻從來沒有發現、沒有抓住,甚至沒有絲毫的感覺。那麼,將來在中陰身時,也只會是這樣。

因此,現在我們就必須想方設法地獲得證悟。如果能證悟,則在睡眠的時候也能找到這種機會。在證悟之後,如果能在證悟的境界當中停頓五分鐘,中陰的光明就可以停留五分鐘;如果能停頓十分鐘,中陰的光明就可以停留十分鐘。在證悟境界中停頓的時間越長,中陰光明停留的時間也就越長,如果能認識光明,並不中斷地在中陰光明中停頓一小時不起任何雜念,我們就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從容地修行。但現在不要說一小時,在根本沒有經歷過空性光明的情況下,在中陰時就不可能有任何感受。

證悟的基礎,就是出離心、菩提心等加行修法,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要想獲得證悟,純粹是異想天開(參見本博文章《一個藏密居士一天的修行實錄》)。衡量加行是否修完的標准,就是觀察自己相續中是否具備出離心與菩提心。在所有的加行修完之後,就可以開始大圓滿的修法,之後就有可能證悟。

證悟並不是萬事大吉的最終結果,之後還要經過一些階段。在這種基礎上,如果今生的修行始終沒有太大的進步,就可以等待中陰的來臨,這樣才會有一些把握。如果根本沒有開悟,卻自不量力地妄想通過中陰法門來獲得解脫,就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中,真正想這樣一步步走的人是為數不多的,而真正能夠這樣一步步走的人更是屈指可數。我們隨時都在經歷輪回的起點與終點,開始與結束,但我們卻希望輪回能夠永遠結束,而不再有開頭。其實,如果自己能夠努力,這個目標也並不是達不到的。在開悟之後,解脫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以上的觀點,是成千上萬的擁有高度智慧的人,在佛陀的指導下,於我們自己的實驗室裡反覆研究、實驗的結果,它超越了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切物種起源之說。

今天所講的輪回起源既可以當成一個常識來瞭解,也可以作為一個修法來運用。但願大家能各得其所,並學以致用。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