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傳統文化與完善自我


 2009/12/18    熱度:4683    下載DOC文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5/12/8 北京郵電大學

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

我在前年(2003年)的九月份,踏上了祖國的土地,來到了海南的海口,我在那裡開始講中國的傳統文化,講古聖先賢的經典。回想起當初第一天講課的時候,差不多來了十幾個人,很多是家長,還有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每次都從頭聽到尾,而且連續來了好幾次,看到這樣的長者我就主動過去和她打招呼,結果一打招呼才搞清楚,原來她聽不懂普通話,只會講海南話。這時候我的內心非常歡喜,你看這樣的長者,縱使她聽不懂,她也要以她的行動來支持你,希望你能夠用這些聖賢的教誨利益更多的人群。

而我們來聽課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師、家長。諸位同學,假如老師有了智慧,會利益多少人?諸位同學,你們不要被問到問題就很緊張,我們都變成考試的機器了,考到現在只要一提問就會條件反射地緊張,這個問題有這麼難嗎?大家放心。一個老師有了智慧,有了德行,請問他可以利益多少人?他教書三十年、四十年,化育英才,可以影響多少人的人生?成千甚至上萬!當他給了一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就影響了一個學生的人生;而這個學生往後又要為人父,為人祖父,這又是間接影響了一個家庭;甚至於這個學生也去教書,那他又要影響成千上萬的人。所以跟老師講課特別重要,跟家長講課亦如是,家長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念,才能讓他的下一代走得幸福美滿。

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幸福美滿在你聽起來,容不容易達到?不容易啊!在你的眼前,看到幸福美滿的家庭多不多?不多啊!你看,我們廣大的人群,不能說不努力,都很努力,可是得來的結果並不如他想象,從這裡我們就要理解到,努力會有結果,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人生踏出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你不要急著說我這一步踏得要比你大,假如方向跨錯了,可能與你的目標是背道而馳,那很可能是徒勞無功。

我們冷靜來看看現在很多社會現象,舉一個例子,全國的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多長?2.7年。諸位同學,當這些中小型企業做到一年、一年半,然後賺很多錢進來的時候,你會怎麼看它?你會贊歎它:哇,很有成就。等它垮下來的時候呢,那叫不叫成功?那不叫成功。但是我們有多少人在羨慕這些突然發達起來的企業家,而沒有看到它只能維持兩、三年的光景。它維持兩、三年就垮下來的原因在哪裡?我們希不希望我們的人生步他們的後塵?都不希望啊!在座有很多同學看起來應該只是大二、大三的同學,他們能來聽課,我也非常地佩服,他們是在為最好的人生做准備。《中庸》裡有一句話提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意思是你能時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准備,機會到你面前時,你就絕對不會錯過。

好,那我們可以冷靜來思考,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你不要把眼光擺得太近,“要具備怎麼樣的能力才能找得到工作”,作為學生這樣的想法好不好?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目標在哪兒?找到工作。那能不能保證你做得久?不能,假如目標只是找到工作,2.7年就被炒鱿魚了,那你的人生又要重頭再來,而當人生到了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再跌倒的時候,容不容易爬起來?很不容易啊。所以我們的眼光應該擺在“我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可以造福成千上萬的人群”,這樣的心境跟只是為了找到工作來讀大學、來做准備,結果會不會一樣?絕對不一樣。

一個人成就的大小,首要的關鍵在立志。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都是「行百裡者半九十」,你沒有立大志的話,很容易遇到一些挫折就打退堂鼓,所以志向要高一點。我當初來到祖國,也是一個很巧的緣分,人生的緣分相當地微妙,而每一個緣分的成就絕對不是偶然的。因為我這幾年都在小學任教,在三年教書的過程裡,甚至不只是從教書過程才開始,我在讀初中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深刻的感受。我讀初三時,男孩子們打架還講道義,當然我沒有去打架,初三的同學還講道義,覺得隨便打人是恥辱,一定都是“道義所發”才去“修理”人,當然這是不可取的。到後面的兩屆學弟,初二的同學打架已經不講道義了,到了初一更是看人不順眼就揍他。你看,一年兩年下來,我們後面的這些年輕人,整個處事的態度、道德感快速下墮;到了我自己教學,面對的一些學生,都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我讀過一年的師范院校,記得在讀師范的時候,有一天下著雨,我的老師剛好出校門,從他的身旁開過一輛高級轎車,停在師范院校旁邊的附屬小學,小學門口有一個小女孩在等人。諸位同學,這個附屬小學,都是哪一些孩子在讀?都是師范大學的老師跟職工的的孩子,素質怎麼樣?都是教職員工的小孩,父母學歷都很高。當這輛車停下來,出來一位母親把傘撐開,匆匆忙忙要趕到校門口接她的女兒。當她走出車門,這個小女孩突然講出一句話:“你白癡啊!現在才來!”我的老師正走著,聽到這句話愣住了,驚訝得停下了腳步。接著一句更誇張的話出來了,這位母親對著那個孩子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啦。」諸位老師,諸位同學,一句“對不起”,習慣成自然。

從這個故事我們來思考一下,誰最可憐哪?有一位同學說是孩子,來,請問這位同學: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最可憐?她怎麼可憐?(台下一學生答:不孝順父母。)好的,掌聲鼓勵!我們這位同學眼光非常有見地,他能夠看到這個孩子這麼小就不孝順父母。一個不孝父母的人有沒有可能尊敬別人?她的人生往後會走向什麼樣的境地?其實從她這一個言語、動作,她的人生就可以判斷出一、二來。她走到社會鐵定是眾叛親離,而且當她在悖逆父母的時候,她的福份已經不斷在折損。

一個人有福的話,走到哪裡都處處遇貴人;一個人沒有福份,到處都碰壁,得不到助力。所以我們要明白如何去積累福分。俗話說“福田心耕”,福田要靠心來耕耘。從一個人的存心,就可以看到他往後人生會有什麼樣的際遇和發展。當我的老師在課堂上把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就更要有使命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

諸位同學,我們最近連續在培訓老師,我們當老師的把下一代教好重不重要?你可能會說那是你們教師的事,不干我的事;可是假如下一代的孩子沒有教好,再過三十年,這些孩子將是社會的中堅,掌握著國家的政權,這個時候我們已五六十歲,步入中、晚年,而我們沒有教給他孝心,沒有教給他愛心,在開始做決策的時候,他會說:這是一群老頭子,不要管他們的,讓他們自生自滅吧。我們希不希望晚年是這樣的結局?不希望。

社會的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當我們付出愛心,整個社會的良性循環就會發動;當一個老師付出愛心,他就能喚醒無數個孩子付出愛心。不只是老師,當我們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工作當中,假如都能把愛心長養出來,同時也能喚醒你周遭人的愛心,不獨老師啊。

當老師是為人師表,你真正能做出風范的,那才是為人師表。我曾經聽到一些長者跟我提到,他說,我的生命當中就是遇到了這一位好的長官,好的同事,才讓我的家庭能夠從漩渦裡拔出來回到幸福的大道,才讓我的事業扎下好的根基,能夠長足的發展。那麼當這位長者如此感念他的上司或同事的時候,請問這個同事在他的心目當中是什麼位置?就好比他人生明師一樣。所以說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有這樣的存心。

我們參與一線的教學就非常地清楚,下一代的孩子確實教育狀況不是很理想,而最缺乏的是德行的教育。像深圳有一些學校都設立尖子班,有一位家長等著要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名校去,就特別去調查這些名校裡面最優秀的孩子,約他們的家長出來談話,看這間學校值不值得去念。有一個小女孩是尖子班的尖子,成績相當好,剛好這位家長就找到了這位尖子的母親,然後跟她坐下來談,問她:你的女兒這麼優秀,你是怎麼教的?這個媽媽就說了:提都別提了,我已經一個禮拜沒有跟我女兒講話了。接著這個媽媽就說了:一個禮拜以前我在那裡炒菜,還有兩道菜沒有炒完,她就已經開始在那裡吃飯了,我看到她在吃,我就叫她幫爸爸媽媽盛上飯,然後端出下一盤菜,看她還沒有動,又叫了一下,結果再炒完一盤走出來,還是沒有盛,問她怎麼不幫爸爸媽媽盛飯,結果女兒把臉轉過來說:“憑什麼”,憑什麼我要幫你盛一碗飯。

我們越了解現在小孩的狀況,越感到有責任要把德行教育辦好。我就這樣,在前年開始推廣中國文化,而帶我來的是我的一位國學老師楊淑芬老師。當初我在澳洲聽楊老師講課,科目是《德育故事》,德包涵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德目。我在聽楊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常常會淚流滿面,當然不是傷心。諸位同學,人生不要掉“傷心的眼淚”,掉傷心的淚會肝腸寸斷,不止傷了自己,還傷了父母的心。當我們很傷心的時候,誰陪著一起難過?父母,以至於所有愛護你的人都要陪著你受罪。這樣的事不能再有,我們要因為感動掉眼淚,要因為忏悔掉眼淚,還要為悲憫掉眼淚,為慈愛他人掉眼淚。當我們看到社會上那麼多的小孩需要幫助,那麼多的人群需要救助,我們能生出慈愛心,這樣的淚水才是值得的。

聽著這些總共七百多個從堯舜至今的我們古聖先賢的德行風范,我邊聽邊覺得,做人就是應該這樣才有味道,以前怎麼沒有人教我。諸位同學有沒有看過《暖春》這部電影?看過啊,裡面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話?“我只知道做人不能見死不救”。其實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主人公小花後來能走向好的人生、好的成就?她有著一些特別的人格特質、處事的態度。假如我們能向她學習,去效仿她,我們往後的事業也絕對能夠一帆風順。諸位同學,小花有哪些人格特質值得我們學習?非常地寬容、善良、真誠,而且隱惡揚善。嬸娘對她諸多不好,她卻一句怨言都沒有;反而嬸娘對她有一點好,她都趕快去告訴大家,這就是隱惡揚善。由於這樣的態度,她人生中很多的逆緣都能轉成善緣。

還有,她能時時感恩別人對她的幫助,對她的愛護。你看,一個人能時時念著別人對她的愛護,所感得的一定是更多人對她的提攜、對她的栽培。假如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卻覺得是應該的,不去答謝,也不去回饋,慢慢的我們身旁這些貴人,這些好的因緣就會離去。你看爺爺給小花買了一雙鞋子,她捨不得穿,還把它怎麼樣?掛在脖子上。所以學習在哪裡學呢?其實啊,在電影當中可以學,在很多生活的人、事、物當中都可以學,但要看我們會不會學。

你看,冬天到了,什麼植物沒有凋謝?“松柏後雕於歲寒”。 其實生活也沒有凋謝,因為它能耐風雪,它能耐寒冬,從松柏的精神我們也能夠悟到,人生的事業要能夠發展下去,必須要耐受惡劣的環境,經得住很多的挑戰。所以從接觸到的一切人、事、物中都可以學習到人生的道理。所謂“站在巨人肩上可以看得更遠”,如果我們肯向身旁一些有成就的人來請教,我們的人生才會少走很多的彎路。

好,諸位同學,你們是否曾經問過身邊的成功人士,他們成功的原因在哪兒,他是怎樣把事業經營得好的?曾經問過的請舉手——好,這位同學請您說說看,您問的時候他是怎麼回答的?“堅持”。好,來掌聲鼓勵!

堅持,我們換另外一句話來講,叫“有恆為成功之本”,學習任何的學問,一定要專注、持續不斷,要有毅力、恆心才能有所成就,恆心非常重要。那我們聽了這句話要反觀自省:我們有沒有恆心?假如還沒有,當下就要開始鍛煉我們自己的恆心。怎麼鍛煉呢?從今天開始,可以每天背三句聖賢的教誨。作為學生,這個難不難?背三句要多久?態度決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後才來改變我們的態度,態度才能決定你往後人生的發展。

我在澳洲聽楊老師的課,楊老師講課時就發現台下這個大男人常常都聽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甚至我旁邊坐的一位高高大大的香港同胞,看我每次上課都哭成這樣,就准備了衛生紙,看到我快沒有紙的時候再推過來幾張給我用。他非常的善良,善解人意,推紙的時候從來都不看我,為什麼不看我?他怕看我會讓我不好意思。你看,一個人細膩到如此地步,怎能不走到哪裡都處處受人歡迎。

聽了楊老師的課我忽然感受到,做人一定要具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才能顯揚聖賢人的風范,這才是人的原汁原味,我就主動跟老師詢問如何學習中國文化。而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最喜歡見人好學,所以後來經過了兩三個月的相處,楊老師看我很有心要學習中國文化,很好學,就向我推薦了在台灣講學已經堅持三、四十年沒有間斷的國學老師——徐醒民老師,還引薦了好幾位其他老前輩。諸位同學,這些老前輩我本來認不認識?不認識,但是為什麼後來能夠認識?關鍵在哪兒?關鍵在你的人生態度,你好學,你禮貌,你謙卑,你恭敬長者,這一切的態度將給你的人生引來多少的善緣,多少的貴人,你都想不到。

我在澳洲除了認識了楊淑芬老師以外,又認識了另外一位長者,這位長者和我住在同一個寢室。

我們在澳洲學習中國文化的時候,其中有一門叫做《弟子規》,這本書分為幾個單元,第一個單元是「入則孝」,談孝道;第二個單元是「出則悌」,談友愛兄弟、尊敬長者,敬重長上也包含在「悌」裡面。其中有一句經文叫「事諸父,如事父」,侍奉別人的父母、長者,也應該像侍奉自己的父母、長者一樣,要有恭敬心。那好,諸位同學,我們學完這一句,以後就應該怎麼樣?應該用什麼態度?學完就要馬上干什麼?去做啊!剛剛這位同學提到,成就的關鍵態度是“有恆為成功之本”。諸位同學,這一句話對你的生命產生作用了嗎?如何才能對你的生命產生作用?重要的是你要馬上去做,要力行,有這樣的學習態度,你的人生才能進步。假如你沒有力行的態度,你的人生學得越多,障礙越大。

去年三月我來到深圳講課,剛好到了一個幼兒園,當天晚上先跟這個幼兒園的老師還有當地其他從事文化推廣的老師做了一些經驗交流,原來這裡大班的孩子都已經背過《弟子規》,正在背《四書》包括《大學》、《孟子》、《中庸》、《論語》。第二天我就跟大班的小朋友上《弟子規》。當我走進去對著這一群孩子說:“諸位小朋友,我們今天來學習《弟子規》。”這些孩子馬上不假思索對我說:“老師啊,《弟子規》我們都背過啦,我們都會了!”他們講話的時候頭都抬得很高:哼,我們都背過了。這些孩子才六歲啊,你看他就那麼容易長傲慢!

諸位同學,二十歲的孩子容易長傲慢還是六歲的孩子?我們面對現實吧,年齡越長,越容易傲慢啊!你看,現在人的傲慢站在那裡就能看到:有錢的傲慢,鼻子長的高一點也傲慢,牙齒比別人白一點也傲慢,甚至於住公寓,二十樓的人上電梯看到別人按三樓,馬上也想“我管理費交得比你多多少”,也傲慢。處處都容易長傲慢。那看到孩子這樣的態度,請問,他這一生學問能成就嗎?不能啊。

古書《禮記》的頭篇叫《屈禮》,這一篇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就提到:[傲不可長] 。一個人傲慢,一定不受人家歡迎,不受人家歡迎就是沒有人和了。孟夫子給我們的教誨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諸位同學你們怎麼都背得那麼熟,請問這一句話對你的生命產生作用了嗎?假如你真正相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的脾氣就會越來越好,因為你知道每發一次脾氣,可能啊,兩三年的交情當場就怎麼樣?溫情盡消,所謂「三年交情,一語寒心」。聖賢人教導我們,一定要“懲忿”,就是人的脾氣一定要懂得克制,不然依這個習性,你的人生不知道要吃多少虧啊!有了這樣的態度,你才是在經營人和。

傲慢的人一定討人厭,那麼看到孩子在那裡昂著頭說他都會了,我也沒很著急,我馬上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字,我跟他們說:“我們讀誦聖賢的經典,最重要的是要當一個有道德的人。”中國的造字非常有智慧,能把人生的哲理通通涵攝在文字裡面,這在全世界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哪一國的語言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你們都不知道啊?怎麼這麼小聲?我們對老祖宗這麼高的成就都不曉得。老祖宗在創造文字的時候,他的存心是什麼?存心是要成就我們後代的子子孫孫。這個我們有沒有體會到?

中國文化已經綿延四五千年沒有斷絕,現在全世界有哪一種文化持續幾千年沒有斷的?埃及已經斷啦,所謂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只剩中國了,那是因為根源在啊,正是我們創造了這樣有智慧的文字,又創造的文言文體,才把從堯舜時代的智慧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個不得了啊,讓我們的人生不用經歷失敗的彎路,讓我們的人生踏著這幾千年來智慧鋪就的大道開始走起。其他民族沒有這樣的好處。

確實,我們去講課的時候,很多聽課的人縱使是大學畢業,對中國最基本的經典卻一無所知。我有一個朋友四十歲了,是公司的老板,他來聽講《弟子規》,當那堂才上了兩個小時的課結束以後,這位朋友走上前來對我們說:“我人生走了十多年的社會歷煉,體悟出來的道理竟然只是《弟子規》裡面的一兩句話而已!”他很吃驚啊,而我們手上的文化是積累了幾千年的智慧。這樣的緣份非常的殊勝,我們應該懂得去珍惜才好。

你看我們中國字的“怒”,發怒啊,這個字是會意字,上面一個“奴”,下面一個“心”,代表著一個人發怒的時候,他的心已經變成什麼?他的心變成他壞脾氣的奴隸啊。你有沒有見過一個人發完脾氣以後說:啊,我神清氣爽。有沒有?大部分發完脾氣在那裡懊喪啊:唉喲,以後我怎麼面對這個朋友,怎麼跟他講話,很尴尬啦。甚至於發怒以後把整個工作氛圍都搞砸了。好,你看老祖宗告訴我們,不要做脾氣的奴隸啊。應該怎麼樣呢?寬恕的“恕”,把人生的稜稜角角怎麼樣?把它磨掉。轉“怒”為“恕”。這個恕字,“如”其“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你就不會發怒。

你會想說:唉喲,他年紀那麼大為什麼連這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你生氣了,可是你回頭想一想,他沒有學過《弟子規》啊,他很可憐,我學過了,我比他幸運。我們要知福、惜福、還要造福,讓更多的人有福。所以不要跟他生氣,你越不跟他生氣啊,他會越覺得:哇,這個人修養真好,我的生命當中沒看到過這種人。他好奇呀,慢慢就跟你學習,你可能就幫助一個人改變他的人生。而我們來想想看,當我們寬恕別人的時候,事實上是寬恕了誰啊?寬恕了自己。利益他人也一定利益自己。中國字奧妙無窮啊,大家要好好研究。

我們讀經典是要做個道德之人,所以我寫了一個“道”字給那個孩子看。這個道字,右邊一個“首”,左邊一個走之旁,這個走字旁代表實踐,代表做到。所以“能把經典首先做到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之人。接著我就問他們:《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做到了沒有?你看我們現在的小朋友,媽媽喊:小明啊!小孩子怎麼回應?你們都怎麼回應啊?“干嘛——”、“我在看電視,別吵”、“你沒看見我在寫作業啊”……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干嘛”。所以這一句他沒有做到啊。應該是父母叫孩子時,小朋友要走上前來:“爸爸,有什麼事嗎?”我從你們的笑聲當中聽出來,你們在家裡一定沒有這麼做。

諸位同學,一個人的福份就在一念之間積累,就在一言一行當中積累,為什麼說一個人有沒有福看面相就知道?相由心生,心裡充滿恭敬,臉色就會表現出來;心裡滿是刻薄,也會暴露在臉上。所以一個人有沒有福,看臉會知道。諸位同學,你們看這兩個圖,哪一個比較有福?好!笑臉的有福嘛,對父母恭敬的人有福。給父母擺臭臉的人會不會有福氣?不可能的。天上掉了金元寶下來,掉在笑臉的頭上會怎麼樣?掉在笑臉上被接得穩穩的;掉在苦臉上會怎麼樣?就滑下來。假如你當財神爺,看到這個苦臉也被嚇退了,是吧?所以人生的福份要好好積累,而人生最大的福田莫過於孝養父母。

給孩子這樣一講,他們心裡也明白,「父母呼,應勿緩」沒有做到。再講下一句「父母命,行勿懶」,當媽媽叫你洗澡,你答應:“好,好。”可是講了七八次他還沒有去,“父母命”這一條也沒有做到。再接下去一句「父母教,須敬聽」,當父母教導你的時候應該恭敬地聽從,接受父母的教導;「父母責,須順承」,結果呢,現在的孩子叫一言九“頂”,訓導他一句他要頂嘴好幾句。這些孩子本來是怎麼樣的態度?《弟子規》我早會背啦。那麼我就講了前面的幾句,結果「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沒做到,「父母教,須敬聽」又沒做到,「父母責,須順承」也沒做到,所有的孩子頭都低下了。我們看到這個情形,很可貴,為什麼?孔夫子教誨我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馬上強調孩子的可貴之處。因為他們受到的污染還不太嚴重。

假如這個課是講給四十歲的人聽,有沒這樣的效果?那就不容易了。「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沒做到,可能就死不認錯啦。為什麼死不認錯?面子放不下。一個人的德行要能夠得到提升,首先一定要先把面子賣出去。諸位同學,我們郵電大學的面子賣多少錢一斤?我今天帶了不少錢來買,看看大家肯不肯賣?那麼,諸位同學,我們剛剛念了幾句《弟子規》的經典,聽完之後要怎樣?就要力行啊,這樣你的學問才能真正第一。所以回去以後,明天早上當爸爸叫你的時候你要怎樣?馬上跑過去說:“爸爸,有什麼事嗎?”你爸爸馬上會摸摸你的額頭說:“兒子啊,你還好吧?”這個時候你要微笑對他說:“爸爸,我念了二十幾年的書,白念了,我現在終於知道人生積福要從孝順父母開始,做人的根本就是要孝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這二十多年來因為我沒學,‘人不學,不知意’,爸爸你就別跟我計較了,從今以後我要當一個孝子。”你爸爸站在那裡,眼眶怎麼樣?泛著淚珠,在那裡轉半天沒有掉下來。諸位同學,要把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好戲搬到哪裡?搬到你自己的生命當中去上演。

那麼我們從這裡也了解到,我們「不力行,但學文」,只去讀書,會長浮華、成浮文,會滋長一個人的傲慢浮華,反而一輩子都沒有真實的學問,甚至會被人笑話,說這個人還研究生畢業呢,書都念到哪裡去了,連對人的禮貌都沒有。這時候我們的學歷卻招來別人的恥笑,自取其辱,因此學問貴在要能夠去實踐。那當我在澳洲上課的時候聽到這句「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我就趕快去做,對待別人的父母我一樣事事恭敬,所以回到寢室,我就向同寢室的長輩們一位一位地去請益。


 
傳統文化與完善自我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12/8 北京郵電大學



我先認識的是一位年紀比較大的長者,我恭敬地稱呼他:“某伯伯好!”多了一個“侄子”,他很高興。接著我又問了一下旁邊的一位叔叔,他剛好比我爸爸小,我說:“陳叔叔您好!”這時有一位長者就走過來,他說:“我也要當叔叔。”這位長者後來對我的生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姓盧,我就叫他盧叔叔。他是主動過來說要當叔叔的,我當然很高興,就再度給他鞠了一躬,說:“盧叔叔,您好!”這個躬鞠完的第二天,很巧的是剛好只有我們兩個在寢室,這位長者把我叫到客廳,跟我談了他人生幾十年的奮斗歷程。

在課堂上,這位長者一直坐在我旁邊和我一起上課,我竟沒看出來他有這麼大的本事。所以會看人重不重要?很重要啊!不會看人,很多貴人你就當面錯過啦。那麼為什麼我沒有判斷出來?因為這位長者非常地謙虛,看起來就好像隔壁家的叔叔一樣。有種人一見面就炫耀說:某某書記跟我很熟,某某企業家跟我是結拜的。我們一聽都以為他好厲害喲,得趕快跟他攀關系;但是你跟這樣的人攀關系就上當了,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嘴上功夫,只是給自己臉上貼金,我們都誤解啦!真正有學問的人,他的特質是什麼?謙卑、謙虛。所以我沒有看出來,不識廬山真面目。我突然明白:稻穗越豐滿,垂的越低。

這位長者二十九歲時就當了總經理,這個總經理不是自己爭來的。盧叔叔的職業叫“企業的醫生”,有些企業運營情況不好,就會請他來幫助解決。兩排的股東來咨詢他:企業的人事問題該怎麼解決?企業遇到行銷問題該怎麼處理?問他種種的問題,他都一一對答如流,最後股東們一致決定:好,聘你來當總經理,當總裁!他就有這樣的本事。那麼諸位同學,你希不希望跟這樣有本事的人學習?希望啊,但是這樣的人如何遇到?我們要有禮貌受教的態度,這個很關鍵。因為我懂得尊敬他們,懂得稱呼他們一聲叔叔、伯伯,我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主動去幫他們服務。所以,第二天盧叔叔就把他幾十年在企業中勵煉出來的經驗甚至修學道德的智慧,一口氣跟我講了兩個多小時,讓我受益匪淺。

所以很多人都說自己一輩子遇不到貴人,這句話客不客觀?不客觀。我們要了解,萬事萬物的道理都離不開三個字:因、緣、果。每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都一定會遇到真正有道德、有智慧的人,但是他為什麼沒有好的成就?根源在哪兒?根源就在他沒有禮貌受教的態度,這是因。人一旦傲慢,你一輩子的貴人可能都不再出現。一個人的智慧不可能瞬間就提升到成功企業家這樣的高度,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語出《老子》),要把智慧能力提升起來,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需要有好的老師、好的長輩來提攜我們,而你能不能遇到這麼好的緣呢?關鍵就在你自己的態度了。

有一年深圳大亞灣核電廠到西安招聘畢業生,有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去應征。二人是同學,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好人跟好人會投契,壞人之間也會臭味相投,而這兩個好朋友為人都很和氣。結果面試之後,公司告訴二人:很抱歉,覺得你們條件不錯,但由於你們的專業和我們的要求不太相符,所以沒有錄取你們。好,諸位同學,當你聽到沒有被錄取會是什麼樣的心境?可能很失望就走了,而這兩個大學生想到招聘人員來自深圳,就順便問他們有沒有要到西安走走,工作人員就告訴他們在招聘結束後將留一兩天時間旅游一下再回去。這兩個大學生就想到他們人生地不熟,第二天為他們找來了地圖幫他們指點,因為跟他們他們實在不熟地理,二人便主動要求為他們當向導,招呼他們觀光。這批招聘人員回去沒多久,兩人就接到大亞灣核電廠的電話,告訴他們倆被錄用了,因為招聘人員向上級反映他們兩個待人的態度非常的好,所以公司才決定破格錄用。就因為一個處事有禮貌、肯付出的態度,成就了他一生事業的好機緣。這兩位大學生現在是大亞灣核電場的重要負責人,公司後來還把他們送去出國深造。所以,諸位同學,我們有沒有好的貴人,有沒有好的機會,關鍵在我們的態度。

現在很多人找工作的直接反應都是找關系,其實這個方式很可能會折損自己的福份,因為機會得來得不公平。有一家規模很大的企業,所有應征的人都要有推薦函才予以面試,有一個年輕人來公司應聘,在總經理室外面跟秘書交談了一下,因為沒有推薦函,被秘書告知沒有推薦函是沒有機會受總經理接見的。這時總經理恰好從門外走進來,看到這個情景,就叫秘書為他安排面試。秘書很驚訝,後來就問總經理其中的原因,總經理說:“我在外面剛好看到這個年輕人進來,他進門第一個動作是在門前的踏墊上踩了幾腳。”諸位同學,這個動作的背後代表什麼?代表他尊重別人的勞動,他不希望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負擔,這是有仁愛心。“進來以後,當他經過公司書櫃時,看到了一本書快掉下來,他就很主動地把這本書放回去擺好。然後在他走進秘書室和秘書交談時,有一個工作人員進門跟秘書談事情,當他進來時,這個年輕人主動地站起來,等工作人員出去以後才又坐下。”這個站起、坐下的動作代表這個年輕人有什麼樣人生的態度?謙卑,對人有禮。假如別人站在一邊說話,而你坐在那裡看著,這樣好不好?一個人對人有恭敬心,就會表現在言語行為當中,就會很自然地站起來。就像總經理跟秘書說的,這個年輕人“雖然沒有某個人的推薦函,他所有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推薦函”。

當我們有德行,能夠處處關心別人、照顧別人,你人生已經積累了多少的機會。諸位同學,盧叔叔的背後有多少人脈關系?你數都數不清啊,當一個有成就的人信任你的時候,你的人生會越走越寬廣,所以我們應該廣結善緣。而這些有道德學問的人,如要不是對他很有禮貌,他怎會輕易栽培你?

禮貌的不只是外表,還要發自內心。有一次我在浴室洗完澡出來,盧叔叔正要接著我進去洗,結果剛進去又走出來,把我叫住說:“是你肯學我才要教你,你跟我進來。”他把我又拉進浴室,說:“在團體中生活要有一個態度,時時注意不要增加別人的負擔,要體恤別人。不能八、九個人同住一個寢室,你半夜起來上廁所,門關得‘哐’地那麼大聲,沖完廁所呢,門又不關好,‘唰’的水聲會把一些老人家都吵醒,要處處為別人著想。你看你洗完澡,頭發掉一地,假如下一個進來的人剛好有潔癖,他會很難受。”在團體當中你處處給別人添麻煩,你會不會受重用?不可能。一個人一定是處處替人著想,處處能給別人幫上忙,這樣的人才會受到重用。盧叔叔接著說:“你趕快把地面清理干淨,地面還這麼濕,假如那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走進來剛好滑倒了,這一滑倒很可能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們人與人在相處當中,你一個不經意的疏忽,都可能給別人造成的危險,而很多事情是不能從頭再來的,所以要特別謹慎。

人要勤奮手腳才會靈活,要多付出才是有福的人。有一個研究生從小不干家活,從來都是父母侍候他,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在學校裡自己燒開水,沒有經驗,水燒開了以後還只顧著玩電腦,結果水溢出來把火熄滅,造成煤氣洩露,這個研究生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你看一個人沒有生活的能力,縱使是大學生、研究生畢業,人生能幸福嗎?不可能啊。

我們都有一個錯覺,只要把書念好,以後就會生活幸福快樂,這句話有沒道理啊?諸位同學,我們思考一下,離婚率最高的是什麼學歷?失業率最高的是什麼學歷?憂郁症最高的是什麼學歷?農民得憂郁症的多還是大學生得憂郁症的多?農民懂得樂天知命,我們大學生卻是從小到大就只懂得和人競爭,見不得人好。這點我也很有感觸,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看到人家考得比我差,幸災樂禍,還把考卷拿過來說什麼“我昨天也沒怎麼念就考成這樣啦”。結果惡有惡報,等到上高中的以後就遇到一個同學,老是說自己什麼書都沒有念,還帶我們到處去打球,大家都跟著他玩得不亦樂乎。結果月考考出來他成績很好,總第一、第二名,而我們卻盡陪末座。他在學校說自己沒念書,回去卻讀到幾點?夜裡一兩點。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你看我初中種的惡因到了高中就結果子了。見人家不如我們就幸災樂禍,見人家比我們好就嫉妒障礙,這樣的人生患得患失,自己也變得心胸狹窄。

諸位同學,我們剛剛講到一個重點——「福田靠心耕」,那麼心胸狹窄的人會走到什麼樣的境地?處處碰壁。告訴諸位同學,我畢業的五年裡,換過將近二十個老板,你們不是我的對手吧。很不順利,也沒有碰到像我後來學習中國經典以後遇見的這些貴人。是不是我遇不到?不是啊,你的心才是感得好緣壞緣的根本所在。你自私自利,感來的、靠近你的也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你心胸寬闊,感來的、親近你的人也都是善緣。而心胸寬闊有德行的人,遇到肯學習的後生晚輩,他一定會全心全意幫助。為什麼?因為這些讀書人、有道德的人,他們都有很強烈的使命感,一定要把老祖宗的偉大的智慧傳承下去,你肯接他的道德學問,他疼你絕對不會亞於他的孩子。

楊老師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有十八個孫侄輩,我算第二十一個。楊老師走過很多國家和地區,經常會說起這些孫侄輩。而我也認識她這十八個血脈關系的孫侄們,他們對我說:“你知道阿姨最疼誰嗎?阿姨最疼你啊。”當然這些姐妹們講的時候沒有絲毫嫉妒,她們是很高興的,她們很明白楊老師為什麼這麼疼我,因為這些讀書人的態度都是「君子不恥身之賤,恥道之不行;不憂命之短,憂百姓之窮」。「君子不恥身之賤,恥道之不行」,一個有德行的讀書人,他不會因為身份的低微而羞恥,他最羞恥的是倫常大道沒有通行於世間,自己有愧聖賢的教誨。「不憂命之短,憂百姓之窮」,他也不會擔心自己的生命有多長,他擔憂的是百姓的疾苦。一定要把「父子有親、兄弟有序、夫婦有情、朋友有信、君子有義」這五倫大道,這個做人處世的道理推廣到社會上去,這是讀書人的職責,是他時時謹記在心的使命。

諸位同學,現在社會最缺乏的是什麼?缺德啊?當醫生的缺德會怎麼樣?當律師的缺德會怎麼樣?當公安的缺德會怎麼樣?當老師的缺德會怎麼樣?當父母的缺德又會如何?你看現在家庭之中缺乏德行很嚴重啊,離婚率在節節攀升。而讀書人看了不會怪他們,因為古聖先賢的智慧已經斷了三代了。我們的聖賢智慧是通過家庭教育來承傳、學校教育來延續、社會教育來發揚的。結果現在家庭教育缺失了,學校教育又一味以分數衡量教學質量,社會呢?以前的社會教育還會有《三國演義》這樣的影視戲劇弘揚「忠、孝、節、義」,現在的電視、網絡裡都充斥著暴力、色情,非但沒有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灌輸的卻是「殺、盜、YIN、妄」。有一位父親感歎:他的孩子看電視,一兩歲的時候看到電視裡有人受傷、流血,都會跟著掉眼淚;到了才五六歲,看到節目裡用槍殺人、拿刀砍人,也會在電視機前手舞足蹈地大喊“殺!殺!”。看到孩子這樣的動作,他才猛然警覺到,他把一個大魔王請到家裡來啦。我們拼命在外面嫌錢,孩子教成什麼樣了都搞不清楚,家庭不能無德啊。任何行業也不能無德,不然天下大亂。

所以楊老師這樣的前輩們,都以復興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為己任。諸位同學,假如您現在要立志,就要立大志轉變整個社會的風氣。同學們可能會在下面說:不要傻啦,怎麼可能?「事在人為」,「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至」。諸位同學,假如我現在問你:讀書的目的在哪兒?怎麼想那麼久?我們讀書都讀了十多年了,還不知道我要干嘛,讀書的目的在哪兒?有人說“找工作”,諸位同學,你這一句話講出來,全社會的人聽了都要流淚了,所有農民都要哭泣了,為什麼?一個大學生能受多年的教育,要花費社會多少的栽培啊,接受社會多少人的付出啊,結果我們讀了十幾二十年書,踏出校門第一個念頭不是回饋社會,先想的是有沒有多高的薪水。

諸位同學,讀書的目的要搞清楚,讀書要志在聖賢,要成聖成賢。什麼叫成聖成賢?聖賢是有德行的人,德行會表現在哪裡呢?在家裡他是一個好兒子、好父親、好先生(好女兒、好母親、好太太),在公司裡是一個好同事、好主管,在公車上、在街道裡他又會是一個好公民。不論走到地球上的哪一個角落,他都會是一個好的炎黃子孫,這才叫聖賢。當他每一個角色都能夠演得好,他就是社會的好榜樣。一個好榜樣做出來,一定會對整個社會起到移風易俗的影響。

比如你們夫妻相處得很好,做出好樣子來,別人就會羨慕啊,誰喜歡夫妻之間“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沒有哪個會說每天跟先生或太太吵架真高興。現在這麼多的孩子都被嬌慣成小皇帝、小公主,而你的孩子卻溫文爾雅,又懂得處處替人著想,別的父母看著就很羨慕,就會奇怪你的孩子是怎麼教的。人都想要幸福美滿,只是一來他不懂得方法,二來他根本看不到榜樣。諸位同學,不管你們往後的人生選擇什麼樣的行業,你的志向一定要做這一個行業的表率和楷模。當你有這樣的志向時,會有很多的仁人志士來成就你、幫助你,假如你只是想著每個月能賺多少錢,這些貴人會不會來?不可能來。

在深圳有一個幼兒園,那裡的老師們堅持用老祖宗的智慧教導大班、中班、小班的孩子們,他們都是自己拿錢出來辦課程。這種吃虧的事情現在幾個人肯干?他們做了一年多,當我們在海口推廣聖賢教誨四五個月的時候,他們得到了消息,就邀請我們去深圳給他們講課,結果就開始每個禮拜在他們的幼兒園講授《弟子規》。因為要把一個孩子教好,首先要把誰教好?要把父母教好。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諸位同學,你現在要立志向,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都要當榜樣。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准備?不能等畢業那一天才開始准備,絕不能這樣,當下明白了當下就要開始做。所以明天乘電梯時,如果有同學走進來,這時候我們應該很有禮貌問他:請問你上幾樓?會這麼問的舉手?那樣你就處處替人著想,處處對人有禮貌,所以什麼時候開始練呢?當下即是啊。

我們都羨慕成功的人,問題是都不知道他是怎樣達到那樣的人生修為、人生智慧。我們都只看結果,忽略了所有的過程,就好像一個人看到一座樓的三層特別漂亮,就要工匠給他建那個第三樓,結果建好以後他很生氣,因為他只要第三樓,不要第一第二樓,工匠無奈只好給他拆掉第一二層,結果怎麼樣?第三層一下子就倒了。諸位同學,我們剛剛提到的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7年,這些人都是在直接蓋第三樓啊,到頭來摔得粉身碎骨,自己摔傷了還不算,還把親戚、朋友統統都帶累了。諸位同學,一個人沒有德行,將會禍延家庭和團體。我就曾經認識一位長者,他的孩子好大喜功,貪圖虛榮,搞房地產,做生意本事不夠卻硬要搞得很大,結果一朝破產倒閉。這位父親都已經七十歲了,退休金全部付諸東流,老人家一生清白,到晚卻要常常出入法院。所以一個人事業、家業能夠非常勞固,能夠越走越圓滿的根基在哪兒?在德行,德行是你一生成敗的關鍵所在。

我們剛剛提的是,有了志向以後當下就要去學習。我有一個在大學任教的朋友,他有一個同事非常聰慧,二十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大學裡破格提升他做副教授。諸位同學,有沒有成就?一般人看來真有成就啊。這個機會好不好?好的太快啦。二十歲當副教授,可是十年過去了他仍然只是副教授而已,這是什麼原因?後來他拿著自己的博士論文給我的朋友看,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結果這個朋友看完以後,終於了解了他為什麼干了十年還無法升到正教授。因為在他的整個論文裡面,通篇都是在批判他們學校以及學術界教授的論文的缺點,從開始批到最後。所以這樣的論文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統統被打回票。後來我的朋友提議他換個角度寫論文,要能肯定別人論文的好處。結果這個人聽了朋友的建議,眉頭緊鎖,好像很困難的樣子,請問他為什麼覺得難?三十年來只看別人的缺點,一朝要統統改過來談何容易?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真的寫好了,拿來給我朋友看,他一邊看呀,一邊雞皮疙瘩落一地,那種贊歎實在是很不自然。

你看現在很多年輕人邁入社會之前會參加各種企業訓練,比如教人如何成為“超級銷售員”,就會教你要懂得微笑,懂得跟人家握手,結果本來是張苦瓜臉,三五天學完之後,突然要他見人一定要笑,那麼所有人看到他笑都要跑去嘔吐,因為看起來很不自然,太做作了。《大學》所謂「誠於中,形於外」,最重要的是我們內心有沒有真誠,有沒有恭敬心。所謂「日久見人心」,裝是裝不了多久的,所以這些成功的特質,我們應該從當下就去學習,開始力行,等到踏出校園的時候,你不必四處求人給一份工作,很可能是人家來找你。

那我們現在要思維的是,現在的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諸位同學,假如你們現在是企業的老板,你要的人才要具備哪些素質?人生如戲呀,你們現在要扮演一個企業家的角色,你們怎麼那種表情?都不像企業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希望什麼樣的人跟你一起合作?我不要再強人所難了,我們換一種問法,你覺得身旁很成功的人具備了什麼樣的做人態度?諸位同學我們都不知道啊?請問我們每天在學些什麼?我們每天把時間耗在哪裡?耗在擔憂、煩惱,耗在患得患失、羨慕別人裡,這樣對自己有沒有幫助?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人生要先學習理智。

《大學》裡有一句話:「身有所忿懥(音稚),則不得其正;心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當我們的心在憤怒,恐懼,貪戀,憂慮的時候,你的心偏頗了,你的思想觀念就不會成長,就看不到事實的真相。你與人相處常常都壓不住脾氣,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緒,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有所好樂,就是對喜歡的都愛不釋手,不能捨掉,這是貪念太重,貪財、貪名、貪色、貪吃、貪睡,貪念太重的人許多人生的陷阱都會跳進去。其實這些恐懼、憂患對我們的人生幫助很大,「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它們讓我們了解到一個人的能力和學問都是有消長的。

諸位同學,中國人說「守成不易」、「創業容易守成難」,打下你自己的一番天地不難,要守住這一片天地才難。這位盧叔叔在雅馬哈當過總裁,曾經帶過八萬人的企業集團。諸位同學,現在八萬人交給你帶你敢不敢帶?還有人點頭哦,太誇張了吧。你這麼接過來說:我先試試嘛,不好再還給他。那可是八萬個家庭。要生孩子還不算太難,要把一個孩子教育好才難。所以不要去羨慕成果,要能夠學習到人家的能力跟智慧才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能夠深謀遠慮。

盧叔叔接著又跟我講:“在團體中生活,絕對不要增加別人的困難、給別人添負擔。”我很高興地接受他的指導,馬上把地清理干淨,把水擦干。第二天我們去上課時,我就跟盧叔叔講:“盧叔叔啊,我這個人毛病很多,下次再犯錯的時候,你一定要幫我指出來。”盧叔叔聽完很高興地笑一笑。我跟盧叔叔認識將近三年了,在這三年裡,我不知道從他那兒得到多少寶貴的人生財富。他給企業演講都是人家高價聘請,我沒有花一毛錢,還能到他家中聽講,末了盧叔叔還要請我吃飯喝茶,為什麼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確確實實,一個禮貌恭敬的態度,會給你往後的人生、事業帶來無法想象的益處。

一個人有禮,就會處處得到助力;一個人無禮呢?產生的是阻力。你看一念之間「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如果你對人無禮,本來主管想要重用你,問到別人的意見時,結果所有人都不吭聲表示意見,主管一看就明白了,要考慮考慮了。假如他想用的人,所有人都評價他工作非常認真,又很替人著想,那麼這個機會很可能就成就了。在企業裡這種情況很常見,要提拔一個有才干的人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很關鍵。

好,我們剛剛講了要立志,要有好的定位,學習才會扎實,又講了要有禮貌的態度,好學的態度。那麼提升自己的能力,還要不怕吃苦,不怕學習,“不怕”的根源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遇到事情馬上就說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到。一說不行、做不到,你生命中的許多機會就喪失掉了。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一定要禁得起鍛煉,能力才會增長。所謂「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經過了磨練,除了辦事的能力會提升,團結同學、攝受同仁的智慧也會提升。

有一個師范院校的大學生,開學第一天,他就在寢室裡主動幫同學打掃衛生。請問當你踏進寢室的第一眼看到一位新同學在幫你打掃,你對他的印象會怎麼樣?會很好。後來正式上課時選班長誰當選了?這一位同學自然就當選了。諸位同學,假如我們把很多付出的機會都讓給別人,自己跑得比什麼都快,你占到便宜了嗎?古話說「吃虧是福」啊,太有道理了。當一個人付出的時候,他的能力在提升,他的福份在增長,他的人緣也在不斷地醞釀。這位同學四年大學念下來,整個教學大樓裡的老師、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當要踏出校門之際,別人都在急急忙忙找一個供職的學校的時候,他卻從容不迫,這棟教學大樓裡的教授、老師們認識多少學校?太多太多了。


 
傳統文化與完善自我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5/12/8 北京郵電大學



他所在學校的校長發展得很好,要調到另外一個學校去當校長,這位校長就指明一定要他也一起去那個學校,因為他是最好的助手。諸位同學,當我們能夠去承擔責任,你的能力就會提升,又會贏得主管、老板對你的信任,真正有重要的工作時,他會交給誰?鐵定交給你。所以我們要有「勿畏難」的態度,不要害怕,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孟夫子告訴我們:「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他看到真相我們還沒看到呢,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有勇氣,堅信自己也能像大舜一樣有德行、有成就。

我在整個讀書時代,沒有參加過演講比賽,也沒有參加過朗誦比賽,因為我沒什麼才華。但是就是因為後來接觸了這些聖賢的教誨,我就生起了雖然很微不足道的一念好的存心,覺得自己受益了,就要趕快去告訴我的同學,甚至大學的學弟學妹。記得那時候讀大四,我就去找了三個學弟學妹說:可不可以請你聽我講話,聽五十分鐘?他們迫於我做為學長的威勢便答應了。於是我就到學校對面的泡沫紅茶店,給他們一人點一杯紅茶,然後坐下來就開始跟他們講。一開始講是不是一定能講得好?不是,甚至還會講得他們渾身難受,聽不下去,但是他們很給面子。就這樣我從對著三個人開始講起,慢慢地到對十幾個人,就這樣開始練習。不過那時我的存心不是說要炫耀自己有能力,而是希望別人也能得一點利益。

從大學四年級開始講,後來又在小學任教三年,再後來就到了海口,開始推廣中國文化,到現在已經有兩年零兩個月,一開始聽課有四十幾個人,到上個月(十月份)在馬來西亞講課,台下聽眾已經有八千人。只要你不怕困難,我們的潛力都會被激發出來。這一次去馬來西亞講課,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哪兒?幾千名的馬來西亞同胞來參加這場中國文化講座啊,他們身在異鄉,為了留住老祖宗的智慧所發起的那一份存心、那一份使命感,我們無法體會到。可是他們很清楚,他們今天能在異鄉扎根,能夠有好的發展,都是仰仗了老祖宗「孝悌勤儉」來持家,才有今天的興盛。所以他們非常認真地要把聖賢的智慧再繼續代代相傳下去。

好,諸位同學,「勿畏難」從什麼時候開始?是不是等你找到工作上班前一天才在家裡喊一通「勿畏難」?不是。要從現在開始「勿畏難」,讀書勿畏難,為他人服務勿為難,從現在就開始磨練。有沒有信心?好。那麼學業如何「勿畏難」?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團結就是力量。談到讀書,我們老祖宗在《禮記·學記》裡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那要怎麼學呢?要「相觀而善」(語出《學記》),朋友之間要相互學習彼此的優點,所謂「見人善,即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上大學時候,科目有十多科,我就找來十幾個同學,根據每個人最專精的科目,由他認真負責學習這一科,然後考前幾周大給大家分析講解。這裡集合眾人之力,耗在讀書上的時間就不會那麼長了,如果一個人在那裡悶頭苦讀十幾個科目,短時間內效果有限。後來我在教書時也采用了這個方法,每隔一個月把一些老同學統統請到我家來,十幾個人,每個人把他教學的方法、經驗介紹出來,這天同學們回家時都怎麼樣?每一個都滿載而歸,減少了很多摸索的時間。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要善於集合每個人的所長。這是講在讀書方面也要強調方法。

我有一位朋友在深圳工作,他曾經有兩位同事,後來一同進了一家百貨公司當銷售員,過了段時間,一個被降為售貨員,一個升為業務主管,這位朋友也不清楚為什麼兩人會一個升一個降。後來他去找這兩位前同事敘舊,分別的時候,這兩位同事送他進電梯,在門口剛好看到公告欄上有一頁《員工守則》已經搖搖欲墜,只差一個角沒掉下來。因為這位朋友也是愛好傳統文化的,自然對周圍事物都會關心,他就提醒說:那個快掉了。這位降為售貨員的就說:“沒我們的事,別管它。”而那個升為業務經理的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走過去要把它重新粘好,結果發覺已經粘不住了,就索性拿了下來,對這位朋友說:“我先送你出去吧,回來再把它粘好。”從一個動作一個反應,這就看出來了,為什麼一個降一個升?降職的人沒有把公司的事放在心上,念念只想到自己;升職的則是很有責任心的態度,念念為公司著想。所以責任心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我們身旁有一位同仁是充滿責任心的,你就會感覺到有他在時工作特別好做,特別放心。

我們還遇到過一個校長,有一天他要招待廣東來的客戶,晚上要請人家吃飯,這位校長心想學校裡的老師都是大學畢業,打算帶兩個一起去招呼客人。諸位同學,點菜的時候是老板點還是你點?當然是老板點菜你去結帳了。那麼招待廣東客人點什麼菜?當然是點粵菜了。結果帶的兩位老師是湖南人,在吃飯的過程中這兩個湖南籍的老師就開始在那裡品首論足:“這菜怎麼這麼難吃,這菜怎麼一點味道都沒有。”湖南人喜歡吃什麼?吃辣。搞得校長很沒面子,很丟臉,但是又沒辦法,就額外加了一個比較辣的菜。端上來以後,校長當然先把菜轉到客人面前,誰知客人才挾起一口,盤子馬上就“唰——”轉到他們面前,然後兩個湖南老師就大吃起來。這個校長又把盤子轉回來,客戶才挾起一口,他們又把它“唰”地又轉回去。校長這時候能不能發飙啊?這兩個老師都不知道給校長折了多少歲的壽。回去之後,校長就問這兩位老師:“今天晚餐你們覺得有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他們兩個很無辜:“沒有啊?我們倆個都吃的很飽啊。”“你們不知道招待客人要讓客人先吃嗎?”“我們在家裡都是這樣啊,自己吃好自己的就對了。”他們說的有一句謊言嗎?沒有啊。但是這種做人的態度卻錯了,他不懂遇到這樣的場景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沒有這個責任心,任何場合只關心自己。

我給企業講過一些課程,有些企業主跟我講:“蔡老師,我找不到人才,假如你訓練過能把《弟子規》落實得好的,請你推薦來,我要用。”諸位老師和同學,你們看我推薦了他會不會用?我鐵定他一定會用。但是我會不會亂推薦?我不會去搬個石頭來砸自己的腳。為別人推薦人才要對得起對方對我們的信任才行。所以別人推薦你,那是需要勇氣的,也要你值得他信任才行。

我就覺得很納悶,思考一個問題,每年從高校畢業的人多不多?從大學、研究所、博士的殿堂裡面走出來的人成千上萬,結果企業家卻說找不到人才,這兩點有沒有矛盾?矛盾啊,可是就發生在我們面前,確實找不到人才。這代表從高校出來的人,在企業家的眼裡算不算人才?現實是殘酷的,我們要勇敢面對,所謂「知恥近乎勇」,這些不是人才啊。接觸到這些企業家的心聲,他們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這也全球企業家的心聲

仔細觀察整個社會的脈動,我們看到,近幾十年來,企業的管理特別重視品質的管制,比如要把這個礦泉水做好,企業的專注點在哪兒?在這瓶水讓人家看起來舒不舒服,喝起來甜不甜美。(老師舉杯喝水邊說:你看,人沒有看到就不會想,看到了就會想,所以人還是不要太閒,專心學習就不會去想要吃大餐,要穿漂亮的衣服,人專注的話,能力就提升得特別快。)把眼光全部放到品質上:只要把產品的質量提高,我的生意就會長期有好的發展。結果這樣的管理方式在經過幾十年的實踐以後,企業家才警覺到,只把產品做好,無法保證事業的穩定繁榮。

我還認識一個會計,他後來被老板炒鱿魚了。他的老板有天要他拿拿兩千塊錢出來取用,他跟老板說連傭金只剩一千塊,老板又跟他講,反正只要給我兩千塊,下午就要用。下午他還是跟老板說只有一千塊,老板只好叫他第二天不用來上班了。他有沒有錯?只剩一千塊錢,他沒說錯啊,可是他連隨機應變的能力都沒有,難道不能去借一千塊來嗎?連這麼細微的地方還要老板替你想辦法,那他請你干什麼?要學習解決臨時狀況的本領。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要能接受。

現在的企業家開始紛紛領會到,有一個比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決定因素。英國的巴林銀行已經有兩百年多年的基業,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分公司,卻在1995年因為一個新加坡的操作員挪用公款,兩百多年的基業瞬間垮掉,你看這麼一垮有多少員工失業?全球第七大企業安然集團,每年營業額數千億美金,這麼大的公司只因為兩個主管在財務數據中動手腳,於2001年宣布破產。諸位同學,還有一個數字,我們中國包括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私人企業在內,每年因為下屬挪用公款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大家知道嗎,這個數字是以“兆”單位啊。你看看這個“兆”的背後有多少老板在那裡憂心忡忡:我用誰啊?諸位同學不用懷疑,每年貪污的數目絕對超過這個數字。

現在企業已經了解到員工的素質、人品的重要性絕對勝過產品的品質。大家看這個數字,這些“0”代表企業管理中的制度、策劃、產品質量、營銷……,“1”則代表倫理道理,就是人員素質的管理,當1倒掉時,後面的0再多也沒有意義。發展事業就好比建造一座大樓,諸位同學,大樓要建得高、建得穩關鍵在哪裡?地基一定要打好。所以我們當下就要注重我們德行的修養,德行的修養事實上就在為你往後事業發展奠定了不敗的根基。

而在發展事業的過程當中,謹慎的態度很重要。有一個美國的大型跨國企業,雇傭了一名中國女性主管,在公司裡的職務也不小。有一次她發現自己所管理的業務因為出了一點差錯而虧了一筆錢,十萬或二十萬,這筆錢也不算多。但是這位主管的父親是一位法學家,父親從小就教育她:做人一定要誠信,做人一定要為他人著想,為大局著想,做人要懂得吃虧是福。她心裡就想:我已經讓公司虧了十萬,而假如我不把這個情況如實匯報,公司的損失會更嚴重。諸位同學,假如是你會怎麼做?這樣問太敏感了,一般的年輕人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處理?可能就一走了之,自己就不用扛這個責任了。但是這位女主管了解了情況以後,就找到老板坦言說:很抱歉,因為我的疏忽讓公司損失十萬塊錢,我願意負這個責任,至於以後用不用我,全看公司的決定。她的話講完後,老板很激動,站起來在辦公室裡轉了兩圈,把自己口袋裡的鋼筆贈送給她。這女主管很驚訝老板沒有責怪自己還贈送了一只鋼筆。老板接著說:“我在中國發展,一直找不到一個適合負責中國的主管,今天我找到了。”這位女士後來就順利地接管了中國的業務。因為企業家要找什麼樣的人才?真正有德行的、能信任的人啊。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

今天我們談德行,說實在的並不是很狹隘地只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們的人生不只是一個工作的角色需要扮演,我們還要肩負一個家庭的責任。一個家庭要能幸福、美滿,根基在哪兒?根基也在為人兒女、為人父母、為人夫妻的德行啊。所以“德”字是家業、事業的大根大本所在。我們都很希望德行能提升,那麼諸位同學,德行的根本在哪裡,大家知道嗎?我很想把我的德行變好,怎麼變?這些道理,在我們成長的整個過程確實沒有找到答案,但是打開經典,卻看到講得非常非常清楚。根本沒有找到,就好比一朵鮮花,花很漂亮卻沒有根,只能看多久?兩三天就謝掉了;而有根呢,根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但是它有生命力,它能不斷地讓這棵樹生長得更高、更大,甚至開花結籽以後還會長出更多的樹木出來。所以找到根本是人生很大的幸福、幸運,因為根本找到啦,「本立而道生」。

而這個根本,「德」的根本在哪裡?夫子在《孝經》裡點出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道,我們的教育、學習,也都要從孝道開始生起。有德才有本,你的人生才會有根基。好,這本《弟子規》一開篇就是教「入則孝」,孝怎麼真正做到呀?落實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去。這個「孝」字,不止對你的事業、家業是成敗的關鍵,對你以後能不能找到一個好的人生伴侶也是一個關鍵。好,今天時間關系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