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這樣養成習慣,臨終往生就有把握
佛法裡頭晚近修行成就不外乎禅跟淨這兩個法門,現在到末法時期,禅已經很難了。印光大師常講,往後除了淨之外,很難成就。但是淨也不是容易事情,說淨土是易行道,那是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因為那些法門都是斷惑證真,禅亦復如是,斷惑證真,淨是帶業往生。帶業,古大德說得太多了,帶舊業不帶新業,不是說你天天造業沒有關系,我都帶業往生,沒這個道理。所以淨宗講求的是要伏,伏煩惱,你就能往生,不需要斷。禅宗跟其他的法門要斷煩惱,你才能出得了三界。這經教裡頭講得太多了,見思煩惱斷了,你超越六道輪回;財色名食睡五欲斷了,你超越欲界生色界天、無色界天;見思斷掉之後,你超越六道輪回,都是斷。淨宗的方便,伏,伏容易,我們能夠做得到,斷真是不容易做到。 我們用什麼方法去伏?用這一句佛號,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所,境界現前(境界現前就是你起心動念),不管是善念、是惡念,是貪愛或者是瞋恚,都是業,都是屬於情執。所以不管是什麼念頭才起,古大德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因為你是凡夫,哪有不起念的道理?不起念你就是佛菩薩、就是聖人,凡夫哪有不起念的。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把它換過來。所以念頭只有一個,這一念起來,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壓下去,這叫伏煩惱。 煩惱常常起現行,你就常常用這個方法壓,這叫用功,這叫功夫。壓住了是功夫,壓不住,努力天天干、時時干,念念不忘干這個事情。久而久之效果出來了,這個煩惱它起來的頻率少了,能夠保持二個小時、三個小時不起念頭,這不錯了。二、三個小時不起一個妄念,就是沒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你都能控制得住,一般人修行要多長的功夫?要十年,你才能夠壓到二、三個小時。古來祖師大德的經驗是一枝香,一枝香長香是一個半小時,一枝香還有三、五個雜念,就是說一個半小時當中還會有三、五個念頭,這要多長的時間?一般講真正用功要三年。這樣養成習慣,臨終往生就有把握。 如果煩惱習氣常常起現行,你忘記了,把佛號忘記了,讓這個煩惱習氣念念相續,這個麻煩大!這樣下去,臨命終時肯定跟著煩惱走,這叫業力。經論上講得太多了,臨終的時候業力強者先牽,哪一個業力強跟著哪個去。你善的念頭強,你就生三善道;惡的念頭、瞋恚的念頭強,報復的念頭強,你就墮三惡道。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訓練先斷惡念,把這個放在第一,決定不容許自己有惡念。那個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們不能夠以惡念對他,為什麼?我要用惡念對他,我自己墮三惡道,於他有沒有損害?沒有,自己傷害自己,這個要覺悟。如果他以這些惡意來對待我,我沒有絲毫瞋恚,沒有絲毫惡念對他,那麼他這種行為對我來說是好事情,他來考驗我,他來幫助我,幫助我提升,我更沒有理由去怨恨他。你要是真正覺悟,你會感恩他,感謝他讓我曉得我自己功夫到什麼境界,我不斷的在提升,你會對他產生感恩的心,你怎麼會怨恨他?我們以感恩的心對他,他造作的是惡業,他這個惡業將來受果報,果報會減輕。為什麼減輕?那個結果是好的、是善的,他幫助我提升。他造作惡業幫助我提升,他那個惡業也要受報,受報報得輕。 如果他以惡意對我,我也以惡意對他,我們兩個都墮落,這個墮落後來也麻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雙方都痛苦。為什麼不把這個事情化解掉?化解不是在事上,不是在對方,是在自己內心。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我們應當把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的念頭化解掉,我們的身心和諧得大自在,這是修行真功夫。對一切人,善人看得慣,惡人也看得慣,平等恭敬。在我們一起相處辦事的人,他做的不如法,勸告他,提醒他,不要用責備,不要用處罰,要用感化,這是佛菩薩。不但佛菩薩如此,世間聖賢教人都是如此,感化。感化是什麼?人感恩你,心服口服。你要是責備,嚴厲的態度對他責備,他拿你的錢,他受你管,他是你的部下,他沒有辦法反抗你,只好表示服從,內心不服,內心跟你結了冤仇,這不能不知道。 如果你懂得因果報應的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你自然會收歛。為什麼?我怎樣對人,人家怎樣對我,一報還一報,絲毫不爽。我喜歡別人怎樣對我,我就應該永遠這樣對人,這是小覺悟,小悟。我希望別人能夠關懷我,我就要懂得關懷別人;我希望別人照顧我,我要懂得照顧別人。我有過失,希望別人原諒我,不要過分的責備我;別人有過失,我要原諒他,我不能夠過分責備他,就這麼個道理,是因果的道理。常常替別人著想,好的事情,善的事情,自己有福報跟大家共享。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七八卷) 2004/7/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278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