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怎麼規勸父母才算孝順
問:怎麼規勸父母才算孝順 答:這個問題很好,怎麼樣才能做到「親有過,谏使更,贻吾色,柔吾聲」?要懂得這句話它是教導我們存心,對父母親存著一種真摯的孝心,能夠柔和,能夠慈愛,絕對不忍傷害父母一點點,哪怕是讓父母有一點不高興都不願意。所以父母親如果有過失,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幫父母親改過,因為改過之後父母親會更好,他能更幸福更快樂,那麼我們勸谏自自然然就會多次的、耐心的去勸導,絕對不會見到父母過失就大肆批評,這樣會讓父母很傷心,所以要「贻吾色,柔吾聲」。所以當我們真正生起真摯的愛心、孝心,你就能做到。這個需要我們常常反省,因為孝心是我們的本善,但是後天也有很多習氣,很多不良的煩惱習氣,會把我們本善給覆蓋了。譬如說沒有耐心,譬如說很愛看人是非、說人是非,這種習氣養成,對父母就不耐心,對父母都講是非,這個情況就是自己的煩惱現行了,這是有罪業的,要把它斷掉。所以常常要薰習聖教,多聽經,多看我們師父上人的講記,我們一起來每天學習,這樣薰習的力量久了,煩惱習氣就能放得下,不會起現行,你的本善就能夠維持得住,你這條自然能做得到。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這也是從父母開始做起。對父母也要勸善,見父母不善,不能勸,那也是不孝,但是勸也要講究形式,一定是讓父母高興的接受。所以我們講話的方式要柔和,真正以愛心、以誠心來跟父母溝通,而且最好是私下裡,不要當眾給父母難堪。真正這裡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看到父母有過失,勸導父母改過,這是不是叫見世間過?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六祖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是講用的是一種是非的心、批評人的心,所以當我們看別人過失,這心裡面就有是非;如果還說出口,還講人是非,那就很嚴重的煩惱了,這叫兩舌,總是有嚴重的我相、人相的執著。但是這跟前面講的「親有過,谏使更」又不一樣,「親有過,谏使更」這心是孝心、是愛心,因為他的發心是希望父母能夠斷惡修善,能夠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一種愛心,他不是在挑剔,不是在批評甚至指責父母,他是在幫助父母,所以用心不一樣。真正的修道人絕對不會起一個嫌棄別人的心或者是憎恨別人的心,他的心都想著如何來提升自己,來感化別人,這叫不見世間過。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十一集) 2008/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011
: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