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上人:念佛七天腫瘤消失


 2014/9/26    熱度:12919    下載DOC文檔    

一般的寺院道場不一定每天都念佛,甚至有的道場平日是修持其他法門,可是往往到了彌陀誕期間,就會舉辦念佛活動,總共七天,這就是所謂的「打佛七」,讓信眾利用這段時間加功用行、專一精進地念佛。

我們這個道場從早到晚天天都在念佛,也未必彌陀誕時才特別打佛七,只是在彌陀誕期間,平常沒有時間來的同修,這個時候也會特別撥空前來跟大家一起念佛。

我們這裡念佛是很自在的。因為是從早到晚天天念佛,而且是坐在椅子上,也沒有特別強調要穿海青或者披縵衣袈裟,也就是把念佛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臥、時處諸緣都念佛,使念佛生活化,使生活念佛化。這其實也是阿彌陀佛所盼望我們的,同時也是念佛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為了念佛。

我們在這裡念佛,也沒有什麼高低、長短的調子要求,因為如果音調過高、過低,就會念不上去或者念不下來;音韻過長,氣短的人也念不來。而且有高低長短音韻的話,念一整天也會很費氣力。所以我們這裡的念佛是「無調之調」,就是用閩南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地念。一句六字分四拍,一拍大概一秒多一點,所以一句念下來大概是五秒左右。

我們這樣的念法是採用河洛音,也就是古時候河南洛陽那一帶的語言。這種語言是漢民族在隋唐時代的傳統語言。我們都知道佛教的黃金時代就是隋唐時代,所以在隋唐時代長安、洛陽那一帶所翻譯的經典也都是以現在的閩南語來翻譯的,也就是臺灣現在的台語。簡而言之,台語源自於閩南,閩南語的根源就是隋唐時代河南洛陽那一帶的語言。

我出家已三十五年,在出家之前,早晚也都打坐念佛,對於那些有韻調的佛號都很喜歡,不管是六字一音、六字二音,還是六字五音、六字七音,還是四字四音、五音、七音的,聽到的所有念佛的調子我都去學習,甚至將它錄音下來。但是時間久了,就感覺這些韻律雖然好聽,但未必能夠適合任何人、任何時候乃至任何心情。尤其是道場跟道場之間念佛的調子往往不一致,所以我就在想:有什麼樣的調子能夠統一各地道場的念佛?最後就是以平常我所念的作為統一調子,也就是現在我們在念的調子。

我常說早晨有三靜(淨):一、心靈寧靜;二、環境安靜;三、空氣清淨。一早醒來,心是很寂靜的,所以最好不要一起床就忙著起心動念,規劃要怎麼煮早餐、一天要怎麼生活、要到哪裡辦什麼事,也不須唱贊誦經,這個時候最好先專一念佛。因為這個時候念佛的心境是寂靜的。而寂靜的念佛,是一句一句的,不可能會是韻律高低的唱誦。

有韻律就類似歌曲,而音樂、歌曲其實是凡夫七情六欲所產生的。老子說:「五音令人耳聾。」當我們心裡平靜、平和、安詳,沒有妄想雜念,沒有情緒浮動,心就是寂靜的。那時候,任何高低長短的音韻跟寂靜的心都是不相應的,只是一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平日走路,或睡覺的時候,這些時空下念佛也不太可能有高低長短的音韻;尤其是老人家,甚至臥床的病人,更不可能採取長短高低的音韻來念佛。所以,最後我就確定一句一句地念是最平靜祥和、最安詳寂靜,而且是最能遍一切時空人事的,也以此方式引導有緣大眾這樣念佛,結果大家都能夠相應,而且覺得很喜歡。不管老參或者初學,這個調子一念就會,專一念下去更加感覺相應,所以念佛會這裡的念佛調子就是這樣一句一句的。

這種調子真的有好處嗎?有什麼證據呢?在今天佛三的開始,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位蓮友,女眾,六十幾歲,住在臺北木柵,她的法號叫淨好,今天也在現場。我問淨好,將她念佛的感應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好嗎,她說:「自信教人信的事,當然是好。」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她的故事,以下是她的記錄:

念佛七天腫瘤消失

——兼談慧淨法師的念佛調

我的法號叫淨好。去年十一月九日晚上洗澡時,無意間發現左下腹有顆約橄欖大小的腫塊,一時猶如晴天霹靂,整個人都呆住了。因事出太突然,在恐懼與焦慮中,整夜胡思亂想,翻來覆去難以成眠。次日迫不及待趕往醫院看診,經過一番檢查,確定是腫瘤。醫生建議,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要先開刀切除,再經化驗後才能確定腫瘤性質。一聽到要開刀整個人就嚇到了,我問醫生:「可以不開刀嗎?」醫生說:「你要讓它繼續長大嗎?」我再問:「會繼續長大嗎?會長得很快嗎?」醫生回答:「會再長,長得快慢不知道,因為這一顆已長多久了也不知道,總之,還是早一點開刀比較妥當。」在百般不願下,我無奈接受了醫生的建議,所有必須事先簽約的檔當時也都一一簽好,預約一星期後開刀。

面對突來的衝擊,我的心情慌亂無緒。回到家立刻長跪在佛前,合掌虔誠地向阿彌陀佛稟告一切,訴說心中的榜徨與無助,希望一切交由阿彌陀佛安排,祈求阿彌陀佛加持。接著開始採用師父——慧淨法師倡導的念佛調子,也就是六字四拍,無調之調的音調,以閩南語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其實,幾年來我一直很不喜歡、很排斥師父提倡的這個念佛調子。一般念佛的調子都有高低長短的韻律節奏,聽起來感覺輕快愉悅。而師父的念佛調子,總覺得太單調乏味,有點俗氣,所以很少這樣念。平常為了從速完成自訂的日課,總是隨口滑念地趕完二萬聲佛號。但今天情形不同了,一想到一星期後就要開刀手術,大難臨頭,情勢緊迫,心情極度恐慌,想再用平日那種快速念佛方式,或者有韻律節奏的調子,一點也使不上力,不論怎麼念都是不對勁,也就是不相應。面臨這困境,煩上加煩,浮躁不安的心情始終無法平復下來,挫折感重重地打在我身上。

就在不知所措的情境下,我嘗試改用師父的念佛調子,以恭敬、至誠、懇切的心,一句一句地從心到口到耳,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裡聽得明明白白,一句一句地念著,剎那間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攝心、平和與寂靜,心情也漸漸平穩下來,感覺很踏實,很安心。

在念佛方式改變之後,原本慌亂的心情漸趨安寧,也在不徐不急的念著佛號時手不由自主的去撫摸腫瘤,當摸著它時,心想一星期後它將被拿掉,好可憐喲,它將何去何從?它也是個生命呀,我為它而哭了。於是我真誠、難過、心疼地告訴腫瘤菩薩說:「菩薩,你今天依附在我身上,我們是有緣的,是一體的,是生命共同體。現在我祈求你能跟我一起念佛,接受阿彌陀佛的佛光攝取與救度,跟我一樣完全交由阿彌陀佛安排,因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七天後醫生將把你切除。來,乖乖喲,我們一起念佛吧!謝謝你啦!」

念佛時,我觀想它也跟我一起念佛,每過一天就會殷重地向腫瘤菩薩說:「剩下六天了……剩下五天了……剩下四天了……。」就這樣腫瘤一天比一天小了,到了第六天已縮小到如一粒花生豆般大,到了第七天則再怎麼摸也摸不到了。真是奇蹟!真是不可思議!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它真的走了,它完全消失了!

我很驚訝!也很安慰,非常感激腫瘤菩薩的善解配合,更感恩慧淨師父倡導了這樣殊勝念佛的調子,所有因緣一時聚會,終結我以前錯誤的固執與偏見,同時也成就我對念佛功德及彌陀慈悲安排等等,有著更深一層的認知與體悟

這個親自經歷,活生生地說明瞭「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因為我既沒有開刀,也沒有吃藥,可是本來如橄欖果那麼大的腫瘤,卻變成花生豆那麼小,接著第七天連豆大的腫瘤也完全消失了,因此我也就沒再去醫院接受治療。

以前我對師父教導的念佛調子常在心裡滴咕著:「什麼調子不好選,偏選這個『俗擱有力』(台灣俚語,意思是很俗氣,不高尚)的調子,實在太平常、太平淡,又沒變化,沒有配樂,死死板板的,毫無生氣,但現在感覺不一樣了,反而覺得這個調子「雅中有定,柔中帶勁」,很微妙,很獨特。雖簡單,但原始不造作;雖平凡,卻質樸又脫俗;雖沒變化又沒配樂,卻能震撼開啟我心靈深處的樂章,撫平我的一切恐懼,信心堅定而大安。也因為單調純樸,所以攝心。

這個調子更奇特的是,它可以鏗鏘有力,可輕柔如流水。每當我心情低落時,我會念出柔弱的音調聲,就會有如向阿彌陀佛訴說我對現況的無力感而淚流滿面,透過這種無奈祈求的心聲,即時彷彿獲得慈母低聲溫暖呵護著說:「孩子,別怕,有媽在,一切沒事」。或許是心境表現在音波上,所以攝受且相應,而又再度的拾回信心,一切陰暗又轉回光明。

當心境由逆轉順時,我所念的音調聲就像跳躍的音符,變得鏗鏘有力。尤其念到「佛」字,自然換氣,呼與吸之間舒適順暢,不費力氣又不用造作,氣自然到達丹田,口裡自然生津,不會口乾舌燥。除此之外,節奏平穩有力,深沉中隱約顯露出和諧與莊嚴,在如此安詳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妄想雜念變少了,心也較能安住於佛號上,專一持續念下去,更感覺相應,這讓我初次感受到微妙的念佛功能——我入佛心,佛入我心。

回想過去三年雖然很精進念佛,一天念二萬聲,可是為了把二萬聲佛號趕完,所以念的速度就很快,而且要利用各種時間,譬如出外、上下樓梯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因為要念快才能趕完每日的數目,因而所念之佛,往往隨口滑念,含糊不清,切實而論,心根本不在佛號上,覺得很不實在、不踏實,而且也因為念快趕數目,常常因此氣比較喘,心臟也跳得快。現在由於沒再要求一定要念幾句了,只是這樣一句一句的念,平平穩穩、清清楚楚的念下去,有多少時間念多少佛,不再趕數目,反而覺得心心在佛,念念安穩而輕鬆踏實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年多以來,我每天都以師父教導的調子念佛,過著有目標的生活——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最後寫下我最喜歡誦念的師父法語:

凡夫稱佛名,與佛成一體;
朝夕同起臥,出入共相隨。
常憶佛念佛,三業不離佛;
現生得安穩,臨終生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

淨好 記錄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彌陀誕

因為這個因緣,淨好現在很喜歡我們這種無調之調的念佛,念得很習慣,也覺得很踏實。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她以前日念二萬聲難道不算念佛嗎?為什麼反而會長腫瘤?現在沒念那麼多數目,反而會消除?

其實主要差別是出自內心的虔誠、恭敬以及攝心專注,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而不是趕數目,含糊不清,隨口滑讀,心不在佛號上。

有的蓮友規定自己一天念多少佛號,這個很精進,很好,但是不要念太快、太急,否則就是在趕數目,心不在佛號上,對身體也不好。

也就是說,一天能清楚、踏實地念多少佛號,就這樣來為自己訂功課,不要跟人家比,也不要貪快貪多,以致隨口滑讀,含糊不清。總之,以至誠、懇切、攝心、清楚為原則。若妄想雜念還很多、很重,就用印光大師「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說:

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
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
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

又說: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
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
若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
多有只圖快、圖多,隨口滑讀,故無效也。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應道交。

所以,大家念佛也應該這樣,至誠、攝心、諦聽、記數,全心專注在這句佛號上,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清楚楚,這樣妄想雜念就會減少,而感覺很安詳,很寂靜。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