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法語:離開分別執著妄想,那叫做智慧


 2009/12/19    熱度:5260    下載DOC文檔    

1 古時候的學佛人,無論是在家出家,他選定法門之後,要用五年的時間來讀誦。五年熟讀一部經,這五年他並不求解。

2 熟讀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三學是佛法的根本,要專修,先把基礎打下來。戒學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定學是修一心不亂,慧學是修根本智。

3 根本智,《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先學什麼?先學無知。無知是無所不知的根本。

4 所以五年學什麼?學無知。無知,心才會清淨,心才會得定。

5 心清淨,你就得定。這個定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修這個。

6 真正修成了,然後可以接觸外面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統統可以接觸。接觸了怎麼樣?接觸,我不執著。外不執著,內不動心,這樣才成就了真正的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無所不知。

7 所以無知、無所不知,是先修無知,然後再修無所不知。心真正得定了,接觸外面境界,的確一接觸真的是無所不知。原因在哪裡?我們中國俗話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8 當局的人往往迷在裡頭,是非利害看不出來;旁觀的人看得很清楚,因為與他自己沒有利害關系。沒有利害得失,他的心就清淨,所以他看得很清楚。

9 當局者為什麼會迷?因為他接觸外面境界,先要想與自己本身有沒有利害關系,他想得太多,他就迷了。想太多,事情本來單純,被他想復雜,反而事實真相搞不清楚。

10 所以佛教給我們,永遠做一個旁觀者,不要做一個當局者,以清淨眼來看這個世間,那就看得太清楚了。

11 世間裡的一切與我都不相干,我都不執著,都不分別,在一切法裡面我絕不起貪嗔癡慢。不起貪嗔癡慢是不動心,那怎麼會不清楚?所以就無所不知,真實的智慧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12 我們看現在世間人,世間人有知識,沒有智慧。什麼叫知識?你只要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那就叫知識。離開分別執著妄想,那叫做智慧。

13 現在我們看這個世間,二、三歲的小孩,一天到晚在看電視,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所以他所吸收的全部是知識,智慧沒有了。

14 不像古人,古人修學是先求根本智,奠立智慧的基礎,因此讀誦非常重要。古人修學的方法確實是有道理,明白了之後,我們每一天抽一點時間來讀經,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

15 讀經是修清淨心,因為我們不讀經就會胡思亂想,睡覺也會作夢,作夢是胡思亂想,不胡思亂想就不會作夢,換句話說,日夜都不老實,這怎麼辦?讀經是好辦法。

16 我讀一個小時,修一個小時的清淨心;讀兩個小時,修兩個小時的清淨心,這是最好的方法。讀誦不求解義,經裡面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老實去念,這樣才是修清淨心。

17 讀誦是真正修行,求解是堅定信願。我們學佛學了那麼多年,為什麼信心、願心不堅固?因為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不清楚、不明白。

18 我們初學一定要偏重在行門上,也就是偏重在讀誦上,這個方法好。到心清淨了,經義都能理解了,更進一步,把經典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這就得受用。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