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高僧之:誓證念佛三昧的了然法師


 2014/10/4    熱度:7361    下載DOC文檔    

了然法師俗家姓溫,名謙和,江西省寧都縣人,清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己丑歲十一月十一日生。幼時在私塾讀書數年,及長以織售夏布為業。二十歲時,奉父命訂了親。二十四歲,以夏布滯銷,生意失敗,頓生離塵出俗之想,即堅決退了婚姻,投入本邑龍鳳寺出家。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於寧都大乘寺受具足戒,同壇受戒者還有德森法師。了然圓戒後,獨居七星巖山頂,參禅數年。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住贛州光孝寺。後來曾任馬祖道一住持過的道場進賢開元寺住持。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生前,堅持不收剃度徒、不做住持的原則,但有幾位法師,追隨在大師身邊,服膺、護持大師,弘揚淨土法門。他們四位就是真達、德森、妙真、了然四個人。

民國十年(1921年),了然法師與同戒師兄弟德森和尚,結伴行腳參訪,先後參訪過江南名山大剎,翌年到普陀山法雨寺,親近印光老和尚,老和尚見二人生性笃實,甚為歡喜,為向佛頂山文質和尚處討得藏經樓單,使二人安心住樓閱藏。並勸二人息念持名,修持淨土法門。此後,印光老和尚以印經書故,移錫上海太平寺,二人仍在普陀山閱藏靜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印光老和尚以在上海太平寺住的年代久了,各方找上門請益者、皈依者日多。老和尚認為在上海人事繁雜,想找一個清淨的地方閉關念佛。太平寺住持真達和尚,找到了蘇州城內的報國寺,他先為修繕一番,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印光老和尚移錫蘇州報國寺,開始閉關。這時了然與德森二人亦結伴隨從,並協助印公抄寫、校對、刊印經書之事。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日寇侵華戰爭爆發,繼之上海“八一三”戰事興起。京滬沿線風聲鶴唳,闾閻不安。到了10月間,蘇州城不能再住下去了,在真達、妙真、德森、了然幾個人的請求下,老和尚移錫到木渎鎮靈巖山寺居住。了然、德森二人也隨著印光老和尚到了靈巖山。

遷到山上的第二年,了然法師與德森和尚相約閉關,了然在佛海泉珍桃園的西關房。德森亦閉關於東關房。了然並顏其關房曰“不退”。因境幽緣勝,了然足不逾關達三十年,深得念佛三昧,屢感捨利下降燈花,陸續收藏,有數十粒之多,晶營潔白,如水晶珠,然擇其中較大者,配成九粒安放各瓶內供奉。有人到關房中請求瞻禮者,所見顏色,各不相同,有見現極樂世界圖者,深感佛法不可思議。

了然在披剃出家前,本讀書不多,但因用功得力,智慧開發,文思泉湧,落筆成章。其所著《引祖心燈貫注》、《禅淨雙修》、《圓通章講義》、《淨修導言》、《入香光室》、《般若淨土中道實相菩提論》、《普勸同倫念佛文》等,於禅淨二門奧旨,多有闡發。

了然老法師的皈依弟子甚眾,遠及南洋各地。他嘗告誡弟子雲∶

“我等現今幸得人身,幸聞佛法,復幸得聞如是微妙淨土念佛法門,圓頓直捷,簡便易修,不假多劫,即生可到。應當生大慚愧,悲泣雨淚,渴仰慈尊,發菩提心,如子憶母,念念求生,心心不忘。見佛了生死,證得無生法忍,再來娑婆,普度一切眾生。從今以後,常當憶念阿彌陀佛,作無上慈父想。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無上良朋想。復當憶念極樂國土,作究竟安樂家鄉想。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及修諸功德,作預備資糧想。臨命終時,作到家日期想。苟能如是憶想之極。自然漸漸生處轉熱,熟處轉生,念佛必須至誠懇切,句句佛號,從正念心中流出。心能專注,妄念自息。妄念若起,能覺便無。古德雲∶‘不怕念起,唯恐覺遲。’縱使我等不是正念佛時,亦應時時憶及一句佛號,莫令忘記。設或忘記,想起復念,若能二六時中,常把阿彌陀佛四字洪名記在心頭,久念必熟,念念不忘。如我等常有許多要事未了,牢記在心。甚至晚上做夢,亦忘不了。我等對於念佛,亦應如是。何況念佛是專為了生脫死之第一大事。人生大事,莫若生死,今以念佛了生脫死,實為出苦慈航,何敢失卻,失卻必復沈淪,終難出離苦海。觀此,可知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我等欲了生死,應當努力完成此件獨一大事。”

凡有善信至關房參谒、請求開示者,唯以念佛求生淨土為訓,語多平淡,悲心流露,聞者莫不深為感動。他有“座右銘”懸之壁上,有雲∶“人生無常,朝不保暮,須勤念佛,切莫虛度,一墮三途,萬劫受苦,趁此健康,求生淨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老法師年已七十八歲,他一向在山上閉關,不預世事,倒也沒有受到什麼沖擊,只不過度了十年十分艱苦的生活。1975年,他快九十歲了,由靈巖山移居天平果園養老。1976年春季,他的俗家弟子迎他至蘇州城內調理病體。先住在鐘樓新村,後來遷到謝衛前居士家中。1977年7月6日,因中璁身有寒熱,不語不食,像是入了三昧。延至9日早上,忽然出聲念佛,並舉目四顧。命弟子助念,他也隨著念,面現愉悅之容,正念分明,安詳往生,世壽八十九歲,僧臘六十五夏。

據說老和尚往生前數日,曾得一夢,夢見昔日關房前的桃樹,結的最大的一顆桃子成熟了。他醒後語弟子說∶“既然果熟,我當往生。”即預囑三事∶一、交出本人照相底片,以便印出來供求索者;二、於命終以後,只穿破舊衣服,好者施人結緣;三、在身故後,可將他所藏檀香油,為其塗身後梵化。

老和尚往生之日,眾人聞到異香滿室。拭身更衣之時,肢體柔軟。數小時後,有一位居士到遺體前頂禮,見他笑容宛然。下午,又有某比丘尼,跪在榻前持念佛號,瞥見老和尚雙目微啟,啟後復閉。7月11日遺體荼毗,其煙袅袅上升,向西飄去。荼毗後撿得捨利花甚多,青黃白各色俱有。其灰用糖和面制成小丸,散於靈巖山佛海泉珍桃園之放生池中,與水族結緣;一部分靈骨供於靈巖山寺。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年改革開放,1980年2月,老和尚的僧俗弟子,將老和尚的靈骨奉安在靈巖山寺塔院,為其上供入塔。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