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法師:皈依三寶


 2009/12/21    熱度:5087    下載DOC文檔    

釋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時,聽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輾轉傳誦;傳給三千個人,這三千個人又輾轉傳誦,就種下這麼一個善根。能夠聞到佛名號,贊歎佛的功德。這三千人,就是過去的莊嚴劫千佛,現在的賢劫千佛,未來的星宿劫千佛,僅僅是聞到佛名字的善根,後來都成佛了。諸位道友,現在恐怕不僅僅是聞到佛的名字,還學得很多,那就說明我們一定能成佛。我看有些道友拜五十三佛,經常地拜,一定會成就這些功德。

  我簡單寫了一個題目:“學三皈依”。大家聽見了,說:“我學佛很久了,現在才學三皈依啊?”如果是學佛很久的道友,你聞到了,作為增上緣。如果我現在所說的,你以前還沒有聽到過,那更好了,就照著這個多觀想一下。

  我們分成幾個部分,一個是皈依之後一定要發心,如果你心量大一點,要發菩提心。講菩提心就是三種心,我這裡摻雜有密宗的次第。第一是修出離心,對這個世界我們要出離、要超脫,出離就是要離開、要出去。只是你自己出去、離開不行啊,你還要觀想眾生的苦難。

  第二,若純粹的只是自己修出離心,就是小乘。單單出離心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的出離心,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出離,都脫離苦難。如果我們的大悲心不具足的話,僅僅為了度有緣的眾生,或者六親眷屬,這是情愛大悲,這個大悲心不普遍,必須得平等。我們對一切畜生,不論馬、牛、羊、雞、犬,飛行的、極小的動物,我們把它們當成人一般地看待,平等看待,這才叫大悲心。一切跟我們不相干,甚至是我的冤敵,就是你最不滿意的那個人,他處處跟你作對,這叫冤敵、冤家,你的大悲心必須先度這些人。

  第三是般若心,有了大悲心還必須具足智慧,發了菩提心裡頭必須有般若心。

  你要是皈依三寶,必須發這三種心。我們有很多的道友,初受三皈法的時候,並不理解皈依三寶的時候,必須先要發出離心、大悲心、般若心。具足這三種心了,發心了,以後就是學佛。

  “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是把佛所教導的當成學問去研究,這叫“佛學”。“學佛”就是佛怎麼樣做的,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佛是怎麼樣成佛的,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我們要跟著他走,他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才是“學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