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高僧之:平凡淡泊笃尚誠修的瀛妙和尚
瀛妙和尚(1891~1973)福建金門人,俗姓林。法號悟心。民國十八年(1929),依台北圓覺寺覺淨法師出家,翌年任住持。二十七年(1938)變賣私產,購地建寺,取名慈善堂,三十四年(1945)改名為安國寺。於四十五年(1956)赴台北觀音山凌雲禅寺受具足戒。生前示相平凡,淡泊名利,笃尚誠修。六十二年示寂,世壽八十三。為台灣第三位肉身菩薩。 佛法因緣 瀛妙和尚 瀛妙和尚法號“悟心”,字“瀛妙”,俗名林水連,生於一八九0年,祖籍福建省金門,幼時家境清寒,其人事親至孝,雖然從小頗得父母寵愛,但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辛勞,在他七歲那年,他還是自願幫父母提著裝滿雜貨的竹籃,每天沿街叫賣,藉此賺取微薄利益,貼補家用。 十一、二歲時,林水連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一個人外出應征臨時雇工的工作。當時的林水連,不僅年紀幼小,而且個頭矮小,工頭本來不想錄用他但為了爭取這個工作機會,林水連刻意在腳底墊加石塊來增加自己的身高,又對工頭苦苦哀求。工頭憫其決心,終於錄用他為臨時雇工。雖然僅僅是個臨時雇工,林水連可不敢對這份工作掉以輕心,非常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每天異常賣力做事。 由於從小就外出工作,林水連自然沒有任何上學堂的機會,不識一個大字便成了林水連最為頭痛的心結。林水連不甘成為永遠不識字的白丁,便發憤苦讀。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在老板的鼓勵下,林水連一得空就一個人躲起來勤奮自修,不再和其他年紀相彷的朋友出去厮混。久而久之,林水連的怪異行為,使他變成眾人眼中的“怪人”,漸漸不再找他出去玩。對於朋友投來的各種怪異眼光,林水連也不在意,反而如魚得水,自顧自在書籍裡悠游自得,深獲個中樂趣。在這段自修苦讀的歲月裡,林水連所接觸的書籍,很多都是佛家的經典。一開始,林水連對於佛學經典裡所述的佛理並不太懂,然而長期耳濡目染下來,竟開啟了他的佛緣,漸漸對佛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接觸佛學經典,是林水連一生最大的轉折點。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次的接觸竟然會使得他整個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此一邊工作、一邊苦讀,林水連逐漸沉溺於佛學與禅理中,越發不可自拔。到了一九二九年,林水連突然自佛學禅理中,頓悟生、住、異、滅,四相遷流的道理,剎那間感到人生如夢,生、老、病、死不過是一眨眼的事情,何必苦苦守著這具臭皮囊。這一悟,便悟出了一位功德圓滿的肉身菩薩。 一九二九年,林水連三十九歲,他決定捨棄稍有所成的事業及家人,正式皈依台北圓覺寺覺淨法師,並由覺淨法師親手剃渡出家,取名悟心,字瀛妙。瀛妙入圓覺寺苦修佛法,進步驚人,頗為覺淨法師側目。一年後,寺中僧眾已無人可及,瀛妙和尚遂接掌圓覺寺,帶領僧眾共游毗沙之境。 至一九三八年,瀛妙和尚覺得各方面的因緣已經成熟,為自己成立一處修己渡人的道場。於是,瀛妙和尚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產,另外向日本勸業銀行借貸了兩仟塊錢,在台北市北投復興三路上,買下了安國寺現在的地產。花了所有的錢買下地產,瀛妙和尚再無多余的經費興建寺院。為了達成這個心願,瀛妙和尚花了兩年的時間,四處籌募建寺的經費,並親自參與開墾的工作,希望早日完成建寺的工作。 兩年後,大殿的工程總算順利完成,瀛妙和尚若有所感的將新落成的寺院,取名為“慈善堂”。接著又陸陸續續蓋好東西廂房及齋堂,最後終於在一九四三年,建成納放骨灰的“靈光塔”,整座慈善堂總算大功告成。瀛妙和尚至此開始潛心修佛,不再四處奔波。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瀛妙和尚有感國家正值多難之秋,希望台灣在返回中國懷抱後,能過著國安民樂的生活。為了此一偶起的慈念,瀛妙和尚遂將“慈善堂”改名為“安國寺”,此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3坐化圓寂 “慈善堂”改名為“安國寺”之後,瀛妙和尚專心一意於佛法的研究及弘揚,尤其是在金剛經上的修為,日漸圓融。一九五四年,陳誠先生聽聞瀛妙和尚為求國安民樂,而將寺名改為“安國寺”一事,心中非常感動,特地親筆題字,贈予瀛妙和尚一面上書“安國寺”的匾額,安國寺因而傳頌一時。陳誠先生見安國寺清靜幽雅、滴塵不染,甚是喜歡。後來陳誠先生的母親過世,陳誠先生還特地將他母親的遺體,葬在安國寺後山。 一九五六年,瀛妙和尚赴台北縣觀音山之凌雲禅寺,完成三壇大戒。返回安國寺後,更加寡言持修,每天除了禮佛誦經之外,還是誦經禮拜。這樣的持修方式,一直持續到一九七三年,終於告一段落。 一九七三年四月五日清晨,瀛妙和尚吃完早餐後,一個人靜靜的返回自己的房間,和平常一樣盤膝打坐入定。過了好久一段時間,瀛妙和尚的長女明定法師覺得不太對勁,進房叫喚瀛妙和尚,這才發現瀛妙和尚已經坐化圓寂了。 4肉身菩薩 瀛妙和尚圓寂時,享年八十三歲,其中僧臘四十四年、戒臘二十二年。坐化前瀛妙和尚沒有留下只字半句遺言,隔天,明定法師向眾人出示那頂轎棺的畫稿,並道出瀛妙和尚托夢顯靈之事,眾人認為瀛妙和尚此舉必有深意,於是派人下山訂做“轎棺”。誰知弟子遍尋了北投可以找得到的棺材店,居然沒有一家能承制這麼一頂怪形怪狀的“轎棺”。 弟子據實回報,明定法師大感頭痛,不曉得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就在明定法師遲疑不決的時候,突然有個中年婦人上門求見。明定法師不曉得對方的來意,當下整裝迎見,沒想到那名中年婦女自我介紹,說她是北投一間棺材店的老板娘,聽聞安國寺明定法師正四出訂制一頂“轎棺”,她甚感興趣,正好手上有張“轎棺”的圖樣,便專程送上,希望能承制這樁生意。 在明定法師的追問下,棺材店老板娘源源本本道出她之所以會有這頂“轎棺”畫稿的原因。原來在一九七三年四月二日晚上,老板娘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夢見一頂形狀非常特殊的轎子。這頂轎子不像一般讓人乘坐的轎子,小小的、沒有任何镂刻,整頂轎子散發出閃閃發亮的金光,轎子裡則盤膝趺坐著一個神情安詳的老和尚,令人望而心生景仰之念。這個老和尚就是瀛妙和尚。 一九八三年元月初十,明定法師思及瀛妙和尚圓寂坐棺將近有十年之久,其屍骨恐怕已經散落在那頂奇形的轎棺內,應該開棺拾骨,為他重新下葬才對,是以決定在這一天找人來破棺。這一日正巧有寒流來襲,明定法師和寺中諸弟子在寒風中誦經,僅單純抱著拾骨的心情來參加開棺的儀式。豈知轎棺一破,從轎棺裡突然湧出一股撲鼻的淡淡檀香,聞到的人均感到醺然。在場的人全都驚訝的無以復加,不知道轎棺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異事? 原來瀛妙和尚的遺體仍然保持著當年入定時的端嚴神態,他的須、發、指甲、眼珠、舌頭俱在,身體變成琥珀色,不時散發出淡淡的檀香味。事實證明這個籍籍無名的瀛妙和尚,真的肉身證道,達到功德圓滿的境界。
: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