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如何提升人品


 2014/10/7    熱度:2359    下載DOC文檔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會裡才需要,在古代的社會也同樣需要。未來的世界究竟會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誰也不知道,不過,我相信只要有人生存的時代、有人活動的地方,人的品質一定要提升。人的品質如果不提升,生活的品質也就無法獲得改善。

提高人的品質

所謂人的品質,是指人的品格、品德與品行方面的素質。如果這些素質不能提高,人跟動物又有什麼差異?動物和人最大的差異是動物沒有思惟的能力。人從小就可以藉由各種熏習、教育、訓練來培養內在的涵養以及外在的才能。動物當然也可以接受訓練,但因先天條件的不足,局限了牠在品德、品格上的熏習。人身難得,是因為人可以經由各種的學習管道來提升自己內外在的品質。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人的學習生涯是沒有止境的,這是一種終身學習,因此,人品的提升也是沒有止境的。雖是泛泛之輩,只要肯用心學習,照樣可以成為君子、賢人,乃至於聖者。孟子曾說:「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就是這個道理。俗雲:「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它的意思並不是指地位方面的高人一等,而是說在品行、品格方面,我們應虛心學習,使其優良更優良、高超再高超。人上人是慈悲與智慧的化身,他能以平等心待人,沒有自私心、傲慢心等偏執心態。

人格的象征只有在人與人互動時才能彰顯出來,所以在團體中,人品的高尚與卑劣就很容易看得出來,而在獨處時則很難被發現。在今天的社會裡,如果我們不想辦法提升自己的人品,與我們相處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池塘裡的陣陣漣漪

工商社會,一切便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以藉由種種交通工具和傳播媒體來傳達彼此之間的訊息。在古代,因為這些工具的不便利,縱然人品再壞,影響層面也只不過是方圓百裡,沖擊面比較小。但是,在今天的社會裡,一舉手、一投足,很快就會傳遍千萬裡,最後演變成社會的大問題,乃至於國際間的大問題,有時候還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後遺症,對未來的影響很大。

換句話說,一個不當的行為,縱使經歷時空的更迭,人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歷史性的影響還是會繼續延續下去的。就像我們丟一塊石頭進入池塘時所產生的漣漪一樣,石頭大,產生的漣漪就大,石頭小,產生的漣漪就小。然而,不管石頭或大或小,都會讓池塘的水產生波動而向外擴散,擴散到最邊緣以後,沖擊會再聚集回來,然後又擴散出去。如此周而復始幾次之後,變得越來越淡,到最後受過震動的水面雖然恢復往常的平靜,然而水面畢竟已受過震動,水中的生物也已受到影響,與未受過震動的水面是不一樣的。由此可見,人品的提升是相當的重要。人品若不提升,影響所及又何止地球的一方呢?

影響子孫未來

提升人品,要由每一個人自身做起。但是今天的社會,大家的眼睛幾乎都是往外看,很少有人會往內看。我們常會說,都是他人的不好、政府的不好、官員的不好、民意代表的不好,才造成今天社會的混亂;或說今天的黑道分子非常猖狂,造成我們社會很恐怖。但是我們冷靜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能夠保證絕對不會變成那麼壞?當然每一個人都會拍胸膛保證。幾乎每一個人都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我從來沒動過這個念頭」。果真如此?不一定,因為沒有人影響到我們,所以我們覺得沒有問題。

假如有人影響到我們,我們的心態會不會絕對不變?這是很難掌握的。有很多重刑犯,在他沒有犯案之前,跟我們一樣,沒有做過壞事。但是,由於種種因緣的配合,特別是逆緣的現前,於是在他的內心產生了各種反常的效應,最後犯下了重案,破壞社會的安寧。這種情形好像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生,其實是自己沒有經常保持警惕的心,缺少危機感的心。假使我們能夠經常檢點自己的心,經常提高警覺,學會對外在的威脅利誘說「不」,就不會隨波逐流終至墮落惡道。不墮落的人一定會自我要求,提高他自己的品質。

三種途徑提升人品

人品提升運動在今天的社會裡是非常迫切的。人人若不想提高品質,我們的社會將會混亂得不堪收拾。但是,如何提升人品?

第一,要認同提升自我人品的重要性,對自己的現在與未來,以及對自己的家庭要負責盡職。不要一味地將責任推給他人,也不能不檢討自己的錯誤卻刻薄地指責他人。每一個人的心裡都要非常清楚明白,如果自己的品質不提升,很有可能會禍延子孫,不僅是後代子孫會受到基因的遺傳,目前的子孫也會有樣學樣。為了使自己少制造一些人為的災難,就應該提升自己的人格。

第二,要不斷地自我反省。古聖先賢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然不是聖人,無法做到每日三省,也當每日一省。我們每天要反省自己當天或剛才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像一個正常的人?是不是能夠讓人接受?不一定要成為模范或榜樣,但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像我們這樣的人品,我們自己是不是能夠滿意地接受?如果換成其它的人來看自己,他是不是能接受我們?

第三,在自己的生活中要有一些為人處世的准則。例如,什麼是能做的事?可做的事?什麼事應該想?什麼事不應該想?害人不害己、害人也害己的事不應該做,也不應該想。利己不害人的事,勉強可以做。利己害人的事,不應該做。利己利人的事應該多做、多想。更進一步還要能夠不為自己的利害設想。

做任何事,不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考慮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團體、對自己的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是否有利?如果對自己的家庭有利,對自己的團體無利,還是不行的。如果對自己的團體有利,對自己的社會無利,也是不行的。如果對自己的家庭有益,但不損害社會與團體,沒有關系。換句話說,不要老是為個人的利害設想,要考慮的是人類整體的利害得失。

經常由這三個層面來考量,人品自然而然就會提升。假使做錯事、說錯話、動錯念頭,也就是說,不應該做的卻做了,不應該想的卻想了,不應該動的念頭卻動了,就要檢點、要忏悔、要修正。如果常常做這樣的反省,自己的人品自然會提升。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