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佛令建造朝聖石屋的源修大師和釋柱大師
源修大師,俗姓周,江蘇寶應縣人。年四十一歲時,放棄家庭出家為僧,無論冬天或夏天只穿著一件僧服,日中一食。清文宗鹹豐年間,與同參道友數人相約,經過西藏,然後再前往參訪佛陀出生的國家。同參道友都不堪其苦,走到中途而折返。只有源修大師專一心志,自己一個人孤獨地行走,越過山谷河流、攀登雪山,經歷寒暑,直達印度。內心想要見佛,卻無從問起,於是坐在道路旁邊休息。忽然聽到有人呼喊“江南源修”三遍,接著又說:“佛召見!”源修大師於是快速地隨著聲音而去。到了那個地方則見到宮殿屋宇光明耀眼,使眼睛無法直視,源修大師於是志誠頂禮。佛坐在蓮花台上,為他摩頂慰勞,賜名為“阿王”。並且問他來此做什麼,源修大師以“但願常常親近如來”來回答。佛說:“你在此間的緣分,尚未具足。你應該前往清涼山,建造石室五間,使參禮者有安頓休息之處,這樣才可以具足因緣。” 於是遵照佛所指示的而返回五台山,立定志願建造石屋,既已獲得佛陀不可思議的感應,更期求能得到龍天護法的幫助。後來果真遇到四川的僧人釋柱,幫助他建造的工作。在數年之間,終於有五座石室,並列矗立於五個山峰上。源修大師後來端坐誦念佛號,無疾而往生。 釋柱大師,不清楚他的姓氏,生性安靜沉默寡言,眾人都無法測知他蘊藏深奧的道行。與源修大師一同建造的五座石室完成後,即穩居於棲霞山。清德宗光緒元年,示現些微的疾病,交代當事者,於荼毗之後,將骨灰磨成粉末作成丸狀,然後丟到江水中。同時准備二百錢、酒一瓶,以及鮮花、水果、糖果、餅干少許,大眾遵從釋柱大師的囑咐。當時正值嚴冬,搭船行於江水中,投下骨灰作成的圓團,所攜帶的二百錢和物品,剛好符合船夫所需求的。散完骨灰後回航到岸邊後,船夫問他們為何來此?於是告訴他是亡者的遺言。船夫贊歎地說:“此人往生極樂淨土了!”轉眼間,船及船夫都消失在江水上。 ——摘錄自《淨土聖賢錄》
: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