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95集)
老法師:開始。 學生: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攝耳谛聽」。 上次談了念佛的秘訣,時時作臨終想,接下來應該談談念佛的方法。有些人念佛的時候,專心在字上,精力集中在腦海裡要清晰的浮現「阿彌陀佛」這四個字。 念佛的方法,我們請民國三位大德來開示,他們都是念佛的過來人,夏蓮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師、印光大師。律航老法師是夏老的學生,是我們的大恩人,他把《無量壽經》會集本從大陸帶到台灣,李老居士遇到了,後來交給師父上人,我們今天才能看到。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攝耳谛聽」,即是聽聲音,用耳朵認認真真的聽自己念佛的聲音。 一、夏蓮居老居士「聽佛軒記」 (一)原文 法門無量,要在明心,功高易進,無如念佛。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成三昧,先修耳根。一切時中,佛號歷然。聲不越竅,耳聽常滿。隨緣自在,聞性內熏。思專想寂,滯情融朗。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啟聞,以聞修念。聞即是念,念成於聞。有念必聞,無聞非念。有念念息,無聞聞盡。從聞入流,返聞自性。但能聲聲喚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覺。但能不隨顛倒,即是翻破無明。初則背塵向覺,繼則始覺合本,久則始本相泯,自然能所兩忘。 (二)略釋 引用夏老居士《淨語》的原文,連貫起來,略釋他上面的「聽佛軒記」,即是用夏老的話來解釋他自己的話: 「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圓通先從耳根證。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一句六字真經,循環莫教暫停。無論苦樂動靜,耳邊歷歷佛聲。防被境緣牽轉,如護生鳥風燈。互融互攝以心聽,聽久轉凡能入聖。聞熏聞修聞自性,一根還原諸根淨。聽時更比念時真。都攝六根學勢至,返聞自性奉觀音。自呼自醒還自知,念佛見佛成佛時。聲合乎心,心應乎聲。心聲相依,妄念自清。始覺究竟即本覺。果能心口,字字相應,淨宗功夫,十得八九。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離妙有。一聲佛號一聲心,念念彌陀攝六根。字句分明耳應口,凡情消處見慈尊。此是蓮宗真途徑,純以音聲續慧命。」 二、律航老法師「並耳念佛法」 念佛宗旨,本為攝心專注一境,令散亂心,漸成片段,乃至一心不亂。若欲達此目的,必須將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字字都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但耳根對聲塵,須由聽力強銳,方能格外清晰。 並耳者,即合並兩個耳根的聽力,用在一個耳根上。試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槍,當他瞄准時,皆閉一眼,用一眼,視力格外分明,而聽力亦復如是。律航初學此法時,先將右耳聽力作意並在左耳,聽一百聲;再將左耳聽力並在右耳,聽一百聲;然後兩耳平均聽一百聲。或者攝心記數,初三聲注入左耳,次三聲注入右耳,再四聲二耳一起聽,共為十聲。如是循環練習,不過一月,大見功效,一往妄念紛馳,現因聽力特別增強,漸受約束,偶起妄念,隨即覺知,日久自成習慣,不必作意並耳,而自然並耳矣!經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則持名念佛者,誠不可不加強聽力。 三、印光大師開示都攝六根 (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 (二)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 (三)念佛下手,最要莫過於聽。聽則心沉而一,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 (四)當時常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注重於聽之一法耳。 (五)念佛之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之矣。 (六)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谛聽。 (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八)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 (九)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谛聽告之。 (十)念佛一法,理極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應,第一是志誠懇切;第二是聽,反聞念佛聲。誠、聽兼到,昏散自除。 (十一)攝心方法種種不一,隨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為切要之法,總不過大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字。 (十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 (十三)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谛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十四)《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谛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 (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絕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 (十六)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默念,亦須常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固明明了了也。 (十七)無論聲默,均須攝耳谛聽。能常聽見念佛的聲,則心自歸一。此法最穩當,無論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絕無受病之虞。 (十八)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信願行三,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 (十九)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谛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谛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十)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谛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二十一)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較彼修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 (二十二)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 (二十三)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二十四)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谛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觀音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十五)念時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不開口,心中默念,亦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朗朗。能常聽得清楚,則心歸一處,神不外馳。故眼也不他視,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攝六根」。如此念佛,名為「淨念」。以攝心於佛號,則雜念雖尚未全無,然已輕減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六)無論行、住、坐、臥、聲、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默念不開口,心中仍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與開口朗念無異。此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耳能聽得明白,則六根都攝無遺矣。如此而念,名為淨念。淨念能常相繼,則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七)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續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雲:「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 (二十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則由三昧寶,證實相寶,方知此寶,遍滿法界,復以此寶,普施一切。 攝耳谛聽,並不只是印光大師提倡,古來大德都是這樣教人。隨舉一例,蕅益大師,我們看《彌陀要解》幾段話:「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祖師這裡都用「聲」,一聲阿彌陀佛、聲聲阿彌陀佛,他不用「句」,通常我們說一句阿彌陀佛。大師的措辭不是無的放矢,不是隨隨便便,這是有他含藏的意思,提醒我們念佛的方法:聽聲音!攝耳谛聽。 今天就報告到這裡。報告過程恐有錯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我們聽了自了法師的報告,也看到這篇的文字,確實是他對我們大家最好的供養。他這些年來修行,沒有白費功夫,沒有浪費光陰,確實有心得,這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為什麼他有成就,我們的成就比不上他,原因何在?經論上說的、祖師大德教導我們的,他認真去做了,確實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做到了。我們懂得,也會說,但是自己沒做到。所以,他確確實實是給我們心得報告。這篇東西,對念佛人,尤其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人,長時間的念佛,念了幾年、念了幾十年,功夫依然不得力,原因在哪裡?聽了這份報告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念佛不如法。 他舉出這三個例子,夏蓮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師,《楞嚴經》上所說的法門,《印光大師文鈔》他用的功夫最深,他的根柢是從《文鈔》上奠定的。印光大師一生教人,他就記得很清楚,重要的開示他隨手可以拈來。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沒真干。尤其是念佛,念佛最重要的,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念從心生,念佛這個念頭從心生的,從口裡頭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這樣就能夠攝心。許多人念佛時間很長,不能攝心,就是雜念很多,用念佛的方法雜念除不掉,於是怎麼樣?另外想別的辦法,覺得自己業障很重,去尋找其他的方法消業障。殊不知念佛是最好消業障的方法,我們不懂這個方法,或者聽了不相信這個方法。為什麼不相信?我們學習的時候功夫不夠,不是幾句就能攝心,要養成習慣才能攝心。還沒有養成習慣就想換別的方法,這就壞了,而不能夠一個方法堅持到底。這裡說的三個人,夏蓮老、律航、印祖,隨便哪個人的方法都行,都把這個重點說到了。他今天在此地提醒我們,把這些重要的開示都寫在此地,我們多看看、多念念,自己再試試看。 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世緣放不下,這才是真正功夫不得力真正原因所在。我們對於六根對六塵境界太在意了,不肯放下,不知道六根、六塵、六識都是虛妄不實,都應該放下。尤其是年歲大的人,中國古人是以六十歲為老人,六十是花甲老人,六十一甲子。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們,人到六十歲就要為來生打算,為什麼?這一生差不多過完了。六十是人生的冬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把人生分為春夏秋冬,從你出生到二十歲,春天,這二十年;二十到四十,夏天,成長了,成熟了;四十到六十,秋天,該收斂了;六十到八十,冬天,要准備走路了,換句話說,聰明人要准備來生。人死了並不是就了了,有來生,六十歲以後,認真為來生著想。 念佛法門就是為來生,來生到哪裡去?心裡面向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去?信、願、持名,真信、切願沒問題,問題在持名。持名,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可見得真信、切願是能不能往生最重要的關鍵。真信切願的人,肯定把世法、佛法都放下了,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得放干淨,然後修一向專念。他這篇東西完全著重在念的方法,這個念怎樣消業障。攝心就是業障消了,業障沒有消,你一面念佛還是一面有妄想雜念,妄想雜念很多,止不住,這就是業障現前。業障現前有沒有方法對付?念佛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注重這個念,是心生、口念、耳聽,特別把這個心放在耳上,耳聽。為什麼?你專心在聽著,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是聽外頭的,容易攝心。不出聲念,我們心裡默念,有沒有聲音?有,別人聽不到,自己清楚。還是要聽別人聽不到自己起心動念那個音聲,這樣它都攝六根,為什麼?眼不是不看,耳不是不聽,眼也看、耳也聽,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面,心裡頭專聽自己念佛的佛號,這個重要,一切時一切處都要這樣用功。 這樣用功,我在此地特別給諸位聲明,你在走路的時候,在外面走路不可以,你要注意交通狀況。你這樣下去,車撞到你你都不曉得,那就錯了,這時候要注意路況。尤其如果是自己駕車,駕車的時候決定不能用這個功夫,用這個功夫會出車禍。什麼時候?在你平常繞佛的時候,佛堂用這個功夫,你自己家裡院子裡,用這個功夫,清淨場所用這個功夫,就對了。特別是早起、睡覺之前,用這個功夫最好。 這是我們非常感謝,感謝他提供我們這份資料,幫助我們知道念佛方法、念佛的秘訣。念佛真消業障,比什麼方法都快,你要用上你就知道了。我們自己功夫得力了,就要勸告別人,自利利他,自他是一不是二,能接受的人就要幫助他。這份資料,我們可以多印一些,放在二樓跟人家結緣的那些文件裡面。好,我們看第二位。 學生:無量壽經學習班報告之六 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好!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題目「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太上感應篇》第二十句「正己化人」,「正己」就是端正自己,「化人」就是感化他人。正己化人,用佛教角度來說,就是我們如何度人?經文:「清貴容。仁貴斷。勿施小惠傷大體。毋借公道遂私情。處忙更當以閒。遇急更宜從緩。無事時莫忘防檢。有事時須要耐煩。勿以成心而蓄疑。休執己見而拒谏。分數明,可以省事。毀譽忘,可以清心。正直可通於神明。忠信可行於蠻貊。人品至此,方可言正」。 這一段白話解釋,「清貴容」,清高最可貴的是要能夠容忍;「仁貴斷」,仁慈最可貴的是要能夠果斷。「勿施小惠傷大體」,不要為了施捨一點點小恩惠,而傷害了大體。「毋借公道遂私情」,不要借著公道的名義,來達成私人的感情用事,這個私情也可以講私人的利益或者是情欲。「處忙更當以閒」,處在繁忙的時候,要懂得以閒適的心來應對。「遇急更宜從緩」,遇到急事的時候,更應該緩和。「無事時莫忘防檢」,無事時,不可忘記隨時防范檢點。「有事時須要耐煩」,有事的時候,必須要耐得住煩。「勿以成心而蓄疑」,不要因為自己的偏見,而對他人起疑心。「休執己見而拒谏」,不要因為自己固執己見,而拒絕他人的谏言。 「分數明」,就是說你把自己本身分內的事情能夠做好,「可以省事」,自然而然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就是可以省事。「毀譽忘」,把自己的毀譽忘掉,「可以清心」,自然就可以清心。「正直可通於神明」,正直的人可以和神明相通。「忠信可行於蠻貊」,忠信的人可以在蠻貊不文明的地方通行無阻。「人品至此,方可言正」,人的品德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才可以說是正。 這一段主要是在談「正心」,其實都在告訴你,怎麼去正己化人。譬如說「清貴容」,你說你很清高,但是你要會容忍,你要去容忍別人的缺點,你要去容忍別人的缺陷,你要修忍辱波羅蜜。這叫清貴容。「仁貴斷」,你很慈悲,但是我們講說慈悲要有智慧,智慧就是什麼?要果斷,心地要慈悲是沒有錯,但是也要很果斷。「勿施小惠傷大體」,你不要因為施小惠,就是說我們講把佛法當人情,這叫做施小惠傷大體。「毋借公道遂私情」。「處忙更當以閒」,這就是要有定功,《六祖壇經》裡面講的「輪刀上陣亦得見之」。我們凡夫在還沒有達到這個戒、定、慧開顯出來的時候,還達不到定慧等持的時候,我們凡夫在忙亂的時候,我們就忘記念佛,我們就忘記佛經上所開示的道理。 「處忙更當以閒」這個閒不是說悠閒,如果照佛家的解釋,應該是定功。你每天處理很多事情,但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怎麼樣有辦法做到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你要放下那個攀緣取捨心,你平常要有定課,要有早晚課,要有定課的功夫。譬如說你要聽經,聽老法師的《科注》,老法師說,一天裡你用功最好能聽經八小時,念佛八小時。像二0一四年九月澳洲淨宗學院戒學班,蓮友一天三百拜,念佛一萬聲,全程止語,大眾時間不空過。我一進寮房,大家都拼命念佛、誦經,精進用功,所以大眾法喜充滿。磁場為什麼好?除了悟全法師把大家手機保管起來,沒有染緣,加上這些定課修定的功夫。沒有這些定課,你定功絕對不會出來,你會心隨境轉,你六根接觸六塵,你的攀緣心就自然而然,習氣就跑出來了,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就變成六識。戒學班道氣非常好,尤其是中國來蓮友,有些女眾聞法熱淚盈眶,為什麼?百千萬劫難遭遇。有位老菩薩說:戒律如此重要,我以前都不知道,造那麼多業,真是人不教不知道! 如何正己化人?《華嚴經》講「信解行證」,《法華經》講「開示悟入,佛知佛見」,就是證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做到了,就是落實,師父講真干。所以我們學聖賢的道理,最後就是要落實,它告訴你怎麼去教化,教化眾生,教化別人。老法師說,如果你能夠落實,那在佛法裡面來講,諸佛菩薩也落實了,大菩薩也落實了,聲聞緣覺也落實了。為什麼落實?因為諸佛菩薩他已經證法身,破根本無明,所以他就是見性。圓教初住位法身大士,破根本無明一品,也見了法身。聲聞、緣覺他們也落實了,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破了見思惑,至少他們已經正覺。他們所現出來的聖人的形象,就代表他們真正落實了。所以一切聖賢教育、一切佛法的教育,最後就是告訴你落實,就是普賢十大願導歸極樂,就是要去實踐,要去力行。 師父上人說,佛法本身就是個教育,是什麼教育?是聖賢的教育。老法師說,中國傳統教育就是聖賢的教育。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們講的斷惡修善、轉凡成聖、轉迷為悟,就是學作聖人、學作賢人。用佛法的角度就是說,我學作佛、學作菩薩,因為佛菩薩是至善的人。儒家講「止於至善」,這四個字就是諸佛如來真正做到究竟圓滿。止於至善,至善就是什麼?就是究竟圓滿。我們講常寂光淨土,就是止於至善,已經離開善惡對待,沒有能所對待,性相一如,能所不二,大乘經講空有不二就是至善。所以我們應該要做一個至善的人,我們應該要作佛、要作菩薩。做了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是天經地義的。 老法師說,我們現在是凡夫,迷失了自性,尤其是生在現在這個時代,苦難太多。這些苦難對於人的折磨,固然是讓人家害怕,但是也容易讓我們覺醒。他說這一棒把我們打醒了,醒過來之後才肯回頭。真的回頭,徹底回頭了,恢復自己的本性,這就是佛、就是菩薩,就是儒家所講的大聖。 老法師說,我們迷了,迷得太久太久,聖賢教導我們恢復自性,他有方法,這個方法在佛家講叫善巧方便。要從小教起,小學教育教我們禮讓。老法師說,我們常講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年幼的時候要教導他,慢慢教他養成一個習慣,好的習慣它是從小養成的。所以為什麼小孩子、年輕的時候,印光大師說要教他讀《文昌帝君陰骘文》、《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就是要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老法師說,如果你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它就跟天性一樣。所以儒家的教學,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從胎教,母親懷孕的時候開始教。母親心地柔軟、慈悲、真誠,就影響到胎兒,一舉一動都如理如法。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希望小孩子在母胎裡面吸收這個氣分。所以儒家的這個胎教它很有道理。佛家《地藏經》裡面講說,有些人胎教真的念一萬聲佛號,有些人懷孕的時候她真誦《地藏經》,那個胎教下來的小孩子,特別能夠消他的業障。 末學命中無子,到台北龍山寺祈求觀世音菩薩賜子,發願吃長素,行善布施,放生、助印佛經、素食利益善書。後來內人真的懷孕得子,懷孕期間,內人一吃葷食類一定吐,所以十月懷胎只吃水果、面包,寶寶也健康莊嚴。胎教並依《地藏經》裡面講說,念地藏菩薩滿萬遍,滿月以素齋跟親朋結緣。小兒非常好養育,白天交給乳母帶,我們下班回來喂食後,小兒便一覺睡到天亮。至今小兒長大,非常孝順,乖巧聽話。 或者是說胎教的時候,你給他誦《大悲咒》,或者是《普門品》,這都會影響到他的磁場,這是胎教的開始。老法師說,現在的人哪裡懂這個道理?他說你跟他講,他說這是迷信。老法師說,這個裡面有大道理在,但是今天的人不相信這個道理。為什麼?這就是念力跟磁波的影響。你持《大悲咒》,就是長養慈悲心,就會跟這個小孩子的念波會相應,這就是大道理。他說,現在的人他相信科學,他說科學是小道,小道不能夠解決大問題。這就是我們講的無明煩惱業力,這必須要用佛法。小道只能把問題搞復雜,把問題搞雜了。現代科技發達,帶來社會這些現象,我們都看到了,都體會到了,老法師說唯有大道才能夠解決問題。 老法師說,從小要學禮讓,禮是學規矩,我們講說正己化人,你怎麼教育你的小孩?怎麼教育你的學生?用老法師這個教學,你教他「禮讓」,禮是學規矩。他踏進社會,這一生無論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處事待人接物上,你要懂得「忍讓」。到你的德行有成就的時候,事業有成就的時候,你在社會上居於領導地位,聖賢人教我們要謙虛,要「謙讓」。老法師說,讓是不為自己,一切讓給別人,這是人生的三個階段,三個階段都讓別人。你要知道讓是性德,是美好的德行,你要能夠實踐落實,這是行讓,一生讓別人,給社會做個好樣子。現在社會競爭,打得頭破血流,人跟人爭、團體跟團體爭、國與國爭,這個世界哪有祥和,哪有太平?所以佛法裡面講作師作范,給社會做一個好榜樣。 這也是正己,這也是一種教化。所以禮讓也是一個教化,也是正己的功夫,不是說要去爭奪。你禮讓就是在教化你的部屬、教化你的子女,這就可以教化別人,就是正己化人。老法師說,好事都讓給別人,我們努力去做,希望別人看到之後會覺悟、會回頭。我們做了,他還是不覺悟、還是不回頭,沒有效果,不做了,算了!我們錯了。老法師說,這是迷惑,我們做了他沒有覺悟,不肯回頭,我們還是繼續做。這表示什麼?我們做得不夠好,他才沒有辦法回頭,他才沒有覺悟,你要繼續做下去。老法師說,我們做得不夠徹底,不能夠去感化他們。所以正己化人最基本的,就在你的團體裡面,在你的家庭裡面,你要做一個典范,就是作師作范。老法師講作師作范,你要做個表率,師就是表率,范就是模范。 老法師說,舜為什麼能夠感化他的父母?為什麼有辦法感化他的兄弟,感化他的鄰裡鄉黨,感化一個國家?你們想想看,舜一生是不是從小學禮讓、忍讓、謙讓?你如果真正懂得禮讓,你忠孝也做到了,友悌也做到了。那就做到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就是領導,你怎麼去領導你的部屬,你怎麼去領導你這個家,「親」就是愛護、培育他,「師」是教導他、教誨他。他說,我們這個社會上,每個人無論在過什麼樣的生活,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其實你都是具足君、親、師這三個身分。所以,君親師其實就是正己化人的落實。 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是在幫助別人,正己就是完成自己的德行,你自己的智慧開了,你的德行顯發出來,你就可以化人。如果你自己的智慧跟德行沒有成就,沒有開發出來,你就不能夠教化眾生。你要怎麼作菩薩?你必須要德行出來,你必須要智慧流露出來,你就可以作菩薩,教化眾生。所以,你要教化眾生,你一定要先自己修好,要教育別人,自己本身要先受教育,他說這是一定的道理。老法師說,無論是中國的古聖先賢,印度的這些佛菩薩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做法,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沒有例外。所以,我們必須要遵循這條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 有些學佛人本身就是沒有把這條做好,以致他就不能夠去教化他的家親眷屬。這裡就有個故事,來跟各位分享。有一個師姐,她本身是學佛,她的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就把這個學佛的師姐的錢全部都花光了,把它賭博輸光了。所以這個師姐本身心中一直都有怨,對她先生,她也覺得她先生剛強難化。後來她師兄得癌症(口腔癌)以後,要捨報的時候,一直都沒有辦法斷氣,這個師姐在病房每天都陪著她師兄。她心中因為一直有怨,怨她先生在年輕的時候把她的錢賭博輸掉了,她一直沒有把這個執著放下來。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句話,「休執己見而拒谏,勿以成心而蓄疑」。她先生在醫院怎麼樣都沒辦法斷氣捨報,那位學佛師姐也很煩,不耐煩。她就不能夠作師作范,不能作君、作親、作師,作之君,君就是領導,親就是愛護,師就是教化。 後來她就去請示忏雲老法師弟子道證法師來為病人開示。因為她先生很喜歡賭博,兩只手在年輕的時候喜歡賭博,道證法師怎麼來化解他們之間的這個惡緣跟業力?你只要正己就有辦法化人。《感應篇匯編.忠孝》中有講說「一撥便轉」,一撥便轉以後,然後「一挑便現」,就是轉念而已。道證法師就跟這位口腔癌病人,法師就把病人雙手扶過來,法師安慰說:「阿彌陀佛!某某居士,你這兩只手以前都去做一些不端正的行為」,道證法師也不好意思說他好賭。她說,「這兩只手以前都做一些不端正的行為,現在我們發個善念,我們來念佛。念佛的目的要做什麼?就是要作佛」。老法師講,學佛要做什麼?學佛就是要作佛。為什麼要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作佛、要作菩薩。 道證法師就跟這個師姐的師兄說,我們把這兩只手我們拿來念佛,就跟他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法師就這樣帶他念佛。後來他也跟著師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到念到一段時間以後,他那個慈悲心就生出來,他那個柔軟心就生出來。道證法師就跟他講,她說:「這兩只手以前做了一些不端正的行為,我們現在把它轉化成,這兩只手將來成佛以後,拿去做救人的手,做菩薩的手,好嗎?」那位師姐的先生,他知道他自己一生這兩只手造了很多賭博惡業,跟他師姐結了這麼大的怨。聽到師父這樣說以後,兩行的眼淚就掉下來,就很忏悔,忏悔心就生出來。後來就這樣流下忏悔的眼淚以後,大概念了三十分鐘的佛號,那個師兄就斷氣了。 法師給他開示完以後,大概讓他師姐在現場再繼續跟他念佛,大概念幾分鐘以後,道證法師到隔壁病房去看另外一個病人。在還沒有離開以前,道證法師有用大悲水,把那位師兄嘴巴、還有他喉癌這個地方,用大悲水給他甘露,給他滋潤一下。結果道證法師到隔壁病房去,跟其他病人開示的時候,那個師姐蹦蹦就跑過去,她說:「師父,師父!我先生斷氣了,我先生斷氣了!」因為她剛開始去跟師父講說,她先生怎麼會這樣斷不了氣?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俗話講說怎麼死不了?因為那個業還在,那個怨還在,還有執著還在。所以她去跟道證法師講說,我先生斷氣了,怎麼那麼快?道證法師說:你不是要他馬上捨報嗎?這就是什麼?我們前面講說你要先端正自己,那個師姐就是沒有正己,她怎麼去化人? 所以老法師說,我們看中國的古聖先賢,印度的這些佛菩薩,每個都這樣的做法,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沒有例外。我們必須要遵循這條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把自己修好就是正己,能夠去度化別人就是化他,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正己事實上是自覺,化人就是覺他。我們講,四弘誓願裡面講「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落實,一定要先斷煩惱,然後成就法門,斷煩惱是要完成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是成就自己的智慧。師父上人這段開示講得太好了,斷煩惱是要完成自己的德行,你把執著、分別、妄想斷了,你的性德就流露出來,所以斷煩惱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成就自己的智慧。 他說,我們中國人常講品學兼優,然後才能夠化人。我們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眾生的使命跟責任,出家、在家都是菩薩。所以,佛陀教育的成就,佛教教育的成就是菩薩法界。《華嚴經》裡面講的華藏世界是菩薩法界,《無量壽經》裡面說得很清楚,極樂世界不但是菩薩法界,而且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我們讀《無量壽經》不是有讀到「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嗎?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如果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就不能夠往生,這一點要特別的留意。「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無量壽經》經文裡面的第一句,前面所列的都是上首大眾,經文這是第一句。佛是怎麼教我們的?我們應該怎麼學習?然後想一想,念佛的人很多,為什麼往生的人很少?你稍微核對一下經文的意思,留意一下,你就很清楚、很明白。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因為他沒有落實普賢十大願,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要怎麼?就是要落實消歸自性,沒有落實就不能夠往生。 普賢大士之德關鍵在哪裡?就在心量,普賢菩薩的心量是跟虛空法界一樣,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才叫做普賢菩薩。我們心量那麼小,如果你心量這麼小,一天念十萬佛號也不能夠往生,這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枉然」。如果有普賢大士之德,念一聲佛號就能夠往生了,哪裡需要念那麼多?他的心行就是佛心,就是佛行,心行相應,願願相應,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要明白,天天念《無量壽經》,不能夠修普賢大士之德,怎麼能夠成就?普賢大士之德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共同來稱說也說不盡,世尊為我們歸納成十大願,歸納成十大類。老法師講的這個十大願,普賢大士之德就是真正的做到正己化人的落實。所以佛法講得最究竟,但是儒家講得也很好,各有千秋。普賢十大願做到了,就可以正己化人,就可以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可以成佛,這是正己化人最高境界。故說《太上感應篇匯編》跟佛法是相通的、是圓滿的。 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至此,祈請師父上人教誨,請各位法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老法師:黃柏霖居士這篇報告,我想我們聽了之後都有很深的感觸。正己化人是我們的願望,可是我們沒做到,我們做得不好,什麼原因?他在此地給我們說出來了。他一生也是在做這個工作,天天在學習,天天在改過,天天在自省。晚年他把工作辭掉了,專心做這樁好事。 學佛,一入佛門,最初接觸到的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成佛的一條道路,也是正己化人的方向、指標。第一個要發願,這個願就是大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用毛主席的話來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這句話說得好。在佛法上,不是為人民,是為眾生,眾生包括人民,人民不包括眾生。人民是十法界裡頭的人法界,六道裡頭的人道;眾生全包括了,十法界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眾生是這個意思。它不但包括有情眾生,還包括無情,包括樹木花草、包括山河大地,應該說整個宇宙一切法,眾生兩個字全包括了。 學佛,發大願要度這一切眾生,為什麼?這一切眾生全是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眾生,眾生就是萬法。萬法皆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所以眾生實際上跟我們是一體,我覺了,他沒覺;我這個身體,這部分健康了,那裡還有毛病,並不是個真正健康的人。真正健康的人什麼毛病都沒有,那真正健康,所以菩薩要度盡眾生,就恢復自己圓滿的健康,就這個意思。哪個地方痛癢,你看手就到了,念知道了,手馬上就到了。眾生多,無量無邊,什麼時候能度了?明心見性就度了。妙,妙不可言!自己圓滿,眾生就圓滿,是真的不是假的。 阿彌陀佛圓滿了,釋迦牟尼佛圓滿了,為什麼我還沒有圓滿?他得度了,為什麼我還在此地?不是不圓滿,不圓滿他怎麼能成佛?在他的境界裡頭,對於我們一清二楚,是我們自己依然迷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當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把它當真,是這麼回事情。在佛菩薩心目當中,我們都成佛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真話,千真萬確,確實是真佛。你看,真佛變成這個樣子,是他沒有把這假東西放下,這個假的東西,妄想、分別、執著。這礙不礙事?不礙事,在佛菩薩看不礙事。為什麼?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他看是圓滿的、是完整的。是我們自己產生的誤會,造成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幻相、是假相,不是真相,這個相是了不可得。 所以今天科學家對我們幫上很大的忙,幫助我們看破。我們對這個問題很難看破,你說這個東西是假的,為什麼說是假的?這裡頭甚深的事實真相我們看不到,我們毫無感觸,那就是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是什麼?這是事實真相。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曉得,原來真是假的。真是假的,要不要度他?要。怎麼度他?化身度他,分身度他。所化的身、所分的身也不是真的,眾生能感覺到的依然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是這麼一樁事情。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我們把它換算成現在這個世間用的時間單位秒,一秒鐘能彈幾次?一般講七次,一秒鐘彈七次。那七,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七,就二千一百兆。三十二億百千念是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我們有這麼個概念了,在以前沒有這個概念。 但是聰明人,不需要科學家提出這個報告,他也能體會到。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一秒一秒,這一秒過去了,這一秒能不能抓住?抓不住,掌控不住,它過去了。這一秒過去,第二秒就起來,第二秒過去第三秒起來,這是什麼?生滅法,秒秒在生滅,這個我們能感覺到。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沒有辦法感覺到,沒有辦法掌控。從這個地方真看破了,原來世間全是假的,一場夢,跟夢境一樣。所以《金剛經》上,佛在經教裡頭用夢做比喻的最多,為什麼?夢,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問題只是看你是不是真正體會到,真正體會到管用。不再執著,不但六塵境界不執著,六根的根身也不執著,徹底放下。徹底放下,這是圓滿的善根福德,非常容易接觸佛法,這個時候遇到佛法,能信、能解、能契入。利根,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一念之間,明心見性是你本來面目,一點都不稀奇,好比你睡覺作夢,一下醒過來,很自然,沒有什麼特別。我們世間迷人覺得很稀奇,明心見性好不容易;在佛菩薩,很正常,睡醒了。 他後面提到,這份報告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也應該多看幾遍,對我們很大的啟示,後面提到普賢十願,修淨土的人。但是修淨土的人無比的微妙,與普賢十願,那當然往生,哪有什麼問題?沒有問題的。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就是心量大,普賢菩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般人禮敬,沒有那麼大的心量,所以禮敬的功德很小;普賢菩薩禮敬的功德無量無邊,無法想像,它稱性。圓滿的性德,在這個低頭一拜,圓滿性德,我們做不到,圓滿的性德也是自性本具的。我們為什麼比不上?我們迷了,我們現在不是用真心,我們用妄心,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用這個。妄想,阿賴耶;分別,第六識意識;執著,末那。我們講三心二意,三個合起來,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叫三心;二意,是指第六分別、第七執著。我們用這個,念念不捨,用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成佛呢?成佛,這個東西不能要了,轉八識成四智就成佛,只要你不用三心二意,四智菩提就現前。四智是本有的,用三心二意把它障礙住了,它透不出來。 相宗修行的功夫全是根據這個道理,轉識成智。在哪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的覺觸。怎麼轉法?不分別,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你不分別,妙觀察現前;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不執著,一切法平等。執著就不平等,分別就不平等,所以不分別就是不用第六識,不執著不用第七識,不起心不動念,不用第八識,前五識自然就轉了。只要六、七轉了,前五跟第八阿賴耶識,這個是果上轉,真正用功夫的就是第六、第七。第六、第七是因上轉,我們現在努力轉這個,這個轉了之後,第八跟前五識自然就轉了,連帶就轉了。 我們今天的毛病在哪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斤斤計較,不但沒轉,增長業力的習氣。這是業障,業障不但不能消,天天加重,念佛功夫不得力。今天這堂課很好,這兩篇東西對我們修學有大利益。所以我們向往普賢,我們羨慕普賢,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那就真正學普賢菩薩,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禮敬,對人的禮敬是真誠心的禮貌;對事的禮敬是把事情辦好,認真負責;對物,桌椅板凳的禮敬,是把它擺得整齊,擦得干淨。不是對桌椅板凳,看到它磕三個頭,不是,那就搞錯了。得認真學,統統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佛法沒離開生活,佛法沒離開工作。學佛的人,處事待人接物真正做到了大圓滿。所以要細心體會,要認真去做。 你認真去做,用佛法,也就是真的學佛,確實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無論什麼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可以得到,只要心量一拓開,肯定萬物跟我一體,智慧就生起來,自性裡頭慈悲心就出來了。智慧、慈悲生出來,這是最高享受。為一切眾生服務,順境善緣不生貪戀,貪戀是染污,沒有染污。我應該這樣做法,這是本分,應該是這樣子做法的,諸佛菩薩如是,我亦如是。逆境惡緣沒有絲毫怨恨,為什麼沒有怨恨?是我自性變的,有什麼怨恨?所以不起怨恨,真相現前了,那真相,真相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眼前。 真正享受到,自自然然會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是快樂,服務當中是幫助眾生、引導眾生、教化眾生。教化,用真心,是意在教;用言語,口在教;用身體,是做出榜樣來教,身教。身口意三輪感化眾生,自自然然能收到效果。收不到效果,我們做得不夠好,不怪他,他沒有過失。這就是中國古人講的反求諸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有耐心,時間久了慢慢會感化,不要著急,一切都要順乎自然。所以我們在一起學習,自己提升了,不就幫助大家一起提升,這是很好學習的方法。好,我們再看下面還有一位。 學生:澳洲淨宗學院王玉霞無量壽經學習班學習心得報告之三。 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阿彌陀佛。慚愧弟子王玉霞,虔誠向師父上人匯報的心得主題是「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當信阿彌陀佛聖號不可思議,當信至心念佛真能往生極樂」。 弟子以感恩之心,虔誠的分享祖父母念佛得生善道,以及家父念佛往生極樂的實例,以此生起對師父上人和淨土念佛法門的強大信心。絕對的相信是絕對強大的力量,只有絕對的相信師父上人的教誨,全身心投靠阿彌陀佛,才是究竟的皈依處。弟子認真的把學習心得報告敬呈師父上人,懇請師父上人慈悲指正。 一、先輩本分做人,念佛往生善趣 弟子的祖父、祖母,一生本本分分,知足常樂,是給一點點陽光就可以燦爛的人們。祖父晚年身體很好,只是患有老年癡呆,癡呆到只會說「南無阿彌陀佛」。在二00一年往生前的六個月裡,祖父每天聽念佛機,念了半年的佛號,居然在往生前兩天滿室生香,笑得很天真幸福,臨終念佛安然往生,身體柔軟如棉。那時還允許土葬,七年後遷墳時,祖父衣服完好,身體面容如生,肌肉還有彈性,可能是王家的祖墳風水好吧,凡是見到的人都啧啧稱奇。 祖母是在往生前三年才開始念佛,從早念到晚。在二00八年往生,身體柔軟如棉,往生一天後,面容如生,好像年輕了十歲。幾天後火化時,仍然面容紅潤,容貌莊嚴如生,火化出很多像花生那樣大的暗紅色的捨利子。弟子當時在澳洲,沒有親眼看到,不能確定祖父母是否往生極樂,但是他們一定得生善趣了。十裡八鄉的鄰居、親戚朋友們都說,王家出了兩尊佛。但願這兩位老人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二、傳統文化是戒律的根本,是成佛的根本 祖父、祖母都是二十年代出生,祖父接受的是私塾教育,為人老實,忠厚善良。那時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在民間,祖父母依然秉持厚德載道的家風,質樸無華。他們因此才得以四兩撥千斤的力道,拔苦得樂,至誠念佛往生善道。他們往生後,弟子納悶,苦苦思索了很久很久,在大經中找到了答案,大經雲:「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雖然祖父母對佛法一無所知,但是他們為人單純,信根深厚,不知道懷疑,即使臨終才念佛,也能得到善終。正如蕅益大師之言: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 師父上人在《大經科注》第一一0集中開示道:念佛人一定要把三皈五戒融入到這一句佛號中。祖父是會計,工作中秉公處理,為人務實,守本分。祖母更是難找的老實人,嘴裡留的都是口德。祖父母形式上沒有受過五戒,連三皈依都是弟子在澳洲代替做的,只是打了電話告訴他們而已,他們很歡喜。他們問弟子皈依是什麼,弟子回答「念阿彌陀佛」,這就是他們信佛的唯一的儀式。他們在生活中遵循的是「溫良恭儉讓」的處事良訓。他們念佛的時候是真的在念,祖母念佛時不言不語,念佛時就是念佛,手拿佛珠端坐在大紅棗樹下,微風吹過,祖母比那顆老棗樹還寂靜。祖父癡呆到可以整天整天的聽佛號,有時會突然出聲音念幾句佛號。 師父上人說,「傳統文化是戒律的根本」,可見佛是由人修成的,要作佛,先作人。觀經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做好了人,真心念佛之時,一句佛號當下清淨,當下即得清淨戒體,當下解脫,當下即佛,當下即是極樂淨土。蕅益大師說,念佛能圓滿六度,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是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然而賢公和尚圓圓滿滿的把六度落實到生活中,就是一句萬德洪名,達到究竟圓滿。可見老實人一定深信佛經語深,深信作善得福的。深信佛經語深了,就一定會老實念佛。念佛法門真是難信易行! 三、家父真信切願,至心念佛十天,帶地獄業,含笑往生極樂 更為驚奇的是,家父一生沒念佛,得了肺癌,以驚人的毅力,僅僅念佛十天,就安然往生極樂。這是弟子陪著家父念佛,親眼所見的。 家父是於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凌晨七點一刻往生的。從生病到往生,整整六個月,全家人每天生活在絕望恐怖中,家父每天都有生命危險,猶如惡夢,彷佛帶領全家游走了一次地獄。因為手術失敗,使得家父下半身癱瘓,大小便不能自理,到後來更不能吃飯。尿管、胃管,肺部充水,還要插管等等,身上插滿了管子,像極了活地獄。吃飯時,用管子把食物打到胃管中,像極了餓鬼地獄。凡是該受的罪,家父都受了。即使家父是被全家二十四小時細心看護的,可是苦樂自當,無有代者。直到最後十天,醫生宣布病人會分分鐘鐘被憋死,沒有承受力的家人一定要回避。果然,當晚家父因為無力吐痰,被憋到全身發青發紫,醫生已經回天乏力了。與癌症打了六個月的仗,拼了六個月的財力、人力、物力、體力和斗志,到最後還是失敗了。全家人一個一個的喪失了體力和意志力。 看看奄奄一息的老爸爸,想想不敢見面的老媽媽,再看看藏在醫院樓道裡的姐姐們,弟子當時悔恨到腸子都要出來了。在生死面前,福不能保,真正是「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千古遺憾!那時,弟子只有絕望的拼了命的大聲念佛,並且提醒家父聽佛號一起念佛,念了一夜直到凌晨八點多,家父居然活下來了。從那天開始,家父相信念佛可以救命了,每當這種緊急情況發生,家父就和弟子一起拼命念佛。家父是爽快人,知道命不久矣,發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是一口氣接著一口氣的念佛,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整整十個白天黑夜,兩次告訴不信佛的家姐:阿彌陀佛要來接我回極樂世界,你們誰跟著我一塊去。 家父是在家裡往生的,老父親在往生的當晚,更是要求弟子大聲念佛。經過八個小時後,家父往生時,清楚的告訴我們四大分離的過程。他平靜的告訴我們,首先他的眼睛看不見了,然後說舌頭動不了,說不出話了。之後,家父用手指打拍子念佛,這個動作是在示意大家繼續念佛。那是因為在那十天中,弟子經常在帶領家父一邊念佛,一邊用手指隨著四字佛號,在家父的胳膊上打節奏打拍子,增強他的念佛的集中注意力。家父因為體力虛弱,經常以此方式念佛。往生過程中,家父一直都是頭腦清楚,了了分明,呼吸自然順暢,心不貪戀,按照與弟子事先約定好了的,往生極樂的標志:家父說了七個字(當時聽不到了)微笑了一下,念佛回歸極樂蓮邦。 當時,全家七口人,沒有哭泣流淚的,一起大聲念佛。雖然只有七個人念,可是聲音之大猶如千萬個人,聲勢之浩大好像穿透了虛空法界,信佛的、不信佛的一百多位親戚都在外面等待,沒有一個敢進來障礙的。那時,業障、病痛、親情都是浮雲,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潇灑至極,痛快淋漓。證明念佛成佛是絕對的真理,證明彌陀大願,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是真實不虛的。大經雲:「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家父往生三天後,身體依舊柔軟如棉,燒出一層鮮艷的淺翠綠色的粉狀的骨灰,這是弟子親眼所見的。往生七天內,托夢給不信佛的大姐(她沒聽過師父上人講經):「我是觀音了凡,法號寶印。」用神力,帶領不信佛的二姐在夢中到極樂世界蓮池海會,現金身,坐大蓮花。姐在夢裡只能仰著頭,遙遠的瞻望著他的莊嚴圓滿的相好。 四、當信阿彌陀佛聖號不可思議,當信至心念佛真能往生極樂 父親的法號叫寶印,家母和弟子都不理解什麼是寶印,以為是家姐因為想念家父,自己想出來的。在老法師二0一二年的大經科注的第二六一集時,聽到了「寶印」。黃念老在《大經解》裡說:「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印,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寶印就是阿彌陀佛,聞此寶印,粉身難報。 其實,寶印就是成佛之金剛種子,寶印就是自性本具之金剛戒體。彌陀聖號,即是想要行普賢行的菩薩們所受持之如來甚深法藏,只有宣揚修持念佛法門,才使得普賢行究竟圓滿;深信切願,至心持念彌陀聖號,即是護佛種性的無上甚深之法。阿彌陀佛是眾生本性本具之戒體,至誠稱念彌陀聖號,即是寶印放光,彌陀灌頂。師父上人每天都在傳授此戒體,一遍、兩遍,千遍、萬遍,這句寶印已經傳了六十三年了。我們只要對師父上人的教誨深信不疑,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沒有不當生成佛的。 在那十天中,家父拒絕了一切至親好友的探望,專心念佛。前三天,家父需要被時時刻刻的提醒著念佛,後七天,家父時時刻刻督促家人念佛,不許用佛號機子代替,一定要弟子高聲念佛,而且佛號要字字清楚,好像在教不孝弟子如何念佛。家父還勸家人好好念佛,尤其是不信佛的大姐和二姐,家父告訴她們,念佛是有好處的。在這十天中,弟子每天零零碎碎的只睡一個小時,幾乎是分分秒秒的盯著、看著,不離開家父,經常看到家父在睡夢中都念佛念出聲音,證明家父是日夜不斷的精進念佛。家父一生不念佛,可是機緣巧合,在病魔的折磨下,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突破了對於死亡的恐怖,以正能量正視生死。蒙佛慈佑,於命懸一線之際,用脆弱的生命做了一個最偉大的試驗:單提彌陀萬德洪名,十天超越萬劫千生;證明了師父上人的教誨真實不虛:真信切願,蓦直念下去,定能了脫生死,往生極樂。經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家父所承受的那種病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可是老爸爸沒有抱怨過,沒有消極過,留下的最深刻的兩個字,就是「念佛」。每當他難受的時候,就讓弟子高聲念佛,如果一口氣喘不好,就會被憋死。他的信願之堅定是無法想像的。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印祖言:「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難;唯此一法,全仗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及與行人信願誠懇意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即生了辦也。」家父是典型的業障深重之凡夫俗子,在地獄大門面前是回天乏力的。可是大慈彌陀弘誓願海,大開方便之門,因為家父深信阿彌陀佛聖號不可思議,深信至心念佛真能往生極樂,所以家父念佛十天,帶地獄業,含笑往生極樂。證明大慈阿彌陀佛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彌陀四十八願真實不虛,念佛真能往生極樂,師父上人六十三年苦口婆心宣講的淨土法門的確是一乘了義,直接成佛之法門。大經雲:「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 五、總結 彌陀聖號的不可思議,在弟子家創造了真實的奇跡:家父身患絕症,真信切願,至心念佛,真能往生極樂。證明念佛之人是諸佛菩薩護念,龍天護法護佑的。至心稱念一句佛號,能消八萬億劫生死重罪,能滅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是無上忏悔法。印祖在《文鈔》中開示說,「須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因此,一切功德中,念佛是第一的,一句阿彌陀佛聖號不可思議,總持一切法門。弘一大師偈曰:「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念,非癡即狂」。 念佛法門的殊勝利益,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因為它的道理太深了,只有成佛了,才能究竟明了,才能夠真實明了四十八願的功德利益,真實不可思議。只要普通老百姓,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當信阿彌陀佛聖號不可思議,當信至心念佛真能往生極樂;對這一句佛號不懷疑,老實聽話真干,絕對依從師父上人的教誨,以一師之言,一生不拐彎;學習賢公老和尚,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一定會有最殊勝的不可思議的利益。秉持六和道場,百忍家風,一位師父,一部大經,一部科注,一句佛號念到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都能往生極樂。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惡驕懈怠及邪見,難信如來微妙法」。所以,行普賢行的菩薩們,受持如來信願持名之甚深法藏,護佛種性,講解、演說,度化有緣眾生,都能修持當生成佛的念佛法門。因此常念師恩,就是常令念佛法門久住不滅。我們都是阿彌陀佛灑落在人間的佛種,當下接受念佛法門,成為如來第一弟子,常使念佛法門不絕,就是直下承當修持救世之行。全世界念佛的淨土學人們,只要您以及您的家人,平安、健康、快樂著念著佛,就是念佛獲益了。我們不刻意希求瑞相,平安就是福,就像賢公老和尚開示的,不求感應,自然是最好的。 弟子親自見證了家父念佛十天往生極樂的全過程,往生極樂雖然是幸運的,可是弟子情執深重,兩年來一直對家父充滿了深深的思念。對於家父生病的過程,是件很痛苦的回憶,承佛慈悲攝受,停停寫寫快一個月,才完成此心得報告。虔誠的以此往生實例供養大眾,以增強對師父上人和淨土法門的信心,永不放棄、永不動搖。彌陀聖號的不可思議,非語言所能思量,當下至心念佛之時,即是百千萬劫難逢難遇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之際;是諸佛菩薩傾盡了百千萬劫的時間,慈悲教化究竟圓滿之日;是凡夫當生了脫生死成佛之期。得聞師父上人的教誨,此深恩難思難報!虔誠的祝福師父上人,光壽無量,法體安康,六時吉祥,久住世間,廣度眾生! 以上是慚愧弟子王玉霞的心得報告,弟子學習時日尚淺,一定有錯誤不妥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和諸位法師、諸位大德慈悲指正,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玉霞同學的報告,雖然學佛的時日尚淺,得彌陀如來本願加持。這一篇報告,好像今天三個人都能夠連得起來,這個很難得,也是我們同學們平日念佛修學的感應。她的祖父走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有土葬,看到他的面目、看到他的衣服,實在很像海慶法師。他如果要是盤腿走的話,就留下了全身捨利。我們要問,玉霞自己不敢斷定,知道決定是生善道,善道當中第一善道,就是極樂世界,我相信他往生極樂世界。他的父親臨終十天,十日十夜憶佛念佛,雖然非常痛苦,那是什麼?那是業障。十天十夜的煎熬,業障消除了,他平平安安的往生了。這都是給我們現身說法,增長了我們的信心,堅固了我們的願心。今天這三個報告都值得流通,都值得學佛人、念佛人去效法,真實利益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九十五集) 2014/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95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