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主講:蔡禮旭:老師 二


 2009/12/28    熱度:3242    下載DOC文檔    

諸位同學,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有一次,我到一所中學去演講,演講完以後,主持的老師講了一段話。他說,蔡老師講課都是免費的,然後讓很多同學分享聽課的收獲。結果不止一個學生站起來講:當我聽到蔡老師講課是免費的,我很感動。他一邊講的時候,我都快哽咽了。從這裡我深刻地感受到,年輕人的心其實是很單純善良的,但是我們這個社會給了他什麼樣的印象,他的父母給他什麼印象,整個社會每一個人的行為又給了他什麼印象?他還是一個初中生,離踏入社會最起碼還有七、八年的以上時間,在這七、八年以前,他就已經覺得很少有人做事是不求回饋,是希望服務社會的。你看,他還沒步入社會,就已經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感覺了,唯利是圖啊!
我常常問到,一個小學生的德行比較好,還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德行比較好?諸位同學,要冷靜啊,這個時代有一個現象特別嚴重——顛倒。以前的人,人心厚道,當他覺得從他們家門口經過的行人很多,都會定期煮好開水,放在門口請人家喝。而且在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回報?沒有。人心厚道,人情味特別濃厚,所以那個時候就沒有憂郁症,自殺率也沒那麼高。因為當人內心可以感受到有很多人在關心我的時候,他就會有溫暖的感覺,所以不會走上絕路。請問,當一個人走上絕路時,他的內心狀態是什麼情境?已經是絕望了,已經是萬念俱灰了。那一個人的萬念俱灰是由多少個凶手造成的?我們是不是凶手?可能是。說不定你今天坐電梯的時候,他剛好心情不好,你走進來又瞪他一眼,斜著眼看他,很冷漠。他突然間又覺得,這個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的那種無形的殺傷力,會讓人慢慢覺得,人與人之間很沒有人情味,沒有互助互愛的存心。
在日本有一個博士叫江本勝,他做了一個實驗:拿同樣來源的水,對第一杯水不斷地稱贊它,說這一杯水,讓我解渴,滋潤我的生命,我非常地感謝;對第二杯水是罵它,你怎麼這麼難喝,我討厭你,我恨死你了。對它們講完話以後,就把這兩杯水放到高倍顯微鏡下做實驗。第一杯水的結晶很漂亮,是六角形,相當的美麗;第二杯水無法結晶,而且照片拍出來就好像有一個小孩被責罵,然後躲在一個小角落的樣子。這一本書在市面上有賣,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我們和物質是互相影響的。你的意念很善良,你們班的人都很互助友愛,那麼一個新的同學剛走進來,還沒跟你們交談,請問你們有沒有交流呢?剛剛我走進來的時候,你們都還沒有跟我講一句話,我已經感受到你們的熱情,所以我就露出燦爛的微笑,我們彼此之間都能夠感受得到。肉眼看不見的部分其實還非常非常多,水可以感受到我們給予的那種態度跟磁場,那請問其他的東西,可不可以感受到呢?
我們在台灣做了一個實驗:拿了三碗白米飯,第一碗,稱贊它,你滋潤了我的生命,讓我得以成長,謝謝它;第二碗,責罵它,怎麼那麼難吃,我很討厭你;第三碗飯呢,理都不理它。一個禮拜以後,結果出來了:第一碗飯發酵了,有一種淡淡的香味;第二碗飯發臭了,發黑了;諸位同學,第三碗飯呢?第三碗飯比第二碗還要臭,還要黑。
諸位朋友,為什麼?
大家看夫妻吵架,床頭吵,床尾還可以合好。假如那個老婆說,我懶得跟他吵,她先生可能會氣得吐血。因為吵架的時候,還可以把情緒發洩出來,還會有溝通,而很冷漠的時候,彼此心理的壓力會更大。脾氣暴躁會得心髒病,情緒統統壓抑下來會得癌症,兩個都不好。所以應該互相感恩,互相贈與,互相珍惜,互相稱贊,這樣在家庭和團體當中,就會非常地舒服、和樂。
我講完這一個米飯的事例,剛好有一對夫妻,先生身子向後仰,因為兒子坐在中間,太太坐在右邊,這個先生伸出他的右手,拍拍他太太的肩膀,用眼睛告訴她說,老師在講你呢。雖然我都沒有聽到他任何一個字眼,但是我看到他的眼神,能看得懂他的意思。 “視思明,聽思聰”,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內心很替他緊張,因為我已經想到下一幕會怎麼演。你們有沒有想到下一幕怎麼演?你們比較沒有經驗,你們還沒結婚嘛。我就看到這個太太彎過頭來,狠狠地瞪了她先生一眼。但是這一位先生,到底了不了解太太瞪他那一眼是什麼意思呢?
諸位朋友,一個人要活得明白容易嗎?人家瞪我,我們還搞不清楚,很多的男人,他的太太跟他提出離婚了,他還搞不清楚為什麼要跟他離婚。他太太為什麼瞪他,為什麼跟他生悶氣?假如他太太真的無情的話,還會陪他來跟孩子一起上課嗎?這麼難得陪他一起來上課,來照顧孩子,從這一個點上可以推斷得出來,這個太太在家裡一定是很肯付出的人。那你看,這一些優點先生都沒有看到,只看到她生悶氣。
我們上一次提到,一個人要建立理智,要有哪一些態度?諸位朋友,你們不要傷了一個人的心。我們學的東西要能夠真正利益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的東西記在心上。為什麼一個小學生的德行,很可能比大學畢業生的還要好,因為我們所學的東西只在哪裡用?在考試卷上用,而不是學了以後放在心上,時時落實在自己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我們常常想,要多幫助別人,服務別人,你們一定學過一句話,叫為人民服務。那請問這樣的態度,我們什麼時候提起?所以,學問在於無時無刻當中能用出來。我們滿口仁義道德,結果看到一張紙屑不撿,假如你的老師滿口仁義道德,然後校園裡面的紙屑就那麼一張,他卻不撿,你以後還會不會尊敬他?人最佩服的是什麼?是能夠言行一致。當你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你的生命將會給非常多的人帶來震撼,能夠幫助非常多的人成長。
諸位同學,你覺得你要什麼時候,才能夠奉獻家庭,奉獻社會?(回答:每時每刻。)來,掌聲鼓勵一下。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每時每刻都在立身行道。你就能給學校,給家庭,以至於整個社會樹立一個好的模范,你就對社會有了相當大的貢獻。我以前也接觸過一些書籍,提到了生涯規劃。你們有沒有看過生涯規劃的書?
我們在學校當小學老師也好,當其他學校的老師也好,都規定要在一個學期之內,去學習差不多一百個多小時的研習,請一些專家學者來講課。當我們自己站在講台的時候,跟小學的孩子說:諸位同學,上課要踴躍發言。來,哪一些同學勇敢,趕快踴躍發言。這是要求小朋友的。結果當我們坐在底下,上面是專家學者在講:來,大家踴躍發言,互相分享溝通一下。底下會有一個景象出現,所有的老師都把頭低下來。講別人都很容易,講自己呢?諸位朋友,假如我們是這樣的人生態度,請問你能贏得別人對你內心的尊重嗎?難哪!見面的時候跟你笑一下,等你跟人家擦身而過,他的臉馬上變了,為什麼呢?你的言行不一致,就被人引以為笑柄啊。
我有一個朋友說,什麼行業的人都可以娶,就是不娶一種行業的人——小學老師。我就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他說,小學老師每天都是“你給我干什麼,你給我干什麼”,統統在要求別人,所以回到家裡也是“你給我干這個,你給我做那個”。當然,這個同學的話有點偏頗,小學老師假如是一味要求別人,確實很難跟人相處,但是這個小學老師,假如真正了解如何為人師表,那她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來,而且她真懂得為人師表的時候,諸位男同學,這樣的女孩子最值得娶,保你一生幸福美滿,因為我很有經驗。大家不要誤會,我還沒結婚呵,為什麼我很有經驗?我已經看了三十三年了,因為我媽媽是小學老師,而我今年三十三歲。
中國字涵攝天地之間的道理在裡面,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一家,別無分號。中國字把人生的智慧涵攝,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言語都辦不到的。我們來看這個“教”字,一個“孝”,一個文章的“文”,所以教育首重什麼?(回答:孝。)你看,一個字就把核心挑出來了。好,我們一聽到“孝”字,能聯想到什麼?哪一句最熟悉的人生格言?(回答:百善孝為先。)
你們的學問太淵博了,四個人講的好像都是不同意見,所以我一下子太震撼,請你們不要見怪。“百善孝為先”,這一句話體現出人生的哲學。那麼教育的目的在哪裡?什麼是教?什麼是育?什麼是教育?諸位朋友,你記住這三個問題,你去問你的同學,你的親戚朋友,他已經教三年,教五年,甚至教十年書的,你問他什麼叫教育?你看他講不講得出來,假如連教育是什麼都講不清楚,請問他這十年在干什麼?好,再來,你回去問你爸爸,問你媽媽,什麼叫教?什麼叫育?什麼叫教育?我們的父母,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老師,假如你的父母回答不出來,而你現在又在北大,告訴你,你要給你爸爸磕三個響頭,給你媽媽磕三個響頭,為什麼?因為他教你教得這麼成功,但是他卻講不出來,這是真正抓到教育的本質。
我母親是小學老師,她有非常多的同事教了一、二十年的書,學生教得不錯,(注意這個不錯你要小心,什麼不錯,成績分數不錯。顛倒隨處可見,我們當老師的不一定講出什麼是教育,只是能把學生的分數教得很好。)但是很多老師的孩子卻教不好,他們會來跟我母親說,你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我媽媽對他回答:我不會教,我都是亂教的。我那個時候聽了我媽媽講這一段話,內心就覺得我媽媽怎麼這麼不盡人情,人家都在誇你了,你還說都沒有教了,好像沒給人家什麼台階下。但是,那時候我還沒有從事教育,等我自己從事教育,接觸了那麼多學生,接觸了那麼多家長,我終於體會到我媽媽那一句話的深遠含義了。
我自己做教育以後,就了解到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價值觀的根源在哪裡。有沒有一個人二十歲了,然後他馬上就有范仲淹的胸襟氣度?沒有吧。有沒有哪個人二十歲以後,馬上變成殺人魔王?但是有很多家長是這樣思維的。他去算命,算命的說,你這個兒子十三歲以後才會乖。然後他每天在那裡算日子,快十三歲了。突然,十三歲那一天,乖!乖不乖?
要怎麼收獲,就要先種植,先栽培,這是人生的真理。一個人人生的思想觀念,根源在家庭,所以要從果推因。你們能到北大來讀書,你們的父母下了不少的功夫。因為我自己教書,所以我就不斷去觀照自己的人生態度。我們家讀書,從來沒有人催,趕快去念書啦,不要看電視了,沒有這個動作,當然我們不是天賦異禀,大家不要誤會,看我的樣子就不算天賦異禀。很多的家長說,你看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好學,自己的孩子不好學,他就很生氣。我就會告訴他一個事例:
有一個媽媽,坐在那裡看電視,然後對兒子講,你趕快給我去念書!她的兒子迫於無奈,慢慢站起來,然後邊走邊回頭,依依不捨,要上樓的時候,還要抱住柱子,久久不忍離去。最後,他的母親講,你再不上去的話,我就家法侍候!他迫於無奈就走上去了,邊走腦子裡在想什麼?那女主角會怎麼樣,男主角會如何。所以當他坐在椅子上,雖然身體在書房裡面,心在哪裡?但是,他的家長能看得清楚嗎?家長會認為,只要他坐在書桌前就已經達到目的了。錯啊!你相不相信這樣逼出來的孩子,等到他真正考上大學,去讀大學會是什麼情景?猶如一匹什麼?(回答:野馬。)你們怎麼知道,你們每天有看到很多野馬在奔騰?
一個為人父母者真正的成功在哪裡?當他不在的時候,孩子還是非常懂事,在離開父母的時候,孩子還能夠遵照父母給予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去做人,這才叫真正的成功。而現在的家庭也好,社會也好,重表象不重實質,顛倒啊!他雖然開的是豪華轎車,住的是昂貴的別墅,但是夫妻每天在吵架,孩子在慢慢地一天天變得不孝,他都沒有警覺到。所以孔夫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我們上一節課最常談到一句話,“君子勿本,本立而道生。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個人的智慧在於他能不能了解所有人、事、物的本末先後。人生是一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假如這個先後次序顛倒了,這一生將會徒勞無功。比方說,念大學的時候,是用功讀書,把實力培養好比較重要,還是交女朋友重要?都在於取捨。而隨著每一個人的取捨不同,走出來的人生格局也不盡相同。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什麼?要走好。這一步先踏到哪裡,決不可以踏錯。人生踏出腳步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踏出的方向最重要。假如你這一步很快就踏出去了,從整個人生全局去看,跟你的目標已經背道而馳了。等到五十歲的時候才忽然驚醒,這個時候你會對你的後代子孫說,假如人生可以重來一次,然後你的孫子就說,啊,我好想睡覺。人生有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人生需要智慧,需要謹慎的態度,去走好每一步。
那麼,有沒有人人生走到現在連一個錯誤都沒有?假如有的話,對不起,請你上來,我要下去聽你講課了,您的學問道德一定可以利益這個社會國家。既然人生不可能沒有錯誤,我們就應該讓錯誤減到最低,那如何讓自己的錯誤減到最低?諸位朋友,你看現在的人是不是這樣思考:人生都會有錯誤,不可能沒有錯誤了。然後就沒話了。請問,這樣的體會對你有沒有幫助?同學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聊人生,也聊得滿起勁的。三個小時過去了,離開這個茶館的時候,對每個人有沒有幫助?都沒有找到本末先後。就好像一大堆很燦爛的花朵,沒有根,把這一捆花拿回去,插在花瓶裡能插多久?三天、五天統統都沒有了。這是因為沒有找到人生的根本。假如這個道理,你探到底了,能夠接觸到大地了,它就可以發芽生長,甚至於可以開花結果,而這個果實掉下去又變什麼?又變成另一棵樹木。所以,一個種子可以變成一片森林。
諸位朋友,范仲淹那一顆種子現在變成什麼了?一片森林。你要不要了解那一顆種子長得什麼樣子?你要不要了解它施什麼肥,是怎麼照顧的?我現在提起范仲淹這個例子,跟前面那個題目完全相應了,既然人生不可能沒有錯誤,那我們應該怎樣減少我們的錯誤?向所有人生走得成功的人好好學習嘛。多向人請教,把他成功的人生經驗好好地吸收進來,就能讓你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范仲淹這一顆種子,到現在不知道已經長成多大的一片森林。我在演講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兩個范仲淹的後代,一個是在電視裡面,兩千零二年,在山東曲阜舉辦了一個全球華人讀誦聖賢經典的集會,其中以孔老夫子的教誨最多。這是一個相當好的集會,邀請了范仲淹嫡傳的後代,也不知道是第幾代了,因為離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年。他的後代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陽樓記》,這是范仲淹很重要的一篇文章。他的後代子孫把它譜了曲唱出來,歌曲非常的優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他唱到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時候,突然感覺到,范仲淹的在天之靈會覺得自己的一生沒有走錯。他的人生態度根植在後代子孫當中,讓他的家風綿延了一千年不衰。我遇到的他的兩個後代都是老師,其中一個在海南一個名校教書,教得很好,也是教古文,這一位老師的女兒,在北大中文系念書。我實在沒時間去找她,你們以後遇到她的時候,請代我向她問好。
諸位同學,您看到范仲淹的這種風范,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啟示?下完課,回到寢室,跟你的室友說,我告訴你范仲淹的故事,講完以後跟你有沒有關系?我有一段時間在企業界服務,從事的是成人教育,來上五天課要交一萬人民幣,我曾經上過三天要一萬三千多人民幣的課。諸位同學,什麼傻事我都干過了,你們就別干了吧。上這麼貴的課,對自己的人生不一定有好處,甚至有壞處。
我們上一次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君子務本,要改命運還是要從源頭改。稻子長得不好,你在那裡把稻子統統都砍掉,然後砍完以後在那裡等,有沒有可能再長好的?你種下的都是壞的種子,怎麼可能會長出好的呢?從源頭改,才能真正改變你的命運,所以要從思想觀念開始改。
我們剛才講到,現在這些課程這麼貴,不一定有好處,甚至還有壞處。現在的人有一個迷失,認為新的東西比較好。但是大家冷靜想想,現在的社會亂在哪裡?亂在思想。現在的人都是什麼思想?我們要觀照自己的思想,要找到根源。今天你聽完這個道理,請問它對你的生命有什麼幫助?是不是突然有一天,蔡老師又講課了,當蔡老師說,好的思想就能決定,你可以在下面接上,好的行為。這樣是不是好厲害?現在有太多的學子,就覺得這樣叫厲害。茶余飯後在那裡聊人生的時候,能接個幾句他就覺得,嗯,這個我知道。那不值得驕傲啊,真正是每一句已經結合成你的生活,已經融入你的人生,這一個道理對你才有意義呀,不然都是耍嘴皮,所謂“群居終日無所用心,好行小惠難矣哉”。
諸位朋友,我問你們一個問題,請問你是中國人嗎?你們還想那麼久,當中國人要這麼小聲嗎?(回答:是。)好,我再問一下,你是中國人嗎?(回答:是。)我常常會問這個問題,我這個問題已經問過了大江南北將近二十個地方,他們的回答情境跟大家差不多。第一次問的時候都沒什麼聲音,第二次問回答比較大聲,第三次問就更大聲了,然後我就跟他說,大聲就有用嗎?你看,人生有很多認知會誤解,就好像哭聲越大越有飯吃,沒有這個道理。
“窮天下之辯者”,假如一個人能夠讓所有很會辯論的人,在他的面前都覺得口才很不好,不敢在他面前耀武揚威。那麼“窮天下之辯者”,是有什麼能力的人?不在辯,在木讷。而這個木讷的背後是什麼?是把所有的道理先做到再說。當那些只會辯論而言行不一致的人遇到他,會感到羞愧,一句話都不敢講。你看我們有多少的人生認知是偏頗的。“服天下之勇者”,一個人能服天下的勇猛之人,不在勇,在怯。他懂得如果這一件事情做不好,將會牽連很多人,所以不可不謹慎。子路有一次跟孔老夫子講:“子行三軍,則誰與?”就是說,夫子你率領三軍去打仗,你會帶誰一起去?當然,夫子“聽思聰”的功夫很高,知道子路是想耍一耍威風,這是一個機會教育點。孔老夫子馬上跟他說,暴虎馮河的人我不會跟他一起出去。這個暴虎就是空手跟老虎打架,馮河就是水流很湍急也不坐船,逞匹夫之勇。夫子說這樣的人我不跟他配合,而是“必也臨事而懼”,面臨事情懂得考慮,懂得謹慎,“好謀而成”,懂得多思考,多跟人請教,三思而後行,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勇之人。
所以,我們任何的人生認知都要抓到本質上來,務本才能利人利己,抓不到本質不僅無法利己,甚至於還會誤導別人的想法。如果有一個年輕人,今年二十五歲,從出生就在美國,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他的血統一定是中國人的血統,但是他的思想呢?是誰的思想呢?
這個問題很難嗎?我有這麼恐怖嗎?你們第一排都不敢坐,連問題都不敢回答。這個時候我們要反省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諸位朋友,這一句是在建立理智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復習一下,建立理智需要有哪一些態度?
諸位朋友,當我們回答不出來的時候,請問上一節課有意義嗎?上一節課的意義就是你遇到人剛好認識蔡老師,你可以跟他講蔡老師的演講我聽過了,這樣對你有沒有幫助?我那時候在上課,我們自己還辦課程,很多人花了相當多的錢來聽課,有時候聽完課還要發一張證書。有的人家裡兩三面牆都是證書,然後見到別人就說那一節課我聽過了,那一種課我也聽過了,這樣不只沒有好處,還有壞處,增長了他的傲慢之心。
諸位同學,要謹慎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您在吸收一個道理的當下,如果認知不正確,你不只沒有進步,還會有障礙。中國的學問特別重視“慎於始”,態度都擺正了,才是真正在求學問,態度沒有擺正,這些學問會害你一生。這些話老祖宗常常提醒,我打開《禮記》這一本書,第一篇《曲禮》給我們四個人生提醒,第一個叫傲不可長,一個人只要起了傲慢心,他的學問絕不可能建立起來。
諸位再思考一個問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所有的禍國殃民者有沒有讀書?都讀了。請問對他有沒有好處?沒讀書只害一個人,只害一個家,讀了書害天下,害社會,不可不慎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苦讀時,秦桧在那裡讀《四書》,跟范仲淹讀《四書》的體悟差多少?天差地別。根源在於思想和存心,范仲淹念念想著如何利益人民的生活,而秦桧念念想著如何飛黃騰達。
我在去年的三月十五號到了深圳,上完了第一天的課。我要去之前,當地的老師想請人來講《論語》、《四書》,結果他們找了很久沒有找到。剛好我們海口有一位老師,跟深圳的其中一個老師是朋友,聯系到我在海口開一門功課——《弟子規》。諸位同學,你看到這三個字會想到什麼?《弟子規》是誰學的?小孩學的。誰是弟子?你接受孔老夫子教誨,你是弟子啊。在家庭裡面,你是父母的弟子,雖然活到四十歲了,你永遠是你父母的孩子。我們這一生永遠都是孔老夫子這些聖哲人的弟子。只要你受教,你就是他的弟子。弟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的東西做到啊。我們今天怎麼感謝老師?是教師節的時候拎著大包小包去感謝他嗎?最好的感謝是踏出這個校門十年以後,你成為十大傑出青年,那是給老師最大的回饋。當你成就的時候,父母、老師的快樂不亞於你的快樂。
我為什麼有這麼深的感受?今年教師節,我打電話給我的小學老師。這一位老師是我的一個大貴人,她因材施教,把我從成績很不好整個拉起來。她只用了吹灰之力,就把我“噔”拉上來。當然,我的老師學過物理的槓桿原理,她知道怎樣用巧力把一個人拉拔起來。一個人懂不懂得如何幫人,相差很大。我要升五年級的時候,剛好我母親跟我同一個學校。我的老師就問我母親:這個孩子怎麼教?我母親想了半天就說了:嗯,這個孩子啊,不愛讀書,不過,很愛面子。諸位同學,愛面子好不好?對自己是不好了。但是,你也可以利用他愛面子,把他拉拔起來,就看你怎麼去借力使力。結果我的老師聽到這一點,哦,好!點點頭,沒有繼續問下去。
記得我們在編班的時候,整個操場有十二個老師,站在操場的兩邊,分別是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一班某某某同學”,在中間的這一團學生中間就有一個人跑出來到一班。我那時編到七班。一個孩子剛到新的班級,都是非常木讷、含蓄。當同學都集合好了,我的老師就帶著到了教室。到了教室以後,老師就說了:“蔡禮旭,帶兩個同學去領掃把。”小學生被老師叫到,怎麼樣?無比的興奮!與有榮焉!我就趕快“啪啪啪”去拿回來。我們還沒喘完,老師又說:“蔡禮旭,帶八個同學去搬書本。”我這一輩子,從來沒這麼光榮過!成績都是一、二十名的人,哪有什麼好光榮的?我那一顆信心被喚醒了。就這樣不知經過了多少時間,都差不多塵埃落定了。老師就說了:“我們現在來選班長,我提名蔡禮旭。其他的人你們自己提名。”在那個新編的班級裡,四周看一看才認識三、四個同學,都是不認識的。諸位同學,你猜誰選上了?你們怎麼都有先見之明。我選上了。那班長等於什麼?品學兼優叫班長,不然就糟蹋班長這個名號了。從此以後,我的成績沒有再掉到三名以外,都是一二、一二了。你看,懂得抓住一個人的性格,能夠幫助他一輩子改變啊!這就是我的小學老師。
後來我正式當老師,我很感謝她,邀請老師一起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聊得很開心。剛好這裡的服務人員,跟我有點熟,她就跑過來說,哇!你怎麼聊的這麼開心,這一位長者是誰?我說這是我小學老師。她聽了很感動,說小學老師到現在還這麼好!我在這七、八年開始接觸到聖賢的經典,在跟老師聊的過程當中,就把這些人生的成長跟老師講,還送了幾本書給她。我的老師接了這些書以後,就跟我講,從今天以後,我是不是要叫你學長。你看,假如你跟你的老師有這樣的人生情境,好不好?
人生啊,不要看電視看得痛哭流涕,好感動!然後離開這個電視熒幕以後,該怎麼痛苦還怎麼痛苦。感動的淚,都沒有在自己的生命當中流出來,要把電影裡面的真情真愛,搬到自己的人生來,要自己當男主角,要自己當女主角,要自己當導演。
諸位同學,你在看電影的時候,你是誰啊?(回答:觀眾。)觀眾?你也太冷靜了吧。當我們看到電影中的那一份忠義,那一份道義,你要讓那一份感動長存在你的心中,你這一場電影就沒有白看。你的一輩子都會改變。所以,一個人會不會學差很多。我在初中三年,一天考試平均五科到六科。這樣的日子滋味怎麼樣?身心俱疲呀!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理化老師,一位教書非常認真的女老師,有感而發告訴我:“人生不能有傲氣,但是不可以沒有骨氣。”我本來已經身心俱疲了,突然眼前一片光明。那句話就好像一道光一樣,照進我的心田裡面。我一輩子都沒有把這句話忘記。你看,一個人肯好學,一句話都能改變生命。
很多人說,我這一輩子都沒遇到貴人。這種話叫妄言。講這種話的人沒有學到反求諸已,人就是沒有理智,把責任都往外推。我們這一堂課,大家互相學習完了,每一個人的成長決然不同。所以,跟這一堂課有關系,但不是決定性的關系。根源在於每一個人心中的態度。天助自助者,肯幫助別人的人,天就是他人生當中會遇到的一些人、事、物,這一些人、事、物能否成就他,要看他自己。會學的人,縱使在逆境當中都會有很大的成長。不會學的人,金山銀山到他的面前,他變敗家子。功夫在自己的這一片心田。所以孟夫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能扛大責任的人,在順境當中都在學習,都在快速成長。要找到根源,人生才能真正活得理智,才開始當一個明白人。
諸位朋友,你活得明白嗎?你現在走的路是正確的嗎?你確定你的思想是正確的嗎?這比你考研究所重要太多了。那麼我們人生如何抉擇?剛才提到我的小學老師,成就了我的人生。我很感謝她。後來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我在整個中國大陸還有很多國家地區講課,一年跟老師聯絡一兩次。在一段沒有聯絡的時間當中,她的大伯(她的先生的哥哥)有一天跟她講,說正在聽一個老師在大陸講中國文化。我的老師就跟他講,說有一個學生也在大陸,這個學生以後也會講得不錯,以後也有可能上電視。然後她那個大伯就問,你的那個學生叫什麼名字?結果講出來,我的老師很驚訝,當場眼淚掉下來。今年的教師節,她接到我的電話,激動地掉下眼淚。她說這一段時間已經聽到我兩次了,一個是從她大伯那邊聽到,一個是從一個同事那裡聽到。所以我深深感受到,父母老師最高興的就是我們有所成就。所以我們要感恩老師,感恩在生命當中,所有曾經付出、關懷過我們的人。那要怎麼回饋他(她)們?一定要把人生過得充實,過得有價值,這將會讓所有疼愛過我們的人,感到無比的欣慰。一定要有這樣的志向才行。
我們剛剛提到,要做個明白人。一個人二十五歲,在美國長大,他的血統是中國的血統。他的思想卻是美國人的思想。諸位同學,血統會影響人生還是思想?(回答:思想。)對呀!所以我們在那裡大聲說:“我是中國人。”血液是中國人。思想呢?要活得明明白白呀。什麼是中國人的思想?我們有沒有細細地去看過自己一天的思想?
一個人活得理智,第一個要領會到:“人之初,性本善”。不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性本善。不相信自己性本善,你這一生絕對沒有理智可言,這一生都活在自怨自艾、自甘墮落當中。消極、瞧不起自己,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傷害。你不相信別人性本善,你會處處都看人家不好,只要你出現的時候,所有的朋友可能會馬上站起來,對不起,我要上廁所,對不起,我要去干什麼,統統趕快走。因為你到處看人家不好,人家全身不自在、不舒服,那你絕對沒有人和可言,人際關系就會處不好。所以這個人生態度所延伸出來的層面太大太大,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行有不得,反求諸已”。這一句話,你們能不能答應我,一輩子都不要忘記,這樣我死也瞑目了。你們這輩子記住這一句話,就夠了。我當初到澳洲去學習了半年,跟我一起學習的,最起碼有一百五十個人。當我們一百五十個人都離開了這個學校,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而他們跟我一樣,遇到的是同樣的長者、老師。我上一次講課的時候,有沒有講到一個叫盧叔叔的長者?這個盧叔叔,他現在是全世界的盧叔叔。他坐在我旁邊,又跟我住在同一個宿捨裡面,他非常的謙退,就好像我隔壁家的叔叔一樣,都不讓人覺得他有很高的智慧,很淵博的學問。我們不會看人,諸位同學,看人重不重要?重要。好,休息一下,我們待會兒講如何看人。










諸位同學,大家好。
孔夫子教誨我們,一個人的道德學問要成就,有三個態度要時時提起。第一個,“好學近乎智”;第二個,“力行近乎仁”;第三個,“知恥近乎勇”。從這裡就點出來,一個人的學問要成就,第一要好學,第二要力行,最後是“知恥近乎勇”。人的勇氣在哪裡?勇氣在於敢面對自己的習氣,敢面對自己的錯誤,能全然地把面子丟掉,全然地去修正,這是有知恥之心。因為一個人知恥,才能對得起生命當中所有愛護、照顧我們的人,假如我們不知恥,而自掘墳墓、自甘墮落,那會傷多少親朋好友的心。
諸位朋友,我們晚一天開智慧,父母、親友就要多痛苦一天。這個深刻的體會,來自於我教導學生學習聖賢的經典——《弟子規》。那時我剛剛教了一個多月,我覺得這一本書裡的道理,句句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趕快拿了兩本,從高雄開車到台中,開了三個小時,找我一個結拜的大哥。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兩歲,一個四歲。到了台中以後,飯還沒吃,我就開始跟他講,《弟子規》的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不可以拖拖拉拉,不可以傲慢隨便,這一點對孩子的一生太重要了。
諸位同學,你爸爸叫你的時候,你們會怎麼應?啊?干嗎?我要看電視啦。超過一半的學生,回答就是那兩字:干嗎?才兩個字,嚴不嚴重?嚴重啊,所有的一言一行,都從哪裡出來?從這一顆心,當心偏頗了,所有的言行都會偏頗。我們做教育的人,最強調的就是這一顆心,所有的學問要內化,變化氣質叫教育,那氣質為什麼會變?“相由心生”,心變了,從迷惑變覺悟,從作惡變行善,從傲慢變謙卑,這叫教育。
而這一些深度的觀察,深度的認知,都是因為這七、八年來,看過經典我才懂得。而這些人生認知,在你大學聯考的什麼時候考過這一題?大學聯考有沒有考“父母呼,應勿緩”做不到,對人生有什麼影響?一、賺不到錢,二,有沒有考過這種題目?這一題是影響一生的態度,沒考過,考的都是什麼?我們十幾年的學習,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用不到。“知所先後”,能影響一輩子的這些能力,讓你在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再來學,難哪。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