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之死:用涅槃喚醒人類警惕無常


 2014/11/22    熱度:9737    下載DOC文檔    

天台宗匠覺光長老圓寂:直面無常

2014年11月16日凌晨,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天台宗匠覺光長老圓寂。天地舉哀,缁素同悲。中佛協傳印長老親致唁電追思長老遺風,而祈願:“覺公慈悲,乘願再來。” 上海市佛協仰懷長老的電文,感歎長老:“為香港佛教的振興和發展嘔心瀝血、摩頂放踵”,深圳弘法寺兩序大眾更是祈願“長老之心,願力久住,往世如煙,不捨眾生”。11月22日,香港佛教界將依佛制為長老舉行荼毗儀典,並遵長老遺囑,擇吉日舉行靈灰撒海游娑婆儀式,並懇辭一切花牌、花圈、挽幛,使奠儀香金悉歸弘法利生及公益慈善用途。

覺光長老降生於佛教家庭,夙托慈懷,深悲早現,幼年離塵,披剃具戒。年屆二十,由東北南下至香江邊,親蒙寶靜長老授法,延續天台教觀。在飽受40年代戰亂流離苦難之後,躬身全力振興香港佛教,興建香海正覺蓮社,重組香港佛教聯合會,數十年來被推舉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將佛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誡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大乘菩薩精神普化於弘法、教育、慈善的長期實踐中,使佛法光明普照香江邊的這一片熱土,令社會同心,大眾同德,共同實踐生命價值的圓滿與超越。

覺光長老積極助推香港平穩回歸,並促成了香港六大宗教和合局面。長老更以數十年的努力,堅持不懈推動佛誕日成為香港公眾假日。長期以來,東西方文明的價值觀在某些層面存在著競爭關系,而在香港這塊多元文化共存的土地上,東方文明的價值觀顯然更為深入人心,並保有長久不衰的生命活力。覺光長老雖已圓寂,但他為這塊土地的民眾留下了一塊久遠不會被改變的福田。

人之瞬逝,如彗星流火,惟於己德垂范十方、光照人天,於眾生悲深似海、恩重如山者,方能感泣天地,慈濟來者。長老一生續佛慧命,為法忘軀。於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中廣植菩提,長燃慧燈,普渡迷航。

高僧間的互挽辭:千古佛門不隨俗流的高風

高僧大德們互致挽詞,是千古佛門不隨俗流而更替的高風,其間所寄托的,是佛門所寄托的最高生命價值觀,意謂: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在太虛大師涅槃之際,守培法師停下了在浩若煙海的佛法海洋中與太虛大師的鴻篇雄辯,書寫了感人至深的《挽太虛法師》詩,其文雲:

泣向蒼天問太虛,如龍似虎孰藏諸?雖知茲土化緣畢,未了何方成佛初?

僧界青年無領袖,中華佛會失南車。從今不得相逢日,可歎人生夢不如!

守培法師與太虛法師

詩中深刻贊歎太虛大師維護中華文明與正法的努力為如龍似虎,而又惋惜大師與這一世界的因緣突然斷盡,諸事未得圓滿。然而,此方化緣所畢,正是他方世界成佛之初,這是更為遼遠宏大的境界。弘法與成佛不僅是關涉宗派和眾生的問題,更是對於此方世界和他方世界共同救度的問題。然而,這一切嘎然而止,“僧界青年無領袖,中華佛會失南車”、“從今不得相逢日”,古道悲涼,痛失知音,乃有“可歎人生夢不如”之歎。

守培法師亦名印光,與印光法師在海潮音上關於《一心念佛機的往生論》的雄辯,真可謂千古絕唱,而印光大師不久圓寂,守培法師乃痛陳“滄桑人世多迍邅”,而“而今佛法隨潮顛”,作《紀念印光大師示寂十周年》詩,雲:

廬山淨土得真傳,只許彌陀不許禅,莫道意存門戶見,須知特有度生緣。

二心不可超三界,一腳何能踏兩船?直指人心無異念,宜添祖位續前賢。

西去靈旌已十年,滄桑人世多迍邅!我愧後生知有限,際遇末運苦無邊!

往日聖賢遁世去,而今佛法隨潮顛!大師不捨慈悲願,回入娑婆度有緣。

此是敬贊印光法師在其一生的行持中,不僅肩挑淨土法脈,更密護諸宗,擔當起對於佛教所有宗派的護持工作,“只許彌陀不許禅”不是門戶之見,而是“得真傳”之所必須。印光大師心裡的佛法不是某一宗某一派的佛法,而是佛陀全體的教法;其心裡的眾生也沒有或遠或近之別,而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

弘一法師更是透徹直陳印光法師“弘揚淨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所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因為都是對於人類終生的責任,弘法護法的使命,當然也就是對於“世風”和“社會”的責任,而且,這“眾生主義”的責任,遠遠不同於“種族主義”的責任。

在臨欲涅槃之際,虛雲老和尚自提了一首“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的長詩,文曰:

嗟茲聖脈一發危秋,拋卻己事專為人憂。

這個癡漢有甚來由?末法無端為何出頭。

向孤峰頂直鉤釣鯉,入大海底撥火煮漚。

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笑破虛空罵不唧溜。

噫!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

老和尚將自己的身家命運全盤與眾生得度關聯在一起,“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眾生不能被度盡,自己哪怕受再大的苦也不能放下。

虛雲老和尚與弟子彌光禅師

虛雲長老的學人彌光老和尚圓寂於2008年,這已經是一個後信息時代了,老和尚臨涅槃之際歎雲:“佛法難得,修行不易,勸汝後人,莫當兒戲”,在這“娛樂至死”的年代,正是切中時弊的一劑猛藥啊!最後,老和尚要求“留下肉身,與眾生結菩提緣”。在佛法被消費與解構、漢傳佛教被質疑為斷傳承、無成就的當代社會,他讓廣大民眾了解到:漢傳佛教傳承不斷,禅宗修行真實有用。

虛雲老和尚的另一位弟子佛源長老,一生堅守宗門,圓寂前這樣勉勵自己的弟子:“弘法當拼命,寧死莫回頭。”

弘法當拼命,寧死莫回頭:彌光老和尚與佛源老和尚

他要求弟子,以度化眾生的使命為一己拼命的事業,乃至於寧死也不回頭。這是高僧大德涅槃之際宏大超絕的志願和對於眾生無盡的悲願。

視死如生的影響力:心淨則國土近

這些悲願的意義,不僅是大德們自我願望的完成,更多的是他們所承擔的對於整個世界眾生的救度之責。世界有戰爭,他們祈禱並推動和平的到來;眾生有煩惱,他們祈願並直接幫助眾生熄滅煩惱;人心有貪婪,他們不僅祈禱,更幫助人們解除貪婪。總而言之,救度眾生、使其回歸生命安樂處已然成為生命的責任,與生命深深融為一體,永遠不能分離。正如妙湛老和尚臨終前所留偈言:勿忘世上苦人多。大德們用自己的鮮血將其心中的願力澆築為度化眾生的裡程碑,作為對世界的改變。

在台灣法鼓山,聖嚴長老為了推動環境和人心的淨化,為了改變墓葬對土地的污染和用墓葬對人進行欺騙的現實,積極倡導樹葬,並身體力行,咐囑弟子將自己的骨灰安放在大樹的草皮下。長老垂范,迅速在法鼓山形成了傳統。僧眾和諸位居士紛紛效仿長老,身後將自己的骨灰放到草皮下。樹葬公約中規定,不允許在骨灰掩埋處樹碑立傳。因此,法鼓山的墓園裡看不到墳冢,看不到墓碑,沒有任何標記,唯有綠樹蔥蔥與可供行人休息的草地。人們腳邊地底下所埋藏的骨灰早已與大地融為一體。時隔幾年,還要重新翻動草地以安放新的骨灰。聖嚴長老以特殊的涅槃方式真正推動了世界環保與心靈環保的工程。

大德們乘悲願而來娑婆,其一生是為眾生的一生。救度蒼生不僅誓死不回頭,更是盡形壽而無有止盡。緣盡作別之時,不僅有遺范垂世,連色身也要灑向虛空大地,與眾生結緣。虛雲老和尚圓寂前曾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和以面粉、糖、油,搓成丸與水族結緣。而今,覺光長老圓寂前也同樣留下遺囑,要求把骨灰灑向大海,供養水族。

無論生前還是身後,高僧們都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資源和心血利益眾生,乃至骨肉軀體全部奉獻眾生。他們身體力行,並引導眾生共同來做生命之奉獻。其良苦苦心,無不是為了令眼前的五濁惡世變成清淨國土,並用自己克勤克儉的努力實現從濁世到淨土的轉變。他們用全部的生命譜寫著五濁惡世的淨化之歌,書寫著“心淨則國土淨”的實踐篇章。

高僧們最後將為大眾做什麼?——示現涅槃

佛教如何看待死亡?死的價值是什麼?高僧大德們用無常演繹涅槃的贊歌!

佛教以不生不死為了脫生死,為什麼高僧大德、成就者們都要示現涅槃?乃至佛陀也在世壽八十歲時示現涅槃?涅槃的意義在哪裡?

佛有法報化三身,其千百億化身為度化眾生故,常來人間。既然常來,為何還會有涅槃?隆蓮法師在《攝大乘論疏略述》的筆記中說:“常”是無懈廢,而非無間歇。也就是說,佛陀常來人間,並非永留人間不再離開。就像佛陀和比丘當年常在大眾中托缽行化,但每次托缽之後都會離開,然後又再度托缽而來。因此,有間隔而無中斷,是佛陀化身常來人間的准確定義。

那麼佛陀度化眾生為何要有間隔?為何不選擇來而不去、畢竟永住?這裡有六個原因。第一,佛陀隨緣度化,若與一世眾生化緣已盡,還要久住,反而有損無益。

第二,佛陀涅槃,是為眾生開顯無常之理。若不入涅槃,眾生便會認為無常並非確定實相,進而產生僥幸心理,試圖逃脫無常的威脅,比如誤入求長生不死之歧途。然而,在沒有獲得不生不死之證悟前,任何壽命的延長和對死亡的逃避都不能減少貪嗔癡煩惱對於眾生的纏縛。佛陀深知涅槃對於眾生的教化意義,故而進入涅槃。

第三,若眾生見佛常住人間,便對於修學和解悟佛法不再勤求,以為日後終有機會,從而放逐當下乃至心生輕慢。因此佛陀的涅槃將令眾生對佛法生起並保有希求之心,珍惜生命,精勤修行。

第四,若佛陀常住人間,眾生容易因數數見佛而心生厭怠,為令眾生對佛深生渴仰,佛陀當進入涅槃。

第五,一世界不能有二能仁住世,故佛陀必須涅槃,而後只能示現非佛陀身相來度化眾生。

第六,無論哪一道眾生,還是獲得哪一種成就的修行人,都會因佛陀涅槃而了知無常迅疾,便會謹記涅槃對於生命的無情侵蝕,不再懈怠,從而盡一切力量努力在生命將盡前進行人生的修行,實現了生脫死的意義。

佛陀如此,後世諸高僧大德亦然。他們雖已獲得諸方面的修行成就,雖已不同程度地圓滿利樂有情、莊嚴國土的願力,但最終沒有一人不進入涅槃。涅槃的示現,將使後世學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無常的無情。涅槃的示現,將提示所有眾生珍惜具有閒暇和圓滿健康的生命,來進行最有意義而踏實真切的修行,不再虛度此生。

夕陽西下總給人以溫柔而深刻的震撼。太陽的光明在臨近落山時,以無限的暖意灑遍每一寸的江河。人們在暖意中見證涅槃之美,又在這種暖意中警醒無常之痛。涅槃也因此具有了雙重意義:痛苦的意義和欣喜的意義。

人們見涅槃壯美,又見無常迅疾,從而獲得積極而為的生命動力。如果個人修行與利樂有情的努力是成功的,則可告慰自心與蒼生,沒有空過一生,更有可能跨越無常的痛苦,進而獲得近趨涅槃的無限美好境界。但若空過此生,生命便在貪嗔癡煩惱的無盡交替中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便不見美好,唯存痛苦。

人生短暫,迅如川流,或超越解脫,或深陷纏縛。高僧大德的涅槃時時警醒世人,無常大賊盤踞於每一個個己生命之頭頂,只有沖破其對於生命的威脅,才能獲得無限的大美境界,才能真正安住在如浴火重生般的涅槃妙境中。

《維摩诘經》雲:“有法門名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佛法的一切教化千古相承,無不是燈燈相傳,無有窮盡。而自佛陀到歷代高僧大德,更以生身之涅槃代代傳遞著佛陀關於生死最徹底的教誨,印證著生命意義最圓滿的實現。

涅槃如近晚的霞光,雖將逝去,但能遍照大地,令萬山浸潤於生命之火的無盡生機中,令眾生普照於生命超越的願景中,獲得擺脫沉淪與纏縛的力量,終究獲得不生不死之重生的喜樂。

霞光遍照萬山紅。於覺光長老圓寂之際,於直面無常哀思之時,更當深刻感恩佛陀與高僧大德所作出的令人震撼、警醒與希冀的涅槃示現,痛念無常,為個己與眾生的終究安樂真正擔負起生命之責。由此,我們才終將無愧於生一趟,死一場,無愧於山河大地給予我們的恩澤,無愧於親人師友給於我們的種種供養!

台灣學佛網首頁世间百态人间火宅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