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性恭喜發財


 2014/12/7    熱度:3319    下載DOC文檔    

   


  春節祝福中最常見的有一句是“恭喜發財”。這句話全世界的人聽後眼睛都會放光,為什麼?沒有一個人不想發財。財從哪裡來呢?是不是想發財,財就來了?確實有人曾經請教一個擁有億萬財富的大企業家,就問他怎樣才能發財?這個企業家告訴他,你天天想發財就會發財。大家不妨試試看,他是發財了,他天天想,那你也天天跟他一樣想,甚至你想的力量超過他十倍,看看能不能發財也超過他十倍呢?呵呵,恐怕靠不住!孔子告訴我們,他不相信這個理,孔子相信命運。學佛的人,相信因果,佛講過世間人發財的因果,有因、有緣、有果。如果講到真因,那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大家懂得,德是什麼?德就是隨順自然規律的能力、技術、水平;相是相好,也就是今天講的財富。一切眾生本來平等,智慧圓滿,能力圓滿,萬德萬能,財富也圓滿,這是自性裡頭都有的。

  但問題是現在你的自性迷了,被妄想、分別、執著蓋住,所以雖然本來具有,卻不能現前。就好比你在銀行裡存款有幾十億,可口袋裡卻一文不名,又找不到存折,從銀行裡拿不到錢,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出去討飯、打工。六道凡夫就像這種情形一樣,迷失了自性,銀行裡真有錢,存折卻不曉得放哪裡去了,找不到,現在一分錢都拿不到,不打工就不能生活。所以佛教我們要明心見性,只要一見自性,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跟極樂世界講的一樣,跟華藏世界講的一樣,那個福報太大了,沒有人能比。而且是平等的,跟諸佛如來一樣,自性本來具足。但是現在迷了怎麼辦?本有的金庫拿不出錢來,只好重敲鑼鼓另開張,從頭再來,臨時打工創業,怎麼打工收獲才大呢?

  佛教我們要修布施,布施就是種因。現在世間發大財的人,不是明心見性的,就是照佛的方法修布施得來的。佛跟我們講財的因,就是你命裡面有財庫、有錢,這個錢是你過去生中財布施修得多,布施的時候又非常歡喜,所以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不用操心,錢財就滾滾而來,至於經營哪種事業那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如果你命裡頭沒有財,人家做這個行業,你也去干這個行業,人家賺錢你就會賠本,為什麼?命裡頭沒有!這屬於因果。聰明智慧的因是法布施,法布施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財布施得的果報是財富。佛教我們六道眾生,沒有見性之前,就好好的修這三種因,然後才會得這三種果報。

  老法師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教他修財布施。那個時候窮啊,愈是貧窮愈吝啬,為什麼?賺錢太不容易、太辛苦了,又賺的很少,自己生活勉強能維持,哪有錢去布施?老師就教導說,一塊錢有沒有?兩塊錢有沒有?這個小錢還是有的!就從這小處開始,常常到寺廟去,寺廟裡頭常常有放生的,大家就出個一塊、兩塊錢;常常有印經的,印經是法布施,放生是無畏布施和財布施,放生要錢,印經也要錢,所以這個錢布施的時候三種布施都做到了。果然是愈施愈多,逐漸地就養成布施的習慣了!我前些天去大明湖去放生,也有人問我怎麼捨得,十幾斤湖蟹,怎麼也好幾百塊錢,我說那就是個習慣,如果沒有前幾年100、200、300、500的逐漸布施,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起念放生這麼多螃蟹的。這就是循序漸進的好處。

  捨得是個佛教名詞,捨就是施捨,施捨後頭有果報,就會得到。你施財得財,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施捨後,得到的那個福報也不要都享受掉,還應繼續捨。完整地看,捨得是兩層意思,我們平常人只做到了一層,就是捨後有得,而老法師卻說你得到後的還要繼續捨,為什麼?因為愈捨愈多。老法師捨了五十多年,真的愈捨愈多,多到什麼程度?多到幾乎最近每年大概差不多都施捨一千萬美金。那真是快樂啊!愈施捨愈快樂!身上口袋空空,可是當想辦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有人送錢來,實在很奇怪,施捨的果報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看老法師的財用,雖然沒有錢,財用卻很自在;看他的聰明智慧,常常聽他講經的人知道,聰明智慧也在年年增長;健康長壽就更不用說了,原本命裡頭是貧窮、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而且還短命,今年老法師81歲,依然精神矍铄,天天日中一食,講經不辍,這三個方面的命運定數統統都突破了。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大家一定要相信。但是有時候你有求卻沒有應,那是什麼原因呢?你所求的一定是理論上有錯誤或方法上有錯誤,不是如理如法肯定沒有感應,如果所求如理如法,沒有不感應的。那萬一沒有感應怎麼辦呢?自己要清楚,那是因為還有業障,只要真正忏悔,把業障忏除了,感應就會現前。怎麼個忏悔法呢?就是你知道錯誤了,後不再造,這叫真忏悔。不是教你去拜佛、念經,在佛面前把自己的錯誤數叨一遍,不是的,數叨這一遍不好,等於在意念上又造了一遍業,罪會加重。真正忏悔是你覺悟自己的過失後,把過失從此改掉,後不再造,這樣子你才有求必應。

  個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有過失,所以,當別人提醒你時,不管他是善意還是惡意,一定要生感激之心。要想自己有過失不知道,幸虧別人提起,怎麼可以用怨恨心呢?要用感恩的心對待,感恩是善心,好好接受,認真改過。自己知道自己的錯那叫自覺,但畢竟自己覺悟的人少,別人提醒的多。善意提醒的是好人,是來規勸我們;惡意雖然是毀謗,但畢竟也提醒了我們,所以同樣也要用感恩的心對待,不可以怨恨。如果有怨恨,心裡不舒服,就會愈迷愈深,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人一生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你說多快樂、多幸福!天天知道改過自新,你就有進步,這個進步就是得三寶加持。三寶不是什麼威神加持,那是迷信,全錯了。三寶加持是它理論上加持你、方法上加持你,你認真按照去做,收到的效果才是真正加持,沒有一絲一毫的迷信在裡邊。

  做人最重要的是包容,心量要大,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勸導。自己不要邊聽邊反駁,縱然自己沒有那些錯,都不要反駁,還是要先感謝。為什麼?人家看你這個人能夠接受好的教訓,才可能常常來幫助你。我們看唐太宗,是歷代君王裡的聖君。他的長處就是心量大,能聽得進別人的谏言。有一次有個人在他面前發表了些批評,屬於誤會,皇帝笑笑就接納了,然後離開。旁邊的人就跟唐太宗講,他是錯誤的,他傳的不是事實真相,你怎麼不懲罰他呢?唐太宗笑笑,跟旁邊的人說,我懲罰了他,以後就沒有人敢在我面前說真話了,我心裡知道他說的是錯誤的就是了。唐太宗一生,人們都敢在他面前說真話,敢講他的過失,所以才成為聖君,實在不容易!這點我們要認真學習,人家做帝王的都能夠虛心接納別人的批評,不管對錯都不責怪,如果我們受人家一點小小的批評,心裡就很不高興,那誰還敢在你面前說真話呢?這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縱然發現別人有錯誤,你要想糾正他,也要和顏悅色。縱然是教訓他,發脾氣罵他,也要帶著笑的面孔去罵,這就好。為什麼?這樣不傷和氣,這就是功夫。你板著面孔,人家就會害怕,會跟你保持距離,而且這個距離會愈來愈遠,長此以往你哪裡能得人心?那麼,怎樣才能表示你真正對人尊重、對人敬愛、對人關懷、對人照顧呢?要把對你最親愛的人的態度,拿出來對一切眾生,你就會生活在歡樂當中,就會生活在人群對你的尊重敬愛之中。所以必須是自己先付出,不能讓別人先對自己付出,這才是正確的。

  湯池的文化中心,要求所有的老師自我犧牲奉獻,完全付出。所以才能感動當地的居民,才能幫助他們真正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現在湯池鎮的居民一團和睦,和諧社會在那裡看到了,跟其他地區確實不一樣。人與人相見的時候都笑面相迎,見面的時候都會打招呼,而且行禮還都是九十度鞠躬。有很多人到那裡去都看呆了,怎麼這地方的人會這樣子。小朋友見到長輩都會行禮、都會禮讓,不會相爭,相讓就和諧。

  懂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想得財富,就要真正相信佛的話,的確是愈捨愈多。大家都知道印送經書的功德大,從印光大師到淨空法師都提倡印送經書,印送的數量不曉得有多少,單單《大藏經》就印送了上萬套,由於古書裡面沒有標點符號、沒有分段,老法師就找了一批年輕人,把《大藏經》的句讀圈出來,段落勾出來,便於初學者閱讀,這就非常方便了,我們看到真是生歡喜心。堅持這樣做下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愈來愈有信心,證明過去高僧大德的教導完全正確,不是假的,是真的,問題是我們是否真相信,有沒有懷疑,有沒有立說立行地去做。

  人切記不可以積財,一定要施財。能布施多少就布施多少,不要瞻前顧後捨不得,有善心福報的人不必為明天擔憂,也不要想過去,只要好好抓住今天,抓住現在,及時努力,立說立行地修三種布施。何況有些布施並不需要錢,沒有錢也能夠修無畏布施,也能夠修法布施。我們聞法歡喜,通過現代化手段傳播善知識,這是法布施;對我們認識的人,常常給他談學習佛法的好處,介紹他去聽經,也是法布施;我們自己發心吃長素,不食眾生肉,提倡放生,就是無畏布施。我們修法布施,會得聰明智慧,要把得到的聰明智慧繼續用來做法布施,這樣會越修越智慧;修無畏布施的,會得到健康長壽,那麼有個健康長壽的身體也不要白活,也拿來繼續修無畏布施,這樣就會越修月健康長壽;修財布施的也是同理。

  老法師26歲認識章嘉大師,半年之後就開始吃長素,不再吃肉食。剛剛吃素的時候,前三年的確對身體健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看起來面黃肌瘦,人家說你學佛怎麼學成這個樣子?可是他自己有信心。盡管有信心,也每半年去檢查一次身體,檢查沒有毛病,就更有信心了。所以雖然是面色不好看,人很瘦,可是精神好、體力好。他想到的是生活改變,生理上肯定有影響,它有個緩沖期,三年之後就逐漸正常了。所以我們看他剛剛出家那個照片會嚇一跳,確實有影響,到後來,老人家的身體是愈來愈好,這是三寶給的。他把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收獲,跟同修們分享,我們如果能相信,也能夠這樣做,那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都是可以求得的。要相信“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不得是自己有業障,業障必須消除。業障總的來說,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對於妄想、分別、執著愈淡薄愈好,那我們的修學功夫才能得力。

  在佛法裡面,經書上告訴我們有七種聖財,也叫做法財,也叫做財寶,也叫做德財,無論說哪一種,意思都相同。這七種,第一個是“信”,信心很重要;第二個是 “精進 ”;第三個是“持戒”;第四個是“慚愧”;第五個是“聞”;第六個是“捨”;第七個是“定慧”,這是《未曾有經》上說的。

  七種聖財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信。《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無論是世法、出世間法,真正的成就,第一個因素就是信心。堅定信心,一定有成就,常常疑惑,則不能成就。比如你對共產黨有沒有信心?如果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那你肯定無法做合格的共產黨員!同樣,你對佛有沒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那你也肯定得不到學佛的真實利益!鐘茂森居士有個同學,三十幾歲得的癌症,他堅定對佛的信心,不看醫生、不開刀、不吃藥,居然就好了。跟“山西小院”那四十個人的例子完全相同,絲毫懷疑都沒有,對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薄。他認為這個癌是什麼?癌是冤親債主,開刀就是把冤親債主殺掉,他不願意做這個事情。如果冤親債主真的要他的命,他就求生極樂世界,也絕對不會用刀來傷害。這個大慈悲心太難得了!冤親債主能夠化解,互相和睦相處,那病很快就好了。真的,沒幾天再去拍片子就沒有了,冤親債主很合作。他這個信心、願心太難得了。

  第二個要精進,勇猛精進,絕不退轉。經上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修行,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決不能松勁,不能淺嘗辄止,更不能遇到點困難和挫折就退縮、放棄。

  第三個要持戒,持戒就是我們常常提倡的《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分量都不大,要認真學習,認真去落實。

  第四個要“慚愧”,慚愧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良心。慚是做錯事情,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叫慚;愧是自己做錯事情,對不起別人,畏懼別人的批評,不敢做壞事,這是愧。所以愧是外面的壓力,慚是內心的忏悔。這是良知、良心,在心所法裡面這是善心所。只要有慚愧,這個人就有救,若沒有慚愧心,知道自己毛病很多,卻把別人的批評當耳邊風,我們講臉皮厚,不接受人的批評,就不能把毛病改過來,這就真的沒救了,佛菩薩對他都沒有辦法。

  第五個是聞,聽聞正法非常重要。尤其現在這個時代,三天不聽正法,肯定你就受嚴重污染;嚴重的污染後,再回頭就難了。所以要懂得保護自己,我們今天講環保,環保首先是精神上的環保、心理上的環保,用聖賢的思想占領精神陣地,那就是少接觸閒邪的東西,多接觸聖賢的教誨,不是聖賢教誨盡量不接觸。

  第六個是捨。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所有不正確的觀念要捨掉,不正確的見解要捨掉,傷害別人的言語動作要捨掉,只要是讓別人不高興的都不可以做,要從這裡下手。

  第七個是“定慧”,無論在生活、工作和處事待人接物中,要知道定慧的可貴。常常保持清淨心,常常保持平等心,就是定。真誠、清淨、平等是定,正覺、慈悲是慧,合起來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要應用在生活上,慈悲是善巧方便,是真實智慧應用在實際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上,都能夠做到恰到好處。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實在是很難做到恰到好處,做到恰到好處那真是有智慧、有功夫。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忍辱般若密,我們一般人在領會和修行中做的不圓滿,做的不得力,歸納起來真正的原因就是沒有耐心,不能忍辱,小小的不如意心裡就不高興。佛法常講“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把你修學的功德全毀掉了。所以我們要謹記,決定不能發脾氣,發脾氣傷害別人只有三分,七分是傷害自己,而且“火燒功德林”,不值得呀。你用智慧慈悲才能解決問題,用你的德行去感化人,不是用威力去逼迫人,那才是真的成就。

  不知不覺春節就過完了,我們虔誠的祝福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裡繼續一如既往地“實話實說、立說立行,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與善結緣、造福眾生”,認真學習落實佛陀精神,真正能夠行善積德、多財多福、吉祥如意、永遠快樂!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