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佛陀的一天——上午


 2014/12/8    熱度:2074    下載DOC文檔    

經文裡這麼說:

其時,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輝至祇樹園而近至佛所。至已,向佛問訊,立於一隅。

“一隅”就是一個地方,一個角落。

一般佛經前都有六種成就,也就是說佛陀在講法以前要有時間、地點、聽眾和講法人。這個經有點特別,是佛在夜深的時候,給一個天神講的。天神有時候叫天人或是天眾,這個大家也應該清楚。

根據《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的一天是很辛苦的。

《阿含經》是南傳佛教一個非常著名的經典,包括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教法都出自《阿含經》,這個非常殊勝。咱們寺院,也就是大悲寺,為什麼要休息四個小時呢?它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來源於《阿含經》。《阿含經》裡面記載佛每夜是休息一個小時,僧團是四個小時,時間就是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所以說大悲寺的修行不是自己創造的,都是根據佛的戒律和佛的經典而來的。《阿含經》的記載都很重要,我們下面來看佛陀的一天。

佛陀的內心世界常住寂靜,享受涅槃之樂。他的外部世界始終在無私地為提高社會道德服務著。自己覺悟後,他不息地覺悟他人,把人們從人生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佛的一天分為五個部分:上午、下午、第一時夜、中時夜——也叫中夜,還有後夜。分成這麼五個部分,第一時夜也就是初夜。不像我們修行,我們是早晨修行或是下午修行,晚上睡覺。佛陀不是這樣,佛陀是二十四個小時都在精進。所以我們對佛陀的一天應該很好地了解一下啊,對我們修行有所幫助。

上午時分,一般來講,佛陀早晨以聖眼觀世界,看一看有無可度化之人。他通常前去尋找歹惡不善之人,清淨善德之人會自己來找他。佛陀就是如此地為一切眾生謀福利,國王們都心甘情願地禮拜他。如果沒有受到特別的邀請,佛一個人,或同弟子們一道,托缽沿街乞食。

托缽沿街乞食,現在南傳佛教還是這麼做的,咱們漢傳佛教幾乎就很少了,但不是沒有。咱們大悲寺和道源寺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以後,就是佛規定二時頭陀的時間,也是托缽時間——必須要在此段時間進行托缽。托缽就是托著缽去乞食,這個很重要。這個缽也是每個僧人必須具備的,不具備缽都是不允許出家的。這個先不講了,等到中午看碟片的時候,大家能看到這個托缽乞食的情況。

佛同弟子們一道托缽,沿街乞食,默默地站在施主門口,接受人們放在缽裡的東西,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處。默默地托缽,其中也有說法——要敲門,有時候搖動錫杖,剛開始搖三下,再一次搖五下,最後搖七下,如果都搖完了人家不給,那就得走了。每家還得次第乞,不能分別好壞。接受人們放在缽裡的東西,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處。

即使在八十歲高齡,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佛依然在毗捨離繞城乞食,要走很遠的路。因為不是說很多家都給,有的路相隔很遠,有的時候差不多有二裡地,得繞一圈再回到出發地,差不多得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這個乞食也是很辛苦的。這是佛上午的時間。乞食是不許過中午的,過中午是不允許吃飯的,這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午飯前,佛結束飯食。飯後,他給信眾作一些簡短的開示,授予三皈五戒。如果有人在修行方面已有基礎,佛便給他指出一條成就聖果之道。如果有人提出要出家,佛就給他們授戒,最後回到自己的寮房。

這是佛從上午乞食到吃飯的情形。佛走一圈,就有很多人要跟著他出家。我們也乞食去了,但走這一圈,沒有幾個跟著出家的,一看太辛苦了,都不去了。好像有一年,有一個傻乎乎的人,教他念佛都念不清楚,可能他要跟著走——那也不能帶他,是不是?佛在世的時候,托缽乞食教化很多人,這個非常殊勝。

資料恭摘:妙祥法師 《吉祥經》講記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