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現代人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原因


 2015/1/3    熱度:6332    下載DOC文檔    

我們成就佛道必須具有優良的根器,這就叫做“品質”。比如,要造就美玉,首先要開采到上好的玉石做為原料,再經過反復地打磨、切磋、雕琢,才能成為美玉。相反,如果材料不過關,再怎樣加工也無法塑造成器。這就如同古語所說:“朽木不可雕也”。

現代人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原因

一、人品賢善八大要求

因此,現在不是急於求成之時,所謂“欲速則不達”。而是必須使自己具備修道的根器,也就是首先需要使自己的人品達到賢善。

雲何人品為賢善,心地善良谄诳少,

溫良慮遠性穩重,量大識廣唯此是。

在這裡法王講到了人品賢善的八項要求:一、心善;二、少谄;三、少诳;四、溫良;五、慮遠;六、穩重;七、量大;八、識廣。

要成就佛果,必須要具有修解脫道、修菩薩道、修密乘道的種性,而這個種性無非就是指你心上的品質。也就是指:心善、心直、心溫、心遠、心穩、心大、心廣。

二、八項品德的重要性

我們首先必須要知道這八項品德為什麼如此重要?它們與後的修法關系是什麼?

1、具備人品方能成就佛法

當你的心上具足這八種品德,有了成就佛法的基本素材,再結合各種佛法的修持,就能夠順利地成就道果功德。也就是有了這個如真金、美玉般的人品後,加上修法的鍛造,就決定會有大的成就。

因為具備了那些素質,你就堪受各種正法。就像是一個器皿,器的容量大,它納受的也就多;器的質地堅固,它使用的時間也會長久;器足夠開放,它就能夠不斷地容納。所以古人也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辦事業,工具必須足夠銳利,即所依必須足夠完善。

在菩提心的教授引導中,也是反復強調:菩提心是廣大菩薩萬行的一個根本支點,整個大乘佛道唯一由菩提心來支撐。所以最開始不必要在其他法上下很多功夫,首先把菩提心的刀磨鋒利,再去砍的時候就會非常便利、快捷。如果這把刀不鋒利,效率就會很低,是什麼都砍不動的。同樣的道理,人品素養一旦完備,就會與佛法非常的相近。

這也就像《佛說十善業道經》中講的那樣:“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2、品德虧欠則無法容受佛法

大家要知道,首先一定要把自己內在的德行修圓滿。如果自己在德行上都有虧欠,就像是一個裂開的容器,怎麼可能裝獅子乳呢?所以一開始就必須把這個容器補完整、補牢固,你才可能承受佛法的甘露。你缺一項德,就代表你心的容器上已經出現一個裂縫,而在這些裂縫中,有些裂得大,有些裂得小,有的具有缺口,有的存在污垢。所以現在就是要把人品修好,成為一個好法器,這是最重要的。

舉例來說,要想從平凡人的心升華到菩提心上,一定要有下下的善根做基礎。因為菩提心是一種極其偉大、無私的心,完全要以大悲心為基礎才生的起來。而如果自己心上自私自利的氣氛太重,常常為了自己撈名利去做各種虛假的手段,念念追求的是“我”的利益、“我”的面子等等。這樣的心已經完全局限在一種我執、名利的污濁氣氛裡,怎麼可能與這個高尚、純潔、無私的菩提心靠攏呢?不必說菩提心,哪怕與出離心接近一點也不可能。因為出離心就是要看空這一切,要從這個世俗的圈子裡跳出來。如此耽著世間怎麼可能希求出離呢?

三、八項品德與後的修法關系

1、品德虧欠是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很多修行人都在說:我已經得了無上大法,怎麼還不開悟?過去的人開悟怎麼就那麼快?

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根器不成熟。這就是我們修道上最關鍵的問題,我們往往忽略了前面的基礎。

過去的人在世間學的是聖賢之道,是所謂的“孔、孟、老、莊”。他們在學佛之前就有相當好的儒家、道家的基礎。有了賢善的人品再趨入佛法,就會具有強大的造就力、吸收力與開發力等等。所以一轉入佛門,就能很快成就。

我們現在學的是數、理、化,是音、體、美,全是這些外在的知識。自己心上的素質就很薄弱了,就會有許多品德上的欠缺。如果最開始連一個好人的品質都不具備,那麼後後的一切功德就根本不可能出生了。也就是你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什麼都要直接跨越過去。就像常常講的三個半包子的故事,必需要吃完前三個包子,到最後半個的時候才能吃飽,你不能說我只要吃最後半個包子就能飽。

2、人品完善容易成就佛法

過去漢地有“儒、道”兩家的深厚基礎。佛法傳入之時,人們已經具備“捨生取義、慷慨成仁”等的優良品德,念念為天下著想。因為有了這樣的心量,當接觸到大乘佛法時,就會很容易得到升華,成為菩薩。因此,當人的根器成熟時,一旦與佛法接觸,便能很快獲得成就。

我們可以觀察歷史上成就的大德,就會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過去所說的:有真儒才有真佛。在世間是忠臣孝子,出家就是高僧祖師。這就是因為他的品質已經成熟,用在世間,他能做忠臣、良相,用在出世間就可以成為祖師、高僧。比如像六祖大師,從沒讀過書,一字不識,在廣東邊方地帶,以賣柴為生,孝養老母。但他的成就極快,僅僅依靠兩部半卷的《金剛經》便成為了一代祖師。

所以你首先要在人品上盡可能地修圓滿,你在這方面越是得力,趨入到佛法中,進展的就越快。就像前面的比喻所說那樣,刀一定要磨快。也就是你的根器要好,等到工具磨好,再用的時候,就可以“快刀斬亂麻”了。或者像是水已經到了九十多度,再加熱一下,它就能沸騰了。如果只是一塊冰,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加熱。

3、心態與氣脈密切相關

其實,人的心態、行為和氣脈等都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在一念一行上就能看得出你是什麼氣氛,到了什麼程度。若是還沒到那個程度,即使你得受再大的法也很難起到作用。而到了那個程度,一點就燃燒了。

真正的大成就者都能夠觀機,知道你火候有沒有成熟,當你火候已經很成熟的時候,也就是你的人品已經修得非常好,內在的德行非常充實、光輝。這時候再學任何佛法都非常快,樣樣都堪能:比如讓他受戒,他能守持清淨;讓他修行,他能晝夜精勤;讓他祈禱佛菩薩,他很精誠,很快能得到感應……所以在方方面面他都能與上上的法相應。

比如說,修道成仙的呂洞賓被稱為純陽子,因為他的心已經修到了純陽的地步,沒有一點陰暗。他在道家就是個仙才,修到了道家最高的果位。後來他到黃龍禅師面前,經黃龍禅師一指點就開悟了。相反,有了一種不好的品性,在身心氣脈上就會相應的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這些障礙在被清除之前,你的氣脈上必定有很多染污的氣。現在這些都沒有調整過來,以至於自己的心連一個相對穩定、喜悅、清淨的狀態都沒有。你的氣脈這麼亂,要調整好,難度就會很大,要開發出本性的功德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在菩提道上一級一級的轉化過程中,如果你的身心還是那麼的污濁,有那麼多的陰暗,連一個最初步的轉化也沒能完成。卻一心盼望著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方式,突然就得到一個最高的成就,這是完全不符合現實的。

四、修行前的品質准備

1、學佛先學做人

學佛的人往往看輕了做人,所以最終一事無成。他認為學佛和做人是兩件事,其實離開了世上一切的人、事等,也就沒什麼佛法了。所以說一定要做好了人才會有成就佛法的可能。

因為你現在就處在人的位置上,最現實的就是你一切時處的心心念念。在面對一切人,面對一切事的時候,你是怎麼起心動念,是怎麼造作的?這就是你當前的業。離開這個,你還能有什麼行持?既然處在人世間做人,首先一定要具備人的品德。

2、學佛先改造自心

這樣才明白,原來佛是由人做成的。那麼,佛既然是由人做成的,人是在心上成就的,首先就必須具備基本做人的賢善品德。有了這個基礎,才可能得到升華,沒有這個基礎,就升華不了。

或者說,我們現在既然作為一個人,那就要盡人道之事。也就是要把那些陰暗方面的心全部淘汰掉,從而將它轉換為陽性。就像呂洞賓成仙之前,首先變成純陽之體那樣。也就是要將自己心中一切的污濁、見不得人、具破壞性、懶惰、放逸、殘暴、虛偽等的這些陰暗面全部清除干淨。這樣一來,你就轉成純陽之體。也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成就三乘的道果功德。

因此,學佛的起點就是時時處處改造自己的思想,要在這顆心上除舊換新。這就是內在心裡的革命,這個革命工作要一直做到成佛為止。因為學佛就是學成一個大覺悟的心,要與佛一樣。不是讓這個身體變成佛,而是要你的心量、意境跟佛一樣。所以,如果這個心上的品質沒有提升,學佛是不可能相應的。

3、心上的指標

在這裡有一個客觀的指標,你依照它去衡量自己的心態,就知道自己處在四聖、六凡的哪一個階位裡面。而不是憑外在一張證書或者去參加個什麼儀式,就飛躍成一個似乎比祖師大德還要了不起的人。這裡依靠的就是心上的指標,你覺得欺騙別人可以,但在這明確的指標面前,欺天、欺地、欺騙因果能做得到嗎?你只要扪心自問,返照自心就會明白的。

如果你這顆心卑鄙、殘酷,那就與鬼和畜生一樣;如果你的心能夠相對有一些光明、自在,那就是人天的景象;如果你的心已經離塵脫染,一心趣向解脫,那就是趣向出世間道的心;如果你心裡已經具備了出離意樂,念念住於修戒定慧、斷貪嗔癡上,那就是聲聞緣覺的心;如果你念念都是為一切眾生著想,有了大菩提心,一切行為與從前完全不同,在在處處都在行持六度四攝所含攝的無量菩提行海,那你的心就成了菩薩的心;如果你已經大徹大悟、證得了自心原本就是如來正等覺,那你的心就是佛心。所以,這是根本沒辦法弄虛作假的。

4、認清自己的現狀

所以,大家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迫切性。現在很多人都是30多歲才開始學佛,在此之前,不僅沒怎麼培養好的品質,反倒是熏染了各種各樣惡劣的習性。像是自私自利、好吃懶做、浮躁、輕慢、狂傲,個人主義等等。所以內在深處有的就是競爭心、虛榮心、狡詐心、放逸心、散亂心等。這些都是心中的毒素。

因此,每個人都要有自知之明,首先就是要有可憐自己的心,而不是狂傲之心。可以這樣想:“我現在是這樣的一個惡人,我要是再不好好修行,不說獲得什麼高的成就,恐怕連人身都保不住!”你能意識到這點,可以很客觀地看清自己,就會發自內心的想要改正。俗話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就會開始在你最貼近、最切實的地方——心上,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等等全部改掉。

這樣心裡明白後,就能主動按照人品的要求,時時刻刻去培養、完善,建立好做人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人成即佛成”。在做人上能夠成功,那麼學佛確實會非常穩妥。不論你修什麼法都很容易成就,就是因為根器已經成熟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