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吃飯這件事,看父母們都是如何失敗的
前幾天晚上,實在懶得做飯了,我決定帶著胖芽兒去吃自助。把胖芽兒放進餐椅後,我先去取了點兒東西讓他先吃著,我又去取自己的東西。 一會兒取完東西回來,鄰座一對夫妻正在看胖芽兒自己吃東西。 見我坐下,便問:“孩子多大了?” 我回答了之後,那位媽媽說:“那還比我家孩子小半個月呢。怎麼自己吃東西吃得這麼好?”我說:“可能因為都是他愛吃的吧!” 又問:“平時在家吃飯呢?也是自己吃嗎?”我說:偶爾他會主動讓我們喂,他不說我們一般不喂。或者極偶爾地、實在看他吃太少了,也會喂幾口。 那位媽媽邊吃邊看胖芽兒吃東西邊感慨。 一會兒,媽媽起身取東西,爸爸又開口了:“我想問一下,你們家這孩子自己吃飯吃這麼好,到底是怎麼訓練的?” 哎,我還是先放下吃飯這事兒,說說“訓練”這倆字吧。 訓練爬、訓練走路、訓練說話、訓練吃飯,訓練坐馬桶……矮媽,我就想知道,咱到底是在養孩子還是在養小貓小狗?明明這些事,都是孩子成長中自然而然的行為,怎麼到了我們成人這裡,就都變成了需要訓練的事兒? 說“訓練”倆字兒的人,先想想,訓練孩子這事兒,到底滿足的是孩子的需要還是你自己的需要? 走路,學步期的幼兒無一不是走得跌跌撞撞,摔倒了爬起來接著走,用百折不撓來形容,我覺得都不為過。這是孩子自己在發展、在成長。成人怕孩子摔倒,就不辭辛苦地彎腰馱背地去扶著孩子,美其名曰在“訓練”孩子走路,還得加上一句抱怨:“一天到晚累得腰都快斷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真不好帶…” 我就想問,人家自己獨立站穩後,第一次邁腿去嘗試走路時,讓你扶了嗎?第一次摔倒時讓你抱了嗎?都沒有吧?無非是大人的想法:你不會走,我得扶著你,離了我、你走不了;摔倒了你爬不起來,我得抱你起來。可這真未必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啊! 扯得有點遠……回到吃飯這事兒! 其實,每個養育孩子的人,有一件事,甭管嘴上承認不承認,心裡肯定是認可的。那就是:孩子天生是會自己吃飯的! 孩子從3個月左右會抓握開始,會把身邊一切能抓到的東西塞到嘴裡去“品嘗”一番,這是所有媽媽都有目共睹的吧?那麼,他能把一切該吃、不該吃的東西都放到嘴巴裡,等到真正的食物放在他面前,我們難道不該相信他天然地就會把食物放進嘴巴嗎?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為什麼一開始會吃,後來又不吃了呢? 無非就是,大人覺得他吃著太慢;吃得滿身滿臉滿地,太髒;或者是孩子在探索不同食物的性狀,把糊糊攥在手心裡捏捏、把香蕉捏碎在手心裡,把米飯粒兒在手心兒裡捏著玩,大人覺得孩子光玩兒不吃,所以就下結論,說孩子不好好吃飯,還是得喂著吃。 在孫瑞雪和李躍兒的書裡都能看到,正常發展的孩子手的敏感期正是從幾個月大一直持續到1歲多,正是孩子添加輔食、開始接受其他食物的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用手去拿東西捏東西,是他在感受食物的大小、軟硬、形狀,同時也是在發展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些都是手的敏感期裡要發展和學習的。 而大人,如果在早期,忍受不了孩子吃飯髒、慢、玩食物,去剝奪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那麼這個敏感期很有可能會持續更長,也就是說等到再大一些時,只要孩子碰到有食物可以拿在手裡的機會,他依然會去玩,因為小時候的探索被干預、被打擾以至於沒有順利過渡。等到這時,大人就會堂而皇之地說:你看,他就是不會吃飯,拿著吃的東西就知道玩,不知道往嘴巴裡吃!得,一個“不會吃飯”的標簽又被貼到了孩子身上。 而換做很小時候給了充分的自由去探索、去工作的孩子呢?可能很快地就會過渡過去,不再經常玩食物,開始自己嘗試用手拿食物去吃。這個時候,在我看來,用手吃、用勺吃,那是孩子自己的自由和權利。 說到用勺,剛開始練習用勺時,沒有哪個孩子能天生就一點兒不灑、准確無誤地去吃進嘴巴的,無一不是從碗到嘴巴這一路走一路灑的。這正是他們自己在練習控制自己的手臂和手,練多了自然就不灑了。 通常這時,大人們又跳出來說:孩子拿勺還拿不好,食物都灑了,還是得喂,等再大一些、勺子能拿穩了再說吧。所以,又一次把孩子成長的機會剝奪掉。然後還到處跟別人說:這孩子就是不會吃飯呀,讓自己吃點兒東西就全都灑了呀,真是沒辦法,只能繼續喂! 可我們能否仔細想想,到底是孩子不想自己吃飯還是我們不讓孩子自己吃飯?我們有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他探索、讓他練習?試過一次就放棄的,到底是大人還是孩子? 還是回到我們吃自助餐的那天,那位爸爸問我:孩子自己吃得這麼好,你是怎麼訓練的? 我:呃…其實我覺得最好的“訓練”就是不管。 爸爸:不管?開什麼玩笑!那哪兒行啊?你們這孩子你不管,他能自己吃。我們家那孩子,你要不管,她能把東西弄得滿身都是,就是嘴裡沒有。 (典型的,光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玩笑哈…) 我:我家的小時候也一樣啊,滿身滿臉餐桌餐椅還有周圍地上全是啊!但練一段時間慢慢就不灑了。 爸爸:關鍵她不吃啊,光玩啊! 我… 說到這兒,那咱們再聊聊這個“不吃、光玩兒”吧! 拿胖芽兒來說,我從來不否認,他小時候我們也是喂飯的,因為他手裡拿著食物玩兒得多,吃進嘴巴的少。所以我們沒有剝奪他玩兒的機會,只是他邊玩兒我們邊喂。 後來1歲左右給了勺,讓他自己吃。也許是1歲以前食物玩兒得夠多,所以給了他勺後,他就開始不怎麼玩食物了,開始非常努力地用勺吃飯。當然毫不意外的,每頓飯灑得餐椅方圓一米以內都沒處下腳,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都不為過! 忍啊堅持啊……直到現在,我都特別感謝當時還在北京幫我買菜做飯的芽兒奶奶,一次都沒有抱怨過,一直非常支持、配合我,讓胖芽兒有了充足的時間去練習。 兩三個月之後,某天突然發現,咦?什麼時候他的勺子已經用得這麼好了,一頓飯可以吃得很干淨了,只有餐盤裡零星灑落的一丁點兒食物。 然後,不知怎麼的,他就不願意自己吃了。給勺不接著、讓用手也不用,反正就是不吃。我們又一次重新開始喂飯,但那段時間他一直吃得很少,一頓飯只有幾口的樣子。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胃口慢慢好轉,但習慣沿襲下來了:吃飯等著喂,你要不喂,那就一口不吃。 焦慮、挫敗、生氣都有過,但是我發現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情緒,他一點兒也不受影響,就是不吃,就是等著喂。於是我一邊不斷看書,一邊努力調整自己心態,就是那段時間,我讓自己突然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得讓他明白一個界限:吃飯是他自己的事兒,與我們任何人都無關。 剛開始,每次飯菜上桌,芽爸就又習慣性地開始拿勺拿筷子、准備開始喂飯工作,但被我制止了。我說:以後吃飯,不再專門騰出一個人來給他喂飯了。他的肚子餓,需要吃東西,那是他的事情。我們自己到了吃飯的時間,正常吃我們自己的飯,這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做給他看就行了。 我一直都說:孩子天性敏感,一旦大人下了什麼決心要堅持的事情,他肯定會感知到的。我們下決心要讓他明白,吃飯是他自己的需要,同時我們也要吃飯,也要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他的需要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在照顧好他的需要之前,我們一定是選擇先照顧好自己的需要的。 就這樣,我想明白了這些,心裡也下了決心,不再把喂他吃飯當成一件專門的事情去做了。而他立刻感受到了,就自己開始吃飯了。幾天下來就習慣了,飯菜一上桌,一家三口各吃各的,邊吃邊聊,輕松愉快。 讓孩子自己吃飯,說難也難,說易也易。考驗的是我們的智慧、耐心與決心,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忍耐力。能忍住孩子吃飯髒、亂、慢,這個真的很重要。但是,我相信,無論何時,都一定有忍不了這些的、怕麻煩的老人或者有潔癖的媽媽,那麼我想說的是,靜下心來去問問自己,你真的想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嗎?讓他自己吃飯,你真的能忍受最初的髒、亂、慢,還吃不了幾口的狀況嗎?如果真的忍不了,那也真的沒關系,不妨就坦然、安心地去喂孩子吃飯吧。 我不相信有5、6歲還需要喂飯的孩子,也不相信有人能堅持喂孩子喂到10歲。就像我們常看到的一句話:孩子能讓我們抱的時候,只有那麼幾年,多抱抱吧。因為過了這幾年,即使你想抱,人家也不會讓你抱了。放在吃飯這個問題上就是,孩子能讓我們喂幾年呢?過了最初的這幾年,你想喂,人家還不肯呢!所以想喂就踏踏實實地喂吧,終有一天每個孩子都會自己拿起勺子拿起筷子、自己吃飯的。 如果,你選擇了繼續喂飯,那麼,我要說的是,你得明白這是你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決定。所以,就別再逢人就抱怨,說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更不要跟別人家孩子去比較,人家孩子怎麼吃得這麼好?最最最要不得的是當著孩子的面說:“你看看,人家比你小,都能自己吃飯,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要明白,決定繼續喂飯,這是大人的決定,所以千萬不要把“不會吃飯”的責任讓孩子來承擔,更不必讓小小的孩子不明所以地、就被一個從天而降的“別人家孩子”、而且是會自己吃飯的“別人家孩子”給打敗了。 相信我們的孩子,終有一天會自己吃飯,就像我們相信孩子終有一天能學會走路、終有一天不再吃奶,終有一天會自己睡覺,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一樣,相信相信的力量! 想讓孩子獨立吃飯的父母們,從現在起,放下對孩子的一切期待,忍住自己的嘴、忍住自己的手,放手讓孩子去練習吧。 實在忍不住自己的,那就不加抱怨和指責地、好好享受你喂孩子吃飯的這段美好時光吧!因為這就像我們享受喂奶一樣,這段時光最終會一去不復返的……
:幸福人生 :育儿教育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