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如何忏悔自己的業障


 2015/2/8    熱度:53922    下載DOC文檔    

鈍根眾生,所謂鈍根就是很笨,想要求道學佛,修什麼都不得成就,例如在中國流行的淨土法門,非常簡單,只要念一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可是,很少人能夠做到一心不亂。不要認為打個坐,念個咒子;然後,閉起眼睛看到了什麼,或是心裡有什麼靈感,以為這就是成就,千萬不要搞錯,所謂成就就是要證得果位。

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時、前一秒鐘)所造的業力所障礙了。業是佛法所特別提出的,業包括了三世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也包括了十方無盡的空間,所謂宇宙就是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在這時空中形成了國土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我們所住的地球就是器世間,也是國土世間,另外屬於有靈性的眾生就是有情世間。這些世間都是業力所形成的,業力的根源是心力,世間是由眾生共同的業力所形成。每個人的遭遇不同、個性不同、思想不同、感受不同,那是眾生的別業。別業之中亦有共業,例如生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區,同一環境,共業是一樣。業又有善業與惡業之分,世間的人類是惡業多,善業少。

眾生本來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為眾生被業障所纏。究竟是那一些業障纏繞我們解脫不了呢?歸納起來,有下列十種:

一、無慚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慚愧,也就是儒家講的無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了不起,難得有一下自己覺得臉紅,那個臉紅是慚,還不是愧。

二、無愧

愧是內心對自己所作所為感到難過,若無這種反省就是無愧。

三、嫉

喜歡吃醋,對他人的好處、學問、道德、成就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專利,也不單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樣會有嫉妒心。這種業力的纏縛相當牢固,不易轉化。

四、悭

就是吝啬,不只是錢財的悭吝,還有對法的悭吝,不肯惠施於他人。

五、悔

悔有什麼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們隨時都在後悔,悔什麼呢?哎呀!當時那個機會我買下來就好了,或者那個時候我整了他就好了,類似這樣的悔特別多,凡是對自己有利而沒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就是睡覺,一睡覺,什麼都不知道,這也是業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腦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頭昏腦,一天到晚顛倒。

八、掉舉

掉舉就是散亂,胡思亂想,東想西想,停不下來。

九、嗔忿

心裡悶悶的,想發脾氣,看到誰都不對,看誰都討厭,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對。

十、覆

做錯了事,想辦法掩飾,這種掩飾非常痛苦,經過了多少年,還要去掩蓋它。心裡不光明,不坦蕩,自己在陰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蓋住,所以叫覆。

這就是十纏,以上只是簡單的說,詳細講的話,《百法明門論》所列的五十一種心所有法、心理現象,都是業障。

那麼,被自己的業力所障礙,不能證得道果,怎麼辦呢?“當勤忏悔”。忏悔這兩個字,我們很熟,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動不動就忏悔。到佛菩薩前面磕幾個頭,拜一拜,哭一場,唉呀!我在忏悔,事情過掉以後,又是我行我素。這樣是不是忏悔呢?這不是忏悔,這是作假、自欺。所謂忏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錯誤,永遠不再犯,以後的行為只起善不起惡。

學佛的重心是淨諸業障,能夠徹底淨諸業障就是佛。如果以這個觀點來看,一切佛法的修持,無論大小乘,都是淨諸業障。“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這是華嚴經中的一首偈子,忏悔是淨諸業障的第一步。忏悔是由兩個觀念組成的,忏的意思是對以前所做的錯事感到難過、慚愧,悔是警策自己以後不要再犯了,也就是孔子說顏回的話——不二過。

孔子說顏回了不起,所有學生中只有顏回做到“不遷怒,不二過。”這就是菩薩道。一個人有了痛苦煩惱,不把自己的痛苦煩惱加到別人身上,就是不遷怒。平常我們心裡煩的時候,誰找你談話,他一定倒楣,你一定沒有好的心情對他,你一定沒有好的言語對他,這種心理行為叫作遷怒,這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過錯。不二過,犯了一次過錯,下次決不再犯,可是,我們很難做到。孔子所提的“不遷怒,不二過”就是淨諸業障的辦法。

學佛第一步先忏悔過去的罪業,怎麼樣不入於過去?不被過去困住了?用中國文化來解釋,最簡單的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犯了錯,但從此不再犯,也就是顏回的不二過。六祖在《壇經》上講忏悔,忏過去之罪,悔是未來永不再犯。像你們常常二過,口口聲聲講忏悔,都是在騙人騙自己。真是大丈夫的人,連忏悔兩個字都不講,他就是痛改,對自己毫不客氣的。

佛在這裡也告訴了我們忏悔的辦法,“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斷除業障之心,先斷除憎心與愛心,憎是討厭,愛是喜歡,正反兩面。憎是由嗔心而來,是一種仇恨的心理,討厭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埋怨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們仔細觀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個人做錯了事,剛開始,臉紅一下,過幾秒鐘,紅就退了。想了一想,我還是沒有錯,錯的是他,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才促使我這樣。甚至歸咎於社會問題,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不要忘了社會也是人組成的,歸咎於社會問題,這是推托之辭,不負責任的行為。把錯誤推給人家,把責任推開,或是排斥一切,這種心理是憎。憎的反面是愛,愛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欲,包括了廣義的貪愛。愛就是執著、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貪愛反轉過來,變成犧牲自我,愛護別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屬於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種,發生在感情方面比較多、比較明顯。因為求之不得,貪之不足,所以產生嗔恨,見不得別人比你好,也因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結解不開,佛學稱為結使,小乘佛法歸納為九十八個結使。修行就是去除這些結使,把這些結使一個一個解開來,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經過修行,變成非常慈悲,或是一個愚笨的人,經過修行,變得聰明開通。但是,很多人學佛的結果,變得越來越笨,脾氣越來越大;信了教以後,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變得神經兮兮,古裡古怪,幾乎每個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

再說,宗教徒彼此之間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學問比他好,他會嫉妒;你的事業比他好,他會嫉妒;你長得比他好,他會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證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細,比較愛吃醋。有些人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實,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為什麼要有所差別?能平等對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從這個地方檢查自己,不是說我去學了一個法,又會打坐,又會念咒,又會結手印,這就可以修成佛了。

還有谄曲,谄曲就是圓滑,轉個彎。講話拐彎抹角,內心打主意想計謀,都是谄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討你喜歡;曲就是彎曲,掩飾作假,所以佛說:“直心是道場。”你說:“我要罵他就當面罵他”,這就是真心嗎?不是,這是嗔心。

佛告訴我們,忏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谄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干淨,這才是忏悔。並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場,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緒的發洩,哭過以後,心情很平靜,那是哭累了,別的事情想不起來了。你不要以為在佛(或是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後覺得好安詳啊!得到上帝的靈感啊!得到菩薩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薩的感應。不信,再過幾個鐘頭,吃飽了,體力足了,他的脾氣又來啦!注意!什麼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後,內心洗刷干淨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禅那,“求勝上心”。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禅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忏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國人講“為善最樂”,心理產生喜悅,生理發起輕安,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在修止、修觀、修禅那三種法門中,“隨學一事”,隨你選擇一種修習。但是,選定之後,就不要隨便更換,須易觀時再改。一門深入,心不放捨,專心一志,全力以赴,“漸次求證”,一步一步進步,一步一步求證。

現在告訴大家一個法門,普賢行願品的修法。修普賢法門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淨一下,然後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同時遍滿時間空間,傳法師尊亦遍滿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薩三寶面前都有我在禮拜忏悔。把忏悔的觀念情感統統歸納起來,一字一字自己思維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將生命整個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是念了算數,心念隨念隨想,自己有哪些習氣雜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誠敬而忏悔透徹,然後觀想也不觀想,只是一念虔誠,一念忏淨,一個法門就到底了。

第二要發願。我為大家作好四句發願文,每一上座都須如此,由忏悔而發願,否則難以相應:“未生善法當令生,未盡惡業今使盡”。內心裡尚未發生的善法善念,一切現在都讓它生起,而無始以來身心的惡業、雜染及煩惱,同時一刀兩斷不復造作。但不可隨便口念,心中應切實伺察,切實做到。接著要觀想:“十方三世佛加護,迅速發起菩提心。”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師尊三寶等等,遍滿過去現在未來無盡法界,慈悲庇護加持於我,使我能迅速生起無上菩提道心。

一般人求道都是要求菩薩保佑我,上帝保佑我,把我的罪免掉,那上帝與菩薩不就是貪污嗎?求他就免罪,不求他就降罪,做人也不可以這樣,更不要說是上帝、是菩薩了!你想想看,有罪想免,如何可以免?“反求諸己”,要你自己內心的反省,道在你那裡,你要免自己的罪,自己真忏悔,真反省,把罪惡反省忏悔干淨。自己真正的站起來,建立自己完美的人格,建立“善人之寶”,做一個真正的善人,不是外來菩薩、上帝的力量給你免掉的。

整理自《藥師經的濟世觀》《圓覺經略說》《維摩诘的花雨滿天》《般若正觀略講》《老子他說續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