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念佛是把清淨心念出來


 2010/1/20    熱度:5516    下載DOC文檔    

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所以有修行,古大德常常講,修什麼?清淨心!尤其是念佛人,你憑什麼往生?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念佛,不是佛號念得多。什麼叫功夫得力?念到心清淨叫得力。但是你要知道,清淨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就是平等心,清淨心就是正覺心,清淨心就是慈悲心。我說了這五句,五句是一個心,一個得到,其他的四個圓滿具足。你說我心真誠了,真誠一定慈悲,真誠一定覺悟,真誠一定清淨、平等。你說我心真誠,慈悲心還沒有發出來,你的心是妄心,決不是真誠。為什麼?真誠是性德,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是性德。

  而真誠就是空寂,這個你要懂得。你看曾國藩先生讀書筆記,他對於真誠的解釋。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一念不生是空寂,也就是說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誠,這是真誠,起心動念,誠就沒有了,這是菩提心之體,有體才有用。用裡頭有自受用、有他受用,有自受用當然有他受用,有他受用當然有自受用,但是用不離體,沒有體哪來的用!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會修了,我們一般講,你會用功了。功在哪裡用?功在日常生活當中,在你工作裡面去用,在你待人接物裡面去用;生活、工作偏重在清淨、平等、覺,處事待人接物偏重在大慈大悲。自受用、他受用都落實在方便,所以說“方便為門”。方是方法,便是便宜,這兩個字用現在話來解釋,就是最合適的方法。最合適的方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什麼情況之下用什麼方法最合適,這叫方便。大開方便之門,就是對一切法你所處置的,處置得最善、最好,沒有絲毫欠缺,叫方便,方便是真實智慧的落實。

  說來說去,歸根究柢,還是個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修?實在講,真實智慧是修不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從什麼地方可以能夠再恢復?現在我們迷失了,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持戒、修定、開慧,你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了。它現在有障礙,用什麼東西把這個障礙去掉?用戒、用定,這才曉得戒律重要!你要不認真持戒,你不會得定;你不能得定,你不會開智慧。智慧絕對不是說你讀經讀得多,聽經聽得多。讀經多、聽經多也有用處,這是從前李老師教我的。因為我在沒有親近他老人家之前,曾經跟忏雲法師住過五個月的茅蓬,多少受點影響。忏雲法師持戒很嚴、很清淨,所以我對於戒律重視,人就變得很拘謹。老師就跟我說,“你這種修行的方法,自修可以,當自了漢行,你不能度化眾生”。

  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說“戒定固然重要,聽經聞法、為人演說可以幫助你定慧”。他舉了個例子,“你按戒定去修行,持戒修定,如果說你十年能開智慧,現在加一點經教在裡面,可能五年你智慧就開了,幫著你提前”,我明白這個道理了。一般人修持是很重要,讀經聞法也重要。以後我們讀《金剛經》,《金剛經》上大家常常念得很熟悉的,佛在這個經,這個經不長,只有五千多字,佛說了十幾遍,“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就是戒定,“持”是保持,你有恆心、有毅力,你不能中斷。後頭有個“讀誦”,後面又有“為人演說”,特別是最後一個“說”。說是什麼?說就是講經說法。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自己早一天悟入,教下講大開圓解,宗門講大徹大悟;你要想早一天大開圓解、大徹大悟,這八個字就是秘訣。戒定慧三學你要接受,你要保持,你要依教奉行,然後再就是加強,讀誦是加強。表演是什麼?你要把你所修的、所學的都落實到生活當中,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你做出來給別人看,這叫演。演還不算,還要為人講解,這樣子你的戒定慧三學與時俱增,你就是年年增長;三學增上,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求的。三學怎樣能不斷往上提升?受持讀誦,為人演說。

  可是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面你要注意,如果你境沒有忘,心未寂,你在六道,你很難超越六道。如果這個心放下了,境也忘掉了,那恭喜你,你在教下必定大開圓解,你在宗門決定大徹大悟。這是什麼?這就是屬於放下,真正能看破,真正能放下。所以他後面說,“今佛雙亡寂照”,特地用佛來做例子,今佛雙亡寂照。“雙亡寂照”是《疏鈔》裡有,《疏鈔》這裡有個小注,“雙亡,南續金無”,就是《南藏》、《續藏》這些藏經裡頭沒有這兩個字。李長者的《合論》,道霈法師,這個地方道霈法師是讀過《疏鈔》的,他這兩個字也透露,應當要有,佛雙亡寂照,寂照兩邊都離開,“方契性空”。

  如果你還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跟照還有,還沒有把它離開,沒有放下,你是權教菩薩;也就是說,你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照我們果位上來講,你是十信位的菩薩,這個大家就好懂了。從初信到十信寂照未亡,寂照雙亡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就是圓教初住,超越十法界,你就升到一真法界,那個完全不一樣了,你是分證位的佛。這個地方是講究竟圓滿位佛,所以說的很高。我們要向佛學習,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最重要?修清淨心最重要。清淨心就是不染污,我們心裡頭有我、有我所,就不清淨。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沒有我,也沒有我所。還有自私自利,不清淨;還有是非人我,不清淨;名聞利養沒有放下,不清淨;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沒有放下,不清淨;還有貪瞋癡慢,還有嫉妒障礙,不清淨,清淨心沒有了。清淨心沒有,佛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世界是淨土,與淨土相應的是清淨心。

  為什麼諸佛如來、祖師大德都教我們念佛?念佛是個方法,目的是把清淨心念出來,你要懂得這個道理。譬如說,我見到一切人事物,生起貪愛的心,“南無阿彌陀佛”,把那個貪愛的心念掉。我見到冤家對頭,我起瞋恨心了,“南無阿彌陀佛”,把那個瞋恚的心念掉,這叫念佛。念佛就是把清淨心念出來,把不清淨的東西統統打掉,這叫會念。不是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生貪瞋癡慢,那就錯了。那就叫什麼?夾雜!覺明妙行菩薩教我們念佛的三要訣,第一是“不懷疑”,第二是“不夾雜”,第三是“不間斷”,他說九個字: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九個字,實在講就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方法的四個字的注解。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淨念相繼”,講四個字;他講九個字,講清楚了。什麼叫淨念?不懷疑、不夾雜,那個念才叫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我們今天念佛,與這個相應不相應?如果與這個不相應,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你念了這麼多年的佛,連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心裡面還是是非人我,還是有貪瞋癡慢,這怎麼行?

  有人是真想修,我遇到太多了。早年在台灣、在美國,都遇到有真正想修行的人,問我:法師,修行從哪裡修起?你要修清淨心,修淨念。我教他一個方法,從哪裡下手?怨親平等。修清淨心的方法很多,這也是個方法。他說,怎麼修法?我說,你常常想想,你這一生當中,對哪個人最不滿意,你最討厭他、最恨他。你在你佛堂的佛像旁邊給他供個長生牌位,你拜佛也拜他,希望說把這個冤家變成親家。我恨他、討厭他,慢慢變成我不討厭、不恨他,我還很尊敬他。從這個方法修。他真干,過了兩、三年碰到我的時候,說:法師,我已經照你方法去做了,可是現在我看到他,還是有一點恨他的意思,這怎麼辦?我就說,行,你的功夫已經慢慢得力了,還不到家,你才干了三年,再干三年。一定要達到我看到他,聽人家說到他,一點怨恨心都沒有了;不但沒有怨恨心,對他自自然然生起恭敬心。

  這是無量法門裡頭的一個法門,怨親平等。從這個地方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你對你的冤家對頭都沒有怨恨,你裡面的余怨化解了,往後生生世世就不會冤冤相報,就斷掉了。你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冤親債主不會來障礙,不會來找麻煩。你自己有能力把它化解,最高明的方法。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煉,樣樣平等,飲食起居裡頭不再挑剔,什麼都好,什麼樣的菜飯都好,能把所有一切的味轉變成一味。境隨心轉,你用你修行的功夫去轉境界,什麼樣的菜飯都好吃,都吃得很開心;什麼樣的衣服都好穿,都穿得很舒服,一絲毫挑剔沒有,就是說分別、執著沒有了。有分別、執著,不行,他還是要挑剔;離一切分別、執著,挑剔沒有了。

  我們在弘一大師身上看到了。弘一大師年輕的時候樣樣考究,那個分別、執著是一般人的多少倍,他到最後能夠統統放下,非常不容易!我聽說他在日本讀書的時候,他跟朋友約定,這個朋友到他這兒來看他,約定八點鐘,准八點。這個朋友遲到了兩三分鐘,他不開門,把他臭罵一頓,你不守時間。你說這麼執著!他到晚年學佛的時候那麼樣隨和,完全變成兩個人,這值得我們尊敬。他覺悟得快,他改得快,改得很徹底。現在時間到了,注解裡面我們講到“境智雙寂,契彼性空”,“根塵兩忘,內外解脫”,這句句都重要,句句都是我們應當要認真學習的。現在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243卷)【攝境歸心,心又未寂】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