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鹿野苑撷影
在一個佛教典故中,菩薩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將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無量劫前佛陀曾是這裡的鹿王。
鹿野苑遺址內最為高大的建築是達麥克塔(Dhāmekh stūpa),此塔依建築風格看(外塔)建於笈多時期,歷經劫難能存留至今實屬不易,每日繞塔的人很多。此塔依奘師記載為佛陀為彌勒菩薩授記處,法顯大師亦有記載。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對鹿野苑有這樣的記載:
至鹿野伽藍。台觀連雲長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學小乘正量部。大院內有精捨。高百余尺。石階磚龛層級百數。皆隱起黃金佛像。室中有鋀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狀。精捨東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所建。高百余尺。前有石柱。高七十余尺。是佛初轉法輪處。
遺址公園內的阿育王石柱只有殘存的一部分,殘存的石柱上有婆羅迷文的阿育王銘文,記載了阿育王懲戒破壞僧團和合的賊住者的內容。原來的柱高達10多米,頭部雕有四面獅像,該獅像現被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中。
同行的師父
園內干活的印度女子
五比丘迎佛塔,塔在遺址公園南面500米左右。此塔是為了紀念五比丘迎接佛陀的地點而建立的,歷史上也曾經非常輝煌。特別要指出的是,塔上面的小房子和五比丘迎佛塔沒有半點關系,那是貝拿勒斯的地方官為了討好阿卡巴大帝(Akbar)為他父親胡馬雍(Humayun)修的紀念亭。
佛陀為五比丘宣講的《轉法輪經》,開示了四聖谛“苦、集、滅、道”的真理。這是佛陀第一次正式的說法
2014清夢雲水之旅,大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