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2015/3/10    熱度:30036    下載DOC文檔    

佛說:‘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不清淨,與淨土不相應,是不能往生淨土的。

佛在《觀經》中講,念佛法門有十六種觀法,最後一觀叫念佛觀。應該怎麼觀呢?就是念佛時,須‘心念耳聞’,就是說念佛時,耳朵能夠清清楚楚地傾聽自己的念佛聲音。這種觀法,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來觀照我們念佛的聲音。以耳根攝定意根,使其不生妄念而達到進入念佛三昧的目的。我們真能證入念佛三昧,當臘月三十日到來時,絕定能生西。否則,就很難說了。

因此,念佛須一切放下,靜靜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同時用耳朵靜聽自己念佛的聲音,才能攝心入觀。現在的人念佛不入觀,不肯照佛教導的方法來切實實行,所以收效甚微。

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教導我們念佛,須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攝在這一句佛號上。眼睛不看別的東西,耳朵不聽別的聲音(只聽我念佛的聲音),鼻子不聞什麼香臭,舌頭也不嘗什麼味道,不說話。竭盡心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靜靜地一直念下去,自然漸漸息下妄心而安然入定。可惜現在淨宗行人不肯這樣做。說到‘淨念相繼’這句話,意義深長,確實很難做到。因為不是照字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不是只靜靜地念這句佛號,就叫淨念相繼,而是很深的,像禅宗開悟後保任到家的功夫一樣。

所謂淨者,要能所雙亡,根塵脫落才叫淨。就是念佛時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號,一時脫落,無能無所,廓爾清淨,才是一念淨。有念佛的心和所念的佛號,有能有所,這是相對的。相對的都是虛妄不實的。絕對的才是真的。唯有我們的佛性是絕對的。你現在念佛,心、法、佛號都是相對的,所以這不是淨念!

要等念佛念得入定了,念得能所脫掉了,就像我們修心中心法一樣,持咒持到最後,‘啪—’脫掉了,法沒有了,人也沒有了,心也沒有了,世界也沒有了,都空淨了,但靈知了了,這才是一念淨!一念淨就是一念相應,這一念就是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都是如此不動,念念都是佛,這才叫做相繼不斷!你們看這是何等的功夫啊!

講到‘相應’,還有靜中的相應和動中的相應不同。靜中相應,就是我們打坐的時候,能所雙亡,打開了本來,與佛相應。但下座動中又忘記了,跟著外境跑了,就不相應了。所以這只是靜中相應,動中不相應還是不行。功夫須做到動靜一如,動中不跟境界轉,仍然是了了分明,如靜中一樣才行。

‘相繼’就更難了。相繼就是繼續不斷,就是不問動靜,時時如此,不只是一時如此,而他時如彼。因為我們舊習深重,打坐用功,常是今天能脫開,明天又脫不開,要等多少天後才脫一次,以後不再脫開,那是瞎貓踫著死老鼠,非但不是相繼的功夫,也不算開悟。縱然功夫增進,靜中能相繼了,動中有走著,還不能算相繼成片的功夫。真正的相繼,須動中也如靜中一樣相繼。就是在做事時盡管在做,卻等於沒做,絲毫不住著。做過之後,更沒有絲毫做的痕跡。做到這樣動靜一如的相繼,才叫淨念相繼。

禅宗功夫也是要做到這個地步才叫打成一片。參禅打開本來之後要進一步保任,長養聖胎,使他發育長大。保任功夫是兩個階段。保就是保護,就是當我們打開本來了,認識了法身,要嚴密地保護他,不讓他粘染物境而停滯不前,須時時照看他而不忘記。等保護圓熟了,就不須再保。放任他,獨立自主而無犯觸,以法性本來如此,非有意做作。

功夫做到動靜一如的相繼功夫,非但淨就是禅,禅就是淨,禅淨不分家。就是儒教孔夫子最後也說:‘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見功夫到家,是不分什麼宗派的。有些不懂佛教真理的人,總在分別說:‘你是禅宗,我是淨土。’其實不相干。又有些人分別說:‘淨土好,穩妥;禅宗不好,危險!’不知道都是一樣的。你說禅宗危險,是你不竭盡心力修行故。你不專心致志的念佛,淨土也一樣危險。不見蓮池大師道:‘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嗎!你說淨土好,禅宗也一樣好,六祖大師以來,見性了道的人,不是也很多嗎?!所以大家不要互相誹謗了,法都是好的。就看這個法是否適合你的根器,適合根器就是好法。另外,人們之所以有分別,是法沒有修圓滿,死守在一門,著在一點上,才生出差別見。如真正打開來,見到本性,就圓滿了,就知道各宗都相同而無異議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