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的去處
死之後,到那裡去呢?人死之後,在還沒有投胎轉世之前,他是一個“中陰身”的地位。
什麼叫“中陰身”?就是生死之間並不是沒有“我”這個人了,我的心業還存在,這個心業就叫做“中陰身”。
中陰身的生命有多長?在人生數十寒暑之後,轉世投胎為牛為馬,為天人為阿修羅;從這到那,可能數百年,可能是數小時,以經典論,中陰身只是生死中間的一個過渡,它可以長四十九天,也可能只是短暫的幾秒鐘之間。
在中陰身的階段,是靠著自己往昔的行為業力,在五趣六道中去找他的緣份轉世。有時候是隨著重的業力去投胎,有時是隨念的業力去轉世,有時是隨著習慣記憶,朝著印象深刻的地方走去。自己做不了主,完全是業力做主。
根據《俱捨論》第十卷,中陰身有五個名字,分別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稱“意生身”;又因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而名“求生”;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他們的身體,故名“食香”;因為是處於從此生的敗壞到另一生出現之間的過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夠產生生命過程中的另一個身體,而他本身卻是不藉父母等緣,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稱為“起”。
有褔報的中陰身是以好的香氣為滋生的食物,無褔的中陰身是以惡臭的氣味為滋生的食物。凡是中陰身都有神通,能夠見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事物。中陰身的階段究竟能維持多少時間?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一直到另一期生命的開始為止,不論多久都叫中陰身;有說中陰身的生命只有七天,他可以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次又一次地受生為中陰身。但是古來佛教所相信的,是根據《大毗婆娑論》所說的,人死之後七七日間為中陰,當中這一段的期間,這一段期間佛在經上講,大多數人是四十九天。
七個七,大多數人都去轉世,看他的行業落到哪一道,他就受果報去了。在這一段期間當中,他每七天有一次變易生死,這個生死在他來說是相當痛苦的,給他做這些佛事,減少他的痛苦,增加他的福力,所以在七七日內‘廣造眾善’。如果七七四十九天,天天都給他修福,那他的福報就大。世間人是到七天修一次,實在講是四十九天之內天天要修,這才是真正的幫助,這個緣就非常殊勝。現前家親眷屬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自他兩利。而修福的方法,誦經、念佛給他回向,這是最有利益的事情。如果他有能力,將亡人遺留下的財物廣行布施,那他的福報就更大了。
其實,人死之後,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叫做中陰。三界、六道所有眾生,死此生彼,都經過中陰的階段;但無色界眾生是定境,沒有色蘊,所以沒有中陰。以《大寶積經》第五十六卷〈入胎藏會〉所說,由地獄眾生而轉的中陰,容貌丑陋,如燒焦的枯木;由傍生而轉的中陰,其色如煙;由餓鬼所轉的中陰,其色如水;欲界的人及天所轉的中陰,帶有金色;色界眾生所轉的中陰,形色鮮白。因此,中陰身的形狀有兩手、兩腳、四腳、多腳,或者沒有腳,都是隨著他們生前的形相,而顯出同類的身相。又根據《俱捨論》第九卷說,欲界中人的中陰,身量像五、六歲的兒童。欲界的菩薩之中陰則如壯年人的身量且相貌傑出,當其入胎投生時,必有光明照耀。而色界天人的中陰,則形量圓滿和他生前相同。
根據《大乘義章》第八卷說,欲、色二界眾生一般皆有中陰身,唯上善及重惡眾生,念佛人壽終立即往生淨土,往生淨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看見佛來接引了,便捨此投彼,到極樂世界是留學,親自向阿彌陀佛學習,接受祂的教導,等學成之後再回來度眾生,再來是願力,不是業力,脫離六道輪回,來去自如,這也才有能力[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就是發大菩提心.所以求生西方不是逃避,不是圖享受,而是為度眾生.而大善之人轉生天道,或直墮地獄及餓鬼趣,所以沒有中陰。以重惡眾生的業感而言,唯造五逆罪者沒有中陰。
從以上的經論資料所見,凡是眾生,若在欲界與色界,除了大善大惡能於死後直升直墮之外,都會經過中陰身的階段。他不屬於任何一道,當他所待投生的因緣成熟,就會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確定投生的類別。
在未投生之前,可有轉變其投生類別的方法。例如得聞佛法,或親屬為其祈褔供養,做種種佛事,便能影響這一中陰身的前途上升;如果由於積怨難消,再加上親友和仇敵冤親的干擾,也會使得中陰身改變方向而墮於惡道。所以西藏密宗特別重視中陰身救度法;即在顯教,也主張臨終的助念和七七的超度。以佛法來救濟中陰,是召請中陰身來聽聞佛法,化解心結,減輕煩惱,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緣的鬼神歡喜,以此為其結善緣的功德達到超度的效果。
至於上善與極惡之人其所以沒有中陰身的原因,是在於他們沒有等待因緣的必要。就好像有人在大學還沒畢業時,已經辦好出國留學的手續,或已被公司、行號、機關預聘,畢業之後,不需要等待工作機會,或到處找工作,這也許是他們的家庭背景或學業成績優於一般學生所致。相反的,如果出生便為豬、牛、羊等的家畜,表示出生以後,已經決定了他們被人宰殺,做為食物的命運。因此,如果積極修行、努力為善、信心深厚、願力堅固,就沒有墮落三塗的恐懼。只要以信願和修行的力量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便會依信心往生淨土,依願心修菩薩道,不論生於佛國,或生於娑婆,都是直來直往,毫無彷徨、等待的現象,所以,對信願具足的念佛人而言,並沒有中陰身的過程,也不必要他人以中陰身救度法來超度。
所以人死了以後,會隨著個人業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有的轉世做人,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而死後究竟輪回到五趣六道的那一處呢?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惡業報如何了。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人死後所能依憑的業力也有三種:
1.是隨業受生: 好比銀行查帳,債務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還,人死了以後,依照個人生前積聚最多的重因,而隨從去輪回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樂;惡業盈貫的人,輪回惡道受苦,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是隨習受生: 死後會隨著平日的某種習慣去受生。就物理上而言,即為“慣性作用”投胎時多隨平生最重之習氣,相引至同類環境,業力之故,自己做不了主。
3.是隨願受生:具真信切願,志誠懇切,如子憶母。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縱絲毫惑業未斷,帶業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上,以種性不同故。況已斷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
A.負面的願力------一個人瞋恚、執著勝過其他,則易墮惡道。例:三昧水忏,晁錯即是,誓報怨仇,十世未離鬼道。
B.正面的願力---- 一般人平日致心向佛,壽終時便隨這個意念與佛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