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亮法師談皈依
談到皈依學佛,很多人都覺得是一個非常嚴肅而又神聖的領域,或說不夠資格,或說沒修到那種程度,又或說沒有達到那種境界等等。其實就是借口,以這種種的借口來延遲自己了知痛苦根源、步入解脫大道的時間,在這種借口下不願超凡入聖卻喜歡隨波逐流在紅塵的是非之中。佛法的嚴肅不是你這不能做那不能做,而是讓你依著佛法的指引做的更好。 皈依三寶是親近三寶,依靠三寶,是智慧之路起跑線。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寶的加持。任何一個人都具備學習佛法的資格,孔子有雲:“人活到老,亦學到老”。人要不斷地充實新的知識,要萌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才會智慧增長,否則如井底之蛙、深山老林中的原始人,孤陋寡聞。 學佛要建立無上的正知正等正覺的大智慧心,切勿道聽途說,誤導自己的思想。所有的佛經都是人生正行的引導,是可以直接通達我們內心的甘露法語,絕非世間任何外在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東西。佛是真理的締造者,法是真理的一面旗幟,僧是堅持和踐行真理的旗手,三寶是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發掘了悟和學習修行的坐標。 其實皈依學佛簡單理解就是報名一項開悟心智的知識學習。首先我們要生發一種內心的願力、願心、恆心、信心學好學正的良好心態,切勿帶著各種復雜的想法而生起學佛心,這樣就與佛心心相印了。如此,就不必患得患失,也不必擔心自己不能依法而行。佛法以“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為宗旨倡導國泰民安,創建社會合諧,造福地方百姓,利益廣大眾生。引導眾生不要執我,執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間萬事萬物不過是暫時的擁有,死後半點也帶不走,所以不必執著於得失。只有潛心學佛才能解脫我執的痛苦;學佛就是摒棄我們內心無明的屏障,讓我們內心更加明朗,不生活在如亂麻的思維中,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輕松自在。試問,世界上還能有哪一樣東西能使我們不痛苦,不煩惱,不悲傷的?我想沒有,因為外在的擁有只能是促使人的欲望不斷膨脹,最後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擁有的同時煩惱也是一路隨行的。若心菩提,大山崩於前也泰然自若,又何恐得與失,生與死呢?皈依學佛是自利利他的好事。 常常聽到未走近佛法的人說,我自掃門前雪,不做虧心、傷天害理之事,一心向善,沒必要皈依學佛。 但是,究竟什麼是善?善的標准是什麼?倘若自己對道德底線的認識有偏差,說不定自己為惡了還理直氣壯呢。而佛法的修持是讓我們認識底線,衡量標准。禅修可以細到避免我們在語言上對他人的傷害,或內心不經意流露出對他人的藐視。其實,人的煩惱多數由我執或貪嗔癡中而來。人們常常被世俗的各種習氣束縛著,靈魂被外在的所謂繁華迷惑著,內心的慈悲被蒙蔽了。內心的我執、我見、傲慢心等重得無法解脫。而皈依學佛正是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 皈依是解脫道的根基,是精神升華的基礎。要開悟、解脫或達到精神修持的目標,只有找到了精神修持的支柱時,才有可能成就。這個支柱就是皈依,它在學習法教、證悟成佛上,能助我們凝聚力量和願心。沒有皈依,就沒有穩固的基礎支柱,修行進步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 學佛最初的入門就是皈依,是解脫大道的初始,無論你說自己有多善良,或是四處燒香、拜佛,如果沒有真正生起皈依之心,得不到皈依的戒體,就不能稱為佛弟子。不願皈依多數是由於我慢心的驅使所致,所以精神也就難以得到升華。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