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認識佛教及因果關系
什麼是佛教?佛教與其他的宗教有什麼區別?提起佛教好多 人都會想到了鬼神,其實這是對佛教的誤解。確切的來講,佛教不應該是宗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天竺),於公元前六世紀由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長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立,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悉達多傳說生於公元前565年,死於公元前485年,活了大約八十歲,大致與我國的孔子同時。因為他是釋迦族的人,所以後來他的弟子又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實我們經常稱釋迦牟尼佛是不正確的,因為‘牟尼’就是聖人的意思,而‘佛’跟牟尼是一個意思。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釋迦牟尼” 或者“釋迦佛”僅一個名字我們就很少人能詳細的了解,何況這麼多的教理教義呢?所以想真正的了解佛法,可不能盲目跟從。
佛教的全稱應該是佛陀教育,可是,真正的佛法卻不僅僅是教育,因為佛法是佛陀解開宇宙時空一切奧秘的方法。而宗教應該是一神甚至多神信仰的。但佛法卻不是搞信仰,是身體力行的實踐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化。佛法的最終思想,是讓人們自己去了解我與自然和諧如一的狀態。如果非與其他宗教作個比較的話,那麼最大的區別在於佛教是讓人們通過實踐自己去認識大自然的方法。所以經常稱‘佛法’ 而其他宗教卻沒有這樣的方法。因為宗教依賴的是神,而佛法卻講的是實踐。
佛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佛法空相,因果不虛”。連佛法都是空相了,因果卻真實?好多人對此不太理解。甚至有人說成佛後不背 因果的,那麼,因果也應該不真了。如果從佛境界妄談佛法,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佛境界,你是怎麼知道的呢?為了使眾多同修走出迷途,解除心中的困惑,我就從咱們的現實生活中來討論佛法與因果,佛法是什麼?顧名思義是成就佛陀智慧的方法,那麼,一個平常人到成佛的路到底有多遠?走起來真的好遠,因為每走一步都很難,要時間,地點,以及周圍的環境因緣具備才能了悟佛法的真谛。這一切的所需,在佛法裡叫“助緣”。可是,成就這些助緣靠什麼呢?靠自己親自去創造、維護、修復能使自己解脫的一切事物。這就是修行,也是“戒” 的重要性。方法找對了,就得去實施。有的人會在特定的時間、地點、能夠暫時悟到些東西,也就是說,是機緣巧合獲得智慧的另類增長,如果戒體不好的話,這樣的機遇沒有了,自己所得到的東西就會逐漸失去,因為被世間的幻相遮蓋了本心。所以修行得慢慢積累,這樣得來的才能穩固。 佛法是有了,那麼因果是什麼呢?因果,是自然規律,是一切現象的定率。有生就有死,有高就有低,有長就有短,所以說因果不虛是講的規律不假。那為什麼佛法是假的呢?因為每個人修行方式不同,所創造的環境不同,所遇見的事情更是千差萬別。所以,佛法是沒有一個固定地形式的,如果假設把凡夫至成佛分成10層的話,學會了第一層,該學第二層的時候,第一層的方法就得丟棄,不然永遠是第一層。學到第九層的時候,甚至第十層的時候,以前所用的方法就不能要了,誰都不會傻到第十層還惦記著前九層的方法不放的。
所以,佛法就成了空相了,因為它沒有本體,可是因果卻不是這樣,無論你到了什麼程度,規律是不變的,以前所做種種因,必然要結種種果,所以,因果不會因為你的修行程度而改變,但是,卻會因為你的修行程度對果報的承受產生改變。為什麼會這樣呢?比方說,一個平常的人,被刀或利器刺傷會疼痛,看見悲傷的事情會動心。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成就者的身上,其果報沒變,感受卻已經不復存在,《心經》雲:“無眼、耳、鼻、舌、身、意。”既然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的,那麼刀痛,心動,這些都不存在了。這只是“觀自在菩薩“的境界何況是佛呢?所以,“佛法空相,因果不虛”是講的‘方法’沒有本體,可是因果規律卻永遠不假。佛陀正是了解了世間法的“規律-因果”才告訴人們,從自己的“因”上去修正,才能在“果報”上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認識自己的因果規律,從自我開始,從因地下手,果報是必然 的,每天所動的念頭,都是我們所種下的“因”,佛法並不神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目前正在‘想’什麼吧?把你的妄想心,攀緣心收起來,種一個成佛的種子,每一念都要種這樣的種子,那麼,不久後的將來你想不成佛都難!佛說:“因果不虛”。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