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教對社會的療法


 2015/4/19    熱度:1669    下載DOC文檔    

  一.家庭倫理的病態與療法  二.農工職業的病態與療法

  三.教育道德的病態與療法  四.健康養身的病態與療法

  1

  各位來賓、各位護法居士:

  承蒙三寶的加被、龍天的護持,我們今天能聚在一起,談一談“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

  現在社會的病態很多,家庭有病態,學校有病態,農工法商各界有病態,甚至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理都有病了。我們身體患了病,頭痛、肚子痛,可以到醫院找醫生治療;心裡煩惱,精神錯亂,也可以找心理醫生復健;對於社會的病態,我們找什麼人來治療呢?

  我現在向大家推薦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不但是一個宗教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大醫王,一位千古難逢的心靈導師。他不但可以治療我們身體上的毛病,而且對於各種社會病態,都有治療的方法。

  在《佛遺教經》裡,佛陀曾說:“我如良醫,治病與藥,汝若不服,過不在醫”,就是說:“我像一位高明的醫生,你有病,我開藥方給你;你不吃,病不會好,不能怪醫生”。佛陀又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就是說:“我引導你走路,告訴你善義的路在那裡,你不依我指引的方向走,覓不到你的人生義路,過失不在引導的人。”

  我現在就依釋迦牟尼佛留傳的藥方,對社會病態提出四點治療的方法:

  一.家庭倫理的病態與療法

  現代社會的家庭中,所潛伏的病態可說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昨天的報紙上有一則小漫畫,表達家庭問題很傳神:做丈夫的回家了,開門前,怕太太跟他唠叼,問長問短,就在胸前掛上一個牌子,上面寫了三個字:“別問我!”,就是要太太別問我今天做了什麼,到了什麼地方,不要啰哩啰啰嗦。這個太太一看到先生胸前的牌子,立刻怒氣發作,轉身拿了一個牌子掛在背後,上面寫:“別惹我!”,意思是:我不問你在外面胡天胡地,你也休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丈夫進門,到了客廳,他兒子趴在地上看電視,頭上頂著一面牌子:“別揍我!”,意思是:老子管老子,兒子管兒子,別仗著你做父親的威風打人。這個父親再走幾步,又看到家裡的管家和傭人都掛著牌子:“別叫我!”嫌這個家庭事情太多,不勝其煩,所以拒絕召喚。

  這個漫畫暴露了某種病態:今天的家庭裡,真是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女不女,很多家庭倫理已經亮起了紅燈。

  過去有一首詩偈說:“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叫孫兒餓我兒”,這首詩偈非常好懂,就是一個做父母的人慨歎:記得當初我養兒女的情形,就像我兒女現在養孫兒一樣;我的兒女對我不孝順,讓我挨餓,由他去;只希望我的孫兒不要不孝順父母——也讓我的兒女挨餓啊!

  過去社會裡的家庭問題,頂多是兒女對父母的孝養問題,老年人有時缺乏照顧,精神空虛,或因代溝問題與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蘭辦了“仁愛之家”,又在佛光山設立“佛光精捨”。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辦養老院,就是為了安老,讓家庭失調的老人能得到照顧,但是天下孤苦無依、晚景淒涼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我也希望能有很多很多精捨,來安置所有需要照顧的老人!

  現在的家庭問題就復雜多了,除了孝養父母以外,如試管嬰兒、借腹生子、不喂母奶,甚至於單親家庭、小移民、小留學生家庭……問題越來越多。什麼試管嬰兒、借腹生子,為什麼?為了愛漂亮,自己不肯生孩子,借別人的肚子生;為了愛漂亮,母親自己不喂奶,怕影響身材;甚至有精子銀行、單親家庭,將來孩子長大了,會懷疑究竟父母是誰,心理上的芥蒂很難消除,家庭問題不是越來越嚴重了嗎?

  很多父母在這種工商社會裡,只想到賺錢、賺錢,對於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關心,結果造成了鑰匙兒童、速食面兒童、維他命兒童、才藝兒童、移民兒童……。有的父母應酬忙、交際忙,就把鑰匙給孩子,說:“放學自己回家,冰箱裡有牛奶、維他命,自己泡生力面、統一面吃,自己把功課做完,自己好好睡覺!”據說很多父母和子女極少接觸,忙著在外應酬,一天跟孩子講不到三句話,孩子長期孤單寂寞,長大以後還肯服侍父母嗎?有的父母對子女寄望過多,要兒女成龍成鳳成博士,就給他們報名才藝班,強迫他們去學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還要學英文、日文……,除了學校的功課之外,又叫他學一大堆課外的東西,一下子要他都學會,小孩子背負這麼沉重的壓力,吃得消嗎?長大以後會不會排斥呢?今天青少年問題嚴重,翹家、逃學、吸煙、賭博、打架……,難道沒有原因?有一位教育學者說:現在的兒童,不是靠父母的愛和關懷成長的,是靠著牛的照顧長大的,他們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帶、著牛皮鞋,系牛皮飾物……像是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牛脾氣,要過著牛脾氣的人生,說起來是很可憐的。

  現在的家庭倫理也很混亂,有一個這樣的笑話;父子三代同看一部電視,祖父要看台視的連續劇,父親要看中視的綜藝節目,兒子要看華視的卡通,誰都不讓誰。祖父才看了幾分鐘,就被兒子換了中視;兒子才看了幾秒鐘,又被孫子換了台。這個祖父看不順眼,罵了孫子幾句,孫子大怒,抬腳就向他父親踢去,說:“都是你害我挨那個老家伙罵!”

  這個兒子忽然被踢,也很生氣,立刻回身踢了老祖父一腳,罵道:“他踢他爸爸,我也踢我爸爸!”

  現在都市裡,大部分流行小家庭,三代同堂的更少,對於年長的父母,都讓他們單獨住。兄弟姐妹多的,就輪流養父母——星期一由台北的老大來養,星期二、五到桃園老二家去吃飯,星期三、四歸台中老三照顧,星期六、日到台南投靠女兒,然後再趕回台北老大家,這樣東奔西趕的,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這種方法來養育子女,父親今天照顧兒女,母親明天照顧兒女,也輪流養育,家庭不會破碎嗎?

  據說現在女孩子嫁人的條件是:第一、要有樓房;第二、要有汽車;第三、不要公婆。過去女孩子嫁人,都會先看看這人是否書香世家?這人身家清不清白?這人的家庭道德好不好?現在不注重門楣,不注重道德,只重視樓房汽車,甚至嫌公婆累贅,像這樣沒有家庭倫理觀念的社會,可以說病態很嚴重了!

  古人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佚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對於家庭倫理的療法,我們也可以說:救家庭離不開一個佛字!

  我現在依照佛經的教示,提出治療家庭破碎的方法,先從家庭裡的主要份子——夫妻說起:怎麼樣做一個丈夫?怎麼樣做一個太太?我想:丈夫做好了,太太做好了,怎麼還會做不好父母、子女呢?

  佛教裡有一本經典,叫《玉耶女經》,這部經裡面,提到怎麼樣做一個女人。一個成功的女人,必須具有五種婦德,這五種婦德是:

  1.母婦:做一個像母親一樣的母婦。和丈夫相處,覺得自己如慈母,以疼愛兒女的心來疼愛丈夫。

  2.臣婦:做一個像臣子對待君王的臣婦,用禮敬君王一樣的心來對待丈夫。

  3.妹婦:做妹妹一樣的妹婦,視丈夫如長兄,涵容寬愛,以小妹妹的心情去尊重他。

  4.婢婦:像婢女對待主人一樣,尊丈夫為一家之主,謙抑自持,用心侍候。

  5.夫婦:形體雖異,誓不二心,精神是一致的,心靈是貫通的。

  假如每個家庭的主婦,都用這五種型態來做家庭主婦,這個家庭一定是和樂安祥的。

  我在佛光山的時候,常常有信徒團體請我開示,也常有信徒請教如何做一個好妻子,我現在提出四點藥方,配一付當好太太的藥給大家,看看能不能藥到病除,端正家庭倫理。

  怎樣做一個好妻子呢?一個好太太必須是:

  1.溫柔慰辛勞:丈夫回家,你要用溫柔的言語慰問他:“你累不累?”“這樣真的是很辛苦!”或贊美他:“你實在了不起!”“我覺得你很偉大呢!”因為,你溫柔的慰問他,對待他,他會覺得這個家很溫暖,下了班就想回家,不會滯留在外。現在社會上,很多做丈夫的盡量不回家,為什麼?一回家,太太就說:

  “你真沒有用!隔壁王先生一個月多少萬,人家都肯努力!嫁給你這個窮鬼以後,天天看你下班一付虛脫相……”

  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從一進家門就唠叼不休,先生累了一天,回家還要打點精神,接受疲勞轟炸,轟隆轟隆,頭腦都快要爆炸了,以後呢?一想起要回家,他就像要回到監牢一般愁眉苦臉,寧可在外面和別人吃吃喝喝劃算。所以,做太太的,你們要先生回家嗎?以後不妨用溫柔的言語慰問他的辛勞。

  2.飲食有妙味:俗話說:“要控制你的丈夫,先抓住他的胃”,一個好太太必然精於烹調,會弄美食給丈夫吃,知道他喜歡吃什麼,知道他的飲食習慣,讓他下了班就想回家,吃太太煮的菜,感覺是一個有滋味的美妙家庭,飯店三桌酒筵,不如自家一盤小菜。

  3.家庭是樂園:你把家整理得很干淨,擺一盆花,掛一幅畫,讓丈夫回到家,到處是明窗淨幾、詩情畫意,他會不喜歡回家嗎?他往沙發上一坐,有報紙可以閒看,有香茶可以慢喝,有音樂、電視賞心,有妻兒子女娛情,像是個樂園一樣,他怎麼會不回家呢?

  4。凡事應報告:不要總是留了一點秘密:錢,這是我的私房錢,不能讓先生知道;這件事情是我私人的秘密,不必讓他知道;這樣想就壞了。夫妻,應該一心一意,彼此沒有什麼秘密,大家互相的信賴,互相的齊力。一個家庭裡,夫妻能坦誠相處,子女也不會有隔閡。

  在佛教裡面,另有一部《善生經》,告訴我們怎樣做個大男人。一個真正的男人必須是:

  1.負責任,能擔當:有肩膀,也有魄力。

  2.講信用,守道義:有誠懇正直的心胸。

  3.肯勤勞,創事業:有謙沖務實的作為。

  4.性寬厚,心有容:有泱泱大度的君子風。

  5.能慈能悲,多慧解:很有慈悲的愛心,有中道的智慧。

  現在的家庭裡,夫婦能處得好,家庭倫理就能端正,而身為一家之主的丈夫,除了做到上面五項男德之外,更應該致力做一個好丈夫。怎樣做好丈夫呢?我再提供四點意見給大家參考:

  1。吃飯要回家:不久前,有人提議“爸爸回家吃晚飯”,減少無謂的應酬,間接可以改善社會奢侈無度的吃風,這是對的。一個好丈夫,三餐回家吃飯,與家人多多親近,多多了解,這個家就會比較和睦。

  2。身邊少帶錢:錢,本身無好壞,用的時候有好有壞。錢多而不會用,很容易成為罪惡的淵薮;男人身邊的錢多了,有時飽暖思YIN欲,或被敲搾利用,不容易控制,身邊少帶錢,壞的因果比較少。各位以後不妨試試,你若想做一個好男人,最好身邊少帶錢。

  3。外出說去處:好丈夫外出時,一定告訴太太到哪裡,不隱瞞行蹤,以免太太懷疑,用電話追查,甚至找私家偵探盯梢,那就太可憐了。

  4。應酬成雙對:你要應酬,最好盡可能帶著太太,成雙成對進出。夫妻本來不就是有福同享的嗎?

  接下來,子女和父母的倫理也是相生相成的,孝順的子女,必須以五事來對待父母: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為,必先禀白。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

  而慈愛的父母,也會以五事對待兒女:

  第一、教育子女,不讓為惡。

  第二、指其善處,使有品格。

  第三、慈愛關懷,教其學問。

  第四、善為婚嫁,務使滿意。

  第五、隨時供給,助成事業。

  家庭,是一種連鎖關系,父母子女,像鏈煉的環環相扣一樣,絕不可分割,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家庭倫理就美滿多了。

  二.農工職業的病態與療法

  今天我們社會的病態,以農工方面最多。在工商轉型為高科技的過程中,許多問題缺乏調適,許多情況無法掌握,結果造成職業困境及精神空虛等種種病態。

  由於都市發展,人口集中,農村青年漸有“為農者賤”的觀念,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引起勞力不足、農地廢耕的現象。另一方面,大學農學院和農專畢業的學生,買不到農田耕種,無法取得自耕農的資格,有志於農業的人,反而沒有農田。

  由於工業的發展,交通的需要,我們的農地愈來愈少,沒有農地,難道我們每天可以吃機器,吃聲光歌舞嗎?難道我們能吃鋼筋水泥維生嗎?農藥的使用也愈來愈多,造成河川及土地污染,也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像台中的德基水庫,雖然號稱東亞最大,也無法避免上游的農藥污染,連中橫公路美麗的環山部落,都成為濫施農藥的死地。造成這些農業病態的原因,就是功利心。

  工商業的病態也是這樣。我們今天的人都講求功利,要發財,要成功。等真正有錢了,不會用錢;真正有權勢了,濫用權勢,因此成為今天社會罪惡的源流。貧富不均,工業發展制造了許多暴發戶,又由於大財閥的控制,造成了經濟壟斷,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享樂歪風,不會用錢,不知享受;光是交際酬酢、酒食飲宴,一年就吃掉了幾條高速公路,連鄉下的謝神都改成了脫衣舞,風氣太壞!

  今天工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公害、污染,以及自然生態的破壞,造成民眾的抗議、示威,以至自力救濟,病態也很嚴重。但是,這許多環境上的公害污染、生態破壞,還不是最壞的,最糟糕的是工商界精神上的污染!錢多了不會用錢,反而污染了自己的心性,污染了自己的靈魂,污染了社會風氣和道德,這種人性道德的破壞更可怕!

  今天工商界的病態,比方說:商品的仿冒、走私、漏稅、盜用商標、惡性倒閉、倒會卷逃、空頭支票滿天飛……等等,可以說:這個社會有一種“能欺則欺,能騙則騙”的心理,常常不顧工商道德。很多人有錢了,就逢場作戲,金屋藏嬌,不顧妻兒,不重家教,每日酒食爭逐,忽略了家庭,因此制造了許多青少年問題,直接遺害下一代。

  近幾年經濟的發展,女工有很大的功勞,可是因為是廉價勞工,有物質上的福利,沒有精神上的寄托,結果,女工的問題也很嚴重。有玩鑰匙游戲而毫無禁忌的,有未婚媽媽,有離家獨居的。她們工作枯燥,精神苦悶,很多有職業病。

  職業病不光是身體機能的障礙(例如浮腳筋、坐骨神經、痛風、五十肩、視力傷害等),心理上的麻木更嚴重。尤其現在很多電子工廠、成衣工廠都實施一貫作業,完全不用人腦,只是零件、機械的裝配,一天到晚做著相同的動作,像螺絲釘一樣,沒有思想,沒有感覺,成了簡單的、沒有智識的人,日子久了,精神能不苦悶嗎?

  現在的社會,由於注重科技發展,人也變得越來越機械化了。比方說:電視都是遙控,不必走動;速食品越來越多,不必烹饪;洗衣脫水,都用電腦;領款購物,都用刷卡……這樣發展下去,人越來越懶,都不必下廚房上班了,按一個鈕,牛奶來了,面也做好了,資料也傳真了,公文也電腦連線了,一切按鈕即可,人都不用動了。

  我們出家人每次用齋的時候,飯前要合掌,要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我們佛光山的總機小姐,每天在機房工作,拿起電話就要說:“佛光山,您好!”然後才做電訊接轉。有一次,這位總機小姐跟我們一起吃飯,我們合掌,還沒有說“供佛養,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她已經脫口而出:“佛光山,您好!”,這就是職業病。

  農工職業的病態,是由於社會多了金錢、色情與暴力,少了禮義、美德與善知識。對於這些農工職業的病態,該怎麼治療呢?我們在下面提出一些療法給大家參考: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觀念

  說到因果,一般人總會想:世間因果也不准確啊!很多好人遭遇不幸,很多壞人升官發財,哪裡有什麼因果呢?這種想法很“近視”。因果,非常准確,比現在的電腦還要准確。電腦總會出錯,因果,絕沒有錯誤的時候。你現在做人很好,很樂善好施,但是過去欠了債,不能賴賬,不能因為現在人好就不還錢,好人還是要背過去的債,所以好人也有災。你現在人很壞,居然還能步步高升,可能是因為你從前種了善業,所以報應未到;就像你因為以前榮華富貴,銀行裡的存款還沒有用完,不會因為你壞就不給你揮霍。因果,有三世的關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想知道過去做了什麼,只要看現在所受的果,就可以推知過去的因。你想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報應嗎?看看現在做的事,就可以預知將來得什麼果。例如大家今天帶著煩惱來,聽我分析了佛法與因果,心胸一開朗,晚上就睡得香甜;可是同樣心中煩惱,有人寧可在外面逛街發呆,打發時間,結果越走越煩,晚上輾轉難眠,煩惱就更多了。因地不同,業報自然不同。

  很多人不明了因果,誤會了因果——我念佛、拜佛,我怎麼不發財呢?為什麼反而被人倒閉呢?各位要知道:發財有發財的因果,念佛有念佛的因果。種豆得豆,怎麼會長出西瓜呢?念佛是求了脫,怎麼可以發財呢?這是錯誤的觀念。所以信仰有信仰上的因果,健康有健康上的因果,經濟有經濟上的因果,因果是不可以錯亂的。

  在我們佛教,有時候用人不講究這人有無能力,而講求這人有沒有因果觀念。因為他如果有因果觀念,就一定有道德觀念,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敬畏因緣,慎於始,不隨便亂來,而凡夫和眾生卻不知防微杜漸:吃啊吃的,吃到病痛纏身,才去看醫生;開車只想快啊快啊,出了車禍,傷了人命,才悔不當初;為了貪婪而貪污舞弊,出事被揭發,法院傳書一到,就插翅難逃,後悔莫及了!我們常常懷有一種僥幸心,以為做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一念苟且,後患無窮。任何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因果尤其會知道,像一首詩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所以我們有因果觀念的人,只要不違背因果的原則,自然功不唐捐,你的功德是不會消除的。

  (二)要有律己持戒的行為

  中國儒家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律己的工夫。在佛教講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說到不殺生,就是不侵犯眾生生命;不偷盜,是不侵犯任何財富;不邪YIN,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與名節;不妄語,是不侵犯大眾人格與信譽;不飲酒,就是不要藉酒麻醉自己,醉後亂性。五戒的原則,都是不可先侵犯了自己的意志,又去侵犯別人。

  我們安和樂利的社會,應該人人互相尊重,互相成全。假如大家都來持守五戒,我的生命不會受侵犯,我的金錢不會被劫掠,我的名節不會受玷辱,我的信譽不會受污損,我不必懼怕一切意外的侵犯,大家律己持戒,社會病態會消失很多。

  有的信徒雖然信仰宗教,卻常常對神明、佛祖有無理要求,他們擺幾罐飲料,幾個柳丁、蘋果,向神明拜拜:佛祖啊!神明啊!你要保祐我身體健康,兒子考上大學,丈夫簽“大家樂”發財,金銀滾滾來……。這幾罐飲料,幾個柳丁,能有這麼大的力量嗎?假如佛祖、神明因為你供養祂幾個柳丁蘋果,就賜給你那麼多好處,這樣的神明好像太貪吃了。真正的信徒,對於佛祖、神明是不會隨便妄求的,守持五戒,所要求的也能圓滿順遂。比方說:你希望長壽,就不要殺人殺生,不做損陰德的事,身心自然康泰;你想發財嗎?你不偷盜,不苟取,妥善理財,財富自然增加;你要家庭眷屬和諧,就該端正自己,不要有邪YIN行為;你要信用好,名譽高,就不該妄語;你要聰明、智慧,就不要亂喝酒傷神智。今天監獄裡關的那些囚犯,如果做一個調查,可以說全都是犯了五戒:像殺人、毀容之類,是殺生;貪污、竊盜、搶劫、侵吞……,都是偷盜;像妨害家庭、妨害風化、強奸猥亵,都是犯邪YIN戒;像詐欺、仿冒商標、制假酒假藥、惡性倒閉之類,都是一種妄語;至於飲酒戒,也不光是酒,凡是刺激有害的,像速賜康、強力膠、私酒等,也都是犯法的。所以我們的社會大眾,在物質生活富裕之後,更需要道德的軌范。持守五戒,正是去除社會病態的一種療法。

  (三)要有勤儉感恩的美德

  我們社會上的許多病態,都是由自私而起,只知利己,不知利人,結果人人相爭相奪,勾心斗角,什麼畸形的病態都會出現。針對這種貪婪、自私的病症,就要以勤儉、感恩來對治。

  不要光是想別人給我多少,要想:我能給別人多少?我給予,我奉獻,表示我富有;如果一味接受別人贈與,向別人求取,反而顯得我貧窮。

  勤儉感恩的美德由內心發出,可以表現在很多事情上:我愛惜公物,表示我的品德比他富有;我常說幾句好話,我的善良比他多些;我們常常微笑待人,我們的歡喜心比較多;我重視禮節,向你請,跟你對不起、謝謝你,我的慈悲增長,比財富的增加還快;我總想到與你結緣,為你服務,我的願力比你富有……。所以,今天的農工社會,不一定要從金錢上來競賽,不一定要用洋房、汽車、珠寶來比富裕,精神上的快樂、心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四)要有忏悔向善的精神

  佛教不計較過去,過去再怎麼樣罪惡,只要一念回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個“悔”字,就是最大的福根。我們的身體髒了,用水可以洗淨;心理污濁了,可以用忏悔法水滌清。不斷的忏悔,可以不斷的淨化,經上說:“犯已慚愧,發露忏悔,名為勇健得清淨者”,我們要做一個勇健清淨的佛弟子,去除貪嗔癡慢的種種病態。

  今天農工商的社會需要因果,需要五戒,需要感恩,需要忏悔,用這些來治療我們內心的病苦,健全我們的人生。

  三.教育道德的病態與療法

  現在的社會道德逐漸式微,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也有很多病態。我記得我幼小的時候,在外面跟人家爭吵,被人欺負了,回家後,父母還要再責罰我,然後帶我到人家家裡去道歉。現在的社會風氣就不同了,有些兒童在外面被人家打了,吵架了,回到家裡一哭訴,做父母的就會怒斥:“哭!哭!哭什麼!沒用的東西!你怎麼不把他打倒!”,然後帶著孩子找對方算帳,興師問罪。

  這種童年教育的護短病態很普遍。有一次,一種可樂飲料舉辦大贈獎,搜集一組七個字的瓶蓋,就可以得大獎。父親帶兒子赴宴,兒子東尋西撿的找瓶蓋,爬到別人桌子下面,有個客人不高興,就罵了這個孩子:

  “鑽什麼鑽?一點規矩都不懂!”

  罵完,拍了他一下。這個小孩立刻哭哭啼啼回到父親那裡,抹眼淚說:

  “爸,那人打我!不讓我找瓶蓋!”

  這個父親立刻氣沖沖扯著孩子過去,質問那個客人:“我兒子撿瓶蓋,干你什麼事?汽水又不是你的!”

  那個客人也不服氣:“哼!我憑什麼要讓瓶蓋給他?我自己不會撿?”

  這樣互不相讓,是好的教育嗎?過去小孩在學校裡頑皮,被老師打手心,挨打以後,回家還不敢講,因為講出來會再挨父母打,被父母帶到學校向老師道歉,還拜托老師再多多嚴格管教。現在學校的老師打了學生,噢!不得了!居然敢打我的心肝寶貝!做父母的立刻找校長告老師,甚至告到市議會,告到教育局,告到法院,這樣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百病叢生?

  還有的小孩子,在公園摘了幾朵花,在市場偷了一盒糖,回到家一表功,父母就稱贊他:“好兒子,這花真漂亮,以後多摘一點!”“好孩子,不花錢就有糖吃,算你行!”在這種童年教育下,小時候偷糖,大的時候偷牛,再大一點就要搶劫了!

  青少年教育的病態也很嚴重,其中最禍國殃民的是升學主義。在升學主義掛帥的今天,“升學!升學!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它不但埋沒了個人的性向與禀賦,造成選才制度的僵化,而且阻礙了學生興趣與情緒的發展,使學生缺乏生活上的適應能力,甚至犧牲了個人價值與尊嚴,產生學非所用的弊病,間接毀掉了青少年寶貴的一生!

  我曾經親耳聽到一個母親跟美國的兒子通電話,二十幾分鐘的國際越洋電話,這對母子翻來覆去講的就是這幾句:

  “媽媽!我要回去!”

  “乖乖!不能回來!”

  “我受不了,我要回去啦!”

  “唉呀!你再忍耐一下嘛!你回來,媽媽面子不好看,很難為情啊!”

  “我不管啦!這裡這麼冷,又吃不好,又沒人跟我玩,我要回去啦!”

  “不行啊!乖兒,這樣吧!我馬上再寄錢給你,你買好吃的吃。”

  “我學校功課跟不上,我受不了了!”

  “跟不上沒關系,我寄錢給你,你去玩好了!”

  “……”

  這樣要求兒女的教育,可以光宗耀祖嗎?

  生了一個漂亮女兒,有許多男孩追求,父母就高興,認為面子光彩,連帶的助長了少女的虛榮心。兒子念大學,擺地攤、拉保險賺了錢,自己買了車,父母就很高興,認為兒子有辦法,加深了他的功利心態。像這樣只注重虛榮和功利,而不教育他們真正做人處世的道德情操,這樣的社會教育,能不病態深重嗎?

  從兒童到青少年,從青少年到大學生,從大學生到碩士、博士,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病態是:

  第一、只重知識不重道德——分數高,人格低劣。

  第二、只重功利不重精神——爭名利,缺乏胸襟氣度。

  第三、只重接受不重思維——能灌輸,不能啟迪。

  第四、只重個人不重利他——自私,不肯犧牲奉獻。

  上面這些教育道德的病態,可以從很多小地方看出來:例如各級學校很少有至聖先師孔子像,儒家之學也不能普遍於社會,有關單位常常舉辦紀念畢卡索、紀念貓王、紀念貝多芬、紀念愛迪生……等活動,卻很少紀念玄奘大師、鑒真大師或民族英雄,崇洋媚外的心態太重。教育界普遍彌漫著功利風氣與鄉願心態,直接間接戕害了我們的下一代,這是很嚴重的國弊!

  針對這些病態,我想,可以用一些方法來治療:

  1。以鼓勵代替責備:年輕人意氣盛,常常率性行事。太過責備,他會有一種心理:反正你認為我壞,好!我壞!我壞就壞到底吧!這樣一來,只有反作用。所以對於年輕人的缺點要多涵容,不要光是責備,要用鼓勵來勸勉向上。春風怡人,總比酷暑炎風薰人好。

  2。以慈愛代替呵罵:一句溫言暖語,勝過嚴呵厲責。像仙崖禅師感化夜游弟子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一個徒弟,常常夜游,三更半夜爬梯子翻牆外出,被仙崖禅師知道了,就把梯子撤掉,在牆下等候。徒弟夜游回來,翻牆而下,沒有注意到梯子不見了,一腳踩在仙崖肩頭,順勢跳下,站定了一看,糟糕!剛剛踩的不是梯子,是師父呀!這下子徒弟心中如同焦雷轟頂,立刻頂禮請罪。仙崖禅師也不怒,也不罵,只是殷殷叮咛:

  “夜涼,小心感冒了,快回寮房睡吧!”

  天大的禍患一言而解,這個弟子感受到仙崖的關愛,從此不再逾越本分,成為一名恪守清規的徒弟了。

  教育,不就是以慈心化導戾氣,以愛心平伏干戈嗎?

  3。以關懷代替放縱:過份溺愛,不依法理,容易形成放縱與姑息,不但不能達到正面教育效果,反而使青少年走偏鋒,形成偏頗的人格。只有在清明的環境中,才能培養清明的子弟;在關懷的氣氛裡,才有寬懷大度的人才。

  4。以同事代替隔閡:同事,就是設身處地,凡事以他的立場為他著想,不端架子,不鬧意氣,視之如兄弟姊妹。像有名的海倫凱勒女士,因為是個聾人,脾氣很壞,後來遇見了一位懂得教育的良師,以與她同事的心相處,視人如己,同甘共苦,她難過就跟她一起難過,她睡地下就跟她一起睡地下,完全與海倫凱勒無隔閡,無私無己,終於感化海倫凱勒,教育她成為一代偉人。

  我們今天教育子女,不該只教他怎樣努力考試、賺錢,應該教導他如何做人,如何處事。我們要教導他們因果觀念,教他們認識因緣,有慈悲的精神,有道德的行為,使他們學會尊重自己,熱愛別人,進一步愛社會、愛國家。

  四.健康養身的病態與療法

  我們今天的社會裡,越來越多的人過著晨昏顛倒的生活,晚睡晚起,熬夜作樂,吃宵夜成了習慣,早餐反而不吃,使胃腸在該休息時得不到休息,該進食時得不到養分,傷身很大。很多人因為忙,或為了省錢,常常以速食面或罐頭食品裹腹,忽略了營養價值,壞了身體機能。很多職業父母工作繁忙,下了班不想煮飯,三餐兩頓都上館子打發應付,加上交際酬酢不斷,使台灣處處餐廳林立,吃喝風氣驚人,連帶的造成肝病流行、細菌蔓延的現況,公共衛生環境很不理想。

  我們經濟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卻不見提升。很多人出門開車,不肯走路,都市的壅塞與廢氣,使環境品質與心理健康更惡化。周末假日在家中穿凹凸拖鞋,踩健康器,寧可到酒廊飯店聽歌跳舞,也懶得去青山綠水中徜徉,離大自然越來越遠,健康自然要走下坡。很多婦女不耐煩做家事,愛出去跳土風舞、慢跑、做瑜珈,愛吃補品健身,愛打營養針來減肥,捨本逐末,全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尤其今日社會,處處吃喝成習,菜式花樣,不斷翻新,東西雜脍,滿街橫陳,好像中國文化的精髓只在“吃”上。過去流行吃猴腦,現在吃虎肉、吃獅肉、吃鼠肉、吃蛇肉、吃狗肉,幾乎什麼都吃,就差不吃人肉了。這種吃法,對健康養生究竟有多少益處呢?

  在這種不如法的情況下,如何健康呢?我提出四點療法給大家參考:

  1.正當的飲食:佛經裡說:“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藥,趣令其愈,不得貪著”,吃東西如吃藥,是吸取其中的養份,保護身體不出毛病,所以在寺院的齋堂裡,我們出家人受食,必存五觀,其中第四觀就是“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飲食定時定量,使內髒均勻清爽,是養生第一訣。

  2.正當的情愛:佛教不提倡私情亂愛,但鼓勵法愛與道情。我們要有奉獻的感情、慈悲的感情,要有法樂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樂的、般若的感情。

  3.正當的工作:正當的工作,是積極性的,利益社會大眾的。很多人覺得工作辛苦,有壓力,那是因為把工作當成賺錢途徑、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難免厭倦; 如果在工作裡蘊含了慈悲喜捨,供養了佛心法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把工作當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樂了。

  4。正當的生活:對於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當當的過日子。佛教講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處。像昭引和尚畢生以化緣度眾,專門化去生活上的陋習,遇到愛發脾氣的信徒,就兜攬下一切心火:

  “居士,怒氣由嗔心而來,嗔心源於無明,這樣吧!我來跟你化緣,你把嗔心和無明給我,由我來替你發脾氣,你來享受我的寧靜好了。”

  於是昭引和尚就學那信徒的樣子,大發脾氣一場,信徒看了,十分慚愧,脾氣就改好了。

  昭引和尚聽說信徒的兒子很貪睡,令父母憂憤交加,不知如何改正,就到信徒家,把貪睡的兒子搖醒:“起來!起來!我化緣你的睡覺,你把睡覺給我吧!”於是上床蒙頭大睡,睡醒了叫那兒子准備飯食,食完又睡,這樣睡了吃,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睡。那兒子看在眼裡,好像透過鏡子看見自己,終於覺悟了。

  聽說有夫妻吵架的人家,昭引和尚就去化緣吵架,一頓火爆毛燥,就化解了雙方的戾氣。

  信徒貪酒,昭引和尚就去化緣,代他喝酒。傷身傷神,使貪杯者深自儆戒,幡然悔改。

  昭引和尚以身作道場,犧牲奉獻自己做信徒的鏡子,感化了許多信徒,過著正當的生活。這種捨身感化,是很不容易的范行。

  除了健康要如法之外,養生更要如法。我們如何養生呢?我提供四個方法給大家:

  1.正當的行為:行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少有煩惱憂愁,是養生的正途。

  2.正當的語言:經上說:“行怨得怨,罵人得罵”,又說“禍從口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言語不正當,就像汽車輪胎沒有定位好,任何平穩的路上都會顛簸,徒然增加生活裡的怨尤。口齒清淨,不說粗言惡語,才能修身。

  3.正當的做人:人身,不過是四大所造精血之體,終將壞滅,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貪五欲六塵,不著五蘊三界,有正當的人生觀。

  4.正當的處世:俗話說:“處世無奇但率真”,這個“率真”,就是我們佛教裡面的“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養生,那麼,處世自然圓融無礙,所謂“浮雲任來去,明月在天心”,就是如法的境界。

  過去常聽人家說:“老生常談啊!□我今天說的這些,真正是老生常談。不過,正因為是老生常談,也許反而對大家實用,像青菜豆腐日日吃,日日得滋養,對養身還是有用的。在座的各位回去以後,多多幫助家人朋友得到一點心靈的營養,增加一些生活的福緣,那麼,社會病態就會減少一點,我們的社會就更和樂安祥了。

  我祝福大家福慧雙修,常保康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