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的感覺何處找


 2010/2/3    熱度:4026    下載DOC文檔    

主講人:著名學者 蔡禮旭

  【壇主小傳】
  蔡禮旭,出生於台灣,長期從事兒童經典教學,曾赴澳洲淨宗學院研習傳統文化,先後在國內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地舉辦過300余場傳統文化講演,獲得學界高度贊賞和推介。

  【核心提示】
  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經典中不乏有對幸福人生的感悟,儒家的教誨首重倫常大道;當一個人聆聽了一個正確的觀念,他的人生就會往幸福的路上邁進一大步。
  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一種認知,是一種感覺,如果對幸福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會愈發偏離正確的方向。
  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是幸福人生。諸位朋友,你幸福嗎?假如你說“我很快樂”的時候卻是眉頭深鎖,這叫表裡不一。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假如我們自己不幸福,那我們下一代會不會幸福?我們往後世世代代子孫能不能美滿?那就不可能,所以要期望孩子幸福,首先自己要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幸福是一種認知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考試,旁邊的人考得比我好,情緒可以壞一天;考得比我差,我可以幸災樂禍一天,幸福感就在點點滴滴的錯誤思想中折損掉了。
  在上初中三年級時,老師有兩句話我印象很深刻,第一句話是我的理化老師說的:人不可以有傲氣,但不可以沒有骨氣。這句話雖然只講了一次,但我一輩子都沒有忘。所以老師一句正確的教誨,將給學生一生的受用。另外一句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師覺得做人很重要,但是在升學的洪流當中,他們也迫於無奈只傳授知識與技能。
  中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建立人生觀相當重要的時期,可是我們卻沒有得到好的滋潤、好的熏習。現在憂郁症很多,而且呈年輕化趨勢。初中生上了高中,只想著要考大學,朝著這個目標走,整個生命過程裡面該學的東西很多都會忽略掉。古文裡面,有一篇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我非常喜歡。我在念古文的過程裡面確實感受到壓力很大,因為學一個東西的動機決定了你的心境。為什麼要讀古文?因為要考試,為了這個目標讀書很痛苦。范仲淹教誨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許多人讀到這些句子為之一振。
  為什麼會為之一振?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才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聖哲的教誨與我們本性的善良完全相應,所以突然間就會覺得很感動。
  假如你孩子現在一二十歲,有沒有感覺到,這些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因為沒有聖哲的教誨,沒有學對的東西。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對幸福沒有正確的認知,往往就會愈發偏離正確的方向。所以當你聽進去一個正確的觀念,可能人生就往幸福的路上邁進一大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踏出腳步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才最重要”。因為,方向踏反了,縱使你一步可以跨三公尺,終究也是背道而馳。
  錯誤稱贊毀人一生
  什麼才是幸福正確的方向?我們看到有一個西裝筆挺的男士,旁邊站著一個身材窈窕的女性,背後又有一棟豪華的別墅,然後門口又開來一台寶馬車。這叫什麼?很多人把這叫幸福。現在的年輕人對幸福的目標就往這裡走,所以偏頗了,都是物質的追求。我們來思考一下,旁邊那位身材窈窕的女性會不會幸福?我有一個長輩說,沒娶太太以前,帶女朋友出去吃飯都吃一點點,好省錢,他想結婚養一個太太也不會花太多錢,結果娶了以後才知道,飯很便宜,衣服很貴,太太衣櫃裡面的衣服永遠少一件。
  我們思考一下,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她相當可憐,也相當危險。這是有原因的。每個人一看到她,第一句話說什麼?你怎麼長這麼漂亮!稱贊別人不見得是幫助他,稱贊錯了會毀了他一輩子,因為你稱贊他的方向,假如是往虛華、虛榮的人生去走,那就完了。所以稱贊別人、稱贊小孩,要往他的本性去稱贊,往他本性善良去啟發,這樣才是正確的。
  我有個朋友開幼兒園,他說有一個小女孩,漂亮到什麼程度?鼻子長得很挺,眼睛很大,一邊還有一個小酒窩。這個孩子上課時,時不時拿出鏡子來照一下。這個美貌已經讓她生起了一種虛榮心,一種好面子的態度,她學習能不能專注?不能。而她的認知裡面,特別在意別人有沒有在看她,所以她一定很喜歡聽好話,這個時候又遇到會花言巧語的男性,就會怎麼樣?誤入歧途。
  我剛剛提到,娶一個窈窕的女性絕對不會幸福,而且還會有禍患在後面,所以中國話講“娶一個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有好幾個男士在點頭,你們頗有經驗,不過點頭的人不多。娶一個不好的太太會怎麼樣?你們所能看到的只有敗一代,但是會敗三代。
  幸福人生藏在經典中
  當前有些傳媒給我們下一代引導的,並不是正確的幸福人生觀,而正確的幸福人生觀一定在經典之中。中國最重要的一本經典《詩經》,開篇就是“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經典提的都是人生至關重要的觀念。為什麼《詩經》開篇就舉了一個鳥類,然後又從鳥類告訴我們,窈窕淑女才是君子要追求的對象?我曾經在高中講課,我問學生:什麼叫窈窕?有一個女同學舉手,說是身材姣好的女性。我們的下一代對聖人教誨的理解都怎麼樣?偏頗,甚至於誤解。因此我們有一個使命,必須承先啟後,而這個承先一定要真正把聖賢的正確觀念傳遞下去。
  儒家的教誨首重的是倫常大道,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不要聽到這個倫常,馬上腦子裡浮現的就是把它背起來。我們這種升學主義培養的人,面對這些教誨第一個反應就是把教誨背下來,下一個反應是什麼?就沒有下一個反應了。事實上,當我們去理解到這五倫,當你真正讓五倫的關系能夠良性互動,能夠往圓滿的方向前進,其實你人生的煩惱已經去了一大半,所以這五倫要細細去體會。
  現在靜下來思考,你腦子裡面煩惱的事,有沒有跳出這五個關系?幾乎沒有。既然煩惱的原因都在人與人相處得不好,我們應該刻不容緩,趕快把人與人如何處好的道理學到。可是往往我們並沒有這麼做,我們依然忙得不可開交,依然看著孩子繼續往不正確的方向發展。其實你一定要趕快停止匆忙的腳步,穩下心來,下一步應該怎麼踏,才能夠讓人生往幸福的方向去走。這要冷靜思考。
  五倫當中哪一倫最重要?這幾十年過程細細去反思,這五倫哪一個最重要?你一定會得到答案。因為一個人的行為一定受家庭影響,而家庭當中又以夫婦為中心,夫婦的一言一行都給予下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聖哲才把“關雎”這一篇放在《詩經》最首要位置,同時也告訴我們如何去選擇好的對象,這個“窈窕”,是指有賢德的女性。
  諸位朋友,你選女婿跟選媳婦的時候是不是朝著這個方向?《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提到,“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嫁女兒應該找一個好女婿;“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奁”,娶媳婦也不要想著要很多嫁妝。但是現在婚姻關系裡面,因為錢而產生沖突的有沒有?有,當人對於輕重緩急搞不清楚,反而顛倒的話,整個人生所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會混亂顛倒。
  我們來思考一下,現在的五倫顛不顛倒?父慈子孝,父子關系維系的就是一個孝道。什麼是孝子?孝順父母叫孝子,這個方向不能錯。現在的方向是什麼?孝子,就是孝順兒子,方向倒了,這樣培養出來的下一代有可能殺父害母,非常忤逆,桀骜不馴。
  要幸福得先糾正錯誤觀念
  一位老師跟我講了個故事:有天下雨,一個小女孩在校門口等父母接她,她媽媽開著一台豪華汽車來了,一打開車門就趕快把雨傘打開,快步去接女兒,可女兒大聲嚷嚷:“你白癡!現在才來。”母親趕緊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了。”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奴婢了,但是新一代的“奴婢”又出現了,他們的名字叫“奴婢爸爸”、“奴婢媽媽”,還有“奴婢爺爺”、“奴婢奶奶”。你看,小孫子說:奶奶,給我倒杯水來。奶奶馬上很高興,小孫子終於想到我了,趕快倒一杯熱茶, 畢恭畢敬端到前面:乖孫子趕快喝,不要嗆著了。所以,孝的順序顛倒了。
  人生要幸福,首先一定要把錯誤的觀念導正過來才行。心中沒有一個是非判斷標准,就會互相要求、互相指責,彼此的關系會愈來愈壞。一個人要求學問,必須把面子捨掉,你把面子捨掉了,這些聖哲的諄諄教誨才學得進去。《弟子規•信》這一章裡面就提到“聞譽恐,聞過欣”。
  聞過欣,當別人告訴我們的缺點,馬上能欣然接受,這樣,“直諒士,漸相親”。很多肯對你直言不諱的好朋友,就會聚到你身旁來。我們只有兩只眼睛,你能看前面,左邊看得清嗎?右邊看得明嗎?後面更難。當你有聊這些謙卑、這般受教的態度,你的人生將會有非常多的良師益友幫你左看右看,幫你防止很多的過失。所以,態度決定成功,一個正確的態度才能夠建立成功的人生,絕對不是成功以後才來改變態度。這個先後順序,要搞清楚。
  老祖宗教導他人想得非常細膩,生怕傷了我們的面子,惱羞成怒不願意接受教誨,所以用心良苦。這個用心良苦,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養育孩子要花多少精力、多少時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幫一個人容不容易?不容易,可害一個人很容易,你踹他一腳,他就被你傷害了。
  老祖宗為提醒我們,動了很多腦筋,用雎鸠這種鳥來喚醒夫妻之間的良知,因為雎鸠找到伴侶以後終身不換。也是藉由鳥來告訴人類,我們可不能活得連畜生也不如。《三字經》裡面說“三才者,天地人”,人應該把天地的德行,藉由自己的立身行道把它表現出來,才不枉費父母給我們這麼難得的人生,才不辜負老師給我們教誨。經典中,點點滴滴都含蘊著老祖宗對我們高瞻遠矚的恩賜在裡面。
  一個人花錢很奢侈是結果,原因在哪?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了奢華的習慣。從小生活環境很富裕是好事還是壞事?老子說“禍福相倚”,你小時候讓他過很富裕的生活,而由奢入儉很困難,注定孩子一生可能要淪為物質的奴隸。
  買一間豪華的別墅可以快樂多久?我認識一些企業家,他們都提到,很多有錢人買房子不是要住的,買房子是怕人家在茶余飯後問:你有幾棟房子?買了房子一年去住兩三次,還必須請傭人長期住在那裡打掃,誰比較幸福?是房主,還是傭人?傭人每天住,而房主每天要做牛做馬賺錢來還房貸。所以,人生要看得真實一點,要活得清醒一點。
  謙和之人更幸福
  諸位朋友,你何時有幸福的感覺?當你子孝妻賢,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時,你每天肯定睡覺都會笑著醒過來;當你坐在公車上,看到一個長者上來了,你馬上給他讓座,老者對你說聲謝謝,你那天的情緒也會很歡暢;當你走進電梯裡面,後面來了一個朋友,你馬上問他上幾樓?他一定會對你露出笑容。所以,我們學習,學一句要做一句,這個態度相當重要。對人一定要有禮貌,因為一個人假如形成禮貌的態度,他的人生會贏得非常多的幫助,用一句通俗的話說,會得到很多貴人相助。
  一個人禮貌恭敬的態度從什麼時候建立起?習慣成自然。小孩子靠成人引導;如果是成人,就要靠自己的決心跟毅力去修正。從小父母對我們很照顧,也給我們很多重要的教誨。父母的養育之恩,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體會才愈來愈深刻,閩南有句話說“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自己當父母的時候才深刻感覺父母對我們付出多麼大,再反觀自己很多為人處事的態度, 確確實實都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好,本次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報記者仲崇山整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