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怎樣保持勇猛修行的心
一尼眾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都說初發心成佛有余。在剛剛初發心出家的時候,自己能夠很積極的,但時間長了之後就有點懶散,那個心就不像初發心那時那麼精進。有的時候也想恢復自己再像以前那樣,總是提不起勁來,請師父慈悲開示,怎麼就能夠把持住這個心,能夠保持這個修行,勇猛修行的心。 就是有一句話,“初發心成佛有余”。為什麼說“初發心成佛有余”呢?這句話我的理解就是在初發心,很勇猛。他敢於和自己過去不正確的思想做斗爭,所以就叫“成佛有余”。並不是說,你初發心已經做到了成佛的標准,而是你那種心,敢於和自己的這個習性、毛病做斗爭,敢於去掉毛病的這種決心,它成佛有余。如果我們一直保持敢於去掉自己的毛病,這個就是正確的。 為什麼後來我們就有散亂的這個程度?實際上是不是散亂呢?不是散亂。因為我們的小毛病好去。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有些小毛病。比如說,我們過午還食,一天睡多少覺,我們還摸金錢,等等。這些毛病它容易去。當我們去掉了這些毛病的時候,出家以後,發現不像以前那麼勇猛了,因為很多的東西,它不像在表面上,而是在深入隱藏著。所以說,要找它要更加細心,更加有決心,這才能找到。感覺上使不上勁兒,自己對自己就有情緒低落的這種想法了。認為自己沒有勇猛,而且不如初發心。實際上和初發心比,你現在不知道比那時強多少,已經強了很多很多了。 因為過去敵人就在你的面前,你馬上就知道,目標就是它。最後敵人已經轉到地下了,所以我們找它的時候就得慢慢找、一點點找、要細心地找,那不是初發心所能做到的。所以說,“初發心成佛有余”,而且我們現在的發呢,那成佛更有余了。對自己要有信心,這才行,不能失去信心。 而且我們現在的方式呢,就是已經換了,不是原先那種直來直去的方式。我們變成一種要更深入、更細致,不是在表面上的方式了,所以說我們要對自己生起信心。這句話也有它對的地方。對的地方就是說,“初發心成佛有余”啊,是鼓勵我們。 實際上有時候走道也是,你比如說,我們要走一千裡路,頭一天能走一百裡,第二天你還能走一百裡嗎?它就不能了。為什麼第一天能走一百裡?第一天的一百裡,因為在你以前都沒有走過,這個體力完整的基礎去走的,沒有受傷的基礎上。等第二天走呢,是在走完一百裡路的基礎上再走,它就要困難得多得多。它不是一個標准。我們往往就用數字來表示我們走的路程,實際上是不正確的。換句話說,那句話怎麼說的?千裡之行,就是你就帶一本書也是成為重物了(遠路無輕載)。有時候,不能看第一步如何如何,而是應該看,我們下一步它的變化,我們在什麼基礎上再去做,和它的深入程度,我們來評定它。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修行,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要自己鼓勵自己,不能產生這種懈怠心。這種懈怠心是什麼呢?是因為你已經找到了敵人,也就是說你的妄想裡的弱處了,它就會生出一種懈怠心,甚至一種悲傷。悲傷是什麼呢?就因為你要發現敵人了,它才會產生這種東西,它就是你找到敵人的這種門戶。只要你克服這個悲傷,和這個懈怠心,馬上就找到它了。 有時候很多的原因,並不是我們懈怠和悲傷,它是我們心中妄想的一個必然面目,它是一種假面具,它會使你退道,使你放棄,它會迷惑你。所以我們有時候修行往往在這個上,就忽視了,就認為我已經退道了,我已經不行了,已經不如以前了。最後自己自暴自棄,最後把修行扔了。等扔了以後發現自己走錯了,本來修得挺好挺好的,由於心裡生起一種妄想,被妄想所騙。我說的目的,就千萬別讓妄想騙了你,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感覺到自己現在比以前要強得多得多。 所以說“初發心成佛有余”這句話,我們有時候應該只能做參考,不能把它認作一種真理來肯定它,你要肯定它,肯定要上當的。我講的意思明白嗎?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