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為無法接受失去的事實而痛苦
隨著世代的改變、文明的進步、科技的發達,人的習慣也一變再變,從以前的電視兒童、電腦族、到現在的低頭族,就如文中所言,我們所認知必須的事物都和我們的習慣有關,一旦習慣改變了,該項必須就不在是必須了。 人之所以會害怕失去,是因為過於習慣或過於依賴該項人、事、物,一旦失去,生活的目標、重心瞬間被抽離,使人無法接受失去的事實而痛苦。 一位婦人在河邊尋死,被路過的船夫搭救了,詢問原因,婦人說,因為丈夫猝逝,覺得沒有丈夫,活不下去了。 船夫問:“結婚了多久?” 婦人說:“三年。” 船夫又問:“沒結婚前,做什麼工作?” 婦人答:“在村裡染布。” 船夫問:“那時生活過得如何?” 婦人說:“還算惬意。” 船夫說:“那時也沒有丈夫,為何活得下去?” 婦人啞然。 船夫說:找回那個沒有結婚前的你吧,那時一個人,不也覺得快樂嗎? 人的苦,來自於“必須” 一位旅館大亨發現,每天都有一位流浪漢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盯著他的旅館看,大亨愈來愈覺得好奇。 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走向那位流浪漢說:“不好意思,老兄,我想請教一下,為什麼你每天都盯著那棟旅館看呢?” 流浪漢說:“因為那棟旅館太美了,雖然我一無所有,睡在長凳上,但我每天這樣看著它,晚上就會夢到自己住在裡面。” 大亨聽了很得意,就說:“老兄,今晚我就讓你如願以償,我將讓你免費住進這旅館最好的房間一個月。” 一個星期以後,旅館大亨回來想看看流浪漢住的情形如何,卻發現這個人居然已經搬出旅館,重新回到公園的長凳上。 大亨問流浪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流浪漢說:“之前我睡長凳上,夢見住在旅館裡,那很好;可是一旦睡在旅館裡,我就夢見自己又回到硬梆梆的板凳上,真是可怕極了,所以我就待不下去了!” 大亨聽了哈哈大笑說:“原來人沒有的時候也苦,有的時候也苦啊!” 的確,人的苦其實與“有”或“沒有”無關,而是跟執著有關,如果把得到的東西看成必須,沒有的時候羨慕,有的時候又恐懼失去,都苦。 沒有什麼是絕對必須的 一切你認為必須的東西,包括任何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的事物。任何人能從特定領域的苦裡面得到解脫,都是因為在那個領域發現到這個事實。 有個故事,有一次一位母親打電話來他的部門求助,她說自己正值青少年的兒子意外撞斷了一根手指,由於無法接回,兒子傷心地整天躲在房裡,拒絕去上學。 接到電話的社工員說:“願不願意帶孩子來這裡做個協談?” 這位母親說:“孩子就是覺得自己殘缺,不願意見人了。” 社工員前往探視,到了那一天,那位焦急的母親在兒子的房門前敲門,預先告訴兒子有社工大姊姊要來探訪他,希望關心一下他的心情。 但卻有東西重重地拋向緊閉的房門,並且聽見憤怒的聲音說:“你不要叫人家來,我不要人家管!” 約定的訪視時間到了,愁容滿面的母親前來開門,著急又抱歉地說:“實在很抱歉,我事先跟孩子說過你要來,但他很倔強,說什麼就是不肯見你。” 社工員安慰這位母親說:“別抱歉,我了解,不然讓我來試試看好嗎?他的房間在哪裡?” 母親指了指樓上:“就在樓梯口的那個房間。” 社工員說:“好,那麼麻煩您幫我拿一支枴杖到樓上等我。” 我們的這位社工員是一位撐雙拐,兩腳穿著鐵鞋的重度肢障者,上樓梯的時候需要騰出一只手來攀住樓梯扶手,所以需要另一個人將一支枴杖先拿到樓上等候,等一下她上樓後便能重新撐在腋下。 她上樓的方式有點像撐雙槓,完全要用雙手的力氣讓雙腳離地,再落到階梯上,由於鐵鞋很重,每一次落地都會發出很大的聲響。 由於社工員上樓的速度很慢,又發出沉重的空咚聲,簡直就像無敵鐵金剛走上樓了。 在房間內的青少年聽到這怪異又可怕的聲響逼近,覺得非常訝異和害怕,他忍不住打開房門一探究竟,而眼前所看到的一幕給他更加巨大的震撼:一位兩只腳都不能動的女孩子,要來安慰只是缺了一根手指的自己! 這位社工員還沒說一句話,這孩子已經覺得自己所有的自憐都是微不足道的了。 關於快樂和自尊,那一根手指是否為必須?已經不言而明了!沒有什麼是絕對必須的,也就沒有失去的恐懼 解脫“必須”的禁锢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沒有了,我們的生活的確會起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而繼續快樂的生活下去,原因很簡單,古時候的人並沒有石油,但他們不見得過得比我們不快樂。 如果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便利商店…人就會活不下去嗎?人就會不快樂嗎? 當然不會。 認識到任何的“必須”都只是跟習慣有關,就是自由的關鍵。 也就是說,一旦習慣改變,原先的“必須”就不再是必須了。 比如習慣開車的人,就覺得有車是必須;習慣上網的人,就覺得網絡是必須… 但對沒車、沒網絡的人而言,這些都不是必須,也就沒有失去的恐懼。 蘇格拉底曾經站在買賣百物的市場中開懷大笑:“看哪,天底下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我真幸福啊”
:幸福人生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