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回報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積功累德的最好方式,佛教一向注重培養佛教徒的布施之心。在佛教中,布施是指施與他人以財物、體力、智慧等,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積功德,以致解脫之一種修行方法。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財施,即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法施,即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無畏施,即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
布施能使人遠離貪心,布施作為一種樂善好施的行為,從表面看是自己財物受到了損失,但是你卻不僅為自己求得了功德,而且還會受到施者的尊重與感激,使你感覺到心靈的富足,有時還能夠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回報。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只乞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子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年輕女子回答:“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
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十年之後,那位年輕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制定,當看到病歷上所寫的病人的來歷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間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經幫助過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恩人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關照這個病人,經過艱辛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滿杯牛奶
霍華德·凱利醫生故事中的小姑娘因為多年前布施給凱利醫生一杯牛奶,因為這種布施的功德,使她在生病時得到凱利醫生的特殊照顧,甚至替她支付了難以承受的醫藥費用。
在佛教界,因布施而得到回報的例子不勝枚舉。有則佛教故事說:
從前,有一對貧窮的夫婦,靠著做傭工來維持生計。
一天,丈夫看見一些長者們前往寺院裡參加供僧法會,回到家後,想著、想著,不禁哭了起來,妻子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甚麼事讓你這麼傷心呢?”丈夫回答:“唉!看到別人能夠滿心歡喜地供僧修福,而自己卻是貧窮下賤,連修福報的機會都沒有!”妻子便安慰他:“別再傷心了,於事無補,不如把我賣了,賣來的錢就可以布施供養!你看怎麼樣?”丈夫更傷心了:“如果把你賣了,我豈不是更加難過!”於是,妻子想了想,又說:“干脆我們一起賣身為奴,不僅可以供養,也還可在一起修行。”這下,丈夫也同意了。
於是,夫婦倆找到一個富貴人家,向主人借一筆錢,來辦一場供僧法會,這筆錢如果無法在七天內還清,他們就必須永遠在這戶人家當奴僕。得到了錢後,貧窮的夫婦便開始不眠不休地籌備法會,並且互相勉勵:“現在還能夠隨自己的心意來修福,應該好好把握因緣,往後的一切就很難預料了!”
到了第六天,眼看所有的事都已就緒,寺裡卻收到了一個訊息:國王也要在同一天舉行法會。比丘們都認為,應該先將機會讓給窮夫婦,然而,國王知道後,非常憤怒:“是哪一家小民,膽敢跟我搶日子!”立刻命令他們改期。這對窮夫婦雖然無奈,卻是堅持不改。
國王不得不召見窮夫婦,要他們說出個理由。窮夫婦便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禀告國王,並懇求國王:“我們今生如此窮苦,就是因為過去沒修福報,這輩子恐怕只剩這一天還能自由作主,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我們極力爭取!請求國王成全。”聽了這對夫婦真誠的發心,國王不禁心生憐憫,不但准許他們如期舉行法會,更賞賜財寶,還劃了十個村落讓他們居住和管理。
這對夫婦原本很貧窮,為了布施齋僧,誠心以身為奴,償還向主人借的錢。因為這種布施的誠心,感動了國王,不僅得到國王賞賜的金銀財寶,而且,還得以管理十個村落。他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變。
東漢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崔瑗在其《座右銘》中說:“施人慎勿念,受恩慎莫忘。”銘文告訴我們,在我們周圍,都有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對於別人的困難,我們應當生起憐憫同情之心,並盡自己的能力布施那些需要受助的人。另一方面,人活在世上,誰都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當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來改變自己的處境。我們在困難時如果得到別人的幫助,就應當牢記在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別人的恩德,並將自己所受的恩惠傳遞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你在布施人時,將來會得到回報;你接受別人布施時,也會想到回報他人。
對於布施,正確的做法,應當如《菜根譚》所說:“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锺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镒難成一文之功。”
所以,只有當你懷著施無望報的心思去布施於人時,你才會得到令你意想不到的豐厚回報。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