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相遇,讓生命走出迷霧


 2010/2/14    熱度:3000    下載DOC文檔    

對有些佛教徒而言,或許難忘曾經在生命困頓時,聽聞到一句佛法心開意解;或在人生最茫然時,因佛法中究竟實相之理 ,指引了人生的方向,找到生命的的皈依處;或是在不經意間,被法像之美而感動,帶領您走入佛法的殿堂!不管什麼形式或機緣,初次的相遇,也許不經意欲另人難忘,因為在那一刻,自己的生命已經因這一因緣而改變!我在咋見《心經》經文(“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時,內心宛如重擊。

回顧與佛相遇的歷程
或許您早忘了在何時何地,第一次聽聞到佛法?認識到佛教?可是細細地回顧自己的學佛歷程,仍可以發現自己的生命,因對佛法的認識、體驗、用心,而自己的身行一點一滴受到感化、轉變中,步上一條自在、解脫的菩薩道上。

佛法難聞今已聞
人世間,數不盡多少眾生都是在生老病死中與佛相遇!有如“千年暗室忽光明”般的另人震懾。也有人,欲是與佛法擦肩而過,或是驚鴻一瞥!但這一瞥,欲如種子般的在人的內心潛藏著,隨著生命的前進,常常能在生命需要尋找出口時,這一顆種子即開始發芽、成長。
然而盡管在這咨訊發達、傳播網絡密集的時代中,還是有著“佛法難聞”的遺憾,環顧周遭親友,有多少人仍尚未聽聞到佛法。事實上,有趣的是,我們看見有人即使已與佛法相遇,欲是不相識,就如佛陀在眼前,欲視而不見,只能以“因緣不足”來看待吧!

讓佛法注入生命中
印順法師在《成佛之道》中提到聽聞佛法時,如果抱著三種不同的心態,即使有因緣聽聞佛法,也是徒燃無用的!其中有一精彩譬喻:若將佛法譬喻為雨水,聽法之人如碗或杯子,倒覆在空地上,雨水是無法流入碗中;以此說明如果態度不注意、不專心,即使聽了也等於沒聽。第二種是由於在碗中原先就已裝有葬物或毒素,即使能裝入雨水也不能用;以此形容雖然專心聽,可是因心裡有成見,聽了反而會生起對佛法的懷疑。第三中則是碗已有了裂縫,即使清淨無毒,也漏得一無所有;以此譬喻心中雖沒有成見疑惑,可內心散亂,事物繁忙,聽過後忘的一干二淨。(也可以譬喻不持戒律有漏功德。)
我們身處在這腳步快速、生活繁忙的時代中,我們永遠無法度量佛陀在數千年前所說的哪些經典語錄,會在什麼時候進入那些人的生命裡。“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說的同一句話,每個聽者會因為各自的根基、理解層次的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的體會。然而,更重要的是,與佛相遇之後,放下過去,建立起佛法的思維,並在生活中體證佛所說之法。或是,隨著學佛日久,雖然曉得佛法的美妙,欲有使不上力的感覺,不防,回首自己與佛相遇的因緣,是怎樣讓自己感動,回到處發心,再為學佛注入動力。

在這生命的長河中,有幸與佛相遇,如果我們可以依靠著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一點一滴的淨化自我,邁向生死的彼岸並不是奢求!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