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 第10集


 2015/5/25    熱度:2429    下載DOC文檔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請看《大乘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濁世惡苦第三十五」。我們今天繼續講五惡的第一惡,殺惡。我們可以把殺惡第一條第一句念一念:「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這一段我們用了很多的時間,很詳細的來講解殺生之惡。五戒和十善都把不殺生擺在第一,五戒十善第一條都是講不殺生,因為佛法以慈悲為本,如果殺業不能夠斷除,就會障礙自性慈悲的性德,所以殺生跟自性性德是完全違背的。因此佛制戒,第一就是戒殺,我們能夠戒殺護生,愛護生命,這是與性德相應,跟性德相應的行為必定有善果。

  在《佛說十善業道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明戒殺有十種善果,這個善果是自然而然成就的,不是人為創造出來的,也不是佛菩薩、天地鬼神刻意去安排,完全是自然,這是業因果報,自然而然。我們今天將《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到不殺生的十種果報給大家分享,當我們看到這個殊勝的果報,自然也就向往,讓我們能夠提起善行,能夠持戒。除了講十善以外,我們還引用沙彌戒律裡面講到的戒殺,我們也提出來學習,從這裡可以看到,殺生是第一個根本戒,我們修淨業必須要嚴格的遵守。

  我們把《十善業道經》關於不殺生這條經文先給大家讀一讀:「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當我們看到佛在經裡講這十種殊勝的果報,確實很向往。佛在勸我們的時候,先把果報說出來,激發我們來修因。《十善業道經》,佛是在龍宮裡講,當機眾是娑竭羅龍王,他也是大菩薩。所以佛在這裡叫著龍王,如果我們能夠永離殺生的罪惡,就能夠成就十種離惱法。惱就是煩惱,十種永離煩惱的方法,這十種後面給我們一一介紹。佛勸我們一定要把殺業斷除,不僅行為上不能殺生,連念頭都不可以有。什麼是殺生的念頭?凡是我們有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這就是殺生,那個念頭不清淨,殺業也就斷得不干淨。戒律,小乘戒和大乘戒不一樣,小乘論事不論心,大乘是論心不論事。如果是在小乘戒律來講,我們只要不去殺害眾生,沒有造作這個動作,就不算犯戒,雖然心裡想殺,行為上沒有,那不算犯戒。大乘要求就嚴格,大乘是念頭起來了,想去造作還沒造作,這已經犯了殺業。

  佛法裡要求我們戒殺吃素。佛當年在世的時候,雖然沒有完全禁止僧團吃肉,但是那是迫不得已。因為僧團當時是靠乞食,別人施捨什麼食物,我們不能挑,不能給別人增添麻煩,所以給什麼吃什麼,人家給肉,我們也只好吃肉。但是在《楞嚴經》裡佛給我們講了老實話,說比丘僧團(這是佛在世的時候)乞來的肉食,肉食裡頭是沒有命根的,也就是沒有神識的,是如來以神力變現的。所以《楞嚴經》上佛講的「四種清淨明誨」,就是四種根本戒,講到殺生,就勸修行人一定要吃素。如果修行不能夠徹底斷除吃肉,還想吃眾生肉,他修行能不能成就?《楞嚴經》上講不能成就,這經文講得很明確。特別是末法時期,這一切眾生如果沒有善知識指導,就會盲目聽從妖魔鬼怪的說法。有一類妖邪的這些人,他們自言食肉來修三摩地,他說能修成。實際上他修到最後即使得定了,他修定有福報,但是最後會變成妖,我們講妖精,妖精就是要血食供養。

  所以《楞嚴經》上教我們,真正要修三摩地,淨宗同修修念佛三昧,要求生淨土、永脫輪回,必須要徹底戒殺斷肉。這是世尊對真正想出三界的人講的,那講老實話了,不跟你客氣了。跟一般初學的,還沒有真正有那個出三界的意念,佛就善巧的跟他講,你要吃三淨肉。吃三淨肉,這個殺業沒有那麼重。什麼叫三淨肉?就是不是自己親手殺,也不是專為我來殺,也不是別人殺的時候我在場看得到、聽得見殺聲(就是殺的時候,眾生那種喊叫聲),這種肉叫三淨肉。一般像我們在超市裡面買的那種冰櫃裡的凍肉,那都是三淨肉。那是不得已的說法,從這裡慢慢的提升,戒除自己吃肉的那種欲望,最後徹底斷掉。

  在中國這兩千年來,佛門弟子做得非常好,都吃素,這個要感恩梁武帝。梁武帝他是大護法,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讓十多萬出家人剃度出家修行,他是大護法。有一天他在讀《楞伽經》,讀到菩薩慈悲不忍食眾生肉,他很感動,於是他自己就發心素食。他做皇上帶頭吃素,那底下,在家出家四眾同修當然也跟著吃素,所以從他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佛教徒都吃素。這個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其他國家沒有一定要吃素,中國特別講求。這樣確確實實好,為什麼?吃素,它對身體健康、對心靈的淨化都有好處。這個對身體健康,現在醫學界已經證明,確實現在許許多多的疾病都是跟肉食有關,能夠吃素,可以對健康有大幫助。

  像我們師父上人,你看他吃素六十年了,現在八十六歲高齡,身體多健康,每天講經四個小時,那個體力、精力,真的,年輕人都趕不上。我自己就趕不上,我的精力、體力算不錯了,比起他來還是覺得差一截。他的健康秘訣,首先第一個就是吃素,所以他身體沒有病,從來不生病。當然,第二個更重要的,他心清淨,心地真誠、慈悲,這是對我們身體最好的營養,什麼樣的病灶,在這樣念頭的慈化底下就能消除。所以有病,實在講,好好的修自己的清淨心、慈悲心,病就能好。吃素就是修慈悲心,我們能夠吃素,就跟這世界上的殺業絕緣了,所以我們身體的磁場就好。常常殺生吃肉的人,身上帶著殺氣,帶著眾生的怨氣,久而久之就會得病了。

  我前天去看望一位長者,他是癌症晚期。他開一個酒店,這個酒店它有一個餐館,這餐館是有肉食的。雖然這位長者他是學佛多年,也很發心護持佛法,自己也一心求生淨土,但是到晚年就得了癌症,現在癌症晚期,只能臥床,全身疼痛,很辛苦。我看到我就知道,雖然他是很善良忠厚老實的人,而且真正學佛、真正護法,但是所造的殺業,這筆帳還得算,不能用善業抵消惡業。善業他有善報,善報是什麼?兒女很孝順,他自己也很孝順,家裡人很和諧,很多同修來幫助他,這是他的善果;但是他造作的殺業這個果報還是要承受。所以我給他助念,我就勸他,開導他:「你現在一切都放下,一心求生淨土,堅信阿彌陀佛一定來接你,你自己肯定能往生。現在的疼痛是什麼?消自己的罪業。忍一忍,突破障礙,你就能往生。」他真不錯,很配合,神智很清醒,我陪他念,他就跟著我一起念。我看他皺著眉頭的時候,我就握著他的手,勸他:「你跟我大聲念,使勁念,把這念頭集中在佛號上,不要想那個痛,那個痛就能減輕。」他不念佛的時候就大聲呻吟,很痛苦,所以我們就幫助他,守在他床邊給他念佛,也給他這樣鎮定。

  我一邊念佛,一邊觀想,阿彌陀佛在空中放白毫光注照他,讓他消除業障;他旁邊這些有緣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往生淨土,觀想這些眾生都乘著蓮花跟阿彌陀佛走,不要障礙他。心裡也跟他們溝通,跟這些有緣眾生溝通,勸他們千萬不要障礙,你能順利護持這位老人家往生淨土,你們功德無量;如果你障礙了,他不能往生,那你們罪就很重,將來你們在一起,在六道裡面就生生世世冤仇沒辦法化解。就這樣用心念跟這些眾生溝通。有沒有?雖然我們沒看到,但是肯定有,以前造的這些殺業,在臨命終時,那些眾生肯定都會來。所以我在他身旁搭上衣給他念,希望能夠藉佛力護持他。

  我心裡還想,這些眾生一定要原諒他,原諒這位老人家,老人家糊塗,以前不知道,傷害了你們,現在我們這功德都回向給你們,讓你們也歡歡喜喜的到善道,甚至往生淨土。如果你實在不肯放過他,我就說,我願意來幫助他,你來找我算帳,我把我點滴功德都回向給你們,我願意代他來受苦。真誠的這樣的祈願,還真有效果。所以我是前天早上九點跟他一起念佛,念到兩點,他這中間就沒有疼痛感。偶而中午,我要去吃飯,離開一個小時,結果那一個小時就不行了,他就痛;我趕緊吃完飯就又回去,回去跟他一念,他又不痛。這時我就想到,真的,這些有緣眾生它都肯定在旁邊來折磨他,肯定它會怨恨,這個時候他體力衰了,福報慢慢沒有了,這些眾生就要來算帳。所以這個時候最需要人去護持,要跟這些眾生求忏悔,代他忏悔,給他念佛,解怨釋結。這是他老人家一生修善積德感應的,臨終時候有人幫助。

  我跟他們家裡人建議,我說從現在開始就得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請他們去找人,找同修,分成三個班,每班八個小時,每班四個人。這四個人裡面可以兩個兩個調換,兩個人念兩個小時,然後再調另外兩個人上,這四個人堅持八個小時,再換第二班,日夜都要有人守候。凡是他疼痛的時候,就要提醒他,勸他要念佛,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上,這是真正叫助念,一直幫助他,護持他到斷氣為止,到往生西方為止。而且不斷的要鼓勵他,告訴他,你一定能往生,要堅信不疑,一定要身心世界全部放下,不能有任何牽掛,連身體都放下。他說我什麼都放下了,就是現在疼。你疼,你就讓它疼,身體就是假的,一件破的衣服要脫下來了,脫下來之前有點疼痛,突破了就好了,你使勁念佛。他的疼是一陣陣的,陣痛來的時候拼命念,就把那個陣痛打消掉了。所以從這裡我們也得到很深的啟示,惡業真的不能造,即使你修很多善業,那善業是有福報,但是惡業它一樣有惡報,再好的人還得受。

  所以佛在這裡講得十種離惱法,惱是煩惱,身上痛苦這是煩惱,心裡也有煩惱,我們要永離煩惱、永離這些折磨,必須要戒殺,不跟任何眾生結怨。這十種離惱法具體來講哪十種?第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佛教導一切眾生,學佛首先從布施開始,一直到作菩薩、作佛還是行布施。布施有三種,一種是財布施,一種是法布施,一種是無畏布施,這叫六度的第一度,三種布施。實際上,六度全是布施,布施那是布施,持戒呢,持戒也是布施。一個持戒的人,跟人在一起,人家信任他,不會害怕,因為知道這是個修行人。譬如說,他持不殺生的戒,他不會傷害人;他持不偷盜的戒,他不會盜取別人的財物。所以他能持戒,對人就是無畏布施,人家就不會恐懼害怕。忍辱也是,你跟他在一起,你就不會擔心,你得罪他了,他不會報復你的,因為他修忍辱。所以六度都是在行布施,對眾生普施。這個普是平等、沒有分別,怨親平等,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親人還是敵人,只要他需要,只要是對他有利益的事情,我們就做,這叫普施。

  一切眾生沒有覺悟之前,都有煩惱、都有恐懼,身心不安。尤其是我們看到現前的社會,因為缺乏了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缺乏了聖賢的教育,所以眾生價值觀扭曲了,以為人生的價值就是在追求名聞利養,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而在這種追求當中,所得到的不是幸福,是不安、是煩惱、是恐懼。愈富有的人其實恐懼愈多,他怕失去,患得患失,尤其是聽說今年是二0一二年,馬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他就慌了,愈富有的人他愈慌,為什麼?因為他覺得失去會很多;反而貧窮的人還沒那麼慌,他失去的少。所以整個社會人心都不安。怎麼樣普施無畏?必須要把事實真相告訴他,把因果道理告訴他,勸導他念佛求生淨土,讓他的心有所歸向,佛菩薩在這世間也是這樣普施無畏。真正知道了,人其實沒有死亡,所謂的死只是把這個臭皮囊扔掉,換了一個更好的身體,如果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金剛不壞身。

  前天我給他助念,給那位老人家助念,我就勸導他,你看這個身體,你都七老八十了,還要這身體干嘛?把它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得金剛不壞身,你永遠沒有病苦,他聽了非常歡喜。這些道理,當然他平常也聽經,其實都知道,但是在那個時候有人跟他講一講,他就見到光明了,這就給他施無畏。所以我早上去的時候,我去看他,他是愁眉苦臉,嘴都歪了,疼痛疼得嘴都歪了,見到我,很苦惱,他說,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往生了。我勸慰他,我說:「你一定能往生,你要堅信。你善根很深厚,你又護持佛法功德很大,你現在念佛求生淨土,只要真願意去,一定往生。阿彌陀佛不會捨棄你的,他已經等你等了很久,他已經來到你的面前,你還沒有看到他,他就在這了。你就好好念著他,耐心等著他的出現,一定往生。」所以我走的時候,他很高興,我再問他:「你有沒有信心往生?」他說:「有信心。」我說:「有信心你就決定往生!蕅益大師講得好,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信心十足,你願望懇切,那不決定往生嗎?什麼業障都障不了你,帶業往生,這是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你的,確實是如此。」

  所以我們要常常培養於諸眾生普施無畏的這種心,見到人有病苦,見到人有煩惱,我們要給他安慰、給他勸導、給他鼓勵,讓他有信心,這就施無畏。一個戒殺吃素的人,他很容易有這種心,久而久之,他對一切眾生都有這種慈悲心。乃至見到地上的一個小爬蟲,他都小心翼翼的不要踩到它,然後甚至還蹲下來給它念個三皈依,念阿彌陀佛,勸導它往生。所以這是第一條,於諸眾生,普施無畏。

  第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這就更進一步,不僅不會傷害眾生,而且對一切眾生都有大慈悲心。慈悲就是愛心,愛護一切眾生,這個愛是真誠的、是平等的,沒有情執在裡面,甚至對於小草,這些無情眾生都有慈悲心。佛在《戒經》上講,清淨比丘,不踏生草。看到草地那個草長得很漂亮,不忍心踩,雖然那是近路,但是不能踩,繞遠路走;除非是沒有路了,不得已,都要小心翼翼的過。這都是對一切眾生起大慈悲心,眾生包括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

  第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瞋恚的果報在地獄,這是地獄主要的業因,而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很容易生瞋恚,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往往生氣,甚至怨天尤人。而這個社會本身是很不圓滿的,俗話講「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以就老生氣。老生氣,那身體就開始發生病變,長腫瘤、長癌症了,這都是什麼?氣出來的,氣憋在裡頭,那就長腫瘤。所以千萬不可以瞋恚,瞋恚是自己折磨自己,那是最愚癡的。常常造殺業的人就很容易生氣,這是我們只要留意觀察就能看到。特別是什麼?天天殺生,甚至是開葷菜餐館的,那些老板脾氣就很大,包括我給助念的這位老人家,他一貫以來脾氣挺大。這是什麼?因為常常造殺業,自然眾生的怨氣就帶在他身上,所以他很容易生怨惱。我們要真正放下這個殺業,瞋恚的習氣也自然就斷了。

  我小的時候也是常常脾氣很大的,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看得出來?那是沒學佛之前,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很暴躁。學了佛,開始吃素,脾氣確實愈來愈好,現在就不會生氣了,再有什麼難以忍受的事情發生,我們都能夠看得很淡。雖然不能說已經完全徹底斷除一切瞋恚習氣,這不敢說,肯定還會有,但是比以前淡了很多。我吃素,今年是十八年了。確實佛在經裡講的一點不錯,不生氣就是善待自己,老生氣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我們在緣上控制,不能夠生氣;同時因上斷殺業,斷一切傷害眾生的念頭,乃至我們每說一句話都要想到,這句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的心?念念都慈悲一切眾生。你這個慈心養成了以後,就能永斷殺心,永斷瞋恚。瞋恚都是因為殺心沒斷產生的,「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很可能就造很重的罪業,跟眾生結很深的惡緣。

  在佛經裡有一部《阿育王經》,就講到這麼一個故事。說往昔阿育王,這是佛當年的時代,阿育王有一個王妃,王妃叫蓮花夫人,生了一子,這個孩子端正相好,而且眼睛長得非常的美。結果這個孩子長大以後遇到一位尊者,尊者是一個很有修行、已經證了果的人,他有宿命通,看到這個王子宿因,知道他過去有罪業,這一生即使是長得很好,但是那個眼睛無常,最後會失明。於是尊者就為這王子善巧說法,跟他講世間一切無常,包括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器官,像我們的眼睛即使再美,但是它有無常那一天,可能都有失明的一日,我們不要執著。這給他打預防針,要不然失明是很痛苦的。後來,阿育王的皇後看到這個年輕人,這王子很美貌,所以王後就很想跟這個王子發生關系,王子堅決不從。皇後就很生氣,這一念瞋恚心起來,不得了,她就報復。結果她就趁著阿育王病的時候,那個王子在城外,當時正好北方有敵國來擾亂,王子帶兵去抵抗,結果王後就假傳聖旨,命令把這個王子的眼睛給挑瞎了。王命不得不從,所以王子受這個苦。但是因為之前尊者已經跟他講過了,一切無常,所以他就不生煩惱,沒有怨恨,反而觀自身血肉之軀渾身不淨。「觀身不淨」,這是佛法講四念處裡頭的第一觀,結果由於這種觀,他就得了斯陀含果。結果王子回到國都來,他父親還不知道他的眼睛已經被挑瞎了,父王看到這孩子兩目已盲,而且形容憔悴,非常的痛心,就問什麼原因?王子說,這是父王您下的聖旨,對我的懲罰。阿育王立刻就很憤怒,這不是我下的,馬上追查。後來查到原來是王後所為,這阿育王就大怒,要殺這個王後。當時王子就跪下來,百般的勸解,阿育王仍然非常憤怒,不解恨,還是命人點起大火,把這王後給焚殺了。

  這一段因緣是由前生的緣起的。當時國內聽到這個事情的很多出家人比丘就問尊者,當時有位尊者叫優波鞠多,問這個因緣。尊者有宿命通,就告訴大家,說這個王子往昔在波羅奈國曾經做過獵人,結果在一個山窟裡頭抓了很多鹿,怕這些鹿逃走,就把這些鹿的眼睛都挑瞎了,然後一只一只的殺了。從那一世開始,幾百世中,這個獵人生生世世都遭到挑眼的果報,眼睛都被挑瞎。他之所以這一生得富貴,原因是因為他過去曾經在拘留孫佛時代,在佛入涅盤之後,他修造塔寺和佛像,而且發願說,令我來世能夠成佛,像拘留孫佛,發了這樣的菩提心。所以他又因為修造塔像的緣故,常生尊貴家,因為發了個願心,所以這一生能得斯陀含果。所以什麼事都是有因緣的,都不是偶然發生的。可見得這殺業所感來的惡報,生生世世都得受。真正覺悟了,他就不會再造殺業,即使是由於宿業被別人害,他也不生瞋恚。這樣,這個業障就永遠消了,前生欠人的帳也就永遠還干淨了。

  我們再看,第四條身常無病,第五壽命長遠。這兩條,世間人都非常的希求,我們講健康長壽,這是果報,因是什麼?因就是不殺生。換句話說,如果造作殺業,必定感得多病、多災、短命的惡報,要轉我們的這個惡報必須要修善因。像我們師父上人也給我們講,他年輕的時候,好幾位算命專家給他算命,都說他活不過四十五歲。他也相信,因為什麼?他的父親、他的伯父、他的爺爺都沒活過四十五歲,他說大概這是遺傳。他當時也沒有怎麼特別學佛,所以他不太了解,實際上真正的因是殺業。他講,他父親四十五歲那年走的,走的時候癫狂,見到山就往山上沖,見到水就往水裡頭鑽。當時他不懂事,不知道,學了佛之後才知道他父親原來生前非常喜歡打獵。以前是在部隊裡面管軍需的,所以有很多槍支彈藥,常常拿著槍支彈藥,帶著兒子一起去打獵。所以我們師父年輕的時候練得好槍法,百發百中,打獵打了三年。所以他父親走的時候走得就很悲慘,他自己學佛了之後才知道這個不得了。

  那人家給他算命說壽命只有四十五歲,他也就把自己修學的期限定在四十五歲,知道後頭沒有了,所以勇猛精進,他知道以後沒有壽命了,必須得真干。結果四十五歲那年,他在講經,他三十三歲出家就講經,講到四十五歲,講了十二年,這個功德就很大。四十五歲那年,在講一部經講了一半,生了一場大病,重感冒,他就知道不要去治了。為什麼?壽命到了,去治也沒用,醫生是治病不治命,壽命到了,醫生也沒辦法。所以他就干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就好了。一直到現在八十六歲了,多活了四十多年,現在還是身常無病,壽命長遠。有會看相的人說,我們師父的相都變了,現在是長命相,可以活很長壽。你看這一生命運徹底改變過來,這是得利於佛法,能修十善業就能改造命運。師父老人家學佛之後,他自己收的供養做三樁事,一個是印經布施,法布施;第二個,他支持教育事業,設獎學金等等;第三放生,他知道自己造的殺生業很多,放生。放生就是於諸眾生普施無畏,無畏布施得的果報就是健康長壽。所以學了佛之後,第一個利益你能得到的就是自己健康。如果我們學了多年,身體還是很多病,沒有轉這個業,我們自己好好反省,哪裡不如法?所以學佛很能夠得到現實的利益,身體轉了,相貌也跟著轉了,你的福報會增加。如果你得不到這些利益,那得忏悔,對照十善業道,看看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

  第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就是人道以外的眾生,多半是指鬼神,鬼神,他也喜歡善人,厭惡惡人,這跟我們人道是一樣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為什麼?因為這個心眾生皆有,叫真心,儒家講良知、良心,一切眾生皆有的。所以,一個人行善積德,所有眾生都尊敬,不光是人,鬼神也尊敬;一個人造惡的,鬼神都討厭,討厭,他就會來找麻煩了。所以一個人戒殺護生,有慈悲心,心地善良,鬼神都守護,我們講護持他、保佑他,很多的災禍化解於無形,不知不覺就沒有了。這是什麼?他自己修善積德的果報。在《大藏一覽》這部書裡就講到,說釋迦牟尼佛有一次跟阿難在河邊走路,他們都有天眼通,就看到這河邊有五百餓鬼唱著歌在走,就跟著一家人走。阿難就問佛,這是什麼緣故?佛就講,這家的子孫就是在修福,而且將來當得解脫,所以這些餓鬼都載歌載舞的慶祝。後來過另外一家人門口,又見到了幾百個餓鬼在啼哭。阿難又問,這一家又怎麼回事?佛就告訴他,這家的子孫為他的過世的人、過世的祖先殺生祭祀,不肯修福,所以將來會有大火燒他們家,餓鬼看到了先啼哭。我們再看剛才講到第六條,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這些鬼神他們都知道哪一家人是行善的,哪一家人是造惡的,他們會保佑、護持善人,積善之家都會得到保佑。

  下面第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這是人不造殺業,自然就不會有這些冤親債主來擾亂、來找麻煩,所以睡眠也比較安穩,即使是作夢也不會做惡夢,會做美夢。寢覺快樂,就是他做好夢,夢到佛菩薩、聖賢,甚至夢到到極樂世界去游玩,那心地很清淨、很善良。所以學佛的人可以用夢境來勘驗自己學佛的境界,如果還常常做惡夢,自己要忏悔,念頭不善、念頭不清淨,尤其是殺心,一定要斷除。斷除殺了,殺業沒有了,那夢境都會非常好,那夢境是由心所現的,如果夢境好了,你現前的境界也會好。為什麼?現前境界跟夢境一樣,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你常常做美夢、做好夢的,你就知道現實生活也會好,很順利、很吉祥,沒有災難。這些古人都非常懂,所以常常做了惡夢他們就會反思,到底是我行為上哪裡出了問題了?忏悔反省,改過自新,希望能夠消災免難。

  第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怨結就是跟人有過節,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是常講我們得罪人了。有時候得罪人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一句話,人家聽了不高興,所謂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們要不慎重講錯了話,可能人家恨我們一輩子,而我們還不知道,他要報復我們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這是什麼?自己不明事理,在語言行為不懂得觀照、不能慎重,而最初的這個念頭實際上都是因為有傷害別人的意念,起初這個意念如果不能夠覺察,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了,無意中傷害了別人,結了怨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們修行就要懂得觀照自己的念頭,心要細,看到這個念頭起來了,如果是有傷害別人的後果,這念頭都不能動。能夠傷害人家的語言不能說,所以惡口、兩舌、妄語、绮語,這都會傷害眾生,就不能造。行為上殺盜YIN,都是傷害眾生,不可以去做,尤其是殺生。所以能夠常常這樣收攝自己的念頭,永斷傷害眾生的意念,就能夠滅除怨結。即使是跟人有怨結的,他怎麼傷害我,我都沒有報復的心態,我都能寬恕,我用愛心對他,用感恩的心對他,感恩他給我消除罪業,絕對不跟人對立,久而久之怨結就滅除了。最怕是心裡的念頭當中,對立不肯放下,怨恨不肯放下,這個結就解不開了。所以解怨釋結的方法是自己心上化解一切對立、沖突、怨恨,這樣眾怨自解,自自然然這些宿怨就解除了。

  在佛經裡有這麼一個故事,在佛當年的時代,捨衛城中有一位長者,長者他的一個兒媳叫毗捨離,很有才華,很有智慧。波斯匿王,就是當時的國王,對這個長者的兒媳也特別的善待。這長者的兒媳有三十二個兒子,這三十二兄弟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大力士。最小的這個弟弟,有一天坐著象過橋,遇到當朝宰相的兒子,宰相的兒子橫行霸道,結果這個小弟看了很不順眼,就把這個宰相的兒子扔下橋,受了重傷。這宰相的兒子懷恨在心,要報仇,於是跟宰相密謀,制作了七寶的馬鞭三十二條,這馬鞭裡面藏著利刃,到毗捨離家給這三十二個兒子,每人贈送一條,當作禮物,對方就高興接受了。結果,這宰相回來就密奏給波斯匿王,說這長者家三十二個人天下無敵,他們都有密謀造反的念頭,他們現在把利刃藏在鞭裡頭,准備想造反,不信大王你可以去查看他們家,是不是有這個武器。結果波斯匿王就派人去搜查,果然搜出這三十二條鞭,裡頭真的藏有利刃,這大王就信以為真,於是把這三十二人統統殺頭,把頭砍下來,然後每個頭封在一個盒子裡頭,送到毗捨離家。

  當時毗捨離正在請佛吃飯,就是供齋,還有僧團。這時候見到波斯匿王送了三十二個盒子來,那盒子還挺精美的,不知道裡頭裝什麼,以為這國王也是來送禮物給佛,因為忙著供齋,沒時間看盒子裡的東西,擱在旁邊。佛當時看到了,因為佛有天眼通,知道裡頭是什麼東西。就跟毗捨離講法,告訴她世間無常,苦空無常,跟她講四谛法。結果毗捨離當下證得阿那含果,這是三果。然後佛就叫她,你可以把那盒子打開了,打開一看,是自己兒子的頭,三十二個頭。幸好那個時候這位夫人已經證得阿那含果,斷了愛欲,否則受不了,不生怨恨心是不可能的,證得阿那含果了,就不再起怨恨心。可是,這家族裡頭的人就不能夠忍受,他們都集合兵馬要去報仇,因為他們家勢力很大,這兵馬,兵強馬壯,真要造反了。這波斯匿王就很恐懼,立刻就跑到佛這裡來求幫助,當時兵馬已經追到了佛的地方,正准備要抓波斯匿王,要殺他。

  阿難當時看到這個情形,就問佛說,這三十二個兒子和他母親跟波斯匿王到底是什麼樣的怨結?佛就說了,過去世中,這三十二個人一起偷了一只牛,把這頭牛帶到他母親家裡,這個老母親就是現在的毗捨離,還是他母親。於是這三十二個兒子要殺牛,這老母親就很歡喜,就給他們准備殺具,刀、盆都准備好了,結果三十二個人就一起動手,老母親在旁邊隨喜,就把這牛殺了。結果佛講,這頭牛是誰?就是今天的波斯匿王,所以他要來報仇的。那三十二個人,就是這一生還是那三十二個兄弟,這老母親毗捨離,因為這三十二人當時的殺業,所以多生以來常常被殺,被這個牛轉世來殺。包括這一生,波斯匿王就是牛的後世,見到這三十二個兒子,他就想殺,這就是過去生中的怨結。而這個老母親因為當時見了殺很歡喜,所以多生多世常常見到這三十二個人被殺很愁苦,包括這一生。如果她沒有證得阿那含果,那她見到自己三十二個兒子被殺,你說多愁苦!當時在場的這些人,包括這個國王,包括這兵馬(這些帶來的人),包括毗捨離,聽了佛講的,所有的怨恨都息滅了,結果這些人也不找波斯匿王來報仇了,當時向波斯匿王來忏悔,波斯匿王也知道自己的宿業,都心平氣和,你看這怨結就解了。如果當時佛不在,怨結解不了,那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這三十二個兒子跟毗捨離前生也是有因緣,他們在迦葉佛時,這毗捨離是個女人,她以香塗塔來供養,有三十二個人來幫助她,所以多生多世以來,他們常常感召在一起做母子,而且常生尊貴,到這一生甚至能夠見到佛。所以懂得這些因果報應的故事,我們就心能平了,人家對我們再怎麼傷害我們都不要起怨恨,知道這是在了我們的宿業,歡喜償還,不怨天不尤人,逆來順受,眾怨自解了。

  第九,無惡道怖。就是沒有將來墮惡道的恐怖,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為什麼會墮惡道?因為造作惡業,我們現在不造惡業了,自然就不會有墮惡道的恐怖。我們不去殺生,自然就不會有墮惡道、償命債的這個恐怖,我們現在戒殺吃素,不吃眾生肉,將來也不會有被殺害的恐怖,你沒造這個因。所以現在災難很多,真正學佛的人會不會恐怖?他不會恐怖。你問我害不害怕災難?我是不害怕。下個月,四月底,我接受日本太和淨宗學會邀請,去那邊講經,講一個禮拜,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還是《無量壽經》第六品,師父老人家讓我去。日本很多災難,你看前幾天,好像是上個禮拜,一天地震震了六次。東京政府都已經宣告,未來很可能有七級以上的大地震,東京,甚至有可能整個首都都要被海嘯給吞沒,大家在商量是不是要遷都到大阪。我們去那裡我們不怕,我們是幫助化解災難。我們藉阿彌陀佛的願力來化解,希望通過講經讓大家覺悟,讓大家明信因果、斷惡修善、端正心念,惡道就沒有了,災難就沒有了,就不會有恐怖。我們一心求生西方淨土,見到災難根本不用害怕,災難來的那天,正是自己往生淨土的一天,這反而值得慶幸,應該祝賀才對。終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時間到了,心心向往,所以哪有恐怖,高興還來不及!所以不想往生的人,他將來要墮到三途六道,他就會有恐怖,他會貪生怕死。

  最後第十條,命終生天。這是講還沒有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因為不殺生,他有慈悲心,修十善五戒,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將來他能夠生天,享天福。要求生西方淨土的人,他把自己的善業回向往生西方,他一定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比生天就殊勝太多了,生天享天福,福享完了還得墮落,他沒出六道;往生西方淨土就不退轉了,就一生決定成佛。所以生天也好,往生西方也好,基礎還是十善業道,這個不能夠不講求,不能不努力的去落實。往生西方的人,經上講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如果自己心地不善,對眾生沒有慈悲心,甚至還要殺害,那往生不了,因為心不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要跟佛心相應才行。所以這《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到的十種果報叫十離惱法,我們希望得到,必須要修戒殺的善因。

  最後一點時間,我們提出沙彌戒律裡面講的不殺生,大同小異。但是這是講戒,十善是講善,善的果報還是在人天,如果不求生淨土,那就只是在人天;而戒律能夠幫助我們出三界,這是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我們必須要遵從。十善你可從可不從,你自己決定;但是你學佛,做了佛弟子,老師的教誡必須得遵從,這叫戒律。所以如果犯了戒有兩重罪,一種是本來造惡就有罪,像殺生,本來就有罪,將來得償命;另外還有個犯戒的罪,那個犯戒的罪都在地獄,所以戒不受則已,一受必須要堅持。

  我們從蕅益大師所編輯的《沙彌十戒威儀錄要》裡面提出一段經文來跟大家分享。蕅益大師的《沙彌十戒威儀錄要》,是他老人家幾十年深入律藏做出來的會集本。它也是會集本,幫助我們後學學戒,學沙彌戒,這是非常方便。因為沙彌戒,佛在講經裡講到,就分散在各種不同的經裡頭,學起來不方便,蕅益大師做會集。他做的會集不是頭一個,他之前有人做,蓮池大師就做過《沙彌律儀要略》,這在佛門裡面也是很普遍在學習的。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祖,他對戒律也有相當研究,可是他會集的,蕅益大師覺得還是不夠滿意,蕅益大師是第九祖,他是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而青出於藍勝於藍,所以他專攻戒律,蕅益大師當年就被人稱作律師。他閱律藏就閱了好幾遍,做了很詳細的學習報告,有十七卷,十七卷的報告。《沙彌十戒威儀錄要》,他在序言裡面提到,說這蓮池大師的《沙彌律儀要略》雖然是很好,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對於開、遮、持、犯講得不夠清楚,而且也有添加一些自己的意思,就不是完全出自佛經,所以蕅益大師做一個重輯。

  這本《十戒威儀錄要》學的人反而不那麼廣,沒有蓮池大師的《沙彌律儀》法緣那麼殊勝,這是什麼?大概沒有很多人去推廣。我自己讀了這個,我覺得很好,很歡喜,它確實簡要詳明,所以我也很希望將來推廣。這個古來的注解沒有,蓮池大師《沙彌律儀要略》有一個注解,清朝弘贊律師的《增注》,注得非常好,所以注解對於推廣是很有幫助。他是寫書注解,那講也需要有人。如果將來願意學律的人,他能夠也給蕅益大師的《沙彌十戒威儀錄要》做一個增注,這就便於推廣。

  他講到不殺生這條戒就講到,我們讀一讀這個經文:「凡有命者,不得故殺。若自殺、教他殺、方便殺、咒殺、墮胎、破卵、與他毒藥,令命斷者,並得殺罪」。殺業,殺生的定義,什麼叫殺生?這就講到凡有命的眾生,這是有神識的有情生命,不可以故殺。故就是有意的,無意的就不算在內,就是你沒有殺心,那個不算犯殺戒,那都是什麼?不小心造成的人命案,那是跟你過去生中他欠你的命,沒辦法,你沒有想殺他的心,但是他得還你這一命。但是如果有殺心,這就造殺業了,犯了殺戒。所以這裡講的幾個不同的殺法,若自殺,自己親手殺;若教他殺,自己不殺,叫殺手來殺,或者是想吃眾生肉,自己不動手,叫廚房的人來動手,教他殺;方便殺,真在用方便了,就是譬如說殺豬拿刀子,想這些方法來殺,用這些手段來促成、來完成這個殺業;咒殺,他不用刀具這些凶器來殺,他用那個口念咒,咒人死,他是用殺心來害人,這也是屬於殺。

  還有墮胎,這個現在的問題很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墮胎五千萬,這是殺人。實際上這個數字很保守,肯定不止,很多墮胎的多半是青少年,她們很隨便,沒有到大醫院,你就根本沒有辦法統計。墮胎當然跟邪YIN有直接關系,現在社會YIN風熾盛,所以墮胎就比過去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了。我們師父上人前段時間接受丁嘉麗老師的采訪,主題就是講「珍惜生命,請勿殺子墮胎」,那個光盤大家可以多看,大量流通。很多人看了那個光盤,曾經造過這種殺業的都忏悔、都改過自新,而且發心來宣傳戒邪YIN、反墮胎。有同修提出,希望在香港辦一場專門超度墮胎嬰靈的念佛法會。此地香港護世息災委員會,這新成立的一個機構,這都是淨宗學佛的弟子,他們發心接受這個啟請,在清明念佛三天的這個法會之後,四、五、六三天是清明超度祖先的法會,七號專門有一個「戒邪YIN、反墮胎覺醒法會」,上午是請悟道法師跟我講戒邪YIN反墮胎因緣果報,勸導大家一定不能造這個業,覺醒陽間的人;下午是三時系念法會,超度陰間的嬰靈,來救度每年被殺害的五千萬嬰靈,十年就是五個億,不得了!能夠超度這些眾生,對於世界的安定吉祥,包括自己化解災難,都有很大幫助。

  但最重要的,自己如果造過這些墮胎的罪業,要自己忏悔,向自己所傷害的嬰靈忏悔,後不再造。而且要大力的提倡戒邪YIN、反墮胎,因為YIN欲是根本,真是萬惡YIN為首。墮胎怎麼產生的?因為最初有YIN欲,YIN業所致,YIN後面就跟著殺,從根本上解決,還是要提倡戒YIN。所以大會提倡每年要有一天作國際戒YIN日,齋戒日,這個想法很好,起碼讓大家那一天齋戒清淨,從一天開始,慢慢二天、三天齋戒清淨。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戒邪YIN,都有不同形式的齋戒,這是跟性德相應的。

  破卵,就是傷害卵生的動物。雞蛋,蛋裡頭有小雞,你把它打破了,小雞就沒命了,這也是殺。還有與他毒藥,就給人吃毒藥,毒死人家,令人家命斷。現在這食品衛生問題也令人憂慮,你看曾經發生的毒奶粉事件,這就是等於給人吃毒藥;地溝油,這些都是殺業,而且是很重的殺業,他殺的不是一個人,他普遍的來販賣,將來的果報都是三途,所以並得殺罪。這些方式,舉出些例子,凡是起了殺心、傷害眾生的念頭而產生這些行為,都屬於殺。

  下面,「若殺生身父母、羅漢、聖人,犯逆罪,墮阿鼻獄」,這是最重的殺業,殺生身父母的、殺阿羅漢的、殺聖人的,包括殺自己的老師,都屬於等流罪,這犯了五逆罪,這五逆罪都在阿鼻地獄。阿鼻地獄是無間地獄,最苦的地獄,一墮進去,那是長劫不能夠出離。下面,「若殺人,犯重罪,失沙彌戒,不通忏悔」,如果是受了沙彌戒,或者是受了五戒、菩薩戒,都包含在內,這些戒第一個都是殺生,戒殺。如果殺了人,這是犯了重罪。犯戒的有輕重,殺人是犯了重罪,就失了沙彌戒體,就破了戒體。那破戒的罪必定是地獄,這裡講不通忏悔。所謂不通忏悔,就是用常規的忏悔方法救不了,肯定墮地獄。一般講忏悔有取相忏、有作法忏,這是對重罪要用這種忏悔法,輕的罪一般發露忏悔,後不再造。但是這種常規忏悔對殺人來講,這種重罪忏悔不了,那是不是真的沒救了?還有一種方法能救,這是清朝乾隆年間慈雲灌頂大師講的,用任何其他法門都忏悔不了的罪,用念佛能忏,這唯一的方法,這是藉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帶業往生。除了這個方法以外,沒別的方法,這是唯一能夠忏悔的,就解除地獄罪報的。

  《觀經》裡頭,我們看到阿闍世王,他殺父親、害母親,跟提婆達多一起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罪都造了。提婆達多墮地獄了,阿闍世王臨終時候地獄相現,他知道自己錯了,向佛求忏悔,佛勸他念佛求生淨土,結果他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中生。這是什麼?真回頭,深切忏悔,我們講「浪子回頭金不換」,他能真正忏悔就有救。用什麼方法才能救?用念佛,他的業很重,唯有靠念佛才能消他的罪業,其他方法用不上勁,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他念佛往生西方。這種在戒經裡面講不通忏悔,是講通途法門。

  下面,「若殺天龍鬼神,犯中罪,猶許忏悔,滅犯戒罪,而性罪不滅,終須償報」。這是講,如果殺的是天人、龍、鬼神這些非人,犯的是中罪,戒經裡講,這個犯戒的罪比較輕一點,比殺人輕一些。因為什麼?人身難得,特別是人身得了之後能修行,就更難得。其他道的眾生修行不容易,天人享樂,他修行他不願意,所謂富貴學道難,他享受,覺得修行很苦,所以很難成就;這些龍,這是畜生道的,鬼,這些餓鬼道的,他們很苦,苦的也不想修行,都很不容易成就。所以六道裡面人身最可貴,得了人身不修行,那真是太可惜了,古德講「如入寶山空手歸」。這犯中罪還可以忏悔,但是忏悔要用取相忏,作法取相,它有一套真正忏悔的方式,而且要最真誠的心來忏,才能夠滅犯戒的罪。雖然犯戒罪滅了,但是性罪是不滅的,性罪是什麼?你殺了就得償命,你看佛當年他還有因果,這個性罪不滅的。他曾經造作惡口,罵過人,結果成佛以後要受三個月的馬麥之報,惡口,口業這個罪性罪不滅。那殺業也是這樣,他還得要償命。

  「若殺畜生、蟲蟻、蚊虱等,犯下罪,亦許忏悔滅犯戒罪,而性罪仍須償報」。這是殺比較小的動物,畜生、蟲蟻、蚊子、虱子等等,犯的罪就更輕了,下罪,但是犯了戒總是有罪,必須忏悔。雖然能忏悔,所謂忏悔就是後不再造了,如果說我現在忏悔了明天繼續造,那就不叫忏悔,那還是有犯戒的罪,犯戒罪都是墮地獄。而且加上性罪,地獄出來了還得償命債,過去殺了一只蚊子也得償,今天吃它半斤,將來還得還它八兩。

  「若殺人不死,犯中方便可悔罪。殺天神、畜蟲等不死,皆犯下方便可悔罪」。殺人,已經起了殺心,也用方便,就是拿起殺具開始動作了,也去殺他,沒殺死,這個罪業沒那麼重,這是犯了中罪,中方便可悔罪,這是可以忏悔;如果他真死了,就不通忏悔。沒死還能夠忏悔,但是也是要深刻的忏悔。如果殺天神(這是鬼神、龍王都在裡頭)、畜生、蟲蟻等等不死的,算犯下方便可悔罪,這又輕一點,就是後果沒那麼嚴重。

  「助他令殺,皆得本罪。人重,天等中,畜生等下也」。這是自己沒有親自去殺,但是幫助他殺,就是做從犯,自己不是主凶,是從犯,從犯一樣有連帶的罪。如果真正殺了,對方死了,就是犯本罪,本罪就是跟他一樣的罪,就是殺人的犯重罪,不通忏悔。人重,殺了人的犯重罪;天等,就是殺天龍鬼神等犯的是中罪,雖然能夠忏悔,性罪不滅;殺畜生,這也是等於下罪,就跟剛才一樣,等於自己殺也是一樣。「見殺歡喜,得方便罪」,就是隨喜殺生,見到殺覺得很痛快、很高興,這也是造殺業,意業上造。一切唯心造,罪業都是由心造的,行為是個助緣,神識將來投胎還是這樣的心所感召的惡報,所以一樣是得罪。

  「若見他殺,有力應救;設不能救,應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這是講到沙彌,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修行,沒受具足戒,先受沙彌戒,要養慈心。沙彌叫息慈的意思,息惡行慈,把一切惡都息掉、滅掉,行慈悲,幫助眾生。所以見到他殺,見到他人行殺,造殺業,有力的要應該救。譬如說你到市場買物放生,或者用錢來贖人,方便救拔。假設不能救,要起慈心、憐憫心,給他念佛、給他持咒來祝禱他,讓這個殺者和被殺者解冤釋結,把怨恨化解,永斷惡緣。

  在經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在《雜寶藏經》裡講到,說有一個羅漢收了一個沙彌弟子,看到這個沙彌七天之後要命終了,就勸他回家。這個沙彌在回家路上,見到路上有很多螞蟻被水沖了,漂流著,於是沙彌生了慈悲心,立刻把自己身上的衣解下來,裝著很多土,把這個水,等於說建了一個壩,建了一個很高的壩,讓螞蟻都能爬到壩上,就救了很多生命。結果七天之後,這個沙彌沒事,回到他師父那裡。師父見了很驚訝,因為師父本來是有神通,能看到這個沙彌七天要死的,怎麼還回來了?再入定,用天眼來觀察才發現,這個沙彌原來救活了這麼多的生命,所以他的壽命得延長。這是要發慈心救度解脫眾生的苦難,自己得到最殊勝的利益。

  如果能夠發願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回向成佛,《十善業道經》上講,成佛的時候,得佛隨心自在壽命,你的壽命可長可短,自在。像釋迦牟尼佛在人間世壽八十歲,這是短壽;阿彌陀佛世壽無量劫,長壽,都是自在的。所謂自在,自己不用刻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現在發願求生淨土,就是回向菩提,我們戒殺、護生,以此功德來回向西方,臨終的時候我們希求自在往生。現生能自在往生,沒有病苦,甚至坐著走、站著走,預知時至,潇灑告別大家往生,這是花報好;來生作佛去,必然得隨心自在壽命,這果報更殊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殺生惡,到今天就全部講解圓滿了,下一次我們講偷盜之惡。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淨宗根本戒  定弘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12/3/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7-068-0010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