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至高無上的《無量壽經》


 2015/6/6    熱度:2850    下載DOC文檔    

  「時有大劫」,時是現在這個時候,這一段時間,這個大劫叫賢劫,「名曰賢善」。在這個大劫當中,「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這個成就大悲是特別說明菩薩在這個世界示現成佛教化眾生,是這個意思。「據《佛祖統記》」,《佛祖統記》是佛門的一本書,可以說是佛家的歷史,這個幾尊佛就名字寫出來,「第一佛名拘留孫佛,次為拘那含牟尼佛,三為迦葉佛」,第四就是現在,「即為今之釋迦牟尼佛,此後有彌勒」,這就是第五尊佛,下面「等」,後面還有「九百九十六佛相繼出世」。這就是簡略介紹賢劫千佛,都在這個大劫當中陸陸續續出現於世間。「今此會中,彌勒與其它賢劫中成佛之九百九十五大士皆來集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這個經是在靈山說的,跟《法華經》同一個處所,在這個地方講經。彌勒菩薩跟賢劫將來在這個世間成佛的九百九十五位大菩薩,他們都來了,都參加這個法會。「聽佛說法,故知賢劫中未來一切諸佛皆必同宣此經。」這是念公做如是的看法,做如是的理解,我們看到賢劫千佛都參與這個法會,將來他們成佛,怎麼能不講這個經?怎麼能夠不宣揚這個法門?

  下面念公有個簡單的說明,「另說,賢劫共一千零五佛」,那就是彌勒菩薩不算,這是另外一種說法,彌勒菩薩以後還有千佛出世,就是「彌勒以下一千零一人」,現在沒成佛,現在他們是菩薩的身分,「非所常見,故不詳錄」,這就不多說了,把它省略掉。「以上第一品,以信、聞、時、主、處、眾六種成就,為本經證信。經中大比丘眾萬二千人,超越余經,同於《法華》」。這個表法我們特別要留意,說明這個經的重要性。你看佛說一切經,通常比丘眾的人數都是一千二百五十人,唯獨《法華經》一萬二千人,這個經也是一萬二千人,這就是說這個法會跟法華是平等的。過去,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可以分為三類,小乘、大乘、一乘,分這三類。小乘是講聲聞、緣覺,用現在講是念這個學位的,大乘是菩薩,一乘是成佛的。成佛的經,古來祖師大德一般肯定的三部,成佛的經只有三部,《華嚴》《法華》《梵網》。《梵網經》沒有完全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只有一品,就是「菩薩戒品」,就這一品經,「菩薩心地戒品」。這部經分量也很大,沒傳來。在中國只有《華嚴》《法華》,而祖師大德把這部經判成《華嚴》《法華》之上,為什麼?《華嚴》《法華》到末後都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講得通,在理上講得通。換句話說,《華嚴》《法華》是一乘經,一生成佛,這部經也是一生成佛。

  後頭說,「又普賢最為上首,同於《華嚴經》,亦表本經之同於上之圓教二經也」,這是圓教一乘,這兩部經,這個經跟它們等同,沒有差別。所以在前清,彭際清居士稱這部經為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你看看這個意思。這些祖師大德給我們的提示,我們要特別留意。這部經在整個佛教裡,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弘傳當中,它占什麼樣的地位?可以說這部經是至高無上,不但等同《華嚴》《法華》,實際上它在《華嚴》《法華》之上。《華嚴經》到最後的圓滿,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真正達到究竟圓滿,這個我們不能不知。我們要是依《華嚴》《法華》來修行,這一生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那要修定,法華三昧不容易成就,《華嚴經》的法界觀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觀成的。你看這部經典的方法,四十八願裡面告訴我們,臨命終時,十念必生。所以善導大師贊歎,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我們遇到了,多麼幸運!縱然我們這一生當中,學佛也好,沒學佛也好,過去、今生造了不少罪業,能往生嗎?能。只要你從聽聞這個法門之後,下定決心回頭是岸,我不再作惡了,我真正一心修學十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行了。過去造作十惡、五逆罪都行,都能往生,這還得了嗎?真的是回頭是岸。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一定要珍惜無比殊勝的緣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