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印光大師、宣化上人、果卿居士 開示: 各種蛋類,不
很多佛弟子學佛多年已經斷除了肉食,卻始終在吃雞蛋、鴨蛋等,那麼,佛弟子到底應不應該吃這些蛋類呢?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一次法會上,陳居士帶來了她的同事小林。小林年齡在35歲左右,瘦削的臉上透著黃灰色,樣子很是憔悴。由於是第一次見到果卿老師,她的眼神中滿是欣喜和渴望,在聽法的過程中,她虔誠而且專注。
當果卿老師問小林有什麼問題時,她一下子緊張得滿臉通紅,話不成句,在陳居士的補充下,大家聽明白了:原來結婚已十年的小林,非常渴望有個孩子,但不管怎樣求神就醫,一直沒有懷孕。今天有幸遇到果卿老師,請求指點迷津。
果卿老師很同情她,為這種“求不得苦”深深地歎了口氣,轉過身來對我說:“果宏,你來看看她沒有孩子的原因是什麼?”
我抬頭看了小林一眼,正遇上她那雙期盼渴求的眼睛,我也不禁感歎了一聲:“你是不是很喜歡吃蛋?特別是小小的鹌鹑蛋?”
“對對,我很喜歡吃成串成串的鹌鹑蛋,這……”後半句話的語氣中,流露出明顯的疑惑。
善解人意的陳居士,在旁邊幫她問了一句:“大家都認為蛋是有營養的食物,而且在沒遇到佛法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在吃蛋,為什麼小林就不能懷孕呢?”
我看了看在我旁邊的果卿老師,老師肯定和鼓勵的目光,使我繼續說道:
“佛說,食諸鳥卵,為無慈憫心。宣化上人在開示有關吃蛋問題時,曾幽默而又嚴肅地對提問者說:‘你若不怕下輩子做雞下蛋給別人吃,你什麼蛋都可以吃’。因為因果錯綜復雜,每個人的福德因緣不同,雖然都在吃蛋,但每個人受的果報不盡相同。你想要孩子,必須斷除一切葷腥,當然包括一切蛋類,多放生,並念《地藏經》回向被你吃過的眾生。”
我說完這一席話,再看小林,感覺她沒有完全信受。她本想聽到關於她不孕的因果故事,但被道破實相後,自認為是稀松平常之事,所以有些失望。
我很惋惜小林不能聞即信受,就更直接地說了一句:“你現在只想自己要有個孩子,你想沒想到,被你吃掉的雞蛋、鴨蛋等,就是雞媽媽、鴨媽媽辛辛苦苦生下來的孩子!”
這時果卿老師對小林說:“果宏對你講的因果道理都是正確的,你要好好按著她說的方法去做,會感招好孩子來,最好讓你的愛人也和你一起修。”
這時,果卿老師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位生物研究所的女科長,她女兒結婚有四年了,一直沒有孩子,她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女兒女婿指導就醫,但無奈的結果令她懷疑自己的科研理論。女科長緊皺眉頭的愁苦樣子,讓人感歎‘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告訴她:‘你女兒和女婿都特別喜歡吃蛋,其中鹌鹑蛋為最愛,這是他們沒有孩子的共業,要想有孩子,必須吃素、放生、念經,多做善事。’
隨後半年,這位女科長的女兒、女婿認真按照此方法去做,如今女兒已經懷孕了。”
果卿老師的故事剛講完,做醫生的李居士就問我,為什麼現在來醫院求治繼發性不孕(曾懷孕但人工流產了,現在想要孩子而不得)的病人這麼多?
我告訴大家,每個孩子來投胎,都是和父母有著很深的因緣,在輪回的長河裡,能有一次投胎做人的機會是很小很小的,但這些父母因為種種原因,很隨便地去做了人工流產,殊不知造下了類似殺阿羅漢的重罪,再加上肆意殺生吃肉,過重的殺業會感召斷子絕孫的惡報。
我看到小林和其他人贊同地頻頻點頭,真高興小林能有所醒悟,希望她能在佛力的加持下改過向善,持戒修行,早生貴子!
時過半年,當初帶她來的陳居士在電話裡告訴我:小林照著我們的指導去做,現在懷孕了,非常感謝大家。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說明蛋不可食的事例,如《法苑珠林》裡記載,南北朝周武帝宇文邕喜歡吃雞蛋,一頓飯吃好幾個。
有一位給武帝做飯的監廚官,在武帝死後,繼續作即位的隋文帝的監廚官,一日,監廚忽然暴死,三日後又復蘇過來,他講述自己的經歷說:
他到了地獄,見到武帝與閻王,閻王問監廚:“你為武帝作飯,一天煮幾個雞蛋?”
監廚如實相告:“不記數。”
閻王說:“既然不記數,從武帝那裡可以知道。”
這時,就見庭前幾十個牛頭人身的獄卒,把武帝拉倒在鐵床上,用鐵梁壓武帝身,武帝兩脅剖裂,掉出雞蛋十余斛。
——因果昭然,早晚有清算的一天,還在吃蛋的人,應該早日清醒。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中,講述火城地獄的因緣裡,就有一條“火煨雞子”:
“復有眾生,常在火城中,煻煨齊心,四門俱開,若欲趣向,門即閉之,東西馳走,不能自免,為火燒盡。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焚燒山澤,火煨雞子,燒他村陌,燒煮眾生,身爛皮剝,故獲斯罪。”
我們佛弟子應該依教奉行,切莫等到果報現前再後悔。
有人說,現在養殖場中沒有公雞,市場上的雞蛋沒有受精不會有生命,以此作為吃雞蛋的借口,這種觀點,為印光大師所痛斥,他分別在給唐陶镕居士和真淨居士的信中說到:
“蛋不可食!邪見之人雲:無雄卵之蛋可食,切勿聽信。”
“雞卵之食否,聚訟已久,然明理之人,決不以食為是。好食者,巧為辯論,實則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謂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無雄之卵,不會生雛可食。若如所說,則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種邪見,聰明人多會起,不知皆是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憐憫也。”
為什麼說“沒有受精的蛋也不可以吃”呢?
因為佛在《楞嚴經》裡清清楚楚地告訴一切佛弟子:
“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蛋類,就是來自動物身體的一部分,想清淨解脫的學佛人,都不可食用。
提示:
勸大家不要再貪圖口福、“營養”而吃蛋類了!
我在二十多年的學佛道路上,遇到過多位因吃蛋(包括損壞鳥蛋、蛇蛋以及吃母雞體內未成形的蛋)而造成不孕或常常流產的婦女,她們均是求助無門,只好按照我所說的方法在佛前忏悔,斷除肉食、蛋類及五葷,每天念一至二部《地藏經》,回向給吃過的蛋和下蛋的動物母親,結果,絕大多數都在三個月內懷上了寶寶,並且自己身體也變得更加健康。
願所有身體不健康的朋友、事業家庭不順利的朋友如法實踐,三個月內會有不可思議的事出現在你身上,你不但沒花一分錢,還省了不少錢,何樂而不為呢?
——果 卿
——摘自《現代因果實錄(三)》。金陵刻經處 正式出版發行
——————————————————————————
慘無人道的蛋雞生活,生下來的雞蛋有營養嗎?! (轉貼)
蛋雞在養殖場裡的痛苦一生
一、從蛋裡孵出來後,由於小公雞對業者毫無價值,所以,一出生就全被丟進麻袋,讓它們互疊窒息而死。有些工廠還會把小公雞碾成“雞粉”,摻入喂母雞的飼料,演變成“雞吃雞”的人間慘劇!
二、小母雞在成長過程,須“去喙”兩次,因此,我們平常看到的雞嘴,總是扭曲變形。
“去喙”是把血管和神經燒死,當然造成強烈的疼痛,而工人一旦沒控制好造成去喙過度,就變成「廢雞」被判死刑。
三、利用打針、投藥、增加照明時間等任何手段,讓它們快速長大好准備下蛋。對人類而言,時間就是金錢。
四、隨時“淘汰”弱小、跛腳、生病的小雞,就像希特勒的集中營對待俘虜一樣。
五、小母雞養到約四個月大之後,就移至“蛋雞捨”開始產蛋。
這時母雞改被關在狹小的格子籠裡,平均每只雞一輩子的生活空間不到一張A4列印紙大,連張開翅膀也辦不到,更不用說滿足每只母雞所渴望的沙浴和築巢。
六、母雞不管吃飯、睡覺、發呆……雙腳只能踩在格子籠的鐵(鐵食品)絲上,因為沒有堅實的地面支撐體重,每只雞的腳都因而變得又粗又大,甚至有的雞腳膚肉早就「鑲入」鐵絲。
另外,格子籠的底層設計是傾斜的,為的是讓母雞下蛋後蛋會自動向前滾以便收集,由此可知,母雞活在地球連想要站得舒適的權利也沒有。
七、在一個工廠化的雞捨,一個工人要看管幾萬只雞,如果母雞的腳爪或翅膀卡進格子內,那多半就只能活活餓死或渴死。
八、在產蛋期間,若母雞寡產或生病無法下蛋,就只有殺無赦。
因為這些母雞每天會浪費業者的飼料成本,所以當然不可原諒。因這項理由而前後被屠宰的蛋雞,高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
九、蛋雞低頭吃飼料時,由於脖子會與鐵絲發生磨擦,往往脖子前都是光禿禿一片。
而身上其他地方的羽毛,也長時間與鐵絲網磨擦持續掉落,到後來每只雞都變成禿毛雞,再加上互啄所造成的傷口,一般人看到的反應通常是既憐又惡。
十、讓母雞活著最沒尊嚴的,莫過於要母雞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生蛋。
原因是,蛋雞的心理世界竟然和人類相同——就像沒有女人願意在大馬路旁公然生孩子一樣。由於在格子籠裡無法築巢,所以,每次母雞都是盡力把蛋忍在肚子裡,當你看見母雞一再鑽到同伴的雞腹下想找個隱蔽處下蛋(別的雞當然不是趕它就是啄它),不知您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會是如何呢?
十一、由於居住環境過度惡臭、擁擠、喧囂,雞籠內的雞,不時互相打架或受驚嚇……母雞所受的身心煎熬何其嚴重,但這不會是經濟學裡想討論的范疇。
十二、母雞生蛋八個月後,產蛋量會逐漸低落,這時業者為了制造另一波的“產蛋高峰”,就對母雞實施“強迫換毛”。
要強迫換毛,必須讓雞的生理遭受最大的壓力(壓力食品)和緊迫,因此全世界的養雞業者都是采取不給它光、不給它水、不給它飼料三管齊下,讓母雞原本就只剩不多的羽毛掉光再重新生長。
期間若痛苦到死掉的,只能怪自己命薄;若存活下來的,則產蛋量會提高維系約半年,但這也是母雞生命中最後的一段煙火。
業者用盡了千方百計,與一百年前的蛋雞相比,它們現在每年的生蛋數,是過去的足足五倍。
十三、強迫換毛的半年後,母雞失去產能再也無利用價值,一樣只有接受被屠宰,做成鹽酥雞、雞湯或寵物飼料。
由於業者之間是以屠體處理完後的淨重來算錢,所以,母雞在被宰殺的前兩天,沒有人會好心給它們吞進任何食物,這樣人類又可從每只母雞身上壓搾九角的新台幣。
蛋和牛奶是不是素的,其實早已無需花費精力討論,我們只要問自己:
這樣得來的東西,吃下去是否能心安?吃下去還會有任何好處、營養嗎?!
這樣的文章不忍卒讀,這樣的做法竟是行業的公認作法!
末學忏悔自己以前愛吃雞蛋、牛奶、一切肉食的行為,特此悔過。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居士文章 :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