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2015/7/7    熱度:2724    下載DOC文檔    

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二、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三、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三法有一,牽入惡道,忘失信心。

  這是蕅益大師對所有菩薩的勉勵。說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薩菩提心的戒體,使令我們大乘的信心退沒,這是要注意的。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我們菩提心生起來以後,要注意瞋恚的問題,你說我發了菩提心,但是我很喜歡吃巧克力、蛋糕——亂不了,你對飲食的貪愛不障礙菩提心。但是你經常發脾氣,你要小心了!有些煩惱的活動,是不障礙菩提心的,但是有些煩惱的活動,它是會侵損菩提心的。比方說瞋恚,你經常跟眾生產生對立,“橫於自他,而生惱害”,這個人他闖紅燈,這個人也不遵守交通規矩……他有過失,沒有錯,但是你身為一個有菩提心的人,你不能批判他,你應該憐憫他,是吧?

  因為你不是一個凡夫,你現在不是一個好人,你是用菩薩的標准,所以在菩薩戒裡面,諸位!你看菩薩戒的瞋恚,瞋恚,沒有理由!佛陀在制戒的時候,在菩薩戒裡對貪欲,他制得比較松,菩薩喜歡吃好、住好,佛陀沒有嚴格要求,只要不影響你被人譏嫌就好。但是,瞋恚,你看看菩薩戒,不管是《梵網》,不管是《瑜伽》,你讀讀看,非常嚴格!

  這個人惱害你,你起瞋心了,你一定要馬上調伏。這個人,惱害你,他馬上跟你忏悔,不管你願不願意,你一定要接受。瞋心不受悔——他向你忏悔,他刺激你,毀謗你,他一旦向你悔過了,你馬上要接受。你瞋心沒有任何理由!不管你是對還是錯,瞋心本身會傷害菩提心的問題,佛陀是保護你啊!遇到了逆境,我們只能夠說:“這是我個人的因緣,我今天欠他的”,你要轉你的心。你建立了菩提心以後,你的思考模式,不能再用世間的思考,說因為你對我怎麼樣,所以我對你發脾氣是正確的,沒有這回事情。我對你這樣好,你對我無情無義,那是我過去生欠你的,我該還你還你。菩薩是要用智慧來解讀內心的,不是用感覺的。所以,你一個人經常發脾氣,經常批評別人的過失,你要小心了——傷害你菩提心!

  第二個,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本來高慢心的所緣境是很廣的,包括上面的僧寶,包括你的同輩,包括你的下輩,但是這個地方,蕅益大師特別提出了“僧寶”,就是我們的善知識。

  善知識,當然善知識有善知識的標准,我們依止善知識,有三個條件。宗喀巴大師說在末法時代,有三個重點是判斷善知識的:

  第一個,善知識要堅守四重戒法——不殺、不盜、不妄、不YIN,四根本重戒。枝末的就不談了,因為末法時代,很多威儀戒,你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至少他的四根本重戒,根本戒要清淨。第二個,他必須有大悲心,具足大悲,他有幫助眾生的意樂。第三個,他有方法,具足善巧。他有慈悲心,他沒有方法來引導你,那你也不能受益,是吧?

  第一個,堅持四重;第二個,具足大悲;第三個,他有善巧方便。這個人就值得你依止了,因為他對你就有好處了。所以我們看到僧寶裡面有一些不好的威儀,你就輕忽、高慢,而不肯學習,那麼這樣子,也會障礙菩提心。

  第三個是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這個最嚴重,愚癡了。一個人發了菩提心以後,不想進步,就不再讀大乘經典了。我們菩提心發了以後,是要用經典去滋潤那個幼苗慢慢增長廣大的。沒有人說發了菩提心以後,就大事已辦了,不是啊!你一個人經常不讀大乘經典,你菩提心就干掉了,就枯萎了。我們要“常隨佛學”,你用佛法的水,要滋潤這個菩提的種子。所以,懈怠障礙菩提心。

  這三個只要有一個,你的菩提心就失掉,你就走到你的生死的道路去,最後乃至於墮落到惡道去,忘失大乘善心。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