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布施,持戒都是功德
摘自淨土法門法師《大經科注》第208集 2015年7月6日 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的戒律,我們學淨土的(淨土法門),早年在美國的時候,“美國淨宗學會”成立,我寫了個“緣起”,“緣起”裡面提到行門的五個科目,這就是戒律。 第一個,“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學佛,前面是世間法,沒有學佛都應該要遵守;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弘法利生,“勸進行者”就是講經教學,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要勸導大家,幫助大家進步。“行者”就是修行人,就是佛門弟子,給他們做好榜樣,這是第一門課。 第二門,“六和敬”。四個人在一起就是團體。團體要修“六和”,和為貴,中國人講“和為貴”。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大家在一起,人人都需要遵守的根本戒,這叫僧團。這是佛教團體,如果這個佛教團體裡頭沒有六和敬,那是假的,那不是佛教團體,佛不承認。團體必須要修這六條,這是佛門佛弟子的團體,無論大小統統都要遵守。 第三個,是“三學”,“戒、定、慧”三學。一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就是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概念。我們一般講理念,學習的理念、學習的方法,這是佛傳過來的,在中國漢朝時候儒采取了、承認了,道也承認了,所以儒、釋、道三家都講求“戒、定、慧”。 第四個科目,就是六波羅蜜。這裡所講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最後就是普賢十願。“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你看這裡也有“廣修供養”,普賢行裡頭,“忏悔業障”。 普賢行願是大乘菩薩所修的,他跟一般菩薩有不一樣,“普賢”兩個字非常重要,“普”是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什麼是境界?遍法界虛空界是我修學的對象、禮敬的對象、稱贊的對象、供養的對象。遍法界虛空界,這心量大,一般菩薩沒有那麼大的心量。所以淨土是修普賢行的。你看這部經四十八品,第二品“德遵普賢”。所以淨土宗是普賢行門,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修普賢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下面講到持戒,這是我們淨宗五科就屬於戒律,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到。持戒是功德,布施、持戒都是功德。忍辱,忍辱能夠保持功德,如果不能忍辱,一發脾氣功德全消掉了,“火燒功德林”,瞋恚之火把你功德全燒掉了。功德不容易,積累功德尤其是難,積累功德要大慈大悲,要像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批評過哪個人,這是修忍辱波羅蜜。唯有忍辱 波羅蜜才能精進,精進是向上提升;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唯有得定才能開智慧。這叫大施主,干這些事情叫大施主,自己認真修學做出榜樣給別人看。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