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富法》心得報告
夫子山閒人/文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聶雲台和他寫的《保富法》,於是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找來詳細閱讀,讀罷很有一些想說的話,感覺《保富法》意義深遠,尤其適合當今社會一些富人,乃至我們許多企業家、管理者一讀。當今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2009年中國的富裕人口數量首次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百萬富翁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截至2008年底,中國共有36.4萬名百萬富翁,《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可投資資產在800萬元-1000萬元的富翁達到了30萬人,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達1億元以上的接近1萬人。如此狀況就有一個如何面對財富,如何處置財富,如何保富,如何發展的問題,而聶雲台的《保富法》正好給出答案。在此我先將自己的一些感受與大家分享,並期望更多的人都來讀一讀《保富法》。
聶雲台(1880-1953),是清朝名臣曾國藩的外孫,曾任上海總商會首任會長和全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保富法》是聶雲台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撰寫的文章,曾刊登在《申報》上,轟動一時。文中聶雲台以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諸多觀點,闡明了發財、保財、用財之間的關系,全文雖有一些宿命的東西在裡邊,但也恰恰證明了事物的發展規律。為什麼富不過三代?我私下認為是因為富人自己雖然靠節儉、精進打拼天下,但培養出了不肖子孫把他們的財富化為烏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保富法》的全部命題之所在。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把它概括為四句話,即:知足者富,富而無驕,為善積德,我認為這十二個字足以涵蓋聶雲台《保富法》的核心內容。
知足者富,語出老子《道德經》,老子眼中的知足是高級智慧,僅五千言的《道德經》就多次提到“知足”這個字眼,可見其分量。在第三十四章,他說:“知足者,富也。”我以為老子說的富,主要是指精神層面的,在人們心目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知道滿足,就是富有,因為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這就足以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富了,反而煩惱多了起來,因為欲望在作祟,沒錢想有錢,有錢了想更有錢。這倒是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央視剛剛播出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裡面傅老大健身操第三節:唱幸福,(唱)幸福就是毛毛雨,只要心裡高興就會掉下來!快樂是幸福的源泉,知足就是最大的富有。有了知足這個前提就會有所不為,如《保富法》上篇提到曾國藩不讓家人領取鹽票,林則徐不貪錢財盡將鴉片付之一炬等等。你可以去追求錢財,但不必太在乎錢財,正如翟鴻燊所說,錢少了是自己的,錢多了是大家的,再多了是國家的,再多了就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此話堪為經典。你事業發展的趨勢與結果在於你自己的思想和境界,二者絕對成正比,對於自己那個小我來說,知足者富應是真理。
富而無驕,語出孔子《論語》,《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谄,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請教老師:人能做到貧窮卻不谄媚,富足卻不驕橫,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但是還不如雖然貧窮卻樂於求道,雖然富足卻謙虛好禮的人。就當今社會來講,富而無驕不應是表面文章,而是切切實實把別人當回事,實實在在為社會、為國家做事,人往往富有發達了就驕奢YIN逸起來,眼往上看得多,往下看得少,實際上應該富有時常作貧賤時想,如此才不會執著,執著自己那點錢財,那點地位。無驕就是謙虛,而謙虛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為修養。當我們抓住機遇在事業上有所發展的時候,保持冷靜的頭腦和謙虛謹慎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謙,是《易經》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意思是說,高山潛伏於地下,象征著高才美德隱藏於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稱作謙。君子總是損多益少,衡量各種事物,然後取長補短,使其平均。對於謙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經》六十四卦中,謙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為只有謙卦的六個爻辭中沒有一個爻辭言凶,沒有一個爻辭言害,統統吉利,處處通達。由此可見,自古以來社會對謙遜心態的重視,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養、融洽人際關系以及發展事業方面的重要性。
為善積德,語出佛家,《華嚴經》雲“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所以欲求得福,須多造福於人,否則,佛天亦無可奈何。老子在《道德經》裡有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這話相當深刻,損有余而補不足,是老子以辯證思維方式總結出的一條自然規律。這是自然法則,損減有余來補充不足。你有錢了,不捨得花,那就生幾個不肖子孫替你花,這就是天道,如果你想有賢孝子孫,那就多積德行善,《保富法》裡面正反例子很多,不厭其煩反復論證這個道理。老子還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你花在積德行善的金錢越多,你的財富就越多。積德行善可以避免“盛極必衰,樂極生悲”現象發生,《大學》有言“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發財快的人尤其要注意這點。我們當代的企業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占天時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占地利有中國這塊處女地、占人和有工、農、商的完美結合,你在獲得成果時不要忘了行善積德,不要忘了報效國家、報效人民,也既是讓更多的人從你那裡受益,我們許多百年老店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他們大行德廣,不僅如此所有世界頂尖級的企業家的最終歸宿都是慈善家,這就是天道。《金剛經》說:“度盡眾生,自覺未度。”又說:“布施濟眾,不覺有施。”這是世界最高的道德。你富足有錢,正好干些為國為民的大事業,這是大功德,如果驕奢YIN逸,不知節儉,不知廉恥,則必遭天譴,行善而不覺有善,則必惠及子孫。正是這個原因,《保富法》一經刊出,於數日間,捐入《申報》讀者助學金”多達四十七萬五千余元之巨,傳為佳話。商界、文化界名人紛紛撰文力薦,為之流傳不吝費力。
俗話說“人無百年壽,卻懷千歲憂”,我們每個人都是雙手空空來到這個世界,最後雙手空空的離開,其實你那“手”也帶不走的,你來的時候,身邊的人對著你笑,你離開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在為你哭。只要我們每個人特別是富人都記住“知足者富,富而無驕,為善積德”這十二個字,就能把自己的財富用好,用在實處,也不枉來這個世界走了一圈。
:居士文章 :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