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講地藏經第二七卷


 2007/4/21    熱度:6286    下載DOC文檔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二七卷)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中第七十九面,我們將經文念一遍,“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再看下面的比喻: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觔,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這是比喻。比喻的意思很明顯,譬如有一個人,這個人從很遠的地方到此地來。在過去交通不發達,旅行大多數都是徒步走的,路程遠當然非常疲乏,消耗體力;如果是三天沒吃飯,他的苦難,我們就可想而知。而這個人還不是徒步旅行,他還挑著擔子,這個擔子有一百斤重,這很沉重的一個擔子,三天沒吃飯走長途,這已經很累了。這就比喻前面臨命終的人,生前沒有做什麼好事情,死後當然依他的行業,他要承受他的果報。‘忽遇鄰人,更附少物’,這就比喻家親眷屬無知,還要殺生祭祀加重他的罪業,他的前途當然更困難。這個比喻好懂。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在八十面: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這是地藏菩薩對世尊說這些話,實在說對世尊說,就是世尊為他做證明,他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說話的用意實在是為我們。‘閻浮眾生’就是我們這些人。‘但能於諸佛教中’,“佛教”兩個字是關鍵,今天提到佛教,是不是我們想像當中佛教這個意思?不是。這是一切諸佛教誨之中,佛怎麼教我們的,我們有沒有懂得?我們有沒有做到?真正能夠明白了,能肯做,即使做一點點小善,‘一毛一渧,一沙一塵’這是講少,形容修的善少。毛是汗毛,我們身上的汗毛,這是我們正報裡面最小的,塵沙是依報裡面最小的,都是形容小善。這個小善,利益你全部得到,何況大善?佛法裡面所教的,再小的善都稱性。既然稱性,善實在講就沒有大小,大善遍虛空法界,小善也遍虛空法界,乃至你起一念善心,一念利益眾生的心,果報都不可思議。地藏菩薩說的這些話,初學的人確實很難接受,是不是佛菩薩以這些言語來勸勉我們,未必是真實。眾生接觸佛法,特別是初學,這些疑惑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完全是以我們凡夫心,去測度諸佛菩薩的境界,這是大錯特錯。

  我們凡夫是妄心,諸佛菩薩用的是真心,妄心永遠緣不到真實的境界。法相經論裡面說得很多,第六意識的功能在八識裡頭最強的,對外它能緣虛空法界,對內它能夠緣阿賴耶識,可惜的是它就沒有辦法緣自性;諸位要曉得一真法界是自性,它可以緣虛空法界,它能夠緣十法界,沒有辦法緣一真法界,沒有辦法緣自性。所以凡夫的見解智慧,怎麼能夠知道佛菩薩的境界?憑著自己的妄想想像佛菩薩的境界,全錯了,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什麼是真實智慧?二障破了真實智慧才現前。我們就想一想,我們有煩惱障、有所知障,不但有而且非常嚴重,哪來的智慧?自己以為覺得很有智慧,那真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能解決問題。請看下面經文: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
  到這兒是一小段。從這個經文裡面,我們就明瞭大辯長者,這也是諸佛如來示現。‘久證無生’,這一句話是很久他就成佛了,他在十方世界度眾生,‘現長者身’,這是示現。應以長者身得度,他就現長者身,參加地藏法會,幫助世尊跟地藏王菩薩教化眾生。他出來發問,這一問一答當中,破除我們的疑惑。下面說:

  【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
  ‘合掌恭敬’是致敬、是禮節,向地藏菩薩請教。

  【大士。】
  這是稱贊菩薩。

  【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請教這一些言語的意思不難懂。這是說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過世之後,他的家親眷屬給他修一些功德,譬如‘設齋’。設齋意思很廣,像現在習俗裡面,放焰口、放蒙山施食,這都是設齋,這是請鬼神吃飯。也有在世間修福的齋僧,古時候家庭富裕的人家設千僧齋。以及造種種的善因,多做善事回向這個亡人。這一個命終的人,是不是因為家親眷屬給他營修功德,他就能得大利益?他能不能得解脫?我們看看地藏菩薩的開示: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地藏菩薩答言稱‘長者’,這彼此恭敬。長者稱菩薩為大士,菩薩稱他長者。既然他問了,我現在為‘未來’,“未來”是指我們,“現在”是當時,這‘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承佛威力”這一句尊師重道,不敢以為自己能說;這個事,理太深太廣,我哪裡能說?承佛威神加持這才能說。其實地藏菩薩早就成佛,也是示現為菩薩身。學生當中無量無邊都成佛了,哪有老師不成佛的道理?這是顯示諸佛如來大慈大悲,降格以菩薩身分方便度眾生。諸位都曉得佛法是師道,我們對老師要尊敬,要到老師那裡去求學,不如菩薩身分來的方便。菩薩跟我們是同學,他是佛的學生,我們也是佛的學生,他是早期的學生,是我們的學長,同輩分,所以我們不去求,他可以來找我們。老師沒有去找學生的道理,但是同學可以,這在教化就方便太多了,“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只要觀察眾生機緣成熟,他主動就來了,這是菩薩身分度化眾生的方便。所以地藏永遠處在菩薩的地位上,原因就在此。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這個利益實在太大太大了。諸位一定要曉得,臨終最後那一念是關鍵,你來生到哪裡去,就是最後一念。你一生所造的業很多,何況還有過去世,生生世世累積的業無量無邊。佛在經上說,假如你所造的業要是有體積的話,體積再小像微塵一樣,所造之業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再想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佛這個比喻形容不為過,好在這個罪業,沒有體積、沒有形象。但是它產生了力量,這個力量就造成了輪回,變現出種種苦的境界。可是一個人來生往哪一道去受生,確實決定在最後這一念,這一念當然在所有一切念頭裡面,這一念是最強的。佛在經上講,我們業因無量,強者先牽,力量強的業因它先受報。如果不聞佛法,這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他想些什麼?如果他想到家親眷屬恩愛難捨,他就到鬼道去,貪心重;如果想到冤家對頭還沒有報復,那就地獄去,瞋恚心重;迷惑顛倒,糊裡糊塗走了,畜生道去;最多的、最普遍的。所以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候,聞佛名一心想佛,他怎麼會不解脫?

  如果臨終能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一個人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臨命終時才有人教他念阿彌陀佛。教他念佛,教他求往生淨土,佛來接引跟阿彌陀佛去,他就作佛了。往年在美國首都DC,華盛頓DC周廣大先生,那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在臨走三天前才遇到佛法,人家給他一講他就相信、他就接受,念了三天佛,佛接引他往生。這是家親眷屬是善知識。遇到教他念菩薩名號、念辟支佛名號,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得人天福報。‘解脫’就是從三惡道解脫,從三惡道解脫生三善道。這就是佛教之中,如果他能夠明瞭佛菩薩名號的表法意義,他得的功德利益就更殊勝,他確實能夠契入境界。所以這一樁事情我們要記住,送終一定要勸人念佛,如果家親眷屬都能夠助念,這是無比的殊勝。

  平常念佛都是為了臨終這一念,希望平常念得熟,臨終時候不會忘記,平常要放下萬緣,臨終時才不會有障礙。什麼都要放下,於這個世間確實沒有一絲毫的貪戀,往生就自在。只要有一絲毫貪戀染著,臨命終時念佛往生的障礙。我們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白,臨終時候能不能遇到善知識?能不能遇到一些人幫助?太難講了!所以我們知道這樁事情,平時就要多結善緣,多結善緣就要多參加助念。你能夠常常幫助臨終人助念,這是因,到自己臨終時候,一定有人來幫助你;平常不肯幫助別人,臨終的時候決定不會有人幫助你,因緣果報一絲毫都不爽。所以平時要種善因,你才能得善果,一定要相信,地藏菩薩在此地講的這樁事情。再看下面經文,這都是地藏菩薩說的: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瞭。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家親眷屬為亡者做佛事,通常請出家人一定請七位,為什麼?七分功德他才能得一分。誦經要誦七部,都從這個經上來的。他只能得七分之一,七分之六念經念佛的人自己得,這是說一個比例。他能得多大利益,完全看生者自利有多大。誦經的人如果在誦經的時候開悟證果了,證果就是入經中的境界,古大德教我們讀經的時候隨文入觀,隨文入觀大家要聽清楚,不是一面看經一面打妄想,那你就完全錯了。不是一面讀經,一面想這個經裡頭什麼意思,那這樣子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還不如老老實實念。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有功德。這功德是清淨心,你修清淨心,你在這裡修定,他得利益。如果能入觀,觀是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是思想,不是觀,妄想;不用心意識而契入這個境界,這是觀,這是從定裡面開慧。讀這一部經,經上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自他不二,生佛一如。入這個境界,這個亡人得的利益,那就不可思議了,他得最殊勝的功德利益。最殊勝功德利益,給諸位說也只能幫助他生忉利天,但是在忉利天裡面得大福報。

  如果這個亡人在生前是個念佛的人,是個明白佛法的人,是個念佛人。他過世之後,誦經他聽了之後,很可能提醒他念佛往生淨土,那他就決定得生淨土。所以一些超度佛事是給他做增上緣,唯恐他忘掉,特別來提醒他。假如他在生前沒有接觸過佛法,那就很難了,完全憑福,他只能夠達到忉利天。這個利益大小不相等,經文裡面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自己要去思惟,為什麼超度他能夠得利益。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如果不是因為他命終,家裡面的人、眷屬就不會修福,也就不會得殊勝的利益。因為這個緣故家親眷屬才修福,才禮忏、才誦經、才拜佛,這是亡者給家親眷屬修福的增上緣,是這麼一個原因,所以他得七分之一的福報。家親眷屬所修的福愈大,他得的就愈多,道理在此地。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這裡頭有個錯字,你們有沒有改過來?這是自己的己不是已。)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地藏菩薩講,‘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健”是你的身體很健康,“聞”是你六根很聰明。你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趁著身體健康的時候,你要認真努力自修,你所得的福報是圓滿的,分分自己統統獲得。注解裡面,青蓮法師引用《隨願往生經》裡面一段話,我們把這段話念一念,這段話也是普廣菩薩說的。在八十五面第一行,“《隨願往生經》,普廣菩薩白佛言,若善男女,未終之時,逆修生七,然燈懸旛,請僧轉經(請出家人念經),得福多不。佛言其福無量。”可以跟這個經來做印證。“又說,父母親族命終受苦,為其修福,得福多不。”這是為別人修。“佛言,七分獲一。”七分功德得一分,跟這個經上講的也是一樣。

  前面普廣問“逆修生七”,就是人還沒有走,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時候自己修,請法師來轉經;請法師轉經,轉的意思請法師念經,請法師講經都叫轉經。一般人在生的時候,不會替自己預先做超度佛事,這是很少的。但是請法師講經功德大,有能力的自己一個人請,那你這功德是分分己獲;自己沒有能力的,合幾個同參道友我們一起來請。請法師講一部經,或者請法師講一天經,功德都不可思議。你想想看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曾經請過法師來講一次經的?非常希有。像我們到其他地方去講經,我們常到香港去,到那邊去講三天。那邊一些同修,那是許多人集合起來的力量,租借一個講堂,邀集一些同修來聽講,都是經上說的這個意思。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懂得的人,不要做一般的講演,一般的講演他得的功德小,講經。如果請我們講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講一次,我們講什麼經?經文裡面可以節錄一段來講,還是講經。我不能講全經,或者是講全經的大意,或者是在經文裡面節錄一兩段來講,這是個明白人、內行人。

  香港回歸周年那邊同修請我去講經,時間只有六天,十二個小時。我們感激他們的熱心護法,我去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十二個小時,怎麼能講得完?我們節錄一個本子,這個本子你們都看見過。從《無量壽經》裡面節錄六十條,每一條都是經文,這就是“請僧轉經”,是他們大家啟請,聯合起來啟請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知道自己怎麼作法。特別是我們自己的家親眷屬,看他一生當中沒做什麼好事,他自己迷惑顛倒,我們學佛的人很清楚,能夠看得出他的前途。如何幫助他?這個方法幫助比什麼都殊勝,請法師講經。我們來發起、來發動,邀請他來參與,他就得福,用這種方法來接引他,善巧方便很多。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緣前生不信道德故”,緣是因為他生前不相信道德。下面這一段是,“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嚴身之具,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他收藏的這些珠寶一類的,像首飾珠寶一類的,這是嚴身之具。“屋宅園林”,他的房地產,屋宅是房產,園林是地產。“以施三寶,可拔地獄之苦。”一生縱然造作極重的罪業,如果能夠在命終之前,把他所有的財物供養三寶,這個福能夠超越他墮地獄的罪業。為什麼原因?供養三寶,每一天都有出家人,這些出家的修行人,在家修行人,天天在這個地方誦經禮忏,這個七分之一的功德就大了,就太大了,道理在此地。但是這個地方必須要辨別,三寶裡頭有真偽。真正的佛法道場,正法佛法道場才有這個效果。如果不是正法,現在世間就如《楞嚴經》上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有很多假佛法、假道場,藉著佛教的名義,做一些違背佛陀教誨這些事情,那是造罪業。你要是以這個布施供養他,幫助他造罪業,促使他造罪業,這要墮到地獄是愈墮愈深,不但不能出離而且墮得更深,這是必須要辨別的。

  最近香港的那邊同修打電話告訴我,香港有一位法師八十多歲了,他有個道場想捐獻出來,送給出家人。他的條件要有五個出家人,五比丘他才肯送,在香港荃灣這個地方。這個條件好,但是很難得,恐怕等他往生的時候五比丘都找不到,這是實在的話,太難了!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但是相當不容易。所以在這個年代,我們要明瞭五比丘找不到,即使是在家居士正信佛教徒,做為弘法利生的,都是好事情。真正是弘法利生,或者是自己做為修學的道場,做為念佛修行的道場,流通佛法的道場,那就是真實功德。再看底下經文: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
  這是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人死了之後那個狀況。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提示我們,國土危脆,人命無常,這是世尊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教我們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心,要有高度的警覺心,決定不要以為我還很年輕,我的壽命還很長,那你就錯了。古人常講“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都是少年人”,沒有人祭祀,很年輕就走了,沒有家室、沒有兒女,都變成孤墳,一定要提高警覺。‘無常大鬼,不期而到’,這一句就是說人命無常,隨時都會走,你也沒有辦法預測到什麼因緣走。特別是生在我們現前這個世間,災難變化太多太多了,全世界每一個地方都有災難,有水災;美國東部現在有風災,前天新聞報導裡頭,五十多萬人疏散,很大的風災;地震,都是沒有辦法預測到的,不期而到。所以學佛的人心裡面很清楚、很明白,縱然這些災難現前不驚不怖,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災難一現前要是驚慌恐怖,那就壞了,驚慌恐怖三惡道去了。

  李木源居士前天跟大家報告,他去送這些往生的人,往生之後他替他洗身體,照顧入殓。有一些往生的人身上是軟的,大概念佛往生絕大多數身體都柔軟,這是好相。有一些走的人身體僵硬,這什麼原因?驚慌恐怖身體就僵硬。走得很自在,一點都沒有恐怖,他的身體柔軟。所以我們可以從臨命終人,看得出他走的時候的情況,他走得好決定不落惡道。他是很自在、很安詳、很清楚的時候走的,神智清楚決定不墮惡道,這個時候念佛決定往生,所以送往生的人看到這些瑞相,道理就在此地。如果不相信佛法,遇不到善知識;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是大福報,有人在這個時候提醒他、幫助他帶著他念佛,一生即使造再重的罪業都不怕,都能往生,所謂帶業往生;就怕這個時候沒人幫助他,還有人攪和他,家親眷屬又哭又鬧那就完了,這是大障礙。下面四句是講他的狀況:

  【冥冥游神。】
  這就是他的魂魄,我們佛法裡面講的阿賴耶識,世俗人講靈魂。‘游神’就是靈魂,佛家講的游神很正確。講靈魂那是恭維的話,為什麼?決定不靈,他要靈怎麼會到惡道裡面去?他到惡道裡去,可見得他不靈。孔老夫子在《易經》裡面講的話也很有道理,他稱游魂,我們這裡講游神,這個講得很有道理。因為他的速度很快,漂浮不定,確確實實是游魂。《易經》裡面講“游魂為變”,變就是他去投胎,他又去換一個身體,“冥冥游神”。

  【未知罪福。】
  這時候真的是:

  【七七日內,如癡如聾。】
  癡癡呆呆的,七七日內是這個狀況,我們一般講中陰身,所以中陰身是迷惑。是癡呆。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或在諸司’,這是鬼道。餓鬼道裡面這些辦事的機關,在那些法庭裡面辯論,有人說他造多少罪業,他自己不承認,在那裡面去辯論。世間人有時候自己造作的罪業他忘掉,也有故意不承認的。可是在陰間鬼神有記錄,常言說得好,“舉頭三尺有神明”。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人從一生下來就有兩個神常常跟著你,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你所造作一切行業,他們都把它記錄下來。到臨命終時要是遇到閻羅王,閻羅王那裡檔案很齊全,你一生當中點點滴滴都賴不掉,所以在那裡辯論。審定之後那就‘據業受生’,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你就去了。《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閻羅王有沒有權力加重你的罪?或者是赦免你的罪?沒有權力,他很公正,依照你自己所造的給你分發,他沒有權力加重你的罪,也沒有權力赦免你的罪;他如果說加重或者赦免,他犯法。所以自己一生的前途,確實是自己主宰的,不是他們主宰,這個一定要知道。

  這時候這個亡人,在陰間裡面接受這些審判,還沒有定案他很憂苦,‘千萬愁苦’,這沒定案。定案之後如果說惡業重,那就一定到三惡道去受生。三惡道去受生也有業緣,畜生道裡面找父母,那個父母過去生中跟他都有緣分;餓鬼道裡面跟地獄道裡面化身的多,鬼道裡頭也有胎、卵、濕、化,地獄裡頭完全是化生。如果不是化生,是胎生、卵生一定要找父母。緣,佛就說得很清楚,總不外乎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覺悟生生世世要搞這些事情,覺悟之後那就不一樣。人覺悟之後,那就是一念之間,轉業力為願力,轉業報為示現。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所以轉境界真的在一念之間,我們這一念能不能轉得過來?在理論上講是決定可能,在事上講那完全看你自己覺悟的程度。你是真覺悟,就很容易轉過來了。

  怎麼知道轉過來?轉過來的人決定沒有自己,如果還有我,決定沒轉過來。因為你有我執這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沒有我。要以《金剛經》的標准,諸位就很容易理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轉過來了。如果你還有四相的時候,你沒有轉過來,怎麼樣想轉,怎麼努力轉都轉不過來,你說為什麼?因為你有想、你有念,想是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就轉不過來。所以真正想轉過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你就轉過來了。我們這個身得自於父母,是業報身,一轉過來這就是示現的化身,決定沒有生死,決定沒有煩惱,決定沒有人我是非,這是你真轉過來了。真正轉過來,他的生活、工作跟平常一樣沒有改變,心理改變了。以前是為自己,或者為家庭,或者為團體,現在是為盡虛空、遍法界,如諸佛菩薩示現無二無別。這就叫超凡入聖,這叫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入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學佛要能契入這個境界,才是圓滿成就。要講到用功的方法,實實在在講就是看破、放下,真看破、真放下就行。這段經文青蓮法師注解相當豐富,諸位自己可以參考。請看下文: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這是真的,在生的時候不知道,死之後遭遇到苦難,這個時候無依無靠,真的叫孤苦伶仃。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家親眷屬能給他修福,能夠超度他。可是許許多多家親眷屬,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世間的習俗,像前面經上所講的殺生祭祀鬼神,求助邪道,魍魉就是邪道,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有害。這是世間人無知,沒有人教導,我們說到可憐、說到淒慘無過於是,比在生前在世間受極大苦難還要嚴重,不知道要加多少倍。經上講的罪福,確確實實就是指十善、十惡,我們不要說得太高,不要說得太玄,就簡簡單單以五戒十善來做標准。破戒造惡是無邊的罪業,持戒修福,修福就是認真以十善業道去做,這是我們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死了以後,靠別人來幫助,那是個未知數。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可靠的成分愈來愈低了,現代社會人認為這是迷信。我們看看底下一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人好好的教導他,誰還會相信?換句話說,死了以後,遭遇這一些苦難,你望誰來幫助你?沒人幫助。這個事實是我們自己切身的問題,而且想到就是眼前的事情,跟我們自己在時間上來講非常非常接近。佛在此地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在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這個功德、福德分分己獲。這是做七,人死了以後做七依據,這是經典上的依據。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是日’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之內都轉世,這又不曉得到哪一道去輪回?大多數。也有少數七七日內沒有投胎的,有少數,甚至於好幾年、好幾十年都還不投胎,都在中陰的狀況,有。這是哪一類人?是特別執著的人,他沒有去投胎。特別執著身體的人,我們常講守屍鬼,他沒去投胎,他捨不得離開他的身體。這一類鬼多半是什麼?就住在墳墓裡頭。還有是譬如對他的房子捨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個房子就變成鬼屋。有這個情形但是是少數,大多數都隨業受報去了,執著比較輕的隨業受報去了。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
  我們在人道時間很短促,很少人能活一百歲的,很少。這麼短的時間當中所造的這些罪業夠受,你在受報的時候‘千百歲中,無解脫日’,你要受這個果報。這是講什麼?你在餓鬼道、你在畜生道,畜生道裡面受報,不要以為它壽命很短,畜生愚癡、畜生執著,所以很難脫它的身形。佛在經上曾經說過,當年祇樹給孤獨園裡面一窩螞蟻,佛告訴大家這一窩螞蟻,七尊佛過世了,它還沒有脫離螞蟻身。不是說螞蟻壽命很長,死了以後,還在這個窩裡頭投螞蟻胎,因為它執著那個窩就是它的家,執著它那個身形就是它自己,死了以後還作螞蟻。我們通常講一尊佛出世三大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它都沒有能脫離螞蟻身,你說還得了嗎?所以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

  這些愚癡傻事,說實在話我們每一個人都干過,不只干一次,不曉得干了多少次,無量劫來。現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讀到經典,聽到佛的開示,明白過來了。是不是真明白過來?真明白,從今天起決定再不干傻事了。如果還要造十惡業,還要毀犯五戒,你沒有明白,你不是真明白。真明白人不會再干,在這一生當中要下定決心永脫輪回。不但說我們身體這一身是最後身,六道輪回裡面投胎我這是最後身,還要更進一步,把這個身立刻轉變成應化身,把我們的業報轉變成示現。這是你學佛真有功夫,你真有成就,你得到的是圓滿的利益。方東美先生往年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大概他最高享受還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境界,確確實實在這一生當中轉凡成聖。李炳老常講改變心理,把我們凡夫心、輪回心,改變成菩薩心、改變成佛心。輪回心就是十惡業,十善十惡;菩薩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以清淨平等覺行六波羅蜜。諸位要知道,清淨平等覺行六波羅蜜,就是普賢十大願王,這就是個大轉變。下面說: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這是真的,在今天這個社會造五無間罪很容易。古時候先人都重視教育,雖然學校不多,好像教育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這是一般人從形象上來看的,其實形象也沒看清楚。古人比我們現代人重視教育,不認識字的人也重視教育,不像現在,現在說老實話學校辦得很多,大學辦得很多,研究所辦得很多,疏忽教育。古人都想到將來,都知道有來世,所以都會為來生去想,知道積德、知道行善。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現代人的造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沒想到別人,所以所作所為,總不外乎干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這是現代人的思想。可是損人是不是真的利己?那個利己就是佛經上的比喻,刀頭舐蜜,以為自己是得到好處,其實自己的造作五無間罪。你自己今天得的好處,你能享受幾天?你能享受些什麼?實實在在講一樣也沒得到。

  你說你得到財富,財富在哪裡?身上一毛也沒有,空空洞洞一些數目字,抽象得不得了。你的房地產再多,你站在那個地方,占的面積還不到一尺,你晚上睡覺也不過就六尺床鋪而已,你得到的什麼?得到的是無量無邊的罪業,你得到的是這個東西。這些罪業將來就是在五無間地獄去受果報,你干的是這個。諸位想一想這哪裡是教育?簡直就是邪說,就是火坑、就是陰謀,現在不是教育,教育現在已經見不到了。中國古代的教學是教你倫理道德,你明白你能夠做到,不失人天福報,來世還能享受人天福報,決定不會墮地獄,這是教育。佛家的教育更殊勝,幫助你超越六道、超越輪回,幫助你作佛、作菩薩。作佛、作菩薩是恢復自己圓滿的性德,我們的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虛空法界是一個自己,你是真正得到了。你要沒有覺悟,一分一毫都得不到,你要是真正覺悟,盡虛空、遍法界你完全得到了,那怎麼會一樣?請看下文: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這是說明家親眷屬為命終之人修福,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裡面,諸位一定要曉得它精神之所在。他為什麼會得福?都在“誠敬”兩個字。沒有誠敬的心,照這個方法去做還是得不到。至誠恭敬,沒有別的,誠敬心是性德,誠敬心是正覺。所以諸位要曉得,不誠不敬那是迷惑的相,那是業障。誠敬是覺悟,誠敬是性德流露,誠敬是般若放光。這裡舉一個例子,舉‘營齋’這個例子,“營”是經營、是營造,就是你在辦齋。這是我們佛門裡面普通講的午供,中午上供,這就是營齋。營齋你要注意到,‘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你在辦這些齋菜、齋飯的時候要有恭敬心。‘米泔菜葉,不棄於地’,這是敬物。米泔是什麼?洗米的水。我這個齋飯是要供齌的,供養諸佛、供養鬼神,對他有這麼樣的敬意。我這個齋事沒有完畢的時候,洗米的水都不隨便倒,都不倒地下,真誠恭敬到這個程度。一定要等這個事情辦了圓滿之後,這些垃圾才處理。米泔菜葉都是剔下來不要的,這是現在辦齋的人很少人知道,摘下來不要的菜葉馬上就丟掉,何況泔水?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先食”是什麼?嘗嘗味道,在廚房裡面你做菜嘗嘗味道。那是什麼?你吃過之後再供佛,叫大不敬。這是一般常常犯的,不知道、不知不覺,不可以。這一點,我們中國人不如外國人,外國這些廚師決定沒有嘗味,為什麼?它沒有味,他要嘗什麼?外國菜淡而無味,沒有味。作料是小瓶子都擺在面前,你自己調味,所以它沒有味。你到外國去吃東西,它都是白水煮出來的,什麼味道都沒有。但是那些調味的東西都擺在那裡,你自己去調,這很有道理。每一個人口味不一樣,他要調好味道,你就受他的支配,你自己調味是我自己有主權,我喜歡吃味濃一點或者是淡一點,我有主權。人家給你做好,你沒有選擇余地,只好乖乖聽他擺布了。所以這個我覺得外國好,外國比中國好。他們煮出來的菜白水煮的,油鹽統統沒有。在中國過去祭祀裡面也是這樣,也是不調味的,這是真正的恭敬心。對於飲食上講求,應該要懂這個道理。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
  你這些供養他絲毫都得不到。‘違食’是什麼?沒有供養佛僧,你先吃了,你把你吃剩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說對佛菩薩,對鬼神、對人也不恭敬。或者是‘不精勤’,就是你不認真去辦這個事情,沒有誠意、沒有恭敬心辦這個事情,這個命終人都不得力,得不到你的幫助。如果我們是供佛,午供供佛的時候,要是有違犯的話,那真叫得罪佛菩薩。不過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佛菩薩不怪你,護法神討厭你,護法神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薩,找麻煩的都是護法神。你做得很如法、很恭敬,護法神對你也恭敬,你做得不如法,護法神對你也厭棄你,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平常不是在講經的時候,諸位也要通情達理,看到別人也別說,說了得罪人,誰肯聽你的?世間人都是這樣的,他覺得他沒做錯,你要說他,他嫌你啰嗦,我們何必得罪人?講經佛在經上講,他聽得沒有話說,佛說的不是我說的;我沒有找你麻煩,佛教我們這麼作法。所以我們讀經聽經要覺悟,要知道自己如何去改進,改進就是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下面說:

  【如精勤護淨。】
  我們真誠恭敬心來做,如理如法的來辦齋。實在講辦齋,天天飲食就是辦齋。“齋”真正的意思是日中一食,我們現在每一天吃三餐,三餐不夠晚上還要吃宵夜,還要吃幾道點心,一天吃七、八次,實在講很過分。但是肯老實念佛,護法神也就原諒你,睜個眼、閉個眼,你肯念佛也就算不錯。如果再不肯念佛的話,護法神要整人。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如理如法的修行真的諸佛護念,龍天尊敬你。所以這精勤護淨。

  【奉獻佛僧。】
  此地‘僧’諸位要記住,不是專門指出家人,他是廣義的,僧是和合眾。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四個人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這就叫僧眾、叫僧團。現在一般人看到僧的時候,都把他看作出家人,這個意思會偏差;就是對出家人尊重,對在家人就不尊重,我們錯了。有些在家人真正是修六和敬,我們反而疏忽,出家人未必修六和敬,我們的行事就顛倒了。所以這個地方的僧,要肯定就是指和合僧團,無論在家、出家,真正發心修行的人、明理的人,他是真的僧。佛家這一些稱呼我們要搞清楚,對於出家人身分,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是出家人。其余稱法師、稱和尚、稱阿阇梨,那裡頭都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也稱和尚。

  和尚是什麼意思?和尚是梵語音譯的,他的意思是親教師,就是我們今天講老師,直接教我的老師,古印度就稱和尚。不是直接教我的,好像我們在一個學校裡面,在一個學校裡面讀書,學校老師很多,有幾位老師教過我書的,有一些老師沒有上過我課;他是我們學校老師很多,沒上過我課,我們習慣也稱老師。在佛法裡面,沒有上過我們課的稱阿阇梨、稱法師;直接教導我們的稱和尚,和尚關系非常密切。在通常一般寺院住持稱和尚,就好像學校的校長,校長雖然沒有上過你的課,還是直接教你的。因為他主持教育政策,安排課程,他請那些老師是代表他來教你,實際上他是親教師,他要負教學的責任。上課的這些老師只是執行的人而已,在佛法裡也可以通稱為阿阇梨;阿阇梨裡頭有上過我課,有沒有上過我課。所以和尚,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可以稱。法師也是通稱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稱。佛經裡面術語,沙門也是通稱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稱。但是在中國現在習慣上,這些都稱出家人,其實是通稱的。這些事我們都要曉得。“精勤護淨,奉獻佛僧。”

  【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七分的功德他得一分。如果我們做得不如法,一分都得不到。所以這種誠敬的心一定要在平素養成,不僅僅是我們對佛菩薩,對這些修行人,對所有一切眾生都要修誠敬心,我們來做這個事情功德效力就很大。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存活人得的利益七分之六,亡者得七分之一,理事我們都要明瞭。事,菩薩在此地只舉這一樁,為亡人修福的方法很多很多,不勝枚舉。這裡面我們總結一個重要的綱領就是誠敬,無論修哪一種福都要“精勤護淨”,這四個字非常重要;精是純而不雜,淨是講清淨不染。所以用錢要用淨財,確確實實是自己應當得的財物,我們布施才有功德、才有效果。如果是不義之財,所謂慷他人之慨,這不行,這是不淨、不清淨,不是淨財,你用這種財來修福得不到,所以要很清楚、很明白。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
  地藏菩薩跟普廣菩薩福報修的就大了,大在哪裡?這一問一答,與會大眾聽到之後,有這麼多的眾生發菩提心,功德就在此地。所以前面講請僧轉經,僧的意思在此地大家知道,不一定出家人,在家人也行;請這些法師講經,或是在家的、或是出家的都可以。一般在中國的習慣,在家人講經一定要受菩薩戒,就符合佛在經上講的,不是白衣說法;白衣是沒有受過戒的。受菩薩戒他就可以搭缦衣,那就不是白衣;沒有受菩薩戒不可以搭缦衣。現在有很多地方,說受五戒就搭缦衣,這是錯誤的,不可以,決定不可以。受菩薩戒才搭衣,才是僧團、才算是僧眾。受菩薩戒,你升座講經,你就不會受別人的批評。這一定要受菩薩戒搭衣,這個我們要記住,五戒決定沒有衣的。但是穿海青無所謂,海青是中國古人的禮服,什麼人都可以穿,你沒有受過皈依也可以穿,這古裝。這是從前讀書人穿的禮服,在漢朝時候,漢朝時候的禮服。在家人多半繡的有花紋,出家人是沒有花,素色的,差別就在此地。

  【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我們也作禮而退。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