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的出家,人生的感悟


 2007/4/21    熱度:23864    下載DOC文檔    


李娜的出家
  對內地廣大歌迷來說,歌手李娜的出家可算是當年的一條爆炸性新聞了。九六、九七之際,正當李娜歌唱技藝處於顛峰狀態之時,她卻急流勇退,毅然決然地在山西五台山削去青絲、落發為尼,後又到美國專志學佛。她的出家之舉應算是演藝圈人士中學佛、向佛的代表性個案,故首先在這裡予以闡述。
  當時有一篇報道曾這樣議論道:“這不是一盞青燈古佛,毀了一生前程麼?”李娜的一位朋友則如是評論說:“李娜出家是她經過長期思考後作出的理性決定,毫無沽名釣譽之嫌,更沒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恰恰相反,她之學佛,就是對中國音樂界走不出世界的挑戰,她是想通過學佛,從佛音中領悟音樂的大智大慧。她這樣做,就是為明天闖世界積累本錢。”還有一篇文章則分析了時人揣測李娜出家的幾種原因:“一是對現實不滿,出家欲逃避生活中的困擾;二是婚戀失意,看透了兒女間的情短意長;……”
  面對這種種評論,真讓人有一種無話可說的悲哀與無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就將出家人與官場、情場失意,精神有問題,不忠不孝,別有用心,逃避責任與義務等等負面評論聯系在一起。照這種觀點看來,寺廟似乎是天下落難者的大本營;佛教就仿佛是麻醉人的悲觀劑,讓你在一種無可言說的絕望中,守著青燈古佛自欺欺人地度過一生。不想再作過多說明,謊言重復一千遍後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真理,偏見的誕生也情同此理,還是讓事實本身去發言吧。
  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太了解李娜,只是聽別人說起過,她曾為一百六十多部影視劇配唱過二百多首歌,十年的歌唱生涯使她和無數的獎項連在一起,中國影視劇中幾乎一半叫響的歌都是由她首唱的。每每聽到這種介紹,我總在心底說:這些都有什麼用呢?是的,憑這些可以贏得無數的鮮花、掌聲、鈔票,不過,再有穿透力的聲音也刺不透無常、死亡的鐵幕。許多人唱了一輩子歌都不明白聲音的顯而無自性,他們將全部的心力都放在1 2 3 4 5 6 7這幾個音符上,以為那就是生命全部的秘密與歸宿。
  所以才為李娜的出家從骨子裡叫好!
  其實李娜出家之前的某些生活動向,已暗示了她未來的人生走向。有篇文章曾記敘道:出家前,李娜將戶口遷到了張家界,並在天門山山頂一塊有樹有水的"寶葫蘆"地造了幾間木屋。圖紙是她親自設計的,屋後還撥了一塊菜園地。小屋建成後,李娜天天纏著守林員漫山遍嶺挖野菜,什麼汁兒根、百合、石蔥、石蒜等等,她自己說,大自然給人類最真實的饋贈,她要返樸歸真,回到人的"本真"狀態......
  在當今這個甚囂塵上的浮華世界中,扪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經到手或即將到手的一切物質享受,獨自一人跑到山頂去與日月星辰、山風朝露為伍呢?有些人可能會大言不慚地拍著胸脯說:"大隱隱於市",正所謂心靜自然涼,何必要趕赴山野、親至懸崖,到別處去求得一個寧靜呢?此話初聽之下頗為有理,真實推究起來則根本經不起推敲。凡夫往往都倒果為因,還沒成大隱時就自以為是地"沒"於滾滾紅塵了。李娜想必清楚這一點,故而在最終割捨世間情緣之前,先有意無意地避開了濁浪沖天的人間繁華,跑到這鄉野小屋中把凡情俗慮過濾、滌蕩一番。這種獨赴寂靜地之舉,大約可算作她善根徹底蘇醒之前的一次萌動吧。
  還是聽聽李娜自己的聲音:“人有四種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二是職業、仕途、名譽、地位;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只有進入第四種境界,人生才閃出亮點。”;“一九九五年,我的兩個信奉佛教的朋友說我臉色不好,給了一本經書讓我念,我當時沒把這事放在心上,放了許多天沒去管它。幾個月後的一天,突然心血來潮,就拿出那本經書讀了起來,突然就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於是就喜歡上了佛。與佛結緣使我深深體會到:人的命運真的會在瞬間被改變!”;“從頓悟的那一刻起,浸滿身心的就是興奮痛快的感覺,至今仍是如此。記的剛上五台山時,興頭高的不得了,就像小孩子找到了好玩的東西,捨不得放手。做早課時,看到有人打瞌睡,覺得簡直是大逆不道。後來由於高山反應,渾身浮腫,自己卻一點也沒有覺察,還是別人發現的,只因全部身心都已沉浸在佛經中。”;“原來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圈子裡,為名利拼搏,為金錢掙扎,現在則有了一種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覺。”;“我喜歡清淨,沒有家庭和孩子,這樣好,我喜歡。實際上該嘗試的都嘗試過了,我擁有過愛情,談過戀愛,只是沒有結婚生子而已。我喜歡新的事物,接觸佛教才四年,還是個剛起步的孩子,唱歌還唱了十年呢!”;“修行就是修心,要先度己才能度人,我覺得人要活的真實,活的善良,活的柔和,”;“如果一個物理學家或是其他行業的什麼人轉而研究佛學,人們就不會感到奇怪,就因為我是歌手,大眾人物,就引得人們那麼關注。而我並不認為有什麼特別,我喜歡做就去做了,就這麼簡單。說起還俗,我沒有還俗的問題,我現在與俗就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我人就在俗中,與別人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不用再引述更多的話語,一個基本已上道的出家人的形象,我想已經躍然紙上了。如果李娜是一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之人的話,那她最後所說的幾句話則表明她的實證功夫已達到了一定的層次。佛法的確不是什麼怪異、神通的大展台,佛法也絕不是拒人千裡之外的清玄之談,佛法就是生活的智慧!在日常流動的生活長河中,處處都泛起佛法的漣漪,只不過有人意識不到,有人又太過搜奇覽勝而已。在一番實實在在的話語中,我們已約略體會得出李娜擁有的那顆平常心。無一法不是佛法,能將社會當成修道場;既不同流合污,又不顯山露水;既能自我修煉,又能無聲潤物;一方面隨順眾生,一方面又不捨初衷,這並不是一個凡夫所可能做到的。
  有一張相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片中,李娜一身平整、輕便的僧衣,一雙布鞋,臉上一臉的平和,還有一絲淡淡的笑意。如果說言為心聲的話,盡管不聞其言只睹其形,但這形我想也會與她的心境頗相吻和吧。
  尤其讓人倍感鼓舞的是,李娜不僅自己走上了解脫之道,還將母親也度入了佛門。李娜自己說:"後來我就到了美國,然後把媽媽接來與我同住。第一年我們母女有很多磨擦,媽媽沒日沒夜地勸我還俗,但她說服不了我,我也說服不了她,我們常常抱在一起哭。再後來,媽媽漸漸地感受到我的變化,漸漸接受了我的選擇。現在我們生活得很好,媽媽每天念佛,跟我一起吃齋。最近我給人看廟,媽媽也跟我一起住在廟裡。"
  世間有句俗話,"人正不怕影子斜",謊言雖暫時可被偽裝成真理,但終究有一天,真理的灼灼慧日一定會驅散盡所有無明的雲霧,因它本身就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同樣,選擇了追求光明之路的人們,盡管有可能一時不被眾人,包括父母親朋理解,但只要自己堅持正確的人生方向,同時又權巧方便,隨宜施設,這世上恐怕不會再有萬難轟破的保壘。我們原本就在干著正大光明的事業,有什麼理由不把周圍的人們最終也聚攏到自己的身邊呢?恰恰在這一點上,有很多修行人都將原先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又退縮了回來,僅僅因為親友的眼淚或者憤怒。
  那麼你到底要什麼呢?是自他的終極解脫,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遷就忍讓?李娜的行持應該說給了人們頗具意義的啟示。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本人在《僅有借鑒與研究是不夠的》一文中所發的感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為這種榜樣提供精神指導的是佛法。"的確,當年的弘一大師也正是憑借自己游刃有余於世間文藝的卓越才華,後又勵力守持嚴格而又清淨的戒律之舉,才打動和影響了一大批人,特別是他周圍的的原先同屬文藝圈的一些朋友。當大師的風范越來越多地被人傳揚、宣講之後,他的影響力就更是日漸深入而廣大。
  希望李娜也能如大師那樣,將世間才藝之顛峰當作學佛的起點,向更祟高、更究竟的生命極至繼續邁進。也希望我的幾聲喝彩、小小文章能引來公眾對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佛法的幾許感悟、幾束正視的目光。作為佛教徒,我們原本就應該將一切有可能導向善果之人、之事向社會廣而告知,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不知道李娜的末來會怎樣,但是我相信,矢志不移地走在佛道上,總有一天會迎來滿天絢目的佛光。
  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在進行種種的賭注,而人們的賭資則都是自己的生命,但生命屬於現世的個體只有一次。故而每個人都應該考慮考慮,我拿生命賭什麼呢?對李娜來說,她把此生,也把來生完全交付給了佛法,這種舉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一定會贏得越來越多的智者們的贊同。原本智者生存於世的目的就是發現並追尋真理,對賭博人生生起強烈厭離心的李娜,當她發心出家修持,並決心以佛法的終極智慧徹證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時,具智者對之所能做出的唯一反應便只有擊節贊賞。
  像李娜這樣出家的演藝圈藝人尚有八十年代以《霍元甲》而風靡內地及港台的演員黃元申,在成功地扮演了霍元甲後沒多久,他就上了九華山出家修道去了。還有“佳視”前節目主持人廖鳳明看破紅塵,削發為尼;“無線”藝員莊文清、倫志文等人相繼削發步入佛門;《水浒》武打設計的導演袁和平的弟弟袁振洋,曾做過演員和武術指導,他也出家做了和尚……
  最容易滋生貪欲、腐朽、墮落的演藝圈,很可能會讓一些具善根的智者,反而因此更能看透人性的本質。因為在文藝舞台這個大戲場上,所有人生的悲歡離合、世事的變遷滄桑、古今人性的美丑大戰,都可以在舞台上得到最集中、鮮明、濃縮的展示。是沉進去拔不出來,還是游上岸冷眼觀望,這就全在個人自己的掌控把握了。
  更多的皈依佛門的明星們,他們對佛教的了解並非達到如李娜那樣的理解層次,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也同樣以種種因緣而開始在復雜、混亂、讓人眼花缭亂的娛樂現場意識到了某種內在的精神歸家的渴望。
在現實人們心念裡,只有生活,情感出現問題之人方才落入空門,這是一種誤解,造成這種誤觖原因之一,電視媒體對出家行為的誤導,君不見好些片子某個男子,某個女女,在生活中,或是情感裡不能如願,不能自拔時,便回選擇落入空門,削發為僧為尼,而出家的真實意義,真實目的,並沒有人來宣揚。
倘使因為如上原因出家者,能堅持下來者,也算是有慧根之人,信念本不堅固,又因外因出家,當心情平和下來,他們當中又誰能堅持!便又多了幾個返俗之人,世人對真正發心出家修道之人便又產生出家目的概念上的偏頗。世人的思維沒有佛法的智慧熏染!所接觸到也是一些大眾宣傳的誤導!真是佛法難聞啊!
真正發心出家修道之人,(出家,我還是理解為心的出離)不為擾擾紅塵所牽掛,是大丈夫,是能捨棄難捨之人,沒有佛法的智慧,沒有捨我其誰的勇猛,誰可此行!
不是因為有所傷害,不是因為情無可依,我們選擇出家修道,為什麼我的眼裡總是浸滿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