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卿居士:因緣果報之佛圖主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至誠。一心谛聽。佛在王捨城。迦蘭陀竹園。爾時目連從禅定起。游恆水邊。見諸餓鬼。受罪不同。時諸餓鬼。各起敬心。來問目連。往昔因緣。一鬼問言:我一生來。恆抱饑渴。欲至廁中。取糞啖之。廁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得近。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作佛圖主。有客比丘。來寺乞食。而汝悭惜。不與客食。待客去後。乃行舊住。緣汝無道。悭惜眾物。以是因緣。故獲斯罪。汝今華報。果在地獄。 ----《梁皇寶忏》 目連從禅定起,游恆水邊:目連尊者出定後到了恆河邊上。目連尊者在佛弟子中是神通第一,有神足通,可以說想去什麼地方隨念即至。宣化上人講,佛在世時,佛和大菩薩心淨無染,從此世界到上界諸天,可以徒步登天。目連此時“從禅定起”,念起即至恆河邊。除人道、畜生道、地獄道之外,鬼道、天道全看得見他。不是像我們現在禅定有成就者,絕大多數是神識出去到某個地方,肉體仍在盤坐的禅定狀態。當然歷代都有能以肉身穿牆入地,乃至來去自在的大成就者。作個比喻,猶如在容器中將看得見的水,通過加熱,變成了看不見的氣,再遇冷,又還原為水,水的質一點未變。這裡的“加熱”和“遇冷”即比喻禅定人的功夫。 目連到了恆河邊,眾餓鬼見菩薩來了,爭相請問自己的往昔因緣。有一個鬼問,自己一生到鬼界就饑渴難忍,除吃糞喝尿無有可食。還被大鬼打,不能靠近,是何原因? 目連說,過去你在人間作佛圖主(佛圖:寺院、精捨等三寶處,佛圖主即寺院主事的人) 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乞食的比丘,而你吝啬,不留他吃飯,等乞食比丘走後,你才給原來的舊住開飯,讓那位乞食比丘餓著肚子走了。道場本是十方的道場,由信眾供養十方僧眾,而你卻悭吝無道,所以受此餓鬼報。此報之後,還要到地獄去受極惡報,了你的罪業。 我們說的供養佛法僧的“僧”是隨佛出家的一切僧眾,信眾供養的錢物都屬於十方僧眾共有,如果你只供養其中某一個比丘就不如法。寺院裡的比丘若接受了信眾供養,必須交公。若認為是供養自己的,留作私用,即為盜取僧物。作師父的,不能認為你收的徒弟就是皈依你自己的弟子,你只是代佛收徒的皈依師。居士可以引度白衣去皈依佛法僧,不可自己代表僧團授皈依。佛教的道場都是十方信眾的道場,不能將不屬於自己這一宗的信眾拒之門外,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是某人的徒弟或者是某某宗的弟子,自己所在的道場是某人或某某宗的道場,都是錯誤的知見,信眾共同的老師是釋迦佛,四眾都是佛的弟子,道場也都是十方道場。拉幫結派、各立山頭者,如提婆達多,分裂僧團,必然罪墮無間。 -----摘自果卿居士《漫談慈悲梁皇寶忏》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