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給亡人超度有效果嗎?


 2007/4/21    熱度:53438    下載DOC文檔    


(問:)給亡人超度,在寺院和在家裡做,效果有差別嗎?為什麼要反復超度?什麼時候才能知道超度成功了沒有?

“在寺院裡做和在家裡做,效果有沒有差別?”超度的效果不看地點,做超度佛事的效果,決定於三個方面:

一、被超度者善根的深淺、業障的厚薄。看他本人的善根是深還是淺,他的業障是重還是輕,跟他這一點有關系。如果他業障重,就難超度;如果他業障淺,就好超度。如果他善根淺,與佛法就難以感通,就難超度;如果他善根厚,你一超度,他馬上就感通了。

二、跟我們陽上的人的誠心有關系。比如說你超度你的父母,或者超度你的其他親屬,你越虔誠,超度效果越好;如果你敷衍了事,請別人來念,自己無所謂,做點樣子給人看,這樣超度效果就差了。

三、跟超度的方法有關系。如果你誦經誦咒,和念佛相比,念佛最超勝,效果最明顯。

亡人已經亡故了,他的善根深淺已經定型了,那麼,我們在哪兩個方面下功夫呢?就在我們的虔誠心和我們的超度方法,用這兩點來彌補。越虔誠越好,方法:念佛越專一越好,為什麼呢?印光大師在《文鈔》裡講過很多回:在家居士超度自己的父母,最好是自己在家裡念佛,當然也可以請蓮友念佛,比如說我們來到慈聖寺念佛,大家都以念佛來超度父母。也可以請寺院裡的師父,可以指定他來念佛。但是,人家念佛跟你念佛是兩回事情,因為超度的是你的父母,你很容易想起“我媽媽是什麼樣子,她對我多麼好啊”,母子之間很容易感通,所以,你自己念佛效果才明顯。別人來念呢,如果這個人是得道高僧,你找到印光大師,找到善導大師,那就不用講了,如果是一般的人,效果就差了。

如果我自己很虔誠地念,還有一百位蓮友跟我同時念,當然效果就更好了,大家集體共修的合力,感應的力量就大,就會激發我們,往往我們一個人自己在家超度,會感到孤單、感到力量薄弱,來到道場,有莊嚴、如法、如律的儀式,很莊重,大眾念得很整齊,那麼,你的孝心就更加增長,感通力就更大,這個時候就有效果。如果這樣的機會找不到,在家裡老實誠懇地念,也有效。

哪一種效果不好呢?就是花了大把的錢,請了很多和尚,念了很多經咒,在這種場合,多數都是在敷衍,作為一種場面的事情,不是那麼虔誠,都很疲勞,做完了事。印光大師講:這個時候就敷衍、做排場,沒有效果。而且經咒沒有重復的文句,又念得飛快,聽也聽不懂,亡人也搞不清楚,效果就有限。

如果念這句佛號,每一聲每一句都能直接打動每個人的心,而且跟亡人最容易感通,這句佛號只要念出來,當下滿屋都是光明,亡人當下就得到佛光的加持,當下在佛光裡就可以消除業障、往生淨土,多好!

千萬不要雜!

“為什麼要反復超度?”第一,覺得上次超度沒效果,所以,初一超了十五超,十五超了初一超,覺得沒有效果。第二,我們表達自己的虔誠孝心,每年到了祭日,一周年、兩周年、三周年,都會來超度,表達自己的孝心。

怎樣才知道是不是超度成功了呢?我們沒有他心道眼,沒有五眼六通,我也不能跟你亂說超度成功沒成功。我想有一條: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自己就知道了,“我爸爸來了”──超度成功了。或者有明顯的感應,比如說你念佛給你爸爸回向,哎!昨天他托夢給你是苦苦惱惱的,很悲慘的,今天你念完佛,當天晚上弟兄五個同時夢見你爸爸坐著蓮花,穿著出家衣服,來告訴說:“我到極樂世界了。”那肯定就超度成功了。或者他過去經常托夢來,很苦,現在不來了,這也是一種表現。

我跟大家講一個例子:貴州省有個陸通燕居士,她生下來不到一歲媽媽就去世了,所以不認識媽媽,過了三十年,爸爸又去世了,這時候她已經學佛了,她就很虔誠地給她爸爸做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一直到第五七,五七的時候,她請了一些專修念佛的蓮友給她爸爸超度,同時,給她媽媽也立個牌位,一道超度。她夫妻兩個很虔誠,跪在佛像前面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哎!就發現地上出現一條溝,一開始只有一尺寬,馬上擴得很寬,成了一條河,河水烏黑,河中噴出一丈多高的水柱,像噴泉一樣噴出來,從裡面出來一個人,披頭散發,穿著一套白色的衣服,來到岸上,再仔細一看,觀世音菩薩就在那個人的頭頂上,這時,從西方射來一道白光,吸著她向西方而去。她想:這個人是誰呢?想起來了!就是她母親。她雖然沒見過母親,但是有照片,照片裡穿的是一身白色的衣服。

她母親已經去世三十年了,墮落到地獄的河裡邊,因為這次給她爸爸念佛,也為母親超度,你看,就超度走了。也是因為她夫妻很虔誠,也是因為這些蓮友很虔誠,這些蓮友都專心念佛,非常虔誠,經常來念佛,超度得非常有效果,也沒到寺院去,但是很成功,效果很明顯。

大家超度得怎麼樣,不用去問大仙,問大仙不一定准。我是覺得:不管怎麼樣,你多念佛,最長也就是幾十年,你就知道了。那時,你發現爸爸媽媽果然沒有往生,你自己就有辦法救他們了。所以,以念佛為主。(淨宗法師2007年2月10日講於威海慈聖寺)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