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桢:怎樣念《金剛經》


 2010/4/20    熱度:24189    下載DOC文檔    

怎樣念《金剛經》

念《金剛經》,是老少鹹宜,小大由之的。為什麼說老少皆宜呢?年紀漸老,行動不便,外出聽經聞法,不易隨心所欲;再則佛教經典太難懂,法門又多,明師難求,缺乏經常指導,不知如何修行。《金剛經》譯文流暢易讀,一本在手,已夠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為什麼說小大由之呢?因為《金剛經》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幾句,經中不是常說“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幾句經文,仔細尋釋經義,實在是意趣無窮哩!

這裡介紹給各位的,金剛經內的三小段,這三小段已是《金剛經》的精華了。

第一段是佛說“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在這段中,佛說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句“眾生之類”就是指凡眾緣和合而生的都是眾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間那一事物不是由眾緣和合而生。有情的人類、動物固然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情的植物、礦物等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形質的物體是眾緣和合而生,無形質的思想事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一切眾生之類是指宇宙間一切的事物思想。因為眾生乃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無論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變化,並非永恆。如夢如幻,但也不是沒有,它們都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在這不生不滅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虛妄的各種相,名為眾生。“無余涅盤而滅度之”這句話好像很難懂,其實就是要使這一切眾生都回歸不生不滅的本性。所以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是佛陀教我們應發廣大的心願,這正和各位常念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一樣是發大願。

第二小段,佛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從現代科學理論,宇宙萬物最後的本質都是“能”,然則我皆令入涅盤而滅度之,不但眾生滅度,我也滅度。換句話說,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既然一切都是能,還有什麼人我眾生之分?這就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正因為眾生都是“能”,本來就是不生不滅,如此那有眾生得滅度?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這幾句話含義極豐富,布施有有相布施、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謂的人天小果。無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虛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剛經》所著重的是無相布施。通常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其實不只是以外在為施捨對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還可以有更深入,更廣泛的布施意義。如六波羅密中布施捨貪,持戒捨瞋、貪、放逸,忍辱捨瞋,精進捨懈怠,禅定捨散亂,般若捨兩邊空、有見。捨就是布施,波羅密多就是於法行無所住,亦即對萬法的表相不起執著。各位,要知道煩惱及貪瞋癡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於法無所住,實是大行的中心。

為什麼勸念《金剛經》

諸位同修,從上面三小段文來看,大願大智大行,佛法的精華都包含在此。大願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在這裡我想和各位提一提:知識分子的習性,重視研讀書本,因此信佛教的讀書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學者更是把佛法作為一門學問,皓首窮經,常有時不我予之歎。佛在金剛法會上一再強調,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樣重要。須知人身難得,久遠以來,我們一定做過許多好事,不然不會生而為人;但亦難免做過惡事,惡因會有惡報,修慧不修福者,往往會障礙叢生,多病多痛,而且臨終業障出現,可以使一生幾十年的修行,毀於一旦。所以修福消業,十分要緊。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無怪乎佛在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又說:“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因為有這樣的功德福報感應,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勸各位親愛的同修,將念《金剛經》列入您們日常的課程。
九八九年十一月廿六日講於紐約大覺寺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