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一九九0年台北傳心居士 主講
各位大德:阿彌陀佛!
很難得,今天有這個殊勝的因緣,向大家報告我讀誦《無量壽經》的心得。恩師常告訴我們,佛教是「師道」。佛與我們之間,就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印光大師也常說:「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們知道,學佛想獲得佛法真實的利益,一定要作個恭恭敬敬的好學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
我們斷煩惱的方法是什麼?首先要將這部《無量壽經》熟讀三千遍,而且是不間斷、不夾雜。等經文熟透了,再去求解。最後是實行。讀經的目的,就是要培養我們的清淨心、根本智。因為唯有用讀經的方法,才能快速的將妄想、習氣很快的洗干淨。
我的一生也因此經而改變命運。今日以我的修學是不足以來負起續佛慧命之職,但以一個學佛者所得之真實利益,「當孝於佛,常念師恩」。思及此,以我個人改變命運的事實來供養一切眾生,真是願力不可思議。梅老居士於序文中寫道:欲弘淨宗,必須先弘大經,果能人人持誦,則因果自明,身心自潔,劫運自轉,太平自至。理不明要弘淨土即難矣,故大經適時出現。誠如彭二林居士所言,能遇到此經,實是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這一個事實,的確值得我們大家深深的思考。
為什麼說這部《無量壽經》是第一經、第一殊勝?因為末法時期的眾生,根器已經很弱,好比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你用一般藥物,已經不能治療他的病。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藥,藥效太慢,也同樣來不及救他的命。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藥,才能救這個病人。在本經第四十五品以及《法滅盡經》中,佛陀都很明白的告訴我們,當一切經典都滅盡時,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獨留百年。可見得這本大經,如果不是我們末法眾生唯一的﹁特效藥﹂,世尊與十方三世諸佛又何必威神加持,獨留此經百年?
這部經的殊勝,就在於它的感應非常快速。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半年就有效驗。什麼效驗?就是心很清淨,妄想執著淡了很多,待人處事變得很有智慧,處處順心,處處如意。誠如經上所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就是讀經的好處。讀誦這部《無量壽經》。天都必須有定課,由少而多,並且合計總遍數,一天都不能停,老老實實做三個月。在此,我可以先肯定的告訴各位,結果一定是法喜充滿、欲罷不能。
剛開始讀誦,前五百遍是最困難的。這是因為自己業障很重,必須有很大的耐力,去沖破難關。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因為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讀經時,心裡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諸惡莫作」。經典是佛陀從真如自性中流露出來的真言,是「善中之善」,讀經正是「眾善奉行」。讀誦時專心,這是修「定」。念經時,自始至終念得清楚分明,沒有念錯、念漏、或顛倒,這就是修「慧」。它的秘訣在於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管再苦,天的定課都不能間斷。真肯老實,依教奉行,超過了一千遍以後,境界就非常殊勝。真正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依報、正報都會隨著轉變,事事順心,身心健康、快樂。只要你真肯用功,用一年的時間,就會覺得自己心地清淨很多,妄想很明顯的少了很多,而且更有智慧。
像我本來是一位家庭主婦,剛開始讀誦時,家庭事情還是很多,因為這是我的依報,沒有福報。第一年,我一天定三部不間斷。一年下來就讀一千多部,心定了身體也開始轉好,感冒少。以前一身都是病,最近漸漸覺得身體並無不適,家庭工作也比以前輕松,經濟情況也好轉很多,事業也很順利。當時我並無所求,只是老實依教奉行,自己並不覺得這是感應。第二年,一天能讀五部。我一方面也讀熟了,讀起來也快,很快就讀了三千部。那時感覺更殊勝,身體輕,睡眠少,連感冒也沒有。福報愈來愈大,心想事成,時間愈來愈多,妄念愈來愈少。第三年,睡眠更少,早上三點就起來。以前是睡到十點,精神還提不起來。一坐下來連續讀五部,欲罷不能,心地清涼,天天輕松愉快。有一天讀到下午一點就讀了十一部,心清淨、法喜充滿。第二天開始就一天讀十二部,真是無比快樂、自在。
一直到四千五百部時,動一次大手術,不可思議的順利,真是重罪輕報。因為從小殺業重,身體不好,貪口腹。以前是連打瞌睡也作惡夢。現在夢少了,精神好。天睡很少,吃得少,天天讀經、念佛、拜佛、聽經,日子過得非常快樂、自在。正報、依報皆有大轉變。心定了,只要不間斷讀過了三千遍,要您停止讀誦,您一定不肯。在《大集經》裡佛陀開示,佛法留在世間共有三個階段,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三個時期眾生的根器是愈來愈鈍,業障愈來愈重。所以,世尊要對治這三個時期眾生不同的病,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對症下藥」。
在正法時期,民風非常淳樸,人心厚道,只要大家認真持戒,就能成就。像法時期,人心已經漸漸受污染,妄想也比較多,必須用「定」的方法,眾生才能成就,所以像法時期禅風很盛。翻開我們中國歷史,唐朝正處於像法時期,所以唐朝的禅風很盛。但是到了現在,也就是「末法時期」,我們大家可以仔細反省,現在我們不能如法「持戒」,因此無法使我們得到心地真正的清淨。就連﹁習定﹂也不容易得定,我們也沒辦法真正對治煩惱。為什麼呢?我們自己想想,雖然盤腿坐在ê裡,那是形式。因為我們可以自己檢討,我們腦子裡還是妄念紛飛,分別執著很堅固。習定,的確我們也做不到。持戒、習定都得不到功夫。沒有戒、定,就不能開智慧,我們最後只有從「淨」門下手。「淨門」要怎麼修?今天師父教我們讀三千遍的《無量壽經》。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就是先幫我們啟發「根本智」。
什麼是根本智?就是清淨心。修清淨心,將我們的知見習氣毛病都捨棄,斷淨了,根本智才能現前。這時候,就是佛陀常常在經上講的「般若無知,起作用則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就是真實智慧。開智慧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有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待人處事無一不恰當圓融,這才得真正的解脫自在。
現在我們才知道讀三千遍的無量壽經,有多麼重要。一門深入,將心長期安住在一部經上,才能得定;心定則生智慧。
現在人學佛,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覺得只讀一部經,什麼也不懂,這樣怎麼能成就?其實五年學戒先只讀一部經,是培養「根本智」。學佛一定要依照四弘誓願的次第。先要發願,發了大願,必定要從「斷煩惱」下手,而後才能修學無量法門。培養根本智就是斷煩惱。有了根本智,「後得智」就能很快得到。有了一部經的基礎,再去博覽群經,ê真是事半功倍,左右逢源。這是古人常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也是華嚴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讀到後來,我們才明白廣博與專精是一不是二。專精乃是修學之妙徑,快速、穩當,容易有成果。
我們能在末法已經一千年的今天,遇到這部《無量壽經》,實在不能再錯過。一定要在我們此生,努力的將經訓徹底的做到,不要再空過這一生。而且時間很短,只有三年。我們能在三年中,老實的念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會真正體會到讀經的利益。因為這部經真正是末法眾生最好的一帖藥,在一切經滅盡後,這部經還能「獨留百年」。我們讀到後來,真正會有很深刻的體會與境界,離苦得樂,百病不生。今天,我懇切的希望,將此殊勝利益,與諸位大德分享。到目前為止,我知道讀誦此經從未間斷,已有一萬多遍的人很多。確實嘗到三種真實利益,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慧、及真實利益。而三種真實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都含攝其中。以前佛號不能持久,而今佛號念念生歡喜心,相續不斷。為報佛恩、報師恩,更當「勤修無懈倦,努力勤精進」。
下面我要再介紹本經內容。這部經有四十八品。它與《華嚴》一樣,具足十玄門。前三品是序分;第四品至第四十二品(共三十九品)是正宗分;四十三品至四十八品是流通分,具足大經的風范。
正宗分可以再分為三大段落:前段很詳細介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中段是介紹往生的條件;末段講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的現象。我們可以說這本經是佛陀講經弘法四十九年,真實想講的一部經。因為本經具足了淨宗行門的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它是從般若智慧,大慈大悲的性德所流露出來的,只要我們認真讀誦,五大科目都圓滿具足。怎麼說是圓滿具足?我們想往生,三福是正因,在本經二十四品、二十五品都有詳細介紹。六和敬的第一條﹁見和同解﹂,是六和敬最重要的基礎。只要我們認真讀誦此經,大家有很高的共識,這就能達到見和同解,建立真正六和敬僧團。
近幾年來我們天天認真的讀誦,就是完全用這部《無量壽經》作為修學根本。第一階段把經文熟透;第二階段徹底了解經義;第三階段就按照經文中佛教導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老實在生活中一一做到。所謂修行乃是改掉自己的毛病、習氣。把經文教訓應用在生活上,能圓滿的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是學佛真正的目的。希望由我們自己開始真正做到,將來改變社會風氣,進而來救今天的世界。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