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二規教言論講記(十九)布施
達真堪布宣講於2015年7月4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第十,布施。 我們要做施捨,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做。在前面講過,智慧和穩重好比是一棵樹的樹根,有樹根才有樹莖,有樹莖才有其上的樹葉、樹花、樹果。若是沒有樹根,其他部分都不會存在。同樣,若是沒有智慧和穩重的功德,其他的功德也不會存在。若不具備猶如樹根般的智慧和穩重,其他猶如樹莖般的慚愧心和不放逸也不會存在。慚愧心和不放逸若是不存在,如樹枝般的正直和堅定誓言也不會存在。若是沒有正直和誓言堅定,其他猶如樹葉般的知恩圖報和利他也是不存在的。若是知恩圖報和利他的功德不具備,其他猶如樹花般的信心和布施也不具備。因此,布施是有前提條件的。 其實上供下施沒有錯,但若是缺乏智慧等其他的這些功德,這些上供和下施的行為就不會清淨或圓滿。這樣,會給自己今生或來世帶來很多的不幸和痛苦。所以這些前提條件和基礎的功德非常重要。不能隨便去做供養和布施。 有些人在做供養、布施,但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障礙和煩惱。這其實都是因為沒有智慧等其他的功德造成的。所以,首先要有智慧。 智慧是最最重要的,也是這些功德的根。 比如我們做供養或布施,首先要以智慧觀察對境。觀察對境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的,是否能成為對境,若對境是清淨的再做供養。所以布施的對境也要通過智慧觀察,要衡量是否真正是自己所要做布施的正確對境。 第二要觀察自己的發心和動機。做供養或布施,是為了什麼?有些人是為了暫時的利益,有些人雖然在做供養,在做布施,但是卻想拉關系,走後門,這樣都不能成為真正的供養或布施。還有些人是為了暫時的利益,能獲得加持,獲得財富等等。有些人在做供養或布施時,貪圖福報,發心都不清淨,這樣不會有功德。 還有人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面子。別人做供養,自己也跟著做。還有人沒有什麼發心,跟人去見上師或法師時,覺得也應該拿點東西或錢,否則不好意思。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這樣做供養,都沒有什麼意義。 第三要以智慧觀察,自己是否有供養或布施物質的能力。有些人根本沒有能力,仍然去做供養或布施,過後就後悔了。有些人頭腦一熱,瞞著家裡人,偷偷地把家裡的住房等全都賣了,來做供養或布施。一旦家裡人知道了,就開始吵架、鬧離婚等,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煩惱和障礙。這些都是不應該發生的。其實做供養或布施也要看自己的機緣和條件,有機緣和條件,才可以做。 有些人在做布施時,看到別人在捐錢,然後自己也隨著捐錢,這樣做沒有多大意義,都沒有以智慧去觀察,你要供養的人是不是真正供養的對境?是不是真正布施的對境?是不是具有功德?是不是那種可憐的眾生?自己的發心和動機也要觀察。自己的發心和動機是什麼?做供養或布施,不但不能求回報,甚至連貪著異熟果的果報都是不如法的,也是不殊勝的。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沒有什麼意義;從出世間的角度來講,這樣做都是不如法的。這樣做供養、布施都是不殊勝的。做供養時,有各種發心和各種情況,所以自己要以智慧進行觀察。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有沒有這個條件,這也是很重要的。若是沒有這個能力和條件,就不能做。其實即使有這個能力和條件,也要做自己能做到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但是有人卻不這樣,非要做大的供養。這也是很不好的。應該考慮自己有沒有這個機緣與條件。有的人特別吝啬,雖然有這個能力、條件,但是也不做上供下施;有些人沒有這個條件卻非要去做,這都是不如法的。應該適當地做,如法地做,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有功德。 智慧是很重要的,若是沒有以智慧去觀察,盲目地上供下施,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不但得不到任何功德和利益,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和煩惱。 穩重等功德也是需要的。比如上供下施的時候,有自己的皈依處,有自己的信念,這些是要堅定的。無論是從世間的角度,還是從出世間的角度來講,都不能退失、違背的。 有愧就是有慚愧心,這也是很重要的。沒有慚愧之心的人做上供下施,會摻雜很多煩惱,會有其他不如法的行為,無法避免。一個無慚無愧的人雖然在表面做供養布施,但是在發心方面,行為方面,肯定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所以要有慚愧之心。其他正直、不放逸、謹慎都是如此。 不放逸,一切時處中能夠謹慎。做供養、布施不是隨隨便便的,要很小心。若是不謹慎、不小心,遇到不太好的對境,將會給自己今生來世帶來很多的傷害、煩惱。自己的發心動機若是不清淨,雖然是在做上供下施,在行善積德,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好的結果。 若是有正直、誓言堅定、知恩圖報、利他心等功德,做布施不難。現在為什麼很多人雖然有條件卻也不做上供下施?第一沒有知恩報恩的心,第二沒有利益他人的心。若是有利他心,能夠知恩報恩,無論是上供還是下施都不難。其他這些功德也是必備的。 如果具備了這些基礎的功德和前提條件,再做布施就是正確、如法的。 我今雖多積受用,死時必定留此世, 故當生起施財心,勤修今來圓滿果。 “我今雖多積受用,死時必定留此世”:今生今世雖然積累了很多受用、錢財,但是到臨終的時候,一輩子所積累的這些財富都要留在這個世間,一分錢,一毛錢也帶不走,甚至連一根線、一根針也無法帶走,連自己一輩子都愛護的身體都要留在這個世間,靈魂很孤獨地離開。 第一,帶不走。我們所積累的這些錢財等受用,到時候一分錢也帶不走,一毛錢也帶不走,什麼也帶不走,都要留在世間,不知道誰拿走,不知道誰享用,你是無法掌握的。 第二,放不下。帶不走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放不下!活著的時候不要說做布施,連自己都不捨得用,攢啊、攢啊……這樣積累,臨終的時候肯定放不下。如果放不下、留戀,就完了,大部分都會變成王鬼。即使不變成王鬼,也還要繼續輪回。因為你有留戀了,有貪欲,已經有輪回的因了,就肯定會輪回的。 一切都是帶不走的,這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不大,主要還是放不下。到臨終的時候,要死亡的時候,這是最大的障礙,也是最大的痛苦。 既然帶不走,你還積累這些錢財干什麼?積累這麼多受用干什麼?“我要留給兒女”。兒孫自有兒孫福,若是他自己有福報,你不給他留這些錢財,不給他留這些東西,他也一樣能得到。若是兒孫沒有這個福報,你給他留再多的財產,留再多的東西,他還是會變成一個窮光蛋,成為一個一無所有的人。 世間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的,想留給兒女。其實,如果你真正懂得因果,深信因果,就不會做這些愚癡的事情。因為自己不懂得因果,對因果的道理沒有生起定解,沒有深信,才會有這樣愚癡的做法。自己帶不走,說留給兒女,到時候兒女也不一定能得到;就算留給兒女,兒女得到了,若是兒女沒有福報,最終還是會沒有的,還是利益不到兒女。 如果兒女自己有福報,你不給他留財產,他也一樣會擁有。現在世間很多的成功者,很多有財富的人,大部分都是憑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赤手空拳。現在也有很多富二代,這些人的心理我們也不太了解。按道理講,雖然他們暫時有了一些財產,但是心裡能安樂嗎?不是靠自己勤勞得來的,而是父母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自己在肆無忌憚地享受,甚至在一些場合中“裝人物”,其實他所擁有的是怎麼來的,是怎麼回事,別人都一清二楚。 從世間的角度來講,若是真有本事,自己的天下要靠自己打拼。現在很多外國人都有這種理想,讓兒女自己打拼天下,父母的財產都會捐給社會,其實這種做法真正是對的。父母有財產應該捐給社會,讓兒女自己去打拼,這樣才能鍛煉他們。若是他們真的能打拼出自己的天下,所擁有的都是真正通過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的,心裡才有安樂。但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所以沒有多大的意義。 “故當生起施財心,勤修今來圓滿果”:“施財心”就是施捨心。應該生起施捨心,精進地去做上供下施的事情,這樣自己今生來世的福報功德都會很圓滿。 布施雖小果極大,受用雖多獲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來世窮。 “布施雖小果極大”:雖然上供下施的東西特別少,特別微渺,但是所得到的果報是極大的。 有很多這方面的公案。佛在世的時候,有兩個小孩子供養佛陀灰土。佛說,以這個善根,他們兩個人會分別做國王和大臣,最後都會成為阿羅漢。當時那兩個小孩子在堆土玩,這時佛過來了。他們看見佛,生起了歡喜心,說要做供養,但是除了土之外沒有別的,於是他們以清淨的歡喜心做了供養。雖然這個土也不能做什麼,但他們是以歡喜心供養的,所以果報極大,一個人做了國王,一個人做了大臣,再後來他們兩人都出家修行而成就阿羅漢果。 還有一個公案,一個乞丐在街上要飯的時候,佛走過來。他看到佛相貌特別莊嚴,頓然生起了歡喜心,想做供養。他什麼也沒有,只有七粒豌豆,於是就把七粒豌豆灑在佛的身上。以此善根,他獲得了七次轉輪王的果位。 可見,布施的東西雖然很小,但是所獲得的果報非常大。 “受用雖多獲利少”:我們拼命賺錢,拼命積累財富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快樂,但是真正有了財富,會不會快樂?一點也不快樂。受用雖多,但是從中得到的利益很少, 有個公案:有一對夫婦是做豆腐的,天天以賣豆腐為生,但是兩個人天天又笑又跳的,鄰居覺得這個家庭太幸福了。鄰居特別有錢,想不通,就問別人,“這是怎麼回事?我有這麼多財產,我這麼富有,但是我一點都不快樂,一點也不幸福。隔壁鄰居家什麼也沒有,靠賣豆腐過日子,為什麼天天又笑又跳,特別開心,特別幸福。”那個人給他出主意:“你真的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那個富翁說:“特別想知道。”“好,那你准備三十兩銀子,我有辦法。”晚上那個人偷偷爬到隔壁,把三十兩銀子放到了鄰居家裡。第二天,兩夫婦發現家裡有銀子了,就開始考慮:怎麼藏起來,怎麼花,怎麼用來經營……夫婦兩個開始忙於這些,從此以後就沒有了笑聲。這個富翁明白了,為什麼自己不快樂?為什麼自己不幸福?因為自己的這些財產。所以說,受用雖多利益少! 現在有些人住別墅,但住別墅有什麼用啊?依然睡不著覺。我遇到好幾個這樣的人,他們住的別墅特別大,家具都是進口的,但是自己一點都不快樂,晚上睡不著覺。有些人開奔馳、寶馬,顯得很有錢,實際上一點都不快樂。有的人吃一頓飯可以花幾萬塊錢,桌子上的東西應有盡有,但是自己卻沒有胃口,吃不下去。 這都說明,有財富不一定有快樂。若是自己沒有智慧,沒有把這些真正放下,財產越多,煩惱、痛苦越大。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非要發財,非要積累財富。這就猶如自己非要跳火坑一樣,跳進了火坑才知道疼痛。別人告訴他不能跳,這是火坑,跳下去了肯定會被燒死,但是不聽。有錢了或成為富翁了,內心的痛苦、煩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相比之下,獲得的利益特別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來世窮”:今生的財富是怎麼得來的?是前世布施的果。前世肯定做過布施,今生才有這些財富。若是今生不做供養或布施,來世就會變得貧窮。這是站在來世來報的角度講的。 也有很多做布施現世現報的情況。有些人最初就是一個窮光蛋,一無所有,但是他肯做布施、肯付出,下半輩子就會富足。做布施不是必須要拿錢,也可以出力,自己多付出。再如,有些富二代,將父母積累的財產占為己有,開始時財富富足,但如果不做上供下施,漸漸地就會變成窮人,這些財富很快都會離他而去。這些都是現世現報的。 如果自己今生有這個機緣和條件,哪怕有一點點財富,也應該多做布施(包括上供和下施)。積累守護消耗等,財有甚多此過患, 縱彼財寶遍大地,凡夫貪欲尚不足。 財富的過患非常大,它給我們帶來的煩惱和痛苦也是非常大的。龍樹菩薩在《親友書》裡講,積財守財失財都是苦。 積財的過程充滿了煩惱痛苦。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打拼、積累財富的人。但是,為積累財富而打拼的過程多艱難啊!要經歷很多各種各樣的事情,甚至不擇手段,什麼都敢做。他們內心的煩惱痛苦真的是無法想象的;而且在不擇手段的積累程中又造下了種種惡業,將來還要遭受果報。 若是一個智者,一個具有觀察力的人來看,積累財富的過程是非常可怕的。且不說造業時的煩惱痛苦,他將來要遭受惡果,這是非常可怕的! 守財也痛苦。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成功,發不了財。極少數人也許能積累點兒財產,又有守財的痛苦。一旦有錢了,就像公案裡的那對老夫婦一樣,整天思慮錢藏在哪裡?藏在這不放心,藏在那也不放心,如何是好啊?就算放在銀行也不放心,存在別處就更不放心了,怎麼辦啊?現在有些人就是這種狀態。有些人把錢存到國外,但是心裡還是會不安:存在國外能不能安全?還有的埋在地下,那就更不安心了。 守財也是痛苦的,害怕有人搶、有人偷,怕有人發現。尤其是這些錢來龍去脈不是很正規的,更害怕別人發現。 其實,一無所有的人最自在。以前我在喇榮學修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屋子裡連值一百塊錢的東西也沒有,門也不用鎖,想進來就進來,想出去就出去。口袋裡也很少有錢,有時候頂多有幾百塊錢。自己真的很自在、很自由。 若是有錢、有財產,肯定是不自由、不自在的。守財也是一種痛苦,是一種壓力。《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裡講,有一匹馬就有一匹馬的痛苦,有一塊茶葉就有一塊茶葉的痛苦,一無所有就沒有痛苦了。 守護財產的過程也是非常痛苦的,也許你有錢了,家裡有財產了,同時就給自己帶來了災難,財產被偷、被搶,甚至人都被殺了。 失財也痛苦。即使你有再多的財產,最後還是要與這些財產分離的,這也是種痛苦。在臨終的時候,肯定放不下。財產離開你是種痛苦,你離開財產也是種痛苦。最後的結局,你沒有別的選擇,你必須跟它離別,必須捨棄財產,這是痛苦的。 所以,積財、守財、失財都是煩惱、痛苦。若是一個真正的成就者、一個大自在者,沒有這些煩惱痛苦。首先,他不用積累財富,財富都是自然而然來的。他也沒有守財、失財的煩惱痛苦。如果不是這樣的人,肯定會有很多的煩惱和痛苦。但人都是顛倒的,還是喜歡財富,還是想積累財富。 就像以前,有些人沒有進過皇宮,然後特別想進皇宮,要到皇帝身邊,想盡一切辦法進宮。一旦真正進宮了,到了皇帝身邊,就跟進監獄一樣,甚至像進地獄一樣,非常煩惱、痛苦。那時再想離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就難了。如果你真正有了財富,再想離開就難了,根本不可能做到上供下施,還得留著,還要繼續積累。 就像現在有些明星有很多錢,家裡有好幾億,但是他們還想積累財富。我真是想不明白。其實很多人都是在表面上做慈善,做義工,自己什麼也不干,既不拿錢也不拿東西,都讓別人捐。讓別人捐,自己不做,這樣意義不大。若真想做慈善,就把家裡幾個億、幾十個億都拿出來,捐給社會,這才叫偉大。做義工也是,不要讓別人做,自己去做。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在表面上做,實際不是真正在做,這個過患非常大。 人都沒有滿足的時候,即使有再多的財產都不會滿足,越有越要,越有越覺得窮。這樣的人看似是人,其實是餓鬼;看似是人,實際上是旁生。我遇到過這樣的人,跟我們比應該算是特別有錢。家裡有一千萬,自己覺得太沒有錢了,覺得自己太窮了似的,想要一個億。若是真有了一個億,他肯定還想要十個億。若是有了十個億,他肯定還想要一百個億……人就是這樣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 為什麼說要知足少欲?只有知足少欲了,才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否則就算三界所有的財產都由你一個人擁有,你也不會滿足、快樂,不會有真正的幸福。若是心裡沒有知足少欲的境界和功德,就是這樣。 人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要知足少欲。我經常跟大家講: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不用太追求世間的福報。日常衣食住處外,余財無益痛苦因, 布施今生與來世,財富增上如湧泉。 “日常衣食住處外,余財無益痛苦因”:人要有地方住,要有衣服穿,要把肚子填飽。除此之外,其余的都應該做布施,要麼上供,要麼下施,這樣才有意義。 “布施今生與來世,財富增上如湧泉”:現在的人為什麼不敢做布施?為什麼不做布施?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怕自己沒有了,怕自己變成了窮人。這還是不明理,不懂因果。無論上供還是下施,都是增上財富的一個因。你這樣做,財富會越來越多。 沒有做布施變窮的,應該是越做越有。這方面我有一點體會。越上供下施,東西會來得越多,不要也來。來了之後,再去上供、下施,還來,再去做,還來……真的是越來越多,不會變得沒有了,不會變得貧窮,不會的! 如理如法地做布施,財富會變得越來越多,財產自然而然就會增長。我們經常說“捨得,捨得”,這是真理!有付出就有回報。布施是財富的因,這是佛講的。如果你做布施,財富就會越來越多,會令財富增長。 布施長壽名譽盛,布施增德增安樂, 布施乃為增上門,然諸士夫恐耗財, “布施長壽名譽盛”:你做布施了,就會長壽,名譽也會越來越增上。 “布施增德增安樂”:布施能增長功德,增長安樂。 “布施乃為增上門”:如果做布施,功德、福德、名譽、安樂、壽命都會增長。若是做布施,壽命增長,可以長壽;功德增長,直至圓滿;安樂增長,內心越來越安樂;名譽也會增長。因此稱為“增上門”。 “然諸士夫恐耗財”:越做布施,財富會越多;越做布施,財產會越增長。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怕沒有,怕變窮,所以不敢做布施。如果能如理如法地做布施,有智慧地去做布施,不會變窮的,不會變沒有的。 就像那些大德高僧一樣,他們把一切都用來作弘法利生,諸如名譽、財富等世間的福報卻越來越有,越來越大,越來越圓滿。恆時積財不布施,若細觀察如旁生, 無常無實財富中,為何不取其精華? “恆時積財不布施,若細觀察如旁生”:很多不太富裕的人,因為前世沒有做布施,所以今生不富裕。今生即使積累財富,也積累不了什麼,一年的收入都不高,再積累也就幾萬塊錢。自己捨不得花,也捨不得給別人花,更不用說做上供下施了。這種人看似是個人,實際上是旁生。 我們這邊有種動物叫地老鼠(住在地下的老鼠),就喜歡積累、儲存植物的根,它主要在地下活動。有一種人參果,葉子在地上,果在地下,地老鼠就把人參果拿走了。它不吃,放在一個地方貯存。人類都知道它貯存著,就不去挖了,直接找到地老鼠貯存的地方,拿著工具一挖就都挖出來,直接就拿走了。它自己捨不得吃,只貯存、積累,最後被別人拿走了。它那樣一趟一趟地積累,多累啊,但都是徒勞無益的,就是給別人干活了。 同樣,很多人就是這樣,慢慢攢、慢慢積累,攢到了二十萬、三十萬,覺得挺有錢,突然生病了要看病,到醫院都花沒了;或者突然出了一件事,一下子就沒有了;或者覺得緣分到了,拿來投資,想再掙點錢,結果賠了、被別人騙走了……一輩子攢下的幾十萬一下子就沒有了。這就像剛才講的地老鼠一樣。 自己捨不得花,捨不得用,最後一下子都沒有了。沒有福報的人就是這樣,自己沒有用上,沒有去享受,就都沒有了。若是沒有福報,再攢都沒有用,再積累也沒有用,最後還是別人的,最後你還是得不到的。若是自己有福報,自然就來,就有。該來的都會來的,該有的都會有的。人嘛,都是吝啬的,也不懂這些道理。 “無常無實財富中,為何不取其精華”:這些財富非常無常,都是虛假、無實有的,隨時都會失去。但是人們卻依賴它、喜歡它。其實它是最具欺惑性的,是不可靠的東西。你為什麼不用這樣一個毫無意義的東西來做布施呢?所謂“精華”,就是用在該用的地方。 若是種了善根,發善心、做善事了,這些可以存在你的阿賴耶中,將來可以發芽結果,這個時候你得到的利益非常大。若是想賺錢,想積累財富,就應該這樣存在阿賴耶裡,到時候果報非常殊勝,自己將來肯定能得到這些果報。 當觀未用未布施,國王之財皆無常, 豈非曾以一口食,獲得輪王之勝財。 “當觀未用未布施,國王之財皆無常”:國王、財寶天王等是最有福報的,他們的財富最多。如果自己捨不得用,也捨不得給別人用,即使如國王、財寶天王一樣擁有那麼多的財富,也沒有用,一下子就會沒有的,還是會失去的。這些財富沒有任何意義,皆是無常的。 即使有再多的財富、財產,也是無常的,到時候還是會離開,還是要失去,也許隨時隨地都會離開自己。現在有很多企業家到澳門賭博,一夜就賭光了,一下子就變成了窮人。還有些領導被查出來後進了監獄,所有的財富都被沒收了,又變成了窮人。這些只是例子,還有很多這種情況。普通人也是如此,一輩子所積累的財富,或者被偷走,一下子就沒有了;或者生病都給醫院了。這就是無常。 “豈非曾以一口食,獲得輪王之勝財”:既然如此,還不如拿來上供下施,這樣利益非常大。以前佛在世的時候,波斯匿王的前世因供養了辟支佛一個食團,以此善根得到了轉輪王的王位。阿闌律國王也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養德護如來,從而獲得了轉輪王的福報。這都是以前發生過的事情,雖然布施的東西非常少,僅僅是一個食團、一把豆子,但是所獲得的果報是轉輪王的王位。布施的少,付出的少,但是所獲得的果報極大。 人人都可以做布施,不是有錢、有財富的人才可以做布施。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做布施都可以,可以供養一炷香、一盞燈、一束花,誰都有這個能力吧。若實在不想花錢,供養一杯水也可以。若是能以歡喜心做供養,將來所得到的果報非常大,對自己的利益也非常不可思議。 做供養時,如果能從小處開始做,會更如法、更好,這是誰都能做到的。布施也是如此,隨時都可以做,並不是要拿很多錢來做。用一把大米或小米拿來布施給鳥、魚等,平時給別人一個微笑,給別人讓個位置,這些都屬於布施。給別人一個微笑,這也是布施,臉上別總這樣憋著,你不難受我看著難受啊。(眾笑)真的,這些既是布施,也是供養,誰都可以做到。 主要是自己有沒有這個意樂,會不會做。若是有這個意樂、會做,處處都可以做供養,處處都可以做布施;人人都可以做供養,人人都可以做布施。若是這樣做,給自己帶來的利益也是非常大、非常殊勝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要珍惜這樣的教言!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 1、若是將所有的財富都拿來做布施,會不會變成窮人? 2、窮人可以做布施嗎?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