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布施心態才有真功德!


 2015/8/12    熱度:5365    下載DOC文檔    

  好殊勝哦!人家竟然捐了那麼多來蓋廟,我一定要捐得比她多,功德比她大。今天這麼殊盛的日子,一定要燒頭香哦。這麼多大法師,一定要挨著師父們坐,才能得到加持啊。這位師父好厲害,懂得好多又能言善道,聽得大家如癡如醉的,我一定要做大法師,懂得要比他還多,度的人要比他更多,得到更多的尊敬。

  你每天學佛也是這樣學的嗎?你在興奮什麼呢?你在比較什麼呢?布施、供養確實是功德無量無邊,但真正的修行是這樣子的嗎?你是為了得到更多功德而布施、供養的嗎?在一邊作功德當中,是不是另一邊在大量的減損功德呢?你布施的錢再多,能夠比南北朝時代梁武帝多嗎?他當時大力建寺、齋僧、推展佛教,使佛教在當時盛極一時。他認為自己以一國之君,大量的在作布施,而且自己率先勤修佛法,並將佛教普傳到全國各地,功德應該很大。但徹悟如來心印的禅宗大成就者達摩祖師一口咬定:無功德!這下子真是給一天到晚在追求功德的梁武帝一記重重的當頭棒喝了。花那麼多錢、作那麼多佛事,怎麼竟然連一點功德都沒有?那怎麼樣才是“真布施”呢?有沒有“真功德”並不是由花錢多少、作佛事多寡等事相上來評斷的。重點就在於一個“發心”!梁武帝雖然作了很多佛事,但卻經常計較、在意著自己所作的功德多少,就是因為著於這樣的一個“功德相”,而著相布施與著相修行,因此都不是真功德與真修行了。所以,當你在布施蓋寺廟、齋僧或贊助法會等時,如果你是因為如此贊助有大功德而來發心布施的話,那麼您不管花再多的錢,都會被你的“著功德相”布施所抵消,故非“真功德”。甚至於,如果你是因為不想捐得比別人少,在“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的偏差心態作祟之下,而想布施得比別人多,想要把別人比下去時,那你真正布施的功德不僅很小,而且由於你想把別人比下去,好勝、爭功德的錯誤心理,還可能使自己將來墮入阿修羅界呢!當你學佛之後,一心想變得比別人聰明、有智慧,懂得比別人多,辯論時能辯贏別人,乃至於因為你有在學佛、吃素、持戒或者修持無上密法等,便產生大我慢之心,有意、無意的看不起別人,好像別人是次等人種,而自己特別優秀一樣。如此學佛修行,也不是“真修行”,而是在功德中摻毒,為自己將來種下墮入阿修羅界的因種。如果你打坐、修行當中,身心產生了一此異於常態的變化,心裡就興奮無比;或者每拉一個人信佛、求道,每幫助一個人一些忙,心裡就興奮、欣喜一次;也或者當你一提到你的師父、宗派或修法時,你就會整個人興奮起來,滔滔不絕、無法自己的停不下來,這時候,你就應該當下警覺到這種興奮莫名的背後,是不是夾雜著源源不斷的貪毒在滋長著?也就是說,當你每興奮一次,就“中毒”一次。因此,不管你修行得有多精進,也不管你修行的境界有多殊勝,你都是在修行累積功德中摻毒,故亦非“真修行”。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作才是“真功德”與“真修行”呢?我們先看看佛陀在《像法決疑經》中所告訴我們一些依循的准則吧!佛陀說,他老人家入滅之後一千年,眾生開始進入像法時期,從這時期以後的眾生就都很可憐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雖然勤苦修行,但不懂如來正理,因此所作甚多卻獲報甚少。許多人雖然也是在作各種善事,但卻大多是求名、求利,不然就是要勝過他人(種“修羅”因),因此不是真心想要修行求解脫出三界。像法時期以後,不管出家眾或在家眾競相到處建寺蓋廟,因此寺廟、佛像處處都有,不僅山林曠野或城中馬路上有,就連巷子旁、髒臭穢惡之處也都有寺廟、佛像的蹤影。寺廟雖多,有很多卻任其老舊頹廢無人管理。這時候大家雖花錢蓋廟、供養三寶,但對三寶卻不生敬重。也就是說,大家雖然花了很多錢在蓋廟、齋僧,但卻著於功德相,求名、求利、求勝他,貪念布施之功德大小。佛陀又告誡我們,與其蓋了一大堆的新廟,又任其毀壞不管,獲罪無量,倒不如將一些老舊而破落毀壞的塔廟、佛像與經典,重新加以整治、修補,反而功德更大,其福甚多。這一點告誡,對已處末法時代的我們,真是一針見血,實在是值得我們深自警惕的啊!此外,也有眾生看到別人布施作功德,為了名聲、為了面子,就是傾家蕩產也要花大錢來布施,但是當他看到一些貧窮孤苦的人,卻對他們百般刁難與呵罵,還把人家趕走,連一分錢都不給。佛陀說這種布施的人,叫做“顛倒作善”、“癡狂修福”,是“不正修福”,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憐的,因為他們花費了大筆錢財,卻獲福甚少。佛陀進一步的說,如果有人以無量之身供養十方佛菩薩及聲聞聖眾,不如有人布施畜生一口之食,後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萬倍以上。佛陀更明白指出“布施”的真義,他在許多經典裡面說到的布施,主要是希望出家、在家人能修慈悲心,以布施貧窮孤老乃至餓狗。但是很多弟子卻不解佛意,而專施“敬田”——佛法僧三寶,不施“悲田”——貧窮孤老乃至動物。在這兩種福田當中,以布施悲田功德最大。雖然從外觀上看起來,布施的表相都只是把錢拿出來,但隨著你發心不一樣,其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當你又要布施蓋廟、齋僧、贊助法會、打齋時,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心裡,有沒有過多的興奮?有沒有要把別人比下去的心?是不是因為別人說這樣作功德很大,所以你才肯掏出錢來布施?還是說,你是真心出於虔誠與恭敬,希望因為你的發心,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幫助與利益而得到解脫!在精進學佛之余,是不是也應該常常讓自己好好冷靜下來,放松身心,仔細看看自己背後推動你修行的那股動力,到底是貪與慢,還是一心求解脫痛苦無明以及一心為利益天下蒼生的所謂“智慧”與“慈悲”?因為只有悲與智雙運,才有可能讓你真正超脫三界之苦,究竟解脫!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