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29)


 2015/9/4    熱度:1519    下載DOC文檔    

  無量壽經講座29(至心精進第五)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法藏繼續請求:斯義宏深,非我境界。來施展表演特異功能,這很不符合佛教的意思。宗門根本不許談境界啊!你說什麼境界,不許談,自己著魔還談吶!不談算了,你談更表示你著魔,不許談什麼境界,什麼光啊,神啊,什麼見佛啊,如何如何,現在這個奇異功能微不足道,不值一談,就是值得談也不准談。教下只許論功夫,也不是談境界,就是我功夫怎麼樣,我功夫還是很焦急,還是很不安,還是如何如何,這功夫怎麼樣才能增長,可以有所改善。可以談論教義啊!但是這個境界不許談。不許談還是有境界啊!什麼叫境界呢?"境"就是指心所游履攀緣的地方,不是說一個境,當然是環境啊!有實際地方,這個境界不一定是指所游履的地方啊。你心所能夠達到的,心所游,心所緣都叫做境。我們這個眼睛所看到的這個色,那麼這個眼識,看到眼色,這個眼色呢,也是咱們眼識所游履之處。就稱為色境,他這個眼識所看的地方,所以這個法,也稱為法境,也屬於境。《無量壽經箋注》說:"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所得的一種情況這方面簡單說一點。這個地方就咱們解釋這個經吧。自在王說的非我境界,不是我的水平,我所能游履,所能夠達到的。我的心所達不到的,我心想不到的地方,理解不到這個地方。唯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無量諸佛無量妙剎。我只是盼望如來呀,滿我這個請求啦。應供、正遍知啊,這兩個佛號代表佛的十號,應正遍知,這個廣演諸佛,無量光,然後我知道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是什麼樣呢?他這問的很具體,他不是普普通通的狂願,虛願,想做這事他都去做,到佛那請教,只有請佛隨喜加被,才可能知道種種佛國的情況。別的佛國情況不知道,你怎麼能知道我這個佛剎超過一切啊!所以《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啊!你得知彼,我知道一切佛剎什麼樣子,才有可能超過他們。你根本不知道,我關著門,我說超過,這是閉門造車啊,那個不行啊。你只有求佛這個力量能夠知道這一切,若我得聞,如佛滿了我的願,能夠得聞這樣的法啊!我就能夠思維修習,努力去做,我一定要滿我發這個大願。不是我的境界,各各佛剎的情況我要超過他們,只有請佛慈悲廣演啊。

  世間自在王如來知其高明呀!知道他高明,高,就是崇高、高尚,高呀!在上啊,遠啊!明呀,光呀,照呀,通呀,知道他的高明啊!你們常說這個人很高明,就是說他這個境界很高,明照呀,通達呀,他這個志願深廣。所發的志願確實很廣大。所以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功德圓滿之相。這個地方我們要解釋一下,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地方非我境界,這個上頭世自在王如來用三個"自"字說"非我境界",說這不是我的境界。日本峻谛師從三方面解釋。那麼這一個自就說。這個法藏比丘,是很高明,雖然已經知道菩薩攝集般淨土之行,我是知道了,可是我現在要成就的是最勝淨國土。這個意思太深啦,不是我的境界啊!一般的淨土,我是知了,但是現在這麼殊勝的一個我不知啊,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呢?這個當然是說是佛國就隨著他的所樂,所欲來攝,來攝取,可是我現在所想要讓這個五乘行人都能入報土。五乘有六種不同的解釋。我們取一個最中的就是說是人哪,聲聞,緣覺啊!菩薩啊!這個五乘一般所說三乘法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加上人乘,天乘這才叫五乘法,我現在要想是六種之中的一種呢?那還有不同的,差不多有的還說佛乘,有的把人天合成一塊啦,有的把聲聞緣覺合成一塊啦,不列舉啦。我們用通俗常說的五乘來解釋,要想這個五乘都入淨土,都入報土。這個報土,只有菩薩才入報土啊,現在這個五乘中,只有菩薩才能夠入報土,現在我是想讓這個聲聞、緣覺、人、天,這種水平的人我都能進來。你要修五戒才是人,修十善才是天,斷了見思惑才是聲聞緣覺。說這樣的人,這種水平的人也生到了佛的淨土,一齊入到佛的報土。要知道這個淨土法門是特殊的,這十方世界之所無,十方世界最特殊的在於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的淨土。我們這就是凡聖同居土,娑婆這個,娑婆世界是什麼?釋迦牟尼佛他的凡聖同居土就在咱們這,咱們也有聖,那個文化大革命之前,有個福建的和尚到五台山見了文殊菩薩。這有多好的證明親見文殊菩薩,這有千八人修行人在裡頭吶。有喇嘛,有的是出家人,做佛事,阿羅漢都在那裡,那不就是同居嗎?天台燕蕩幾百阿羅漢都在那。這裡本經凡聖同居淨土,只要生了就是阿鞞跋致。最不可思議你說他凡夫,他已是阿鞞跋致,你說他阿鞞跋致他也是凡夫,十方世界之所無啊!十方世界沒有,再有這樣的例子,所以你看諸佛勸去西方世界,你念藥師經,修藥師法,你成就了,藥師菩薩也送你去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法門啊。這個鸠摩羅什翻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玄裝還加了一個極字,世間極難信極難信之法。所以我們說肯念佛,這些地方還沒有能信啊。他不了解,不了解啊,這個不是我的境界呀。我請求,為我開示呀。底下第三個他說法身境界,報身境界是高是妙,不是菩薩之分。但是我要經過無量劫我都可以達到"法報"的境界呀。我可以證明在目前還沒分,因此這個意思很宏深哪!很大呀!還是要請佛啊!請世間自在王如來呀,給我開示呀就是這個意思。他是很有智慧,他說這個是什麼,就是這個自呀。所以澫益大師是講六信呀,要信自,這個自重要,現在法藏比丘說不是我的水平啊,他請佛開示,這是什麼意思呢?他拋卻己分,專歸佛力,專求世間自在王如來,這是求佛。你給開示,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法藏菩薩自己開顯的他的法門。我們讀經,就要看些好的注解,像這個地方問答,很容易劃過去。這是法藏比丘自己開的他力門,要靠他力呀。所以前頭那個與禅宗是共的,那這個就是跟禅宗不共,所以這個是太虛大師就講啊!這個淨土宗和密宗是他力派,果教的,是靠他力是果教。什麼是果教?是從果上起修的,是在果實上頭起修的,這叫果教派。不同於其余,也不同於其余完全要靠自力。打坐參禅,一切一切的,憑你自己的力量。讀教,坐觀,靠自己的力量。這個密宗和淨土宗。淨土宗是密宗的顯說,這個道理是一回事。所以我們這裡很多人他就是妄分彼此啊!密宗有很多,很多流弊,你不能把這個流弊就全都說成是密宗他本身的錯誤。流弊將來要取消它。同時也極殊勝啊!這個日本判教把密宗判的最高啊!判到華嚴之上啊。當年華嚴他們反對啊!到天皇面前去辯論,後來得勝傳演下來啦。密宗是十住心,華嚴是九住心,禅宗是八住心。咱們這個教學的學科的這麼劃分,劃分不清。只說密、顯,成分別要到了通的地方,這劃分的,這個界線也不存在啊!公認的就是這三個。這個天台藏、通、別、圓,圓教劃小始中頓圓,法相,總不能把它擱到圓教裡頭。這個很明顯呀,你三論那只是始教,這都是不可改變的。如自己這個一定要作一個新的說法,這個與事實大家沒有認識嘛,就是站不住。這個他力派果教派,這是淨土宗最殊勝之處。所以這個很多人念佛,我念了半天,我也沒有一心不亂哪,他灰心了,他沒有明白呀,他沒有明白,說一心不亂那你自己的解釋,我必須要念到一心不亂呀!這個人不是這個解釋,所以參考參考為什麼玄裝他又把這個《阿彌陀經》他又翻譯了一遍。他這翻譯的話不是一心不亂,他是系念不亂呀!你念佛只是一心念佛,你別再想其他的啦,你別今天想念佛,明天想參禅,又參念佛的是誰呀,我又加雜修密,又要修教坐觀,甚至於我還練點氣功,就是亂啦,系念不亂。一向專念,你就是這一條路,我就死心塌地。所有人自己規定,我只供一尊佛,我就念一部《阿彌陀經》,我就念一個佛,這是為什麼?不是別的不好,你的心太亂了,你這樣才能夠心裡安定,系念不亂。不要一會東一鑿子,西一錘子,東一腿,西一腿,不成個東西了。不需要達到一心不亂,怎麼不亂呢?玄奘大師翻譯的非常好,人到臨終的時候,佛的力量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佛的慈悲力來加護你,來保佑你,使你的心不亂。所以彌陀大願之王惠以你真實之利就在此。你只要真正地信願持名,這個你做到了,阿彌陀佛就要對你負責任,他的願就在你身上落實。那你臨終的時候,佛就慈被你加被你令心不亂。多少菩薩現前,佛入的種種三昧,也要讓這個人入佛的種種三昧,都在三昧中,還有什麼問題啊,這就是他力。所以念佛者,阿彌陀佛,真正念佛的人這個大勢至菩薩就攝受,這個人,這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從極樂世界派出25位菩薩,隨時隨地護持你不被魔的侵擾,那你就去了。有的氣功突然間,忽然間他失靈啦。一個氣功師說他表演,他的能力,他說他能阻止火車開,結果讓火車軋死啦。你說他是神經病啊!他不是,他是可以,有時候他可以真讓火車阻止,但這不是他的力量,是他力,妖魔鬼怪的力量,妖魔鬼怪哪一天全捨棄了你,你就軋死啦。現在有個很有名氣的氣功師在南方表演,這個就是說大家這些地方要正信,這個他力門佛力。你這個啊,那麼大家這個話言談就要把它回來啦。這樣都是心外取法,都是魔業,捨棄自身,求他力。這就是最圓融的地方,自他不二呀,他力正是自力,自他不是兩個。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是兩個,自己和他也不是兩個呀。你這個依靠他力,你這個念佛持咒,靠佛的加被,你能夠有這個信心,正是你的自力。這個他,我們再三都講,你念這個佛就是自己呀。這一句名號,這一聲佛號一聲心吶。迷時不念,悟時念。你念的時候,就是悟。一句佛號就是你的本心,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性,完全朗然現前,你念佛的人此身已經在寒元殿,更從何處覓長安,到了天安門處。天安門城樓上你再問他北京在哪呢?所以真的能信他力,真能老實念佛,就是已經到了天安門城樓啦,所以這個極難信法,所以你忠實心入深入諸法實相,最容易莫過於持名,我後邊加一個小補充還持咒也可以,就這麼念。你這樣念去,你能住諸法實相,是比用其他任何方法,都容易,而不排除其他分,都是好的,沒有一個不是絕妙的,最殊勝;但是從容易不容易說,因為現在是末法,科學發達人所要掌握的這個東西,學問很多;一切都強調速度,修持的時間就很短,所幸現在這個人的平均壽命還長一點,這還是一個時期,這一段時期還是好的,適於用功的時期。他力門吶,他力門不是你心外求法,是說你這是一個殊勝的方便。密宗的一個道理,生字皆實相,諸法實相,所以一切都是實相。你拿個不是實相給我看看,既然都是如此,所以這《楞嚴經》,這個"楞嚴",翻譯的意思是一切法究竟堅固。沒有一件事情不是究竟堅固的,那麼這一句佛號就是首楞嚴,那麼這一切都是法身,就是法身,就是實相!錄音機放出聲音來,就不是嘛?錄音機也是,放聲音也是。當然也是,但是這個很難體會啊!從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誰都能念,誰都能信,你就這麼念去,所以一切根都攝。但是將來品位不同,分三輩。現在把前頭跟後頭總起來,前頭這三個自字是開顯人的妙心,就是《觀無量壽經》裡邊是心是佛,你的本心就是佛,這個法藏回答那就是我是求佛力,無比殊勝啊。所以這個就是淨土原文之作,這個成為他力法門。淨土宗所以能夠三根普被,所以能一生成辦。這一生就解決問題啊!凡夫就是咱們這個凡夫,二乘、聲聞、緣覺都一律的跟菩薩一樣都可以登不退,完全靠阿彌陀的願力,一乘願海呀!靠彌陀這個法門呀,這六字洪名呀!這個攝受之力,加持之力,就是仗他力,仗彌陀願海之力,仗六字洪名功德之力。我們就一生成辦,迳登不退。這就是淨土宗的最方便之處,真實之利。以佛的最上果覺,作為咱們因地的力,最初開始的發心,作為我們的心,這個因就通於果的海。因為他從果海中,才有這名號呀。果徹因源呀。因果同時,我們得之果就是從今天我這念中開始啊。那就因果同時,咱們大乘法,《法華》,《妙法蓮華經》,為什麼用蓮花?佛坐蓮花啊。最殊勝的意思他就是,大家都知道出污泥而不染,不為煩惱不為一切所染,他不但要出污泥,而且還要出水,蓮花是不是,這是一方面。另外一面,花果同時。蓮花一開,那小蓮蓬在裡頭呀。別的花,花開落了,這個果才慢慢出來呀。最殊勝的含意。還是花的時候果已在裡頭啦,不是在你需要經歷前後。所以我們這個具縛的凡夫,只要信了,剛才說的這兩個有字,有世界名為極樂,其中有佛號阿彌陀佛啊!切願往生,有信,有願,還持名,一定是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成為阿鞞跋致。這個是凡愚,凡夫愚人所共同都能做的事。若你說是獨言究明自心,唯上智所堪任。因為先從這開始,你必須要先明白自心,說禅宗的大死大活,沒有大死哪有大活啊!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你不能起疑性,這是怎麼回事,瞎想這不對,疑情這個疑情他就不斷啦,疑歸何處,這個事上他老在歸何處,這個是理,這個思想不為任何所干擾。這麼一個疑的情,這麼一個情之中,疑情,這小疑就是小悟,大疑就是大悟,中疑就是中悟,不疑就是不悟。這悟是有大有小的,很不同,所以宋朝一個人是大悟18次,小悟無數次。聽說有一個人他小悟一次,以為他悟啦。我們不能不說他是悟呀,顯然他小悟,但是你就認為人家什麼都解決了。那這個可惜。所以要究明自心,像我說的這個情況,只有念佛開悟,所以他這個參禅,參禅開悟的人,以那種參禅,那種是如醉如癡,什麼都忘,什麼都沒有,吃飯都忘記啦,沒有啦!這個衣服都忘穿的整齊,就是這樣。你是傻瓜,纏頭。這心都不在焉,心都不在這個地方。所以這個他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見得就悟啊!他忽然死灰裡頭蹦出個熱豆來,大死之後才能大活,忽然間為死後更生,絕處更生。他這個又是一個方法,又是一個方便,這就是上智啊。所以參禅限於上智,就很難了。現在我們看見這個法門,上智也受下愚也受,所以成為大願之門呀,這個就是這一種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他的悲願最真切的地方呀,也正是密宗禅宗這兩宗最方便的裡頭的究竟的地方。徹底的地方,自他不二的,你肯仗他力來信,這個極難信的法,你能夠生到淨信,難信的你能信啦!就是智慧呀!念念自然也就能兩念呀,念來念去是誰在念你也忘了。所念的是極樂世界的佛這些都不存在啦,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所兩忘你自心明明朗朗,這個心,這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心朗朗全現呀,所以淨宗之妙就在這地方,從事持達理持,這凡心就成佛性,這個就把前後圓融。

  法藏菩薩說明非我境界後,請佛說諸佛之無量勝妙剎土。底下佛就給他宣說啦。宣說多少呢?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為什麼二百一十億呢?二百一十億這個有兩個解釋,一個就是《華嚴經華藏世界品》意思,佛剎是無量的,有二十重,每一重一共有二百一十微塵數佛國,是一種二十重圍繞蓮花世界海,正是二百一十微塵數,這就是二百十一億正好跟他相合。以這個二百一十億代表二百一十微塵數,這就是二百一十億正好跟他相合,以這個二百一十億代表二百一十微塵數。又以二百一十億微塵數表示無量的佛國,這是一個含意。第二個方面來說呢?就是《大智度論》講,這個阿彌陀佛先世,過去世間的時候,是法藏比丘,佛將導遍至十方。佛把他導引到十方,顯示清淨國,種種的佛國,令選擇精妙之國,以自莊嚴其國。這是《大智度論》裡面的話。那麼這個意思說明什麼呢?二百一十億呢?表示十方佛剎,他這個億和具體過去古時候都是有好幾個數,總的說來,反正我的意思不是一個具體的數,而是代表無量的,我們知道這個無量就可以啦!這個一個就是二百一十億,恰恰跟《華嚴經》裡一周就是一圈這個數目,也是用二百一十億,另外根據《大智度論》說是無量,含無量的意思在裡頭。

  "說是法時,經千億歲。"這當時佛國的因緣,這也很微妙難信的,經過千億歲的時間,使法藏比丘來看到。底下他又一個問題,他看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土呢?這裡頭有不同的說法,一個說法呢,認為二百一十億都是淨土,清淨的佛土。這個倒跟龍樹菩薩說法一樣,是清淨國。嘉祥大師的意思我們不引他的全文原文啦。另外《淨影疏》不同啦,《淨影》他說是這個底下他說二百一十億根據下文來說,國土有粗有妙呀,粗是什麼呢?粗就是不精呀。因為惡,說惡說粗,有善有惡,國土有妙有粗啊!人惡呀,國粗呀,這就是穢土啊。你說這個就避免這個,因為有善吶,土有妙呀,好的淨土,讓大家修行。所以《淨影》中,咱們中國過去兩個著書,兩個人意見不一致。那麼日本許多很多人都同意,跟嘉祥不一致。用《悲華經》來證明,就是說所現佛國裡頭,他的原話:"或有世界,嚴淨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災。"有這個經來證明,兼有穢土。所現佛土不完全是淨土。有淨土,有妙土,大家所見的,不都還有火災嗎?那就是國土很粗。那麼這個國土之中,也包括報佛的國土,也包括化佛的國土。他說或有世界純是菩薩這個,就是無有聲聞緣覺之名。或有世界呢,是報佛土或有世界只是清淨微妙,無有諸苦濁惡,這個就是化佛的淨土。不是說都是什麼,這個世界裡頭也有粗的,也有妙的,也有報土,也有化土,這個時候都顯現給法藏比丘能夠得見。那麼這個時候,無量無數的佛國讓法藏比丘能夠見得,一個一個都能得見。說這個法時,經過一千億歲,億字是從十萬,百萬,千萬,萬萬,以表說法之長。因為這都是菩薩境界,法藏也可證明呀。法藏比丘當時他也是大菩薩,這是很好的明證。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他都看見,眼睛看見叫睹,他都是看見了。《甄解》就說,睹是眼見,見是用智慧來見,皆悉睹見兩字都有,就是眼也見了,心也見了。所以睹就是說他看見,這個見字就是智慧的見。唯識就是說見分就指這個意思。見分所指之見,以推求,照察為義。都能推求,照察了解。這個他也就都看見了。都通達,就目睹心明啦。如果懷疑法藏比丘還是因地之中啊,怎麼能夠遍見十方諸佛的國土呢?這個《甄解》的回答。《甄解》是日本人啦。《法集經》說"菩薩摩诃薩,得彼諸佛如來天眼。"《大智度論》說,"天眼徹視,則不動而遍至。"這就是說明法藏比丘當時是由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威神加被之力,他也具有跟佛這樣的,佛的天眼啊!這個時候所以法藏比丘就是一般的天眼也是這樣子啊。不是我要去的,不是要來看見了。佛的天眼,十萬國土,一時都看見啦。所以我們的眼睛看見前方,看不見後方啦。我們不圓,聲音可以,前方一有聲音後頭就能聽,眼睛就不行了。佛的天眼一時十方各處,一時都看見啦。這兩個經都是證明這是得了如來的天眼,所以就皆悉睹見啊。

  皆悉睹見就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呀。起就是發呀,這個殊勝,就是超絕希有,超出絕妙希有呀。沒有比這個更上的,這就叫無上,超勝諸願,比別的願都超過,所以叫作殊勝。這說明他的莊嚴沒有比它更好的,是無上,來的人受快樂,也是無上,沒有超過他的,光明和壽量也都沒有更超過他的,名號的功德,普聞十方也沒有更超他的。生的因這麼容易也是沒有更超過他的。人所得的利益也是無上。這就是說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呢,這是《會疏》他所贊歎的話。這一切都無上,總起來說四十八大願都是這樣的無上,起發這樣的大願啊。你比天人深了,你把所看到的一切世界的天人他們之善、之惡以及他們國土之粗、之妙,他就是思維究竟啊。他在思維呀,這個善惡呢?也諸說不一呀,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啊。這個《菩薩璎珞經》你能依順第一義谛叫做善,不合第一義谛的叫做惡。那這個,所以地藏王菩薩說呀,說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樣一說大建就心服口服啦。你順著第一義谛是善,不順第一義谛都是惡的。你惡的不是遭罪嗎?善惡的事情這個就是標准不一樣。這個解釋是高標准呀。這個根據呀,一切眾生他的識,始起了一念在緣中有所住。他這種情形下,他能順第一義谛叫做善,不順,相背叫做惡。第一義谛,即真谛、聖谛、勝義谛、真如、實相、中道等,亦即實際理體。谛是真實之道理。此道理為諸法第一,故雲第一義。

  第二種是根據《唯識論》的說法,你能順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這不光是此世而且是以後世,對於有漏無漏,他對於這些行法都是順意的稱之為善。不是僅僅現代,對於以後,違損之有漏的行法,叫惡。這又是一種啊。比我們的講法又稍微嚴了一步。《淨影》他判了三點,他說"順益為善,以違損為惡。"這是剛才《唯識論》說法是一致的。第二種順理為善,違理為惡。你比方布施。你這個不住於相,你就三輪體空,你這個順乎理就是善,你如果有所得,我做了功德,我布施給他錢啦,有了這個理,如此有了相,這還是惡。這個就是深刻一點啦。比方我原來想法深刻,我給他錢做了好事總是善,你有所著相,你覺得我做了好事這個就是惡。所以這個樣子,這麼來看呢,這菩薩,阿羅漢所修的法都是善法,人天眾生的法所謂的善法,也就都有相,都叫惡法,所以說起心動念都是罪呀!都是惡!第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這個跟剛才說的頭一個是一樣的。《璎珞經》也一樣,順於體的他是本體的他是善,跟本體相違都是惡啊。凡夫二乘以至菩薩乘,凡是這個還有所住緣的在修的善都叫做惡。天台宗就判了六種善惡,這個我們不說了,說的差不多了,分的更細了。反正最後也是一樣就是人天善惡,這個五戒十善為善,違反了就墮落三惡道。那就是惡。這是第一裡頭,善呢,是圓教菩薩的善,那就是順乎圓教的理。再有他的比較深刻的可以提一提,你能夠達到這個原理為善,但是你能夠執著他的還是惡,所以,這就是說,有很多這個地方到最高的頂尖上,還要犯錯誤,就在這個地方。你達到這個最高,這個理解也能通達,但是你執著它還叫做惡,所以無有所住,不得住。所以法身向上,不在法身那住,這就是這個意思。你著在法身量中,這就是最高的你在這住了,法身還有向上。這才是善。

  底下就是對著善、惡,還要思維,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皆得大願,思維究竟,就是從深思維的大願,去思考達於究竟,這個究竟是什麼呢?也就是經中所說的那個真實之際,也就是這個《往生論》所說的一法句,究竟之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它的這個思維達到一個究竟啊!那麼專一他的自心一心,他這個人知道本,他自然,本心自然具足了無量的悲心,這個悲心的流露,智慧的流露,於是他選擇度眾生所需要的一切,那麼開化顯示流出種種的莊嚴的極樂世界。流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吶。這就是思維心,選擇這個大願出現了淨土法門,這個大願,四十八願,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一其心"就是一心,這個一心就是真如。沒有兩件事,《止觀》裡說:一心就具十法界,一心十法界,十法界已包括了佛法界呀!所以佛也是從我們自心流出來的。十法界皆是自心所具。這個《探玄記》說什麼叫一心哪?一心就是十法界,什麼叫一心呀,心無異念者叫一心,又《教行信證文類》曰:這個"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是什麼呢?信心無二,一心就是"清淨報土的真因"。所以古德有這下一句話很超凡呀,那一心呢,怎麼就一心呢。一心就是無二心呀,清淨一心就是真如啊。就是一念呀,這樣來思維究竟啊!一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報土的真的因啊!清淨報土,因何而生啊!清淨報土就是由一心呀,這清淨的一心而生出來的啊!那麼咱們這個經呢?那就是一心結得大願,有了這個大願就成了極樂國土啊。這不正是嗎?這一心的結果就產生了極樂世界,所以這是清淨報土的真因吶。

  他這個結得大願"精勤求索"啊!"精"是勇猛精進,勤苦的求索,索是索取呀。"恭慎保持",恭慎"漢譯"的話,"我當奉持,當即中住。"所以恭就是恭敬,慎就是慎重,誠實,安靜的意思等等。恭慎這麼來看,他實際最大的恭慎就是"漢譯"。所謂中住,安住於中道,這是真的恭慎呀,恭慎保持,保持兩個字和保任,禅宗的保任是同一個保字,這個保字是同一個意思。這個保字為什麼說禅宗保任這個保字,他這一個字,概括了任字在裡頭了。恭慎保持這個保字。保任怎麼講,悟後就是要保任,往往是悟後,保任的不勤呀,不精呀,保者,是"心心不異謂之保。"這個心和這個心一念一念之間,沒有兩樣,沒有改變,如如不動。不是說這心一點什麼都不動,死灰啊。一個死疙瘩。他的心,是怎麼隨便你動,種種方面都可以,但他沒有違背,沒有離開如,沒有離開那個如,都是如那個如。所以憨山大師他寫《楞嚴通譯》,凡是腦子想出來的都不要,他那個如如不動文章就流出來了,那是楞嚴三昧的境界,不是意識中出來的,現在人立書,著書全部是意識裡的東西,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保心心不異謂之保,要行便行,要做便做,為之慎呀。不是那麼岸然道貌,滿腔這個都做作,不是,所以恭慎保持安住於中道,自然的靜住啊。心心不異,任用自如,是這樣做的。

  結得大願就要保持而修習功德,滿足五劫。這裡頭又有些爭論,你說這五劫都干什麼呢?說這五劫都在那修習,說這個五劫結得大願,發願之後的修行啊!這是一種解釋,只為發願之後的修行的時間用了五劫。中國的《淨影》,朝鮮的憬興諸師,這個是這麼主張的,日本的佛贊說是發願時間,菩薩利用這五劫來發願,實際"宋譯"他的話呢,"住一靜所,獨坐思維,修習功德,莊嚴佛剎,發大誓願,經於五劫。"宋譯的意思又在那思惟,又在那修習。這個時候發願,經了五劫。可是那兩個師不完全一致,這個跟誰一樣呢?跟嘉祥師一致。嘉祥師說這五劫中,修行發願是也。他跟宋譯是合的。雙舉修行並發願,所以我們同意嘉祥師的說法,因為他跟經文合呀,但實際也是這樣,這樣合乎。這個不光發五劫時間,單獨在那考慮這個願那,他又修習,又思維結這個大願一共五劫。在這五劫之中是以清淨行,修習攝取佛國這樣一個大願,一共經歷了這麼長一段時間,那麼經過這個之後,所攝的佛國就超過於彼。那麼這個大願他要攝為佛國是個什麼樣子,就是說一個方案一個藍圖。這個雖然佛國還沒有出現,腦子裡就很清楚了。這個佛國呢?就超過於彼,(彼就是二百一十億)超過無量佛國。所以我們采用第三說,那麼這個經中有時用"俱胝",有時用二百一十億。咱們這裡要相合呢,那麼"俱胝"就是千萬,二百一十億,億字用的小,不是咱們萬萬年的億,所以這千萬,就是二十億千萬,和二百一十億這兩個數是一樣的。

  這個時候,(我們把這段話講完)他所攝的佛國超過一切國土。既然是成功了,他又到世自在王如來這稽首禮足,給佛磕頭,禮足很恭敬地繞佛三匝,合掌而住,他說:"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啊,我以前發的願要超勝佛土,經千億歲,又經過了五劫修習發願。我已成就了這個莊嚴佛土,清淨之行啊!佛言,善哉,贊歎之詞,今正是時(我們把這段講完),現在正是時候啊,這個今正是時,跟那個《法華》講的時候,《法華》要開權顯實,也用了這四個字"今正是時",現在正是時候啊!這個實際說是世間自在王佛,告訴法藏現在你正是時候呀,你應當宣說,等於這個眾生的因緣成熟啊!要讓十方九界一切眾生都入彌陀一乘大願之海,一切含靈都用以此法來得度脫,這樣一個大事,現在這個因緣成熟,你現在說正是時候啊!所以說"今正是時"。叫法藏來說呀!"汝應具說",你應全部都說出來呀!具就是具足,具滿呀,圓滿的說出來呀。"令眾歡喜",讓大家歡喜,你令大眾聽了這個法之後,得大善利。那麼大眾是當來一切眾生是也,包括咱們都在內呀。讓我們聽到得大的歡喜。亦令大眾聞法得利,也能發彌陀之願,學法藏之所行,攝取佛剎,都可以滿足無量大願。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